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虫视域(一个岛民的阅读手记)》分“书房话题”“市井味道”“彼岸风景”“历史温度”“岛城书香”等五辑,入编书评作品60篇,涉及的题材,更是经济、历史、美食、人文,无所不涉。
王冰的《书虫视域(一个岛民的阅读手记)》,是新世纪以来定海第一本书评作品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书虫视域(一个岛民的阅读手记) |
分类 | 计算机-操作系统 |
作者 | 王冰 |
出版社 |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书虫视域(一个岛民的阅读手记)》分“书房话题”“市井味道”“彼岸风景”“历史温度”“岛城书香”等五辑,入编书评作品60篇,涉及的题材,更是经济、历史、美食、人文,无所不涉。 王冰的《书虫视域(一个岛民的阅读手记)》,是新世纪以来定海第一本书评作品集。 内容推荐 《书虫视域(一个岛民的阅读手记)》收录了作者王冰在公开媒体发表的书评文章六十篇,内容为国内出版书籍的评论和推介,包括书房话题(中外读书人爱书读书的相关书籍介绍)、市井味道(历史上中国人的民俗生活等书籍介绍)、彼岸风景(国外的民俗学社会学等书籍介绍)、历史温度(中国历史题材的书籍介绍)、岛城书香(舟山本地作者的书籍介绍)五个部分。 目录 自序:小镇书虫的视域 书房话题 哦,书房…… 架把书梯接近天堂 你的pose,我的阅读 书虫是趋光性的动物 轻烟缭绕,听黄灿然聊书事 说一说,偷书贼的故事 锵锵锵,听梁文道讲常识 独唱团,后会有期 风云卷,中年是杯什么酒 扬之水,这个女人不简单 夜半遇“国学”,低调转身 市井味道 读一本民俗史,过一把穿越瘾 尝一尝,明清京城的水 杨柳岸,风生水起皆向阳 挖一挖,清明节的湿土 日月梭,打牌声里又新春 一张纸,力透过去与未来 七月火,故纸旧笺也升温 马未都的盆盆罐罐 蔡澜这个家伙 吃主儿,美食的平民立场 两性关系,吃饱后的话题 品一品,红尘外的茶香 彼岸风景 从“黄莺”到“神风” 望夜空,一颗彗星的光芒 深秋已过,罂粟花儿落否 欢乐游戏,玩死自己 天黑黑,社会学家玩杀人 评一评,英国式的谋杀 佛洛伊德与狼图腾 上讣告与登天堂,哪个先 行家的极端生活 向他们的疯狂致敬 读一本“有味”的闲书 翻一翻,巴菲特的底牌 格莱珉,炫美了离别贫困 哪个是光明会成员 拨开“货币战争”的硝烟 历史温度 停一停,回眸的媚与痛 回眸百年前的十月革命 甲午烟云,弥漫到几时 荒漠流沙,掬水书局甘泉 昨夜寒空,也曾群星闪耀 极乐诱惑,落入苦海 听一听,我的银元生活 人民币,知识分子的密码 小白象,画者鲁迅的LOGO 闪开,让我歌唱八十年代 冲浪三十年,豪情几许 那一段流淌的温情与敬意 青春无极,长乐未央 一盏青灯,些许暖意 岛城书香 淋湿一地的乡愁 一片绿洲存在的意义 访一访,太平时节读书人 闲白集 在阳光和泥泞之间 花如掌灯的《奇花》 历史的言说 做自由的树,记“往生” 后记:缘起书香 作者简介 鸣谢 试读章节 哦,书房…… 在中国,但凡喜欢读书的,或曾经想读书而不得、心里打下“欲读书结”的,对书房总有些特别的感受,姑且名为“书房情结”。心中有结,难免发散为关于书房的文字。 看过不少关于书房的文字,归纳起来,常见的有两类:一类是梦想型,书房还没建成,大谈自己想要个什么样的书房;一类是夸耀型,夸耀自己有了个满意的书房,不忘顺带夸耀自己为此付出的努力,很像是一篇蹩脚的总结。这两类文字看得多了,难免要想到叔本华的“钟摆”:“求之不得的痛苦和志得意满的无聊。” 偶尔,也会有意外的文字入眼。比如乡贤金性尧先生的《星屋小记》。 金老一生喜欢读书,又家境富裕,他父亲所造十六幢石库门的“葆壬里”中,又怎会缺了他的书房?不仅不缺,而且可以“量体裁衣”:“四壁皆置一色一样的书橱,客人来时,只能坐着一把藤椅对谈,连挂书画的空间都没有。上世纪三十年代、四十年代时,不少文艺界的朋友都来过。” 二十岁上下的金性尧,可谓青年才俊,博学多金,当真是人见人爱,配此书房宜矣。胡兰成第四任夫人有句名言:“出名要趁早啊。”拥有自己的称心书房,何尝不要趁早。 此后,经数十年风雨飘摇,待金老重回自己的书房,虽只剩前后两间“会客、睡觉、作文而兼容之”,落笔为文之际,依然心平气和,远离痛苦和无聊。金老晚年的著述,差不多每年出一本,是为此种心态的明证。这篇文章的结末,他说:“老书生也只希望长眠于书房中,与心爱的图书相终始。” 写作此文时,金老八十八岁。三年后的夏日,躺在瑞金医院高干病房里,即将长眠的他,想到曾经拥有过的心爱图书,更多的是那些被抄没的吧? 终于还是说到书了。 书虫们之间常说“参观书房”,一般指的是参观书房里的书。例外也有,比如某书虫在装修期间,要参考另一书虫的书架,但话题最终还是要落到书架上的书。因为书房的灵魂,书房主人的灵魂,还是落实在一本本的书上。 因此,很多书虫不愿意别人参观他的书房,将灵魂赤裸裸地暴露在旁人眼前,毕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每每读到书虫们这样的文字,总要想到一句过时话:“触及灵魂。” 于此,我倒有个不同的看法:书房,本来就是思想交流的场所。 先说那一本本的书,是作者亮出灵魂、表达思想的载体,书虫翻开书页,除了吸收自己所缺乏的以外,就是以自己的学养见识和生活经历,与作者的表达作一印证的过程;有时读作者的一本书,某些想法没有得到印证而尚未过瘾,不免要急着找他的其他作品,更恨不得能从书中请出作者,如良师益友一般促膝长谈一宿,方才称心。其二,书虫们相聚书房,话题源源不绝,书中得到的见解,若能相互印证,进而互有激发,则有莫大的欢喜。因此,于书虫而言,书房就是最合宜的客厅。 当年,影剧院路黄兄的“梦蛙地”,西园新村钟兄的“蝙蝠窝”,解放西路内街张兄的“唐爱的屋”,尤其是顾家桥马兄的书房,都曾是让我们不知夜半已过的畅谈之所。 数年前,马兄搬离了顾家桥,朋友们慨叹少了块夜谈之地。记得曾经的那个客厅兼书房,两面书墙对峙,两把椅子对面贴着阳台立柱而放,中间隔了一张方方正正的玻璃面茶几,忘记了其间有多少话题和探讨随着时光流逝,在脑中却清晰印着那两团在椅子靠背上方墙面的黑影,那是在对谈中我们的后脑勺无意磨蹭而成的。 有一两年的光景,我们每周有二到五次的夜谈,家里那位一听又要去顾家桥,眼神立马狐疑起来:你们不会有什么事吧?我知道她的潜台词是“你们不会是同志吧?”呵呵,同志。我们是同志,书间道上的同志。 P3-5 序言 小镇书虫的视域 出生于岛城的小镇,从小喜欢看书。背书包之前,翻破了外公的上百本旧连环画,认了一肚子半懂不懂的繁体字,受用至今。 一直以为,小镇生活如同平缓的流水,用来读书最为适宜,尤宜读闲书。小时候,因为读闲书的事,没少受母亲的责备,现在从事的职业,又是她一直叮嘱不许沾边的文字工作。对此,我深怀愧疚,于今未能释然。 或许,能够为自己辩解的,只能是怪罪于书籍的魅力了。阅读书籍,让我打开了一个神奇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我的视野超越了小镇,超越了国度,超越了时空。长期的阅读成为书虫,因而也拥有了书虫的视域,这个世界、这段时间,从此不同。 视域,已超越了它的字面意思,不仅仅是眼睛所看到的范围。 关于视域,胡塞尔、海德格尔、狄尔泰等哲学家都有所阐述,容易理解的是伽达默尔的说法:“视域这个概念和现象具有主导性的意义。借助于这个我们也有理由运用的视域概念,胡塞尔显然是在试图捕捉意指的所有有限的意向性向整体的重要连续性的过渡。一个视域不是一个僵化的界限,而是一种随你一起流动,并且邀请你进一步向前进展的东西。” 因此,一个人的视域,会随着他人生阅历、知识储备的变化而变化;同样一件事物,在不同人的视域中也是不同的。 比如:初识一个朋友,你对他的观感就要运用你的视域。除了他客观的外貌形象,你还要运用你的知识储备对他作一番判断,而得出一个总体的认识。过了几年,你再遇到他,就会用你这几年来增长的人生阅历,对他的观感作一番调整。 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从小接受所在地的传统和文化的熏陶,受到所处时代的影响,从而形成自己的视域,也就是他的精神世界。 从书虫的角度来说,其视域的大小与深浅,取决于他的阅读,身体在哪里已经不重要了。一个书虫的视域,大部分由他的阅读和思考构成,而且,不断的阅读思考,不断地拓展着他的视域,永无止境。 那么,在适宜读书的小镇里生活,是不是更好一点呢? 钱穆先生曾教导学生:“读一书,不要预存功利心,久了自然有益。”我想,老先生说的“有益”,并不只是实际的利,而是对自己人生的益。 我承认,其实视域是个伪问题。作为一个书虫,根本不会去计较这些的,书虫在读完一本书之后,是不会去想自己的视域又有了多大提升的。 于书虫来说,只要能拿到自己喜欢的书,有闲暇细细品读,这样的阅读本身就是人生的大福利。对此,伍尔芙夫人说的好: 不管读书能给我带来什么,有时我会做这样的梦:当审判之日来临时,富有盛名的统帅、政治家和律师纷纷前来接受褒奖——皇冠、桂冠及刻在大理石上的流传千古的姓名。但是当天主看见我们的腋下夹着书本向他走来时,他略带羡慕地对彼得说:“你看,这些人不需要任何报酬,因为他们在人间已经热爱过读书。” 如果有下辈子,我还是会选择做一个书虫;如能择一城终老,我还是会选择一个小镇。 后记 缘起书香 人生没有彩排,从生到死的既定旅程上,有风雨也有风景,书虫可以多一个看风景的窗口。看到了好的风景,难免要嚷出来告诉同路者,所以才有了集子里的这些文字。 一直以为,读书是书虫人生的本业,写书的事情就交给别人吧。这个世界的新书层出不穷,看都来不及,何况现在的文字已经泛滥成灾,有空涂抹几笔自觉已是多余,又何必再去浪费纸张呢? 为什么还是结集了呢? 原因有三: 一是长期以来师友的帮助和鼓励,能遇到这样一批师友真是一辈子的福气,比如张坚老师,引领我从散漫的乱读走到坚实的道路;比如方牧老师,不惜花费时间予以指点……。历数下去,这会是一个长长的名单。 二是资深书虫傅月庵,他自诩“买书第一、读书第二、编书第三、写书第四”,我对这位海峡对岸的书虫颇为佩服,因此也兴起效颦的兴致,遥为致意。 三是今年定海区图书馆进行的“书香定海全民读书节”,包括“微书评创作大赛、悦读故事会比赛、你说方言我来猜大型脱口秀、读者分享会”等一系列活动,这本《书虫视域》有幸列入其中,也是2014“书香定海”活动的一个成果。 本书能够得以出版,离不开各位领导的支持和帮助,值此书稿付梓之际,谨向他们致以诚挚的感谢:定海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体局长、区文联主席何斌,区文体局副局长钟志平,区文联副主席朱先马,原区文联副主席乐玲娜,区图书馆馆长陈翠。 来年春天,花香伴着书香,氤氲定海古城。 王冰 甲午孟冬于定海城关镇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