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所编的《中原抗战亲历记/文史资料百部经典文库》收入的资料,都是原参加各个战役的国民党军将领的亲身经历,反映了在侵略者面前,我军将士激于爱国热情,同仇敌忾,前仆后继,不怕牺牲,奋勇杀敌的英雄业绩。千百万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们为了祖国的独立,为了民族的生存,将他们热血洒在祖国土地上,其可歌可泣事例,是举不胜举;也反映了战地广大民众,不怕牺牲,毁家纾难,刺探敌情,输送粮秣,救护伤员,破坏交通,捐献财物,出生入死,配合我军作战。这种爱国主义精神所鼓舞的抗敌行动,向全世界宣告,中国是不会亡的,中华民族是不可欺的,炎黄子孙是宁死不做亡国奴的。
一九三七年十月中旬,日军沿平汉铁路两侧南犯,直抵漳河北岸。中国军队与敌展开激战,揭开了中国人民伟大抗日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原抗战的序幕。
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所编的《中原抗战亲历记/文史资料百部经典文库》真实记录了豫北作战、豫东作战、豫南会战、郑州战役、豫中会战等重要战役。
一九三八年六月一日,杞县已蒙受威胁,但我正面有第一五五师、第五十八师、第一八七师等三个师严阵以待;宋希濂部的第八十七师、第八十八师则在右翼侧击敌军左背,黄杰部的两个师在敌右臂施压。这样一个袋形阵地,只要左右两翼合拢,则敌军极有被聚歼的希望。偏偏在这个时候,统帅部指示主力向平汉路以西地区移动的命令到来,宋、黄两路所属部队一概在移动之列,而且命令指定要在六月二日撤毕。我虽然在这一线上并非主将,当时防卫杞、睢,堵截敌军西犯通路,已经大家协商做好安排,此时命令下颁,受命者不免观望犹疑,战斗意志上亦打了折扣。
我原来下达的命令是六月二日早上四时开始进攻。敌方炮击了一整夜,破晓之际,初觉四野寂然,在指挥所的地下室得到各方的电讯报告,知道黄部与钟部俱已联络确实,独宋部未至。杞县东北我阵地向前移动并有战果,但全线的态势显示,敌军主力躲开我东北面重点,渐趋西面拢聚。本军第一八七师彭林生部所守的猪皮岗在双方接触中为敌攻占,我西向退路备受威胁。黄、钟两部固然未敢违令,撤退的消息毕竟对他们产生了干扰,他们亦不能不顾虑到下一步的行动,迟迟不再推进。我有指挥坚守杞县到最后一秒的责任,我也必然需要采取一次有力的进攻作为全县安全撤出的掩护。我以本军主力由右翼出击,吸住敌人左方的注意,然后在暮色已合的时候命令分批离杞县北门,转西南通许、鄢陵中间地区转进。一场本来可以狠狠膺惩敌人的机会,我们又白白放过。
据前方战报综合判断,通许已被敌占,其前锋也许会直下扶沟,威胁许昌,因此我迅令所部,尽量争取转向鄢陵或径越铁路线西撤。我为巡视所属部队西撤情况并洽理部队给养、布置沿线应变措施,所以由鄢陵到许昌后,便即北赴新郑。当时归我指挥的各部,大多有秩序地由新郑以南、许昌以北地带分别向密县、禹县附近集中,薛总司令已在登封传令各军、师迅加整理后,各自沿平汉铁路就地布防,并着我负责这一地区的防务。当时这一地区还有其他部队,大凡知道我曾率所部三进三出罗王寨,都表示愿归我的指挥。因此我即以第二十四师负责新郑的守备,以第六十一师担任右地区,以第一五五师为总预备队。我各部全面摆开后,左与胡宗南部联络,右与宋希濂部联络,敌如来犯,这里也将出现一次恶战。
六月九日,奉统帅部蒋委员长命令,我被任命为第二十九军团长。为便利控制本地区全局,军团部设在登封,五岳中的中岳嵩山即在登封境内。大概河南省整个地形是西高东低,平汉铁路南北走向好像有意地把豫西和豫东分成山区和平原两个部分。以我国军事力量和装备水平,在广大的平原地区作战,我们有先天的缺陷:没有重武器,没有机械化部队,没有平原上大兵团运动的实践经验,因此我们在过去一个阶段屡屡吃亏,可能也与此有关系。豫东作战,特别是兰封、罗王的战役里,我们集中了二十多个师,以归德为中心沿商丘、民权、考城、兰封、罗王铁路线及平原上的宁陵、睢县、杞县等地布防,兵员的数字是庞大的。尤其当第五战区的大军要通过铁路来西撤,我们为了确保完成这一任务,曾不惜摈弃一切,全力以赴。如果说我当年指挥考城、仪封、兰封、罗王一带的战役是属于平原上克敌的一个比较出色的战例,则薛伯陵将军统筹豫东兵团辖属四十个军二十多个师在几百里长走廊地带的活动,其战略预见与部署的周至,都闪耀了一些智慧的光芒,而精神和魄力,犹其余事。
我在登封仍继续负责指挥新郑、长葛、密县、禹县一带军事。黄河的泛滥一直向豫东南淹浸,除了一部分由中牟贾鲁河流入淮河外,其余县份都是一片汪洋,泛区已至鄢陵、扶沟一带。敌军无疑是被阻截了,又被吞噬了,其侵略凶锋也被遏止了,日军的通盘军事行动显然被拖住,而且东撤不及的敌军不少被我包围就歼,整个攻防形势都有了改变。但请不要忽视,我们的老百姓,随着黄流泛滥而出现的悲剧,我们也不忍闻问。千秋功罪,功罪千秋!
不久,我奉命回师武汉,关于沿铁路线的防务我当然应该有一个交代。我由登封遄赴洛阳请谒程潜司令长官,他很诚挚地和我检讨此次豫东的战局,肯定了第六十四军在兰封、罗王一线上的贡献,并特别指出广东部队在战术的灵活、斗志的坚韧和机动性强,罗王寨的争夺,三进三出,很能体现军事上的指挥艺术。(作者自按:当时程颂公是说“艺术”两个字,我说:打到落花流水之际我已不知道什么是艺术了。他笑了,说:“落花流水不就是很艺术吗?”)他认为:“一个部队不能上下一体,兵将同心,焉能互相信赖,执着不移?焉能生死以之,义不反顾?明此,则带兵之道,思过半矣。”彼此拊掌而笑。我还说:友军是临时推定我权充指挥,微友军之力,本军亦难奏此肤功也。程颂公拍着我的肩膀带着浓厚的湖南土腔:“你是好样的!”
登封至洛阳当然亦在戎马倥偬间,但因平汉线以东战局稍见稳定,遂乘机和几位军部、军团部同行赴洛的死生战友采访一下沿途的乡土民情。豫中民风淳朴,只以历代相沿,中原向为兵家所竟相逐鹿。北伐时期,民众在我革命部队义旗所举,赢粮景从,往事依稀,仿佛如昨;此际在抗御外侮、求民族存亡的斗争中,河南民众之大义凛然,毁家室而纾国难,沦战火而无怨言,中州豪气,足为炎黄子孙增添光彩;至于地方经济破落……
P55-P56
一、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彻底打败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是反法西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和世界的历史进程中都占有重要地位。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全国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海外侨胞团结奋斗和世界爱好和平力量的热情支持下取得的。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游击队和国民党广大爱国将士,在抗日最前线浴血战斗,英勇牺牲,为国家、为民族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为了全面反映抗日战争的概貌,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为史学工作者提供研究资料,并配合有关方面敌后抗战史料的出版,特将全国政协和各地政协征集的原国民党将领回忆抗日战争的文章,经过审慎的选择和核实,汇编成《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丛书,包括《从九一八到七七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淞沪抗战》、《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晋绥抗战》、《中原抗战》、《武汉会战》、《湖南四大会战》、《闽浙赣抗战》、《粤桂黔滇抗战》、《远征印缅抗战》十二册。
二、本丛书的编辑方针是高举爱国主义旗帜,贯彻实事求是的原则。按照这一方针,本丛书既如实地反映国民政府中央统帅部在抗日战争各阶段所采取的方针和态度,也反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下国民党部队广大爱国官兵的战绩。这样,读者将从本丛书记述的史料中,更好地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意义以及国共两党“合则两益,分则两损”的历史教训,从而认识当前实现国共两党第三次合作,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三、本书的编排方法基本上按照各个重大战役发生的时间顺序,但也照顾到地区之间的联系,如《湖南四大会战》即包括长沙会战、常德会战、衡阳会战和湘西会战;《闽浙赣抗战》则指发生在福建、浙江、江西的战役。这种编法,将更有利于读者了解整个抗日战争史的历程。
四、本书除了选用在大陆征集到的原国民党将领的回忆文章外,还转载了一些在台湾和海外的原国民党将领的回忆文章,这样可使资料更加完整,同时对加深海峡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促进祖国的早日统一也是不无裨益的。
五、由于时间仓促和编者水平所限,加上本书作者多年事已高,对某些战役的具体情节及人名、地名、时间等,记忆不甚准确,尽管我们做了大量的核实工作,难免还会有一些疏漏之处。对一些难以核实的问题,我们尊重作者意见,多说并存,留待继续研究。敬请参加过抗战的老人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
委员会《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编审组
一九八五年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