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墓碑镇的中国玛丽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梧桐
出版社 暨南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美国华人移民史上有一位泼辣仁义、威名远扬的传奇女性“中国玛丽”。这次经国平先生(笔名:梧桐)潜心发掘、整理史料,并用小说的形式生动地再现,使读者对于这位传奇女性以及北美洲早期华人移民的苦难经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墓碑镇的中国玛丽》是一本描写19世纪海外华人生活的小说。19世纪中期美国排华法案通过以后,大批华工被驱逐。墓碑镇的玛丽是一名普通的中国妇女,但她富有正义感,与华工邝世五、妓女翡翠等人一起,与银矿矿主威尔逊、黑帮头目灵狗等人进行了多次激烈的斗争,揭发威尔逊残杀华工的卑鄙行径。最后,富有正义感的欧普警长击毙了作恶多端的威尔逊,玛丽也成功地保护了墓碑镇上的华人。

内容推荐

故事《墓碑镇的中国玛丽》发生在十九世纪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墓碑镇。当时美国推出《排华法案》,大批参加美国西部铁路建设的华工无路可走,被迫去金矿打工。美国矿主联合黑势力不择手段地欺诈华工,很多人因此命丧矿井。侠肝义胆的华人女子“中国玛丽”跟随丈夫阿龙在墓碑镇开餐馆,她无法忍受现状,一次次地帮助华工与恶势力作斗争,与正直的美国警长欧普联手为华工们维权。她的义举侠行赢得了华人的拥护、爱戴,也得到了正直白人的尊敬。在波诡云谲的墓碑镇,上演了一出出惊心动魄又波澜壮阔的悲喜剧。

任国平先生(笔名:梧桐)使读者对于这位传奇女性以及北美洲早期华人移民的苦难经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目录

序言

前言

冒险之徒掘得银矿 工匠之属辟出新镇

勇警察欧普欲建功 俏玛丽直奔墓碑镇

沙漠旷野路遇劫匪 墓碑凶镇夜闻惊枪

翡翠初识中国玛丽 餐馆首迎四海宾客

阿龙喜赴金山迎翁 老爹悲留他乡埋骨

护华工玛丽扩生意 共济会阿龙抱不平

图报恩阿龙欲生子 保朋友陆伯终丧命

阿龙逃生路遇死神 阿三过路义助好友

玛丽豪气立生死状 世五废洞偶见尸骨

疑盗银夏方才被打 恋世五小翡翠害羞

阿三挖银做回乡梦 世五救人斗蛮尼克

阿三逃亡命丧黄泉 世五遇险纵身跳崖

翡翠救人胜造浮屠 玛丽藏图为留证据

菲利普贿赂银矿主 威尔逊大闹华赌城

玛丽翡翠心有灵犀 花车龙狮共摆擂台

斗牛仔大庆勇受伤 保世五玛丽露侠胆

欧普初尝山珍海味 阿龙玛丽深夜大吵

卑鄙矿主煽动民众 中国玛丽挺身而出

玛丽误会空赞阿龙 世五受训表露心迹

斗恶魔华人遭屠杀 射戏台英雄现侠胆

死者身葬靴山墓地 世五冒险孤身进矿

老顾揭露银矿真相 玛丽预感矿工不祥

菲利普定计杀世五 玛丽装失踪运遗骨

洽普扔骨瓮泄愤恨 玛丽抓世五为安全

威尔逊放火烧工棚 两乞丐店铺当贼赃

小法庭阿龙接玛丽 亮证据欧普杀恶魔

尾声

试读章节

冒险之徒掘得银矿 工匠之属辟出新镇

1877年,在圣塔克鲁斯峡谷的矿上,三个监工被印第安人杀害了。当时军队探险队人心惶惶,他们都害怕印第安人会杀死更多进入他们土地的探险者。当时,爱德·谢菲尔德正受雇于美国政府,是印第安人地区的军队探险队的一员。爱德是一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和别的年轻人一样,过了十八岁,不能待在家了,否则会被同伴和邻居朋友取笑。爱德就这样一个人出来闯天下了。爱德和别人不同的是,他更喜欢刺激的工作,因此当政府招募去印第安人区域探险队人员时,他就毅然报了名。现在,三个监工莫明其妙地死了,死亡的恐惧笼罩在大家的心头,大家都十分害怕。

正当大家都想放弃这份工作的时候,爱德告诉同伴沃尔·锡伯说:“我想在这个地区探寻矿石。”

作为好朋友的沃尔吃了一惊,别人都知难而退了,爱德却不顾生命危险,想自个儿行动去干更危险、更不可思议的事。当时,美国百业待兴,只要敢冒险、肯吃苦,就能有前途。爱德深深地明白这个道理。在美国广袤的大地上,不知埋藏着多少宝贵的资源。很多有志向的人都想发财,但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人却为数太少了。

沃尔劝爱德说:“爱德,我想这里的矿石不多,到头来你只能捡到能做你自己墓碑的几块大石头而已。”

另一个朋友也劝他:“你如果真的要去探矿,最好还是带着你的棺材去,别的你什么都找不到。”

大家没有一个人鼓励爱德去做这么一件事。爱德知道这一去生死未卜,但是,这些耸听的危言并不能阻碍一颗为寻找财富而敢于冒险的心。爱德最终没有听从朋友们的忠告,毅然独自出发去寻宝。那可需要惊人的胆量和冒险的精神!

不久爱德来到印第安人阿帕奇部落领地的华楚卡营地住了下来。爱德以布朗稾小木屋作为基地来探寻矿石。这问小木屋坐落在圣彼得罗河岸的一个高地,是1858年一个叫布朗稾的德国裔探矿工程师搭建的。它离现在的墓碑镇约八英里路程。布朗稾来开发圣彼得罗河岸的银矿时,和他一起来的化学家约翰·摩斯,以及一个厨师、两个矿工都住在这个小木屋里。他们主要依靠墨西哥矿工进行开矿。布朗稾还在驻地开了一家小店,给工人们提供日常用品。后来他还建了几间供工人住宿的木屋。1860年7月23日,工程师威廉去福特·布查那镇买面粉,回来时发现小店被抢被毁,他的表兄詹姆士也被杀害。威廉跑回镇子,将杀人事件报告给军队。军队来到现场,发现更可怕的是更多的人被杀。化学家摩斯的尸体被动物们蚕食,布朗稾本人也被人用石钻杀害。在这个木屋周围,一共有二十多个人被杀。在亚利桑那州的历史上,这是最阴森可怕的一间木屋。

爱德来到这里,看到木屋破烂不堪,便动手将一间木屋稍稍作了修补,作为遮风避雨的地方。附近的小小土包都是坟墓,却没有墓碑,十分吓人。四处好像危机四伏,附近的印第安人和墨西哥人就像秃鹫一样寻找猎物。而周围都是光秃秃的山包和沙地,人在光天化日之下行走,一览无遗。爱德也顾不得那么多了,先在木屋歇息,然后开始沿着圣彼得罗河东岸寻找银矿石。爱德小心翼翼地探寻他的宝藏,每天天没亮就出发,直到晚上月亮顶在头上才回来。爱德庆幸自己没有死,也没有被阿帕奇部落的人发现。可是他已经筋疲力尽了,他的衣服已经变成鹿皮、法兰绒和兔皮做成的碎片,他的帽子也不成形状。二十九岁的他,看上去满脸皱纹,就像四五十岁的人似的。他没钱理发,黑色的头发已经长到了肩上,长长的胡子布满结,看上去就像一个长满毛发的猿人。

他常常下到河谷干沟,几个月来,他都没有发现银矿的蛛丝马迹。然而,对于一个以生命作代价来探寻矿藏的人,一个已经穷途末路的年轻人来说,他没有任何退路。他用双脚,走遍了圣彼得罗河岸边的沟沟壑壑。他走着、探寻着。来到了阿帕奇部落生活的苴拉宫山边,地势越来越险峻,伸到河边的河岸越来越陡峭。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天,爱德来到一个叫作鹅地的高地,他发现一块矿石。他捡起来,这块矿石看上去很像银矿石,像是从一个巨大的矿源里冲下来的。如果是这样的话,向源头追溯几英里,最多几十英里,一定能找到矿脉。

爱德一下子激动起来,情不自禁地从地上跳起来,高喊:“我找到了!我找到了!老天爷,我找到了!”

他落下来的时候,脚扭伤了。他揉了揉自己的脚,缓解了一下痛楚。

接着,他觉得有些饿了,拿出干硬的面包,咬了几口,又吞了几口水,就向上游的源头走去。他惊奇地发现了一道银矿源头的矿脉。

“太奇妙了,多么丰富的银矿石啊。”他情不自禁地喊起来,“我发财了,我发财了!”

他再仔细看这道矿脉,足足有五十英尺长,十二英尺宽。就在圣彼得罗河边的山谷里,就在一个山冈上。他太激动了。终于发现了朝思暮想的银矿石,他晚上一夜没睡着,盘算着自己在宣布登记以后怎样开采。

第二天,也就是1877年9月21日,爱德向政府公所递上自己的登记文件,但是发现自己在地点这一栏里还没有填写。这个地方还没有地名呢。他想起那些朋友在他出发来探矿时嘲笑他的话:“爱德,我想这里的矿石不多,到头来你只能捡到能做你自己墓碑的几块大石头而已。”他也想到在他宿营的木屋周围,这么多的人被杀,这是一个人们来这里寻找他们自己墓碑的地方。要是他没有这么幸运,说不定他也已经找了一块墓碑刻上自己的名字。对,就叫这个地方“墓碑镇”吧!于是他就毫不犹豫地在地点一栏里给这块将来要发生惊天动地的大事的地方起了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名字。

有了开发权,他就急着要找人进行测定。经历了徒步寻找银矿的漫长岁月,他已经一贫如洗,连饭钱都没有了。他怎么能去图松申明他的股权,请人来测定呢?他想来想去,还是去和一个叫威廉·格里菲斯的熟人商量。威廉答应给他出钱申明他的发现矿脉权的记录,但是爱德也要给他一些股权。这样威廉在1877年9月27日为爱德的墓碑镇的矿脉做了股权记录。爱德和威廉都十分高兴,那天晚上他们买了酒和肉庆祝了一番。

然而图松没有鉴定办公室,爱德和威廉只能把矿石给了一个管事的官员看,那位官员说:“这些石头样品没有用,能值几个钱?在我看来一文不值。”

爱德十分失望。威廉做梦也想不到爱德的发现一文不值,他白花了这么一些钱,觉得有点冤枉,但是也没有办法。于是他就退出爱德的开矿计划,转而去投资圈养行业,爱德失去了经济支持。但爱德是一个撞到南墙也不回头的人,不管人们怎样否定他的计划,他还是执意走下去。P1-3

序言

老同学任国平先生(笔名:梧桐)发来他的新作《墓碑镇的中国玛丽》,读后颇受感动。我曾在美国工作十余年,长期从事对美外交、侨务工作,在日常交往中,也曾听侨胞朋友提起在美国华人移民史上有一位泼辣仁义、威名远扬的传奇女性“中国玛丽”。这次经国平先生潜心发掘、整理史料,并用小说的形式生动地再现,使读者对于这位传奇女性以及北美洲早期华人移民的苦难经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华人大规模移民北美始于160多年前的淘金热和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的修筑工程。大批华人劳工从中国东南沿海被拐骗或以廉价契约的方式运往北美,由于清朝国力孱弱、无力保护国民,这些劳工干着最艰苦、最危险的工作,拿着最微薄的工钱,被贱称为“猪仔”。他们在高强度的劳动中艰难求生,忍受着白人的恣意羞辱,为美国中西部的开发和联邦的巩固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华人的辛劳却没有换来应有的认可和尊重;相反,在铁路完工后,美国国会于1882年通过了《排华法案》,禁止华人从事大部分行业,剥夺华人拥有土地和经商、受教育的权利,阻止新的华人劳工入境,阻止离境的华人劳工返回,也给在美华人劳工的亲属赴美团聚设置了难以逾越的障碍。这一法案使华人在美的生存条件更为恶劣,社会地位更为低下。这一法律实行了半个多世纪,直到1943年才被废除,而到了2013年,美国国会才通过决议,用“regret,(遗憾)”的语气向华人社会正式道歉。

根据美国的人口普查数据,如今在美国的华侨华人约400万,他们为美国经济、科技、文化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受到美国社会各界的尊重,已成为美国多元文化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的成就和地位是广大华侨华人通过自身的艰苦奋斗和聪明才智一点一滴争取、累积而来的,绝非拜人所赐或天上掉馅饼。希望美国各界人士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华人在美的移民历史,更加理解和尊重华人社会的感情和诉求,积极保护华侨华人权益。希望侨社新生代更多地了解祖辈和侨社先驱为争取华人权益所做的不懈努力,饮水思源,尊重侨社老前辈的艰辛付出,为促进侨社繁荣和树立华人文明形象多做有益的工作。希望侨社发扬优良传统,关注自身权益,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用团结的力量推动侨社的和谐发展。

华侨华人的命运与祖(籍)国——中国的兴衰息息相关。“中国玛丽”所处的时代,中国积贫积弱,华人劳工们只能任人欺凌,抱团取暖。如今的中国已经步履稳健地行进在和平发展的康庄大道上。中美之间巨大的共同利益是两国开展合作的重要基础,两国人民密切而友好的往来是两国加深相互理解、加强互利合作的重要途径。在美国的广大华侨华人比美国的其他族裔人民更加了解中国和中华文化,比中国国内民众更加了解美国和西方文化,具有独特的天然优势,是中美两国加强交流合作的重要桥梁,也是中美两国需要共同保护和开发的宝贵资源。中美两国的友好合作将为在美华侨华人的生存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广阔的空间,也将为世界的和平发展提供保障。

“中国玛丽”的故事属于历史故事,发人深省。以史为鉴,展望未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和福祉所在。

何亚山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副主任

2013年11月于北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19: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