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他从浴室出来的时候,欣然已经走了。刚来的这位同学胖乎乎的,身高一米七左右,头大,脸圆,戴着眼镜,络腮胡。他友好地跟伟乐打招呼:
“你好!我叫王东升,你来这么早的啊?”
“你好!我也是下午刚来的。我叫杨伟乐,安徽人。你是哪里的啊?”
“我是湖北的。”
不多久,两对父子相互就熟悉了起来。很明显,晚上得四个人睡一个房间。所幸,床上的席子、枕头都已经各就各位。
伟乐几乎没有离开家住过,初中、高中都住家里。其实,他的心中一直藏着一个秘密,这个秘密源于高二:不知从哪天开始,他睡觉的时候不敢开着窗户。睡觉前都要检查一遍房间的柜子里、床底下有没有藏着什么坏人。之后,他要双手合十,祈求上天保佑他身体健康,保佑家人平平安安。等这些仪式完成后,他才能安然入睡。否则,就无法入睡。他明知不需要这样做,可不这样做就很不舒服。这个秘密可能和高二时家里遭窃有关。当时,小偷是从窗户里爬进来的。他不仅煮了几个鸡蛋吃,还把伟乐的八宝粥全喝了。从此,伟乐心里就留下了这个阴影。如今,寝室里人多,他心中有了一份安全感,不再去检查柜子。
熄灯后,伟乐躺在床上,嘴里念念有词。他的仪式刚结束,一声呼噜划破宁静的夜空。他确定那是王东升的呼噜声。伟乐疑惑不已,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呼噜娃”?他还曾听说过“起夜家”——就是夜里经常起来尿尿的人。
不一会儿,另一个呼噜声冒了出来,跟东升的那个声调不一样。循声找去,这个声音是伟乐的父亲发出的。父亲打呼噜,那是以前就知道的。不过,七岁后,他没再跟父亲一个房间睡过。
听到呼噜声后,伟乐仅有的一点睡意跑了,脑子里一片空白。突然,另一个小呼噜声也出现了,慢慢地,这个声音逐渐变大,像是有人在调节扩音器上的音量一样。没错,这是东升他爸的。伟乐不仅睡意全无,而且比睡前更清醒了。四个人睡觉,三个人打呼噜,这是何等壮观啊!
听着呼噜声,他想象着今后的大学生活:读书、加入学生会、出去旅游,可能还有一段恋情,像白天路上见到的那样……之后,伟乐又回想起了晚上欣然推门进来时的尴尬一幕,他为自己的失礼而自责。渐渐地,他进入了清醒与迷糊的边缘,脑子昏沉沉的。
伟乐不知自己是何时睡过去的,猛然惊醒时,窗外还是漆黑一片。只听见耳边传来嗡嗡的声音,脖子上奇痒,想必是被蚊子狠狠地咬了一口。昨晚睡前,他以为蚊子飞不上五楼,因此没挂蚊帐。这是什么蚊子啊,咬起来怎么这样带劲!伟乐心想,难不成这蚊子都受过高等教育,素质比家乡的蚊子要高?呼噜声还是那么此起彼伏。在迷迷糊糊中,他又睡过去了。
再次醒来的时候,宿舍区的广播正播放着校园歌曲《同桌的你》。伟乐也不清楚自己到底睡了多久。总之,在大学里睡的第一个晚上是那样让人崩溃。
吃过早饭,伟乐、东升他们两对父子在校园里闲逛。学校很大,逛一圈下来,已经过了一个多小时。他们的父亲都早早买好了回程票,各自赶火车去了。
P15-16
《花开有时》让我们体味了什么是“青春的姿态”,让我们领略了什么是“年轻的憧憬”,更让我们追忆什么是“似水年华”。愿我们的莘莘学子在活力四射的校园里,获得知识的给养,成就精神的教养,葆有自己不逝的青春!
——丁晓
花开有时节,青春在微笑。做真实的自己,不放弃、不后悔,幸福终将来敲门。《花开有时》提升青春幸福力!
——王薇华
大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人生的第二次诞生,《花开有时》以真实的故事为蓝本,以幽默而又智慧的文字,为你展示了一个多面的大学生活。读完此书,你会感动的!
——李妍
在信恩老师的书中,您会读到您曾经经历的或正在经历的或即将经历的大学生活。酸甜苦辣,几多迷茫,但大学生活永远是充满梦想、青春和希望的。
——马建青
本书是我在读研究生的时候开始构思的,在此,我得感谢北京师范大学对我的培养和教育。我的硕士生导师乔志宏教授以及我的同学李妍、李艳玲、舒卫华、宋婧、师蕾、王亮等给了我很多帮助,我很感动,感谢他们!
感谢我高中时的班主任刘宋斌先生,他是我的文学启蒙老师。感谢我大学时代的老师丁金昌、许秀珍、周加峰、倪建发、张敏、郑彩莲、蔡联群、朱建平、胡来林、王佑镁、金庆良、高红星、朱秀微等,他们中的一些人正是故事的原型。本书的创作也离不开牟德刚、谢志远、潘玉驹、王定福、张焕镇、李方强、姜海燕、张海音、邱晓雅、张朝辉、雷霞、潘莉莉等领导和同事的鼓励。感谢我的学生徐双双、陈杨、郑璐,她们为本作品的修改提出了很多建议。
感谢浙江省教育厅丁晓老师!感谢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的编辑们!
孔子说:“三十而立。”而今,一些大学生却“二十而卧”,甚至“二十而倒”。他们被成长的困惑、人生的挫折以及对未来生活的迷茫击倒。其实,在成长的道路上,每个人的经历都那么相似,又那么不同。许多人关心的是“你飞得高不高”,《花开有时》关心的是“你飞得累不累”。
《花开有时》以杨伟乐和李欣然的恋爱为主线,用幽默诙谐、精致细腻的语言,讲述了大学生在生活、学业、人际、恋爱、心理、生涯发展等方方面面发生的故事,展现了大学生活的虚与实、得与失、苦与乐,探讨了生与死、爱与恨、聚与散等人生主题。经历了大学生活的洗礼后,大学生们成长、成熟了,他们在心理和人格上逐渐成长,最终完成了人生的蜕变。真心期待,本书能让读过大学的人重温美丽的大学时光;为正在读大学的莘莘学子指引方向;激起即将步人大学的青少年们对象牙塔的无限憧憬和向往。
写作本书的另一个精神动力,是想用这样一种方式去致青春,或者说去祭奠青春。因为前有古人,后有来者,青春都是我们必经的路。美籍华人艾米为我们留下了《山楂树之恋》,台湾作家九把刀给我们带来了《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这些感人至深的作品,让我们记住了那一个时代。我希望,《花开有时》可以成为“80后”“90后”这两代人对大学生活的集体回忆。
身为作者,我很难去评价这部作品。但是,创作的时候我很用心,希望能得到广大读者的宽容。
吕信恩编著的《花开有时》以杨伟乐和李欣然的恋爱为主线,用幽默诙谐、精致细腻的语言,讲述了大学生在生活、学业、人际、恋爱、心理、生涯发展等方方面面发生的故事,展现了大学生活的虚与实、得与失、苦与乐,探讨了生与死、爱与恨、聚与散等人生主题。幽默而又智慧的文字,为你展示了一个多面的大学生活。
《花开有时》作者吕信恩站在高校工作者的独特视角,以真实的故事为蓝本,主要通过对当前大学生的学业现状、人际交往、心理发展、思想状况等方面进行了总结,揭示了新时期大学生的新的群体特点,提出自己的思考和研究,引发人们对大学生活的回顾和思索。冷暖都是情,苦辣皆是味。《花开有时》,有情、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