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民族魂(东北抗联)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庄严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十四年的抗联史,十四年的英雄史。抗联精神蕴含的理想信念、爱国情操和伟大的牺牲精神,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

庄严主编的这本《民族魂(东北抗联)》透过历史的厚度,站在时代的高度,集中展示了东北抗联浴血奋苦斗凝集而成的中华民族之魂,是恢弘磅礴的历史画卷,是动人心魄的英雄诗篇,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精品,是提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史论力作。

内容推荐

十四年的抗联史,十四年的英雄史。杨靖宇、赵尚志、周宝中、李兆麟。魏拯民、冯仲云、赵一曼……一大批中国共产党人、抗联指战员,在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中,百折不挠,前仆后继,以大无畏的革命气概、顽强斗争的姿态,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铸就了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

庄严主编的这本《民族魂(东北抗联)》透过历史的厚度,站在时代的高度,集中展示了东北抗联浴血奋苦斗凝集而成的中华民族之魂。

目录

序 弘扬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 庄严

第一章 国耻“九一八”—东北沦陷

 附录 文献纪录片解说词第一集暗夜星火

第二章 东北抗日义勇军—匹夫有责

 附录 文献纪录片解说词第二集奋起抵抗

第三章 东北反日游击队—星星之火

 附录 文献纪录片解说词第三集烽烟四起

第四章 东北人民革命军—烽火燎原

 附录 文献纪录片解说词第四集铁军突起

第五章 东北抗日联军—联合抗战

 附录 文献纪录片解说词第五集抗联烽火

第六章 东北抗联的艰苦征程—甘洒热血

 附录 文献纪录片解说词第六集艰苦征程

第七章 东北抗联英雄颂—血铸忠魂

 附录 文献纪录片解说词第七集热血忠魂

第八章 协苏作战大反攻—抗战胜利

 附录 文献纪录片解说词第八集夺取胜利

后记

试读章节

近代中国屡受强敌入侵,从李鸿章办洋务起清政府便采用了”以夷制夷”的办法,最终却引来多国来参与瓜分中国,当年在东北联俄制日便引来“前门驱狼而后门入熊”的窘境。九一八事变后,南京政府因有严重的恐日症,提出的口号是”彼有强权,我有公理”,想以受害悲情引来外国仁慈相救的愿望,在崇尚强权蔑视软弱的国际社会中只得到被嘲弄的结果。当时驻国联的中国代表顾维钧后来曾悲痛地回忆说,他向各国代表逐个求援时,得到的最伤心的回答是:“你们自己都不抵抗,怎么能期望别人替你对付日本?”

当时在国际联盟中起决定作用的是英法等国,经济实力超强的美国虽不参加国联却对远东事务有举足轻重的发言权,不过此时他们正被经济危机搞得焦头烂额,日本占领满洲打出“反苏防共”旗帜又能得到西方政府某些谅解,加上这些列强历来重日轻华,因而仅以口头劝告日本撤军而未采取实际行动。

对南京政府一心依赖国联而不自强,当时西北军领袖冯玉祥便通电全国谴责说:“日本大肆屠杀,不闻有备战之举,反以镇静为名,徒然日日哀求国联。试问宰割弱小民族的国联能代中国求独立,能代中国打倒该会常务理事之日本乎?与虎谋皮,自欺欺人,仍甘为帝国主义之工具而不悔。”果然,日本侵占东北过了半年,以英国李顿爵士为首的国联调查团才慢悠悠地组团乘轮船来远东调查。其实东三省当时面积有80万平方千米,日本侵占如此广大领土的事实举世皆知,何用“调查”?这些殖民者调查后写出的报告书,只是建议国际共管东北,中日两国都从该地撤军。对如此屈辱的报告书,南京政府也称可接受,日本却仍置之不理,随即还退出国联,美英等国政府对此也无可奈何。

中华自有正气在。尽管国民党政府在”九一八”后的表现软弱屈辱,代表民族进步和解放的中国共产党却最早发出了抗日的号召。九一八事变发生后,秘密设在沈阳城内的中共满洲省委马上发出号召东北人民抵抗的宣言,设在上海的中共中央又在全国各党派中首先提出要对日抗战。1932年1月,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又正式声明对日本宣战。中共满洲省委虽然力量很弱小,仍组织干部到乡村建立武装,这就为后来东北抗日联军的建立和长期斗争奠定了基础。

在全国人民特别是进步力量的推动下,从1931年末开始,东北各地掀起了组织义勇军的抗日运动。以旧式武装为主体的义勇军因缺乏严密的组织和有效领导,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大都被日军打垮,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反日游击队却发展起来,随后组建为东北人民革命军,再改名东北抗日联军,进行了十多年的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日本侵吞东三省并制造伪国,更加激怒了全中国人民,也使流落关内的东北军沦落到不知哪年哪月才能看到家乡的悲惨境地。有了这一切肤之痛,当他们听到红军阵地上“打回老家去”的歌声和“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的呼喊,自然会对蒋介石勒令自己充当打内战炮灰的命令怒不可遏,1936年12月陕西临潼就响起了捉蒋要求抗日的枪声。可以说,九一八事变是引发西安事变的导火索。日本侵占中国东北,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同时也成为停止中国内战的先声,全中国各党派、各军队走向团结一致抗日的步伐也从此迈出。P20-22

序言

在中华民族抵抗外来侵略的所有斗争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第一次取得伟大胜利的战争。其中,东北抗日联军艰苦卓绝的斗争,则是这部壮丽史诗中最惨烈、最令人动容的篇章之一。在白山黑水之间,中国共产党肩负着民族希望和历史责任,率先领导东北人民走上抗日最前线。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八一五抗战胜利,在长达14年的苦难岁月中,东北抗日联军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在生与死、血与火的磨砺中,凝结成宝贵的抗联精神。今天,那场战争已经结束近70年,世界发生了深刻复杂的变化,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中华民族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成为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同时,全球性挑战层出不穷,各种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此起彼伏,一些国家的民众依然生活在战火硝烟之中,一些发展中国家人民依然承受着贫穷的困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依然任重道远。回顾当年艰苦抗战、救亡图存的历史,缅怀民族先烈浴血奋战、报效祖国的英雄业绩,弘扬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东北抗日联军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

日本自明治维新后加紧对外扩张,先后制定了《外交政略论》《帝国国防方针》《对华政策纲要》等侵略政策。从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到1904年日俄战争,日本不断加大对中国东北的渗透和侵略,夺取了旅顺、大连和中东铁路长春至旅顺段,并在沿线派兵驻扎,为全面侵占做好了准备。1931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国民政府采取“无论日本军队以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不予抵抗,力避冲突”的不抵抗政策,短短4个多月东北全部沦陷。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正处在国民党当局重兵“围剿”之下、面临生死存亡考验的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了抗日救国的旗帜,号召全国人民奋起保卫祖国,先后派遣周保中、李兆麟、魏拯民、赵一曼、张甲洲等大批干部来东北,组织和领导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组建了东北抗日联军,写下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起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斗争最为惨烈的光辉一页。

(一)东北抗联的兴起

九一八事变之前,中国共产党就在东北建立了机构完备的地方党组织。九一八事变之后,党率先在东北举起抗日大旗,拉开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序幕。

——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的早期活动,为东北抗日斗争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党中央非常重视东北的组织建设。1921年下半年,东北第一位党员马骏就在宁安、哈尔滨、吉林等地从事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发展组织工作;同年冬季,党中央派罗章龙考察东北工人运动和建立党组织的环境条件。1923年3月,中共哈尔滨独立组成立,标志着东北地区建立了第一个党组织,在全国属于较早的省份。1925年,中共北方区委派吴丽石到东北从事党团组织的整顿和发展工作,建立了中共哈尔滨特支。1926年春,哈尔滨特支扩建为中共北满地方委员会。北满地委隶属中共北方区委领导,10月以后直属中央领导。1927年10月,中共东北地区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在哈尔滨召开,会上选举产生了中共满洲省临时委员会,有力地推动了东北党组织工作的开展,标志着东北人民革命斗争进入新阶段。同年底,东北建立了30余个党支部,党员总数273名。1928年,中共满洲省临时委员会改为中共满洲省委,陈为人、刘少奇、李子芬、林仲丹、陈潭秋先后担任省委书记。1931年上半年,全东北党员发展到2000余名。从1923年开始到1945年10月东北党组织向中共中央东北局移交组织关系,东北党组织经历了22年的艰苦斗争历程,在斗争中逐渐发展壮大,中间数次遭到破坏,但又逐渐恢复发展起来,始终没有中断。

——中国共产党制定实施了一系列东北抗日斗争战略方针。九一八事变爆发时,中共满洲省委连夜起草并于次日发表了《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这是国内号召武装抗日的第一篇宣言。9月20日,发表了《中共满洲省委告群众书》,再次发出了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号召。9月22日,中共中央做出了《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10月12日,中共中央又发出关于建立游击队、开辟游击区的指示。12月11日,毛泽东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临时革命政府主席的名义发表宣言:“与日本帝国主义作坚决的民族解放的战争。”这一时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驻东北代表罗登贤担任了中共满洲省委书记,成为东北抗日斗争最早的发动者与领导者。中共满洲省委按照中央的指示和部署,在九一八事变后不久,先后发动罢工罢课,组织革命武装,开展抗日游击战,为东北人民抗日斗争做好了政策、舆论和军事上的准备。

——中国共产党率先派遣得力干部赴东北,组织抗日游击战。根据中央指示,中共满洲省委以及河北省委、北平市委先后派多名干部到基础较好的农村,组织发动群众,夺取敌人武器,建立反日游击队。九一八事变后,魏拯民、周保中、李兆麟、赵一曼等党员纷纷从关内奔赴东北,投身于反抗日本侵略的斗争中。

九一八事变后,曾经先后担任中共北平西郊区委书记、北平市委宣传部部长和代理北平市委书记等职务的张甲洲,赴上海请示工作时,要求回家乡黑龙江省巴彦县组建抗日游击队,得到时任中央军委书记周恩来的首肯。1932年11月,中共满洲省委派杨靖宇赴吉林磐石领导对敌斗争。他按照中国工农红军的经验,整顿当地游击队,分别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和“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七军海龙游击队”。在短短几个月内,就把两支弱小的游击队发展成为数百人的抗日武装,并取得了4次反“围剿”的胜利,建立了方圆百里的根据地。1932年1月,周保中主动要求中断在苏联的学习,回国参加东北抗日斗争,任中共满洲省委委员、军委书记,后任救国军前方指挥部参谋长。他率领队伍多次奇袭日军,先后攻克东京城、安图、敦化和宁安等地,取得了辉煌战果。

——中国共产党率先号召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各族人民、部分爱国官兵自发组成了山林队、救国军、自卫军、大刀会、红枪会等抗日武装,这些队伍被人们统称为“东北抗日义勇军”。我党高度重视抗日义勇军的兴起。1931年至1933年间派遣500余名党员和共青团员进入东北义勇军,争取其接受共产党的领导。1933年1月26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共中央名义,发出《中央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简称《一·二六指示信》),要求加强党的领导,建立反日统一战线。在我党的领导下,东北抗日力量逐步壮大,成为东北抗日斗争的主要力量。1933年9月至1936年初,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至第六军、第八军先后建立,并在40余个县建立了游击根据地。他们转战在白山黑水之间,采用机动灵活的战术,以己之长,克敌之短,给予日军沉重打击。据日伪警察部门统计,1934年至1935年两年中,抗日武装共出动52545次,达2684059人次。

……

(三)东北抗联精神昭示了坚定信仰和崇高追求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根本保证

坚定的信仰和崇高的追求是壮丽人生的基石,也是民族振兴的魂魄。东北抗联精神昭示世人,坚定信仰、追求崇高、率先垂范,是中国共产党率领亿万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

——有理想信念才有灵魂。对个人来说,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对政党来说,理想信念是凝聚和鼓舞全体成员的精神旗帜;对国家和民族来说,理想信念是不断发展、实现振兴的精神动力。东北抗联在残酷、复杂、险恶的环境中,能够坚持到抗日斗争最后胜利,其根本原因是广大指战员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坚信中华民族一定能够取得抗战的胜利和真正的解放,坚信广大人民群众能够拥有幸福美好的生活,坚信所从事的伟大事业的正义性和崇高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政党、一个政府或者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全社会共同遵循的文化理性的指导和规范,就无法应付社会的变化与人民日益发展的文化需求。文化的失范必然导致信仰的缺失、精神的萎靡和道德的溃烂,利益如果成为全社会的唯一追求,必然导致整个文明体系的空洞化和全社会价值观的趋利和虚无化。”当前,理想信念仍然是我们党能否经受时代考验、能否继续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关键所在。抗联精神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提供了生动感人的历史教材。  ——有崇高目标才能凝聚人心。目标既是旗帜也是方向,形势越是复杂,社会越是多样化,就越需要在根本问题上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这是抗联精神给予我们的又一重要启示。在战争年代,抗联所追求的目标就是驱除日寇、光复河山,在这一目标引领和激励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军民团结一心、浴血奋战,最终迎来了抗战的胜利。在新的历史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在率领全国人民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关乎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凝聚了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憧憬和期待,是整个中华民族不断追求的梦想,是亿万人民世代相传的夙愿,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中国梦”的参与者、创造者。“中国梦”的崇高目标势必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道路,大力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奋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有过硬作风才能率先垂范。抗联之所以能够在敌我力量相差悬殊的情况下,坚持14年斗争,关键在于抗联拥有过硬的作风。特别是抗联队伍中的广大党员干部,始终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吃苦在前,身先士卒,赢得了军心,鼓舞了士气,也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爱戴。党的作风是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反映党的基本特征和内在品格的整体精神风貌。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党的性质、宗旨、纲领和路线的重要体现,是党的创造力、战斗力、凝聚力的重要内容,也是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标志。我们的领导干部,在战争年代拥有过硬的作风,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在和平年代更需要保持和发扬优良传统作风。当前,我们党正在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必须从战略高度认识作风建设的重要性,总结和提炼抗联斗争所积累的宝贵经验,切实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用优良的党风促进政风和整个社会风气的好转,用优良的党风开创事业、凝聚人心。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精神不死,精神永恒。东北抗联精神是一面理想信念的光辉旗帜,是一曲爱国主义的英雄壮歌,是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百折不挠的精神标志。它必将教育和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高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伟大旗帜,凝聚如铁的坚贞、如磐的信仰,万众一心,艰苦奋斗,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告慰抗联前辈和英烈!

后记

2013年9月,大型文献纪录片《东北抗联》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CCTV 9)播出,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之后,该片分别在央视国际中文频道(CCTV 4)和综合频道(CCTV 1)重播。作为国内第一部全景展现东北抗联斗争历史的纪录片, 《东北抗联》能够在央视先后播出三次,这充分说明,抗联的铁血岁月并未被历史遗忘,伟大的抗联精神历久弥新、历久弥珍,新的时代需要和呼唤抗联精神。

为重现东北抗联那段辉煌历史,宣传和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在抗日战争胜利69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我们出版了《民族魂——东北抗联》一书。该书以纪录片《东北抗联》解说词为线索,同时邀请八位国内抗联历史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撰写文章,收集并公开了一大批首次披露的珍贵历史照片,对抗联斗争历史进行了分阶段阐述和全方位回顾,重点对抗联精神的实质进行了研究和提炼,并对其当代价值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阐释。

在编撰出版过程中,吉林电视台提供了大批珍贵的历史照片以及相关文字和音像资料。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组织精干力量,紧张有序圆满完成了书稿的编排、校对、印刷和出版工作。中共吉林省委党史研究室组织党史专家,对本书进行了认真的审读,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编者

2014年8月20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1:3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