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稻可道/和平的狮子袁隆平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方志辉
出版社 中南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方志辉编著的《稻可道》揭秘了中国与世界的首笔知识产权交易,首家以农业科学家命名的上市公司隆平高科诞生的过程。首次描写了袁隆平团队中“八大金刚”、“十三太保”、“五朵金花”等在国外的惊心动魄的故事。解开了神秘安江的面纱,探寻了“世界最早的城市”。上自中华万年古文明,横向到各国的人文地理风俗,大到各大宗教信仰、政治制度的对比差异,共同为本书夯实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亚非拉美异域风光的描绘,又让本书具有“世界旅游攻略”的性质。袁隆平与妙华法师的“科学与佛学的对话”,则让人的思绪穿越历史时空,引发人们对儒释道传统文化的思考。本书也以科学与公正的角度,如实传达了袁隆平与众科学家对“转基因”这一话题的的认识和见解。

内容推荐

方志辉编著的《稻可道》是中国首部记录袁隆平等科学家的大型纪实文学,揭秘中国弓世界首宗知识产权交易内幕,袁隆平与高僧妙华谈转基因,杂交水稻“五朵金花”“八大金刚”惊心动魄的故事,钩沉世界最早的城市湖南安,袁隆平与企业家王征探讨雾霾治理。该书真实地记录了袁隆平和他的团队近40年来在世界各地发展杂交水稻的艰辛历程及取得的丰硕成果。

目录

楔子

一、吃素的狮子--见证爱与和平

二、谁来养活中国

第一节 飞越太平洋

 袁隆平的两个梦

 海南岁月

 两个美国人的疑惑

 没想到技术能卖这么多钱

 打了个措手不及

 错误的拥抱

 人不可貌相

 大开眼界

 初战告捷

 凯旋归来

 再续前缘

 飞机赶粉

第二节 神秘安江

 家人团聚

 古今两神农

 世界最早的城市

第三节 下南洋

 讨价还价争薪水

 唯一特等发明奖

 美国纪实影片的主角

 袁隆平的愧疚

 杂交水稻之父

 “精怪”毛昌祥

 从“三系”到“二系”

 “科学家有国籍”

第四节 稻都长沙

 母亲的教诲

 种业硅谷

第五大发明

 飞机上邂逅大使

 美国总统顾问的赠书

 夫妻情深

 “书呆子”

 向总理要钱

 与组织部长的对话

 农民雕“米菩萨”

 “有米有肉”的雕像

 当选院士

 袁隆平星

 耶路撒冷“哭墙”前的感叹

第五节 有机农业与转基因

 有机西瓜

 回龙湖的稻米

 变废为宝治雾霾

 萤火虫回来了

 转基因与分子育种

第六节 媒体风波--与党报的故事

 “三不稻”风波

 “玉米稻”风波

 袁隆平与《湖南日报》的故事

第七节 印度“传经”

 印度共产党的示威

 两位老人重逢

 想念中国菜

 辗转途中

第八节 缅甸

 水稻替代鸦片

 火车爆炸

 “少将”农业部长

 不杀生的国度

 颠簸

 大金塔的金箔

第九节 隆平高科

 袁隆平牌

 名字值千金

 管心为上

 逼出来的上市

 五朵金花

第十节 巴基斯坦

 连吃几个月牛肉

 遭遇52℃高温

 友谊和美人

第十一节 菲律宾

 去菲律宾打擂台

 热带先锋

 杂交水稻之子

 种子出口”三原则“

 无为而治

第十二节 印度尼西亚

 开拓“千岛之国”

 弘义融利

 音乐是没有国界的

 亲历印尼大海啸

第十三节 斯里兰卡

 猛虎组织

 深入“虎穴”

 美丽与恐怖同在

 这个世界没有天涯海角

第十四节 文莱

 东方威尼斯

 公主打包

 洗衣店里的小纸条

第十五节 泰国

 “全世界最幸福的国家”

 “太像我的初恋女朋友”

 给左书记的一封信

第十六节 南美洲

 巴西“月亮谷”

 名不虚传的足球王国

 找情人学语言

 恪守诚信的乞丐

 物竞天择显神奇

 孤寂中做“吃货”

第十七节 袁氏农业

 上市公司的局限

 悄然崛起的袁氏种业

 寺庙谈辟谷

第十八节 尼日利亚

 大使做“护花使者”

 光明正大地抢劫

 原始部落一夜

第十九节 马达加斯加

 稻香马岛

 世界最后的诺亚方舟

 躺在地板坐飞机

 热带雨林里的中餐

 遭遇政变

 “明星”打稻机

 获得“国家勋章”

第二十节 再战南洋

 差点丢了命

 绑架事件

 神州第二酿

第二十一节 东帝汶

 和母亲的最后告别

 两国总理的关切

第二十二节 斐济

 认票不认人

 太平洋上的甜岛

 送个海岛给专家

第二十三节 佛学与科学的对话

 儒释道是和平之道

 不必对转基因莫名恐惧

 领导心中有和尚

 尾声

后记

 稻亦有 稻亦可道 瞿建波

附录

 附录1 方志辉: 国际杂交水稻的文化之旅 瞿建波

 附录2 袁隆平年表

试读章节

第一节飞越太平洋

袁隆平的两个梦

湘江,流淌不息,如一一束飘带,将星城长沙分为东_两两域,缠绕相连。

东侧城市,青堂瓦舍鳞次栉比,摩肩接踵商贾云集;西侧山水,青翠麓山岿然不动,千年书院静默不语。

岳麓山上,儒释道和谐相处,书院、古寺、道观林立,千百年来,不知迎来了多少圣贤名流,参访论道,诠释修齐治平的思想境界。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正是在这样的山水禅境中,湖湘文化孕育发展,名人人德层出不穷,中华文明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代代传承,发扬光大。

2014年9月15日,洁白柔软的云朵缓缓流淌,触手可及,蓝得如缎带一般的湘江与天际遥相呼应,整个长沙城里弥漫着桂花甜甜的味道。微风亲吻着人的脸颊,紫绕在人的鼻端,吸进肺里,令人神清气爽……身体的每一个毛孔仿佛都在告诉你,此刻你正置身于天上人间,让人疑真疑幻。

上午9时,长沙星沙明城国际大酒店,袁隆平院士杂交水稻研究50周年、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成立30周年庆祝大会,正在这里简单而隆重地召开。

世界各地的水稻单位领导、中国农业部及科技部领导、湖南省领导、各省兄弟单位领导以及有业务往来的水稻种子企业领导正相继赶来祝贺,包括散落世界各地的部分本单位科学家亦回来了。

2014年4月,袁隆平院士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提名,这表明常规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推动世界和平发展受到关注,也表明杂交水稻造福人类,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公认。

只是,这荣誉背后的那些不为人知的汗水与艰辛的付出,远远不是常人所能理解的……

袁隆平正在做最后的脱稿讲话:“我曾做过两个梦,第一个梦是禾下乘凉梦,在新婚之夜,我梦见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长,籽粒像花生米一样人,我和助手们一块在稻田问散步,在稻穗下面乘凉。梦中醒来,我跟妻子邓哲讲的时候,她还掩着我的嘴巴,看了看四周。当然,那个时候不比现在,乱说话不得。从第二天起,我就把这个‘禾下乘凉梦’当作研究杂交水稻的目标了。后来,在1999年,我又做了第二个梦,那时候我们到云南永胜县去验收一块高产田里的品种。那次我梦见的不是…株水稻了,而是一棵大树了。哎呀,上面全部结着花生米那么大的稻谷,那棵树好大啊。树冠半径有30~40米,醒来后我好兴奋。倘若美梦成真,世界将变得丰衣足食,老百姓不再受饥饿的威胁。”

袁隆平顿了一顿,拿起演讲台上自己带过来的保温茶杯,小抿了一口,润润嘴唇,接着说道:“我们现在正在攻关1000公斤/亩的第四期超级杂交水稻,本来计划是2020年实现,就目前的进展看,今年就有可能会实现。第二呢,现在全世界有22.5亿亩水稻,2013年中国的杂交稻在印度、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巴基斯坦、美国、巴西等国家推广的面积有600多万公顷,即9000多万亩,平均每公顷产量比当地优良品种高出2吨左右。如果按这个增产量,只要世界上有一半的稻田种上了杂交水稻,可以多养活4亿一5亿人口。我衷心地希望,随着杂交水稻技术的深入研究与不断发展,杂交水稻在保障我国及世界粮食安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此时的袁隆平不会知道,就在不到一个月后的10月10日,也就是颁布诺贝尔和平奖的那天,中国农业部组织专家对由他领衔的、团队成员集体攻关的第四期中国超级稻亩产1000公斤项目进行了测产。测产结果显示,湖南省溆浦县第四期超级稻百亩片亩产真的超过了1000公斤,创造了1026.7公斤的新记录。

而此时他的学生方志辉坐在后排,正看着台上84岁老当益壮的恩师,思绪却已飘得很远很远……

海南岁月

1968年,当寒风逐渐席卷三湘大地时,袁隆平和助手们来到了冬天也能种植水稻的海南。

袁隆平他们住的是一栋简易的平房,住房周围有常见的椰子树、荔枝树、棕树,但更多的是木麻黄树。这种树类似松树又不是松树,长得高大粗壮,郁郁葱葱,生机勃勃,既挡风又遮雨。那些在田野里辛勤劳作的人们,当感到酷暑难当的时候,或感到心神疲倦的时候,总喜欢来到阴凉的木麻黄树下,或坐、或站、或蹲、或躺,聊聊天,养养神。农场职工也常把此处当成聚会的好地方。

袁隆平刚把行李搬进房子,就有人要来见他了。

“呵哟,你不是老周吗?好久来的?”李必湖热情地打着招呼。

对方答:“比你们早来一天。”

“他是谁?”袁隆平问李必湖。P1-3

序言

愿每个中国人都成为和平的狮子

在缅甸中央农业研究院的水稻实验室,我和我的学生邓小林、毛昌祥等人在水田里工作。因为缅甸人信佛,不杀生,那里的水田到处都有眼镜蛇。有次冷不防从抽屉里窜出8条小眼镜蛇,至今让我心有余悸。在热带雨林里,还要与吸血的旱地蚂蝗作生死斗争。这些惊险的场景不是发生在抗战时期的中国远征军身上,而是发生在我们的水稻专家身上。

为了使“热带先锋”水稻种子深入菲律宾腹地,我的学生张昭东因在政府军和红军交错的地带制种,被人数次持枪绑架——这不是电视里虚构的匪谍枪战片,而是真实的故事。幸好,那些抢劫者知道昭东是中国水稻专家,帮助当地老百姓解决了吃饭问题,从而放了他一马。

杂交水稻走向国际的那一幕幕,还历历在目……

1981年,我带领专家团远赴美国,把杂交水稻的专利转让给美国公司。在那之后34年里,我们派出了一批又一批专家学者,在全世界范围内布道(稻),演绎了杂交水稻和平而神奇的国际之旅。

今天,从美国的大农场,到缅甸、菲律宾的热带雨林,从印度的高原,到非洲的大草原,到处都飘溢着杂交水稻的芳香。“喜看稻菽千重浪”,毛主席当年的梦想在全世界范围内得以初步实现。

中国科学家播下的,不仅仅是一颗颗水稻的种子,带给世界以粮食的充实和物质的繁荣,更是一颗颗和平的种子,为促进人类和谐共存、文化融合,开辟了一条康庄大道。

2014年6月18日,洗心禅寺的佛学高僧妙华法师来拜访我,与我进行“佛学和科学的对话”。法师对我讲:“昨天你的学生方志辉在洗心禅寺问我,现在国内国外的很多农民都称呼袁老为‘米菩萨’,不知恰当否?我对方志辉讲,袁老解决了世界这么多人的温饱问题,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幸福,从这个意义上讲,人们叫他‘米菩萨’是可以的,相当于佛教里头说的菩萨。”

对此,我连连摆手,“菩萨”在人民心中是能救苦救难的,我又何德何能——我不过是中国稻田里的一介农民,比较勤快,偶有收获而已。

杂交水稻能够解决国内温饱问题,然后迈出国门、造福世界人民,更多是靠我的同事和学生们前赴后继地付出了难以想象的艰辛和努力,才取得了一些成绩。他们是一只只热爱和平、不畏艰难、敢于拼搏奋斗的狮子,值得世界人民尊敬。

我的学生方志辉把这些科学家的奋斗历程写成了一本书,我觉得这本书确有意义,因为它比较系统而客观地反映了杂交水稻走向世界的历程;在这个过程中,涌现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人物和惊心动魄的故事,体现了中国和世界各国和平共处、携手发展的深厚友谊。同时,该书对世界多国的异域风光、风俗人情也作了描述,饶有风趣。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跟随杂交水稻种子的步伐在世界多国作一番旅游。

最后,我欣然提笔为这本书写下一句话:愿每个中国人都成为和平的狮子。

是为序。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

后记

稻亦有道稻亦可道

《稻可道》作者方志辉,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我与他的合作,源于我对他的一次采访。2014年5月初,我采写了一篇文章《方志辉:国际杂交水稻的文化之旅》,在华声在线首发,凤凰网等多家媒体转载,在圈内引起不小反响。

报道刊发后,我们又见了一次面。我突发奇想,他作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亲传弟子,加上他自己的特殊经历,完全可以出几本更有价值的书。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国籍。袁院士为解决世界的粮食安全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获得世界性的声誉,是我们所有中国人的骄傲。2014年3月4日,据挪威媒体报道,中国著名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获得2014年度诺贝尔和平奖提名。这表明常规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推动世界和平也受到关注。我们何不把袁院士团队让杂交水稻迈向世界的“跨国奋斗史”,以及团队成员的故事记录下来呢,方志辉听了我这个想法后,表示赞同。

但要把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科学家的故事记录下来,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难度很大。我专程邀请了多年坚持弘扬传统文化的青年作家枕戈做本书的策划。这几年他策划了“儒家宪政”“佛商”等主题的活动,并策划出版了几本颇有影响力的畅销书。我还邀请了《益阳日报》记者孙殉华参与本书的编辑工作,他的新闻作品获得过全国报纸系统好新闻评选一等奖、湖南新闻奖,他还有一篇新闻作品,被选入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教材。

5月16日,在方志辉的办公室,我、方志辉、枕戈一起探讨这本书的主题。大家兴致高昂,都觉得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写作题材。作为青年新锐策划人,枕戈引用习近平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时讲的话说:“拿破仑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的时候,世界都会为之发抖,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方志辉进一步阐述:“以袁隆平院士解决人类饥饿问题、推动世界和平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这次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提名,是名副其实当之无愧的‘和平的狮子’。中国正在和平崛起,太需要一个文化符号来代表这个伟大文明古国的现代形象了。”

大家一致认同出一套《和平的狮子袁隆平丛书》,先出一本团队的,然后为每一个在海外的团队主要成员出一本。当天,我们推举方志辉请袁隆平院士为本书题词,5月18日,袁院士欣然提笔:“愿每个中国人都成为和平的狮子。”事情就这么定了。为此,我们设立了编辑委员会,大家推举我担任主编,枕戈担任策划,方志辉为本书的著作人。编委成员是我逐一邀请的袁隆平院士的“粉丝”,他们为本书创作、出版和发行工作都做出了无私奉献。总顾问和顾问们,他们为本书的创作提供了许多指导和建议。总顾问袁隆平和顾问龙宇翔、沙祖康,在百忙之中还为本书作了序言。他们的关怀和付出,我深深感恩!

从6月初开始,方志辉联系了30余位湖南农科院、隆平高科、袁氏农业的科学家和企业家,并牵头采访了他们。在长达4个月的时间里,方志辉采访、收集、整理了100多万字的资料和数百张珍贵照片以及科学家们亲历的近百个精彩故事,创作了57万多字的初稿。从10月初开始,我组织本书编辑委员会的编委们,一部分做补充采访、编辑文稿,一部分负责设计、出版、发行工作。大家花了3个月的时间,最终将全书精简到24万字,图片50多张。完稿之后,我们又请袁隆平院士的夫人邓哲老师审阅、斧正、定稿。创作本书,先后用了半年多时间。

创作是艰苦而快乐的。中国杂交水稻走向世界,30多年以来,仅湖南农科院、隆平高科、袁氏农业三个单位先后派往世界各地的科技人员就超过500位,执行一个国际合作项目,短则三五年,长则上十年。为此,我们发放问卷调查表100余份,面对面采访其中的科学家达30多位。人在国内的,我们亲自登门采访;人在国外的,则电话“召唤回国”。如远在菲律宾的科学家张昭东,为此事而专门飞回国内,接受了我们整整一天的采访,让我们有幸目睹了这位漂泊在外的“杂交水稻之子”,并得以完整地叙述这位科学家的神奇故事。科学家们都很忙碌,采访他们基本上是利用晚上和周末的时间,我们深夜12点还没回家,那是常有的事。梦里常常再现科学家们的笑容、泪水、艰辛与孤寂。方志辉说,“如果世界上真有诺亚方舟,马达加斯加岛便是传说中的方舟”,“先有毛里求斯,然后才有上帝的伊甸园”,这一些美丽的描述,时常激起我渴望去看一看的旅游冲动,这些岛国我至今神往。毛昌祥说袁隆平院士忙于科研,无暇关顾孩子的生活与学习,长子袁定安读小学时聪颖好玩,经常逃课挨训,这经历,把我们带进天真无邪的童年时代。张昭东在菲律宾工作15年,平时配有总统的保镖,还曾两次被人绑架过,他讲述这历程时,那简直惊心动魄。黄大辉的老母临终前住进医院重症监护室,而他为履行国际合作还得出征海外,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楚仿佛就在眼前。邓应德站在缅甸田埂路上,一不留神旱蚂蝗就爬满了小腿,想想也不寒而栗。张玉烛在乌拉圭,周末时一个人留守在方圆10公里也没有人烟的资本家农场,夜晚看着南半球天上一颗也不认识的星星,思念着家乡。周丹说,隆平高科在东帝汶推广杂交水稻的同时,还不辞辛劳帮这个国家作农业规划……这一群“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小狮子”,秉承袁隆平造福人类的思想,为世界人民丰衣足食劳累奔波。尤其对于发展中国家,他们不仅推广杂交水稻,而且把中国改革开放的致富经验带去,把中国人民勤劳善良的美德带去,把自食其力的优良传统带去。既要授人以鱼,以解其一时之求,更要授人以渔,以足其世代之需。太多的故事,太多的感动,让我们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太值得!让我深切体会稻亦有道,稻亦可道。

在创作过程中,我们常常称方志辉为“和平的小狮子”。因为在方志辉身上,我们看到了作为万兽之王的狮子的激情,他自己也常说,为了杂交水稻的辉煌,地球上的国家他差不多跑遍了,没有这种狮子的激情是根本做不到的。他的这种激情同样体现在整本书的创作过程,深深感染了我们。

同时,方志辉具有总揽全局的魄力。杂交水稻走出国门、走向地球各个角落,只有他心里最清楚,他的这种高度也是其他人无法替代的。更为难得的是,方志辉的团队协作能力是超强的,人际交往也极其和谐。袁隆平院士麾下的30余位科学家、企业家,都愿意“服从”他的安排,使采访工作得以顺利进行。为了给本书点缀几张平时难得一见的生活图片,袁院士的专职摄影师王精敏,从电脑里调出数千张照片,精选给我们。科学家彭既明听说我们要收集他的个人资料,他毫不犹豫的将3万多字的生活和工作日记以及200多张照片交给我们,这可是弥足珍贵的创作宝贝啊。方志辉有超强的亲和力,只要与他有过交往的人,大多愿意做他的好朋友。隆平高科上市伊始,方志辉任董事兼国际贸易部总经理,当时的高管大多是学农的科学家。袁院士高瞻远瞩,邀请了时任中南大学商学院院长陈晓红教授担任独立董事,主抓企业培训和文化建设。方志辉与具体负责培训的中南大学商学院颜爱民教授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颜教授组建了一个精干的教师团队为高管上课,把MBA和EMBA课程搬上讲台,目标是把这些科学家培训成驰骋疆外的企业家。当时听过课的科学家纷纷表示受益匪浅。颜教授听我们说方志辉要写书,他还把十多年前以及近年来的教案都找出来供我们参考,让我们感动不已。同时,方志辉善于发挥每位编委成员的特长,在他的精心协调下,大家都愿意围绕方志辉中心转,和谐有序。他作为科学家的严谨、执著、认真,更让我们心悦诚服。

而在一些具体的文学创作中,他又善于听从和融合大家的意见,使本书融入了丰富的人文知识。上自中华万年古文明,横向到各国的人文地理风俗,大到各大宗教信仰、政治制度的对比差异,小到科学家和国外友人日常的衣食住行,共同为本书夯实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再加上丰富的科普知识,国内国外的时局、各种风趣幽默的故事,这简直是一本百科全书式的“故事会”。

和平的时代需要和平的精神,伟大的时代更需要伟大的精神。在中华传统文化光大复兴之际,我们创作出版本书,即是期望以袁隆平为首的“和平的狮子”的精神和形象融入国人心中。就像袁隆平院士说的,我们更期望:

“愿每个中国人都成为和平的狮子。”

是为后记。

瞿建波(《和平的狮子袁隆平丛书》主编)  2014年12月30日

书评(媒体评论)

拿破仑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的时候,世界都会为之发抖,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习近平,中共中央总书记

愿每个中国人都成为和平的狮子。——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稻可道》是一部科普与励志的纪实文学。——龙宇翔,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执行主席

袁隆平的努力,同时诠释着人与人,人与自然该如何和谐共处。——沙祖康,联合国原副秘书长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4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