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激发勇气的心理学(增补修订版)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日)岩井俊宪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第一章关于勇气

“勇气缺乏症”

步人21世纪的日本面临着各式各样的问题。从政治、经济到环境、教育,细究起来其问题可谓数不胜数。在这里我只是从心理学的立场就日本的教育问题,特别是在当今的日本无论成人还是孩子都缺乏勇气这一点提出我的观点。

首先说说成人。从1998年开始的10多年来,日本的自杀人数明显增加,每年达30000人之多。特别是中老年男性的自杀现象更为引人关注。就发达国家中的平均自杀者人数来看日本也是位居前列。

在电车中举止失态的人似乎也是中老年男性居多。不久前我就目睹了如下一幕。

在拥挤的地铁中一位40多岁的男性乘客把包放置到行李架上时,无意中碰到了一位50多岁的男性,被碰到的那位就气冲冲地嚷道:“碰到人了,你没长眼吗?”40多岁的乘客这才知道其行李碰到了他人,立刻道歉说:“啊,对不起。”可是,尽管他道歉了,那位50多岁的男性乘客仍然愤愤不平地嘟嚷着,下车时突然破口大骂:“混蛋!”车内的乘客面面相觑,显得既吃惊又失望。

原以为这不过是我偶尔遇到的现象,可是在谈起这事时没想到不少人都说碰到过类似的情况,这让我再一次意识到在电车里行为乖张的男性乘客比以前更多了。

另一个是我在举办培训时遇到的事例。

我常常在银幕上打出如下的问题:“如果你有缺点或不满意的地方,你会认可自己吗?或者即使自己有优点也会否定自己吗?请选择其中一项。”(请各位读者也一起思考)

结果,从1999年开始,30岁以上的男性回答“No”的人数逐年增多。特别令人遗憾的是在一流企业的骨干员工研修中我多次看到高达70%的人也选择了否定回答。

作为成人的问题,虐待孩子、夫妻暴力等缺乏勇气的事例可谓举不胜举。

缺乏勇气在孩子们身上也表现突出,逃学、家庭暴力、校园暴力、不道德行为等屡见不鲜,近来宅在家里自我封闭的孩子有不断增加的倾向。

我担任过课堂运作方法研讨班的讲师,写了关于教学法的著作,特别是对“如何改善课堂中的交头接耳”有我自己的看法。可是,在和高中以及职中教师交换意见时,没想到不少老师都说:最近,课堂中的交头接耳不是什么问题,倒是如何让那些沉默寡言的学生开口成了一大问题。他们感叹道:“学生们在课堂上交头接耳的时代令人怀念啊!”

从以上的情况来看,我不禁担忧:可以称为“勇气缺乏症”的现象正在当今日本的成人和孩子们中蔓延,如果不去努力改变这一现象,日本就没有未来。各位读者您怎么看待这个现象呢?何谓勇气?  前面谈到了“勇气缺乏症”,那么所谓勇气是什么呢?敢于对上文中提到的在拥挤的电车中牢骚满腹的50多岁的家伙说:“喂,别那么嘟嘟哝哝的,说话利索点!”或者追上这个下车时出言不逊的家伙,对他说:“是可忍孰不可忍,今儿个来个了断!”这些是勇气的表现吗?

人们有时候会把勇气和蛮勇混为一谈,觉得从高处跳下来,或者在拥挤的人群中大声唱歌是有勇气的行为。其实这些都不是勇气,只不过是没有勇气的人虚张声势罢了。

所谓勇气,在《英日词典》上的英语词汇是“courage”,它的词源是拉丁语的“cor”,即“heart”的意思。既然它来自掌控生命的“心脏”这个词,那它似乎就与“活力”密不可分了。翻开《英语词典》,“勇气”指的是“承受风险的能力”(risk tak—ing abi-lity)。但是,我认为勇气的意思不止如此,而是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给它更全面的定义。本书概括性地引用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的话来阐述“勇气”这一概念。

“所谓勇气,就是承受风险的能力。”P1-3

后记

谢词

目前为止,我出版的独著、合著、译著等,总数有近30本,旧版的《激发勇气的心理学》在读者中的影响最大。以这本书的出版为契机,其他的出版社也希望我给他们写书,还有社会各界邀请我去演讲、举办研修班,不仅如此,前来听human guild讲座的人和前来心理咨询的人很多。有一位中学老师按照这本书的内容做了个笔记本,在其他的老师和学生中传播激发勇气的理念。如果《激发勇气的心理学》不是激发勇气,而是别的内容的话,我想不会有这样的影响力吧。

这次的改版,在长期畅销的旧版的基础上做了些改动,这得益于迄今为止众多读者给我的建议和对我的鼓励,数不胜数,我无法一一列出,在此谨向以下为代表的广大读者表示由衷的感谢。

(1)加拿大的约瑟·佩尔古力诺博士(Dr.Joseph Pelle—grino)和我以“兄弟”相称,他既是我的老师,也是我的朋友。博士的教育方式和生活方式本身就体现了激发勇气,是我的激发勇气的模范。如果说这本书要写“献词”的话,就应该是献给博士的一本书。从1999年与博士相识开始,就给我的人生带来了新的色彩。我向他致以最大的谢意。《激发勇气的心理学》(增补·改订版)的后记写于博士第15次来日本的前夕。

(2)明治大学的诸富祥彦教授和文教大学的会泽信彦教授。诸富祥彦教授在各种场合宣传阿德勒心理学的意义,还给我提供了5册书的部分章节的执笔机会。会泽信彦教授在各种场合向读者推荐《激发勇气的心理学》(旧版),并积极推广激发勇气的理论和方法。

(3)还有各位学员和客户,如果没有你们也就没有作为讲师和心理咨询师的我。你们的实践证明了激发勇气可以改变人生,我同样从你们身上学到了很多。

(4)还有竹内女士和永藤女士。虽然我是公司法人代表,但常常不在公司,作为human guild的一员,竹内精心管理公司的各项事务,永藤从接触human guild起就开始着手增补·改订版的校稿。她们义无反顾地信赖我,支持我。

(5)还要向我的家人表示感谢。妻子美弥子承担了旧版书稿的最初校稿工作,并向我提出了不少反馈信息。儿子孝宪在我使用电脑遇到困难时也给了我不少帮助。

(6)还要向金子书房的渡边一久先生和天满绫表示感谢。我和金子心理研究所副所长渡边一久先生谈到旧版的出版计划时,他迅速给予回应。还有编辑这本增补·改订版的天满绫细心地找出了旧版中存在的疏漏,并通过版面调整把演习部分设计得更加合理。我接触过不少编辑人员,还没见过像天满绫这么精益求精的。  (7)最后,我要感谢您——阅读这本书的读者。祝愿您不仅激发自己的勇气,而且成为激发他人勇气的人。

为了进一步促进激发勇气的实践

您阅读了这本书,也做了演习,感觉怎样?做演习会大大提高效果。如果您“想进行演习,又遇到了问题”,或者“对书中内容有不解的地方”,请毫无顾虑地给我打电话,或者发邮件和传真,我一定会诚心诚意地解答。

还有,我希望激发勇气的圈子不断扩大,所以允许任何人都可以采用书中的演习模式,不需要特意征求我的许可。

学习了理论之后就要实践。期待您以自己为中心不断扩大激发勇气的圈子。如果有不能确定的地方,可以用我准备的以下三个方式来解决:

第一,就是直接和我联系。

第二,就是把书再读一遍,进行确认。

第三,就是直接和human guild联系。

human guild有如下所列的各种讲座,欢迎您来学习。同时也接受您的咨询。

进行了激发勇气实践的您,下一步就是成为“激发勇气的达人”。增加理论学习和演习的机会,一定会更进一步提高激发勇气的能力。

公司还有各种书籍和DVD资料,欢迎咨询。

(1)阿德勒心理学基础课程

利用每月周六或周日的四天时间(共24小时)学习阿德勒心理学基础理论的讲座。最适合入门阶段。

(2)爱与激发勇气的亲子关系研讨班(SMILE)

原则上每周1次,每次2—2.5小时,共八周学习计划。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小组讨论来学习以亲子关系为主的各种人际关系。考虑到有些人很忙,有的人住得远,特别开设了两天集中课程和四天集中课程(作为完成学习的条件,上完课程后需要用在线修改的方式提交课题报告)。

(3)APPLLE(孩子的人际关系课程)

训练10岁以上的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的课程。其中有大学和专科学校的课程,成人参加也会有所收获。

(4)阿德勒心理学咨询师培养课程

学习阿德勒心理学的心理咨询讲座。完成上述(1)、(2)的学习后,用八天时间(共48小时)全面学习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方法。

(5)激发勇气的研讨会

用两天时间进行激发勇气的实践研讨,可以说是以激发勇气为主题的实践体验。

(6)感情控制法研讨班

提倡“感情是可以控制的”,用一天时间学习控制感情的方法。

◎可以根据客户要求接受演讲·研修提案。欢迎咨询。激发勇气know how(知识)大公开  从旧版到这次的增补·改订版期间,human guild制作了激发勇气手册,实现了激发勇气know how(知识)大公开。

具体而言,在human guild学习了“阿德勒心理学基础课程”和“爱与激发勇气的亲子关系研讨班”(SMILE)的学员如果又参加了“激发勇气指导教师培训讲座”就能够在各地开展“激发勇气指导培训讲座”和“激发勇气学习会”。详情可咨询human guild。

请相信很多人在等待着你去激发勇气。

目录

第一章 关于勇气

 “勇气缺乏症”

 何谓勇气?

 自我肯定

 自卑感和自卑情结

 自我决定性

 第一章总结

 激发勇气的演习之一:“文章完成法”

第二章 激发勇气的理论(一)———激发勇气的起源

 阿德勒与勇气激发

 激发勇气与美国

 何谓激发勇气?

 奖惩引发的问题

 “表扬”与“激发勇气”的区别

 第二章总结

 激发勇气的演习之二:“好感度测试”

第三章 激发勇气的理论(二)———激发勇气的前提条件

 比激发勇气的话语更重要的东西

 通过建立良性关系来激发勇气———首先从尊敬开始

 尽管如此还是对女儿说“yes”

 信赖———无条件地信任

 “相互”的意义

 非语言的沟通交流

 关于同感

 共同体意识

 第三章总结

 激发勇气的演习之三:用否定激发勇气

第四章 激发勇气者的特质

 再度鼓起勇气的人(自我肯定的人)

 激发勇气者的六个特质

 以尊敬和信任为动机

 乐观的心态(积极的思维方式)

 面向未来

 “为什么”引发的问题

 着眼大局

 幽默感

 笑的治愈力

 第四章总结

 激发勇气的演习之四:让您成为具有勇气的人

第五章 成为激发勇气者的三个步骤

 本章前言

 成为激发勇气达人之途径

 第一步 激发自己的勇气

 第一个要点 决心过激发自己勇气的生活

 第二个要点 接近具有勇气的人

 第三个要点 语言、意象、行为都是激发勇气的手段

 第四个要点 身体力行地去实践激发勇气的技法

 第二步 不要挫伤勇气

 第三步 开始激发勇气的实践

 附录 满怀热情地激发勇气

 第五章总结

 激发勇气的演习之五:自我话语暗示:“恶魔的诅咒”与“天使的叮咛”

第六章 激发勇气的实践(一)

 激发勇气的必要性

 激发勇气的努力方向

 激发勇气的技术

 缺点即长处———思维方式的变换

 第六章总结

 激发勇气的演习之六:缺点即长处

第七章 激发勇气的实践(二)

 激发勇气的效果———激发自我勇气的效果

 激发勇气的效果———回旋碟效果、亲和力效果

 激发勇气的效果———滚雪球效果

 激发勇气的相互沟通

 赞同与提问

 确认———重复与信息明确化

 校园暴力的案例对话

 表明主张的公式(我的主张)

 激发勇气的+a技法

 夸张表达与限定表达

 失去和抓住激发勇气机会的语言表达

 “爱心语言具有回天的力量”

 激发勇气的案例研究

 我对案例研究的看法

 第七章总结

后记

主要参考文献

序言

这本《激发勇气的心理学》在2002年初版时,其出发点就是为了帮助那些希望在“勇气缺乏症”的环境里激励自己和他人鼓起勇气的人。

“在日本的各个领域没有任何时代像今天这样需要人们具有勇气”,基于这个认识,我不但希望日本涌现出更多的富有勇气的人,而且希望那些富有勇气的人能够激励更多的人鼓起勇气。本书在保留学术价值的同时力求通俗易懂,因此初版就成了长期热销的心理学读物。

然而,从初版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将近十年,“勇气缺乏症”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改善。不仅如此,整体来看其状况更趋糟糕。不过,2011年3月11日的日本大地震使人们清楚地看到了具有勇气的人与缺乏勇气的人的差异。在灾区,具有勇气的人能够沉着冷静地面对困难,并帮助那些处境更加窘迫的人。

这本书并不期待一下子使得很多人发生改变,而是想表达如果你开始鼓起勇气并朝着某个目标努力时,勇气就会像水中的波纹一样扩展开去。我的愿望就是当你读了这本书后你就能成为具有勇气的人,进而成为勇气的传播者。

当今时代要求人们具有“勇气”、“精神”、“认真”、“耐性”、“魄力”和“活力”。我们相信只要每个人鼓起勇气、打起精神、认认真真、具有耐性、拿出魄力,则社会组织就会充满“活力”。摆在首位的是克服困难的“勇气”,而且这个“勇气”的源泉就是“激发勇气”。

我们相信,“激发勇气”会给予陷于“勇气缺乏症”的个人、家庭、社会组织、地方、国家以“精神”、“认真”、“活力”,使之成为他们破解所面临难题的力量。

本书在这次修订时作了如下改动:

(1)内容力求适应当今时代。

(2)在这大约十年间,阿德勒(Alfred Adler)的著作和阿德勒心理学的相关书籍多有出版,本书的引用部分也相应作了调整(“主要参考文献”也作了调整)。

(3)适当增加了有关“勇气”和“激发勇气”的内容。

(4)语言表达力求通俗易懂,并纠正了初版中的字词错误。

本书的第一章至第四章是理论篇,第五章至第七章是实践篇。如果想先从理论入手的话,建议您从第一章开始。如果想学习实践方法的话,建议您从第五章开始。不过,无论从哪儿开始阅读,建议您最终还是要通读全书。

书中列举了大量事例,姓名都是化名,而且事例本身也不是特定的个案,而是多个事例的综合。

最后,希望读者哪怕只是阅读了一部分都要进行激发勇气的实践,因为只是阅读的话很可能成为“纸上谈兵”。进行激发勇气的实践也是有益无害的,而且实践的机会很多。

我的愿望是把这本《激发勇气的心理学》(增补.改订版)送到那些希望自己鼓起更大勇气的读者手里,并祝愿他们成为勇气的传播者。

岩井俊宪

2011年7月

内容推荐

岩井俊宪编著的《激发勇气的心理学(增补修订版)》是日本长期热销的心理学读物,其出发点就是为了帮助那些希望在“勇气缺乏症”的环境里激励自己和他人鼓起勇气的人。这本书并不期待一下子使得很多人发生改变,而是想表达如果你开始鼓起勇气并朝着某个目标努力时,勇气就会像水中的波纹一样扩展开去。

编辑推荐

《激发勇气的心理学(增补修订版)》初版问世时,因为有效地帮助了“勇气缺乏症”人群而受到日本民众的普遍欢迎。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后,“勇气”话题再次受到广泛关注,在此基础上,作者岩井俊宪先生修订、完善了该书。修订版详细对比了“奖惩式”教育方式与“激发勇气”教育理念与行为,指出了“激发勇气”方法的优势与“奖惩式”方法的弊端。书稿前五章为理论部分,后两章为“勇气激发法”的具体实践方法。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7 8:4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