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治学的霸主(傅斯年)/传世励志经典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出版社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陈雪编写的《治学的霸主(傅斯年)》以傅斯年的童年为端,记录了他在少年时期、青年时期受到的教育和影响,讲述了他在外出留学时接受到了哪些对他一生影响至深的思想,更谈及他青年时期的一些卓越表现和出国留学时的经历,以及学成回国之后的所行所思。

傅斯年少年时期学习儒家文化,之后接触新文化,成年后出国留学,接受了西方思想教育。可以说,在他的头脑中,汇聚了多种思想观念,这也使他这个人成了一个既注重传统,又接受先进的人。无论传统的还是先进的,在接受知识和思想时,傅斯年都能从客观角度去判断知识和思想的正确性,这都促使了他在后来的工作中能不断创造新的奇迹和价值。

内容推荐

《治学的霸主——傅斯年》一书,作者陈雪用平实的语言,从傅斯年的童年开始,记录了他在少年时期、青少年时期受到的教育和影响,更谈及他请烧钱时期的一些卓越表现和出国留学时的经历,以及学成回国后的所行所思。

目录

第一章 悠悠往事,尽在聊城

 1.鲁西古城,文化之乡

 2.聊城傅家,声名赫赫

 3.家父早逝,祖孙情深

 4.幼年聪慧,一展“神”风

 5.家父之徒,投桃报李

第二章 为求新知,忍痛离乡

 1.远行之途,忘年之友

 2.踏入北大,渐显锐气

 3.同窗挚友,和而不同

 4.恩师授业,得益终生

 5.文学革命,自由青年

第三章 同学少年,意气风发

 1.除旧布新,大显锋芒

 2.《新潮》澎湃,志趣相投

 3.激进之行,刷新旧念

 4.五四运动,指挥大局

 5.为扩视野,意欲留学

 6.静养身体,实修心灵

第四章 远赴欧洲,进行深造

 1.挥手往日,客轮深思

 2.从英到德,先博后专

 3.醉心求知,不屑一纸

 4.自由伙伴,异国扶持

 5.困窘生活,举步维艰

第五章 学成归国,发挥光热

 1.心属北大,身定中山

 2.满载学识,返乡报国

 3.中大教学,决裂鲁迅

 4.扩充师资,广纳人才

 5.大师授教,显露本真

 6.自编讲义,独具匠心

第六章 史语研究,初现规模

 1.倡议办所,独当一面

 2.意见不合,与友分裂

 3.“拔尖主义”,只选精英

 4.旧所新址,急购档案

 5.史学本貌,贵乎真实

 6.北大授教,不忘初心

 7.艰难考古,卓有成效

第七章 竭尽全力,发展史语

 1.战火纷飞,几经迁移

 2.史料整理,去伪存真

 3.全力助学,育才有道

 4.劳心劳力,病而不知

 5.为保研究,普及科学

 6.施援同伴,视为己责

 7.李庄岁月,忧喜交织

第八章 爱国之心,从未停止

 1.《东北史纲》,以正视听

 2.呼吁救国,以笔为枪

 3.反腐当先,“炮”打官员

 4.文人气节,拒不从政

第九章 崭新之端,传思永恒

 1.移居台湾,任职台大

 2.整顿台大,清贫浮生

 3.教育独立,不结党派

 4.一心爱生,平易近人

 5.生命有尽,“学”无尾声

试读章节

提起山陕会馆,许多入都会不由得发出赞叹之声。这是一座充满艺术气息的会馆,在清朝,它主要作为山西和陕西两省的商贾聚会交流和祭祀神明之地。如今,它因自身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结构,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之一。

聊城有8座龙山文化城,这些文化城至今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其中位于阳谷县的景阳冈龙山文化遗址是最大的一座;清代誉满海内的全国四大私人藏书楼之一的“海源阁”,也坐落在聊城。

聊城气候宜人,阳光充足,降水适中,非常适合人们旅游休闲。早在古时,就有许多文人被这里秀美的风景和灵气所吸引,前来寻找创作灵感。现在的聊城,已经成了一座以旅游闻名的城市,吸引众多游客的,不单单是它的秀丽风景、绝美建筑、繁华商业,还有这里浓郁的文化气息。从明代中期起,这里就已经成了一个文化发展地。在之后的岁月里,此处渐成鲁西“八股文化’’的中心。著名的历史学家、学术领导人傅斯年,便生于此。

肥沃的土壤能孕育出饱满的果实,适宜的环境亦能孕育出优秀的人才。从聊城这片土地上走出的历史名入不在少数,正如《聊城县志》中记载的:“土多才俊,文风为诸邑冠,武风亦极一时之盛。”

在与聊城有关的历史文化名人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孔子。

孔子并不出生于此,但城中却有许多与他相关的建筑,除各县区的文庙外,还有一些孔子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和其曾经进行授课之处。据说,孔子周游列国期间曾多次来到聊城,每次都会光临莘县城东关外的东鲁店。

一次,孔子应赵简子传召,从卫国前往晋国,却在途中听闻赵简子妄杀忠臣窦鸣犊,心生失望,于是折返回去。人们听说这件事后,在孔子折返的渡口处立了一块碑,上书“孔子回辕处”,并将这一事件的整个过程也刻在碑上,后人还为孔子建了一座庙,庙中供奉着乘车的孔子。只可惜后来黄河改道,庙和碑都拆毁了,但这件事却仍然在这一地区广泛流传着。

孔子生于山东,他所倡导的儒学在山东省境内自然传播和发扬得最快。加之他曾多次到访聊城,在聊城授课,他的弟子们也时常在聊城进行儒家学说的宣传和演讲,久而久之,聊城内外形成了浓厚的儒学氛围。聊城也成了当时最为崇尚儒学的城市之一。

儒学是由孔子创办的儒家学说,起初是孔子用来教育弟子们的一些道德准则。渐渐地,一种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文化应运而生,即儒家文化。儒家文化的核心是“仁”,包括“仁者爱人”,“克己得礼为仁”和“行恭宽信敏惠于天下为仁”。儒家文化倡导人们,所有人都有可爱之处,要爱所有人,将自己喜欢的与别人分享,不将自己不喜欢的强加于人。

儒家文化提倡人们要长幼有序,尊重长辈,孝敬父母。为人处世要依礼而行,要对人宽容。儒家文化的中心思想是“孝、弟、忠、信、礼、义、廉、耻”,这些都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并且直到现在,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

儒学的盛行,令聊城成为一座重视传统文化和教育的城市。古时,这里的民风淳朴,成年人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孩子们自小学习四书五经,并且都很热爱,知书懂礼。《聊城县志》中对当时的情况是这样描写的: “其人朴愿而茂,虽循习故事,惮于兴革,然无有桀黠渔食,持长吏长短者。租赋不待督,辄先期报竣,最称易治。”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这样一座文化氛围浓厚的城市里,涌现出众多名人自然不足称奇。武有程昱、岳飞、程咬金等英雄名将,文有《七步诗》的作者曹植、“山左文学之冠”之称的于慎行、四大私人藏书楼之一“海源阁”的主人杨以增、被誉为“千古奇丐”的平民教育家武训、清朝名相傅以渐等。

科举制度盛行的时期,聊城有不少入都中了举人,还有两人最后考取了状元,傅以渐便是其中之一,他是清朝建立科举制度后首位考取状元的人,在当时名声远扬;另一名叫邓钟岳,也是聊城八大家族中的代表人物。

在古代所有行业的排名中,为官一直排在首位,家中有人在朝廷为官的人家,总能在当地拥有更高的地位,令旁人羡慕不已,若是某家能世代为官,其地位和身份就更不寻常。在聊城也是如此。

清朝年间,聊城有八大世家,都是中国古代典型的官宦世家,其中“任、邓、朱、傅”四家最具代表性,每家都有代表人物。傅以渐和邓钟岳,分别是傅家和邓家的代表,任家的代表是任克溥,朱家的代表是朱延禧。

任家发迹于清朝初期,代表人物任克溥曾在顺治年间考取进土,一路攀升,任刑部侍郎时,为人正直,敢言别人不敢言之事,对待贪官恶行毫不留情,并提出为官应清廉、不应奢侈。任克溥于1679年落职回家,后又在1699年官复原职。1703年,康熙升赐他尚书的头衔,并亲为他的园子赐匾额,上书“绿水本无忧因风绉面,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任克溥身故后,家中又出了几个举人,其中几人入朝为官。P2-4

序言

为了给《传世励志经典》写几句话,我翻阅了手边几种常见的古今中外圣贤大师关于人生的书,大致统计了一下,励志类的比例,确为首屈一指。其实古往今来,所有的成功者,他们的人生和他们所激赏的人生,不外是:有志者,事竟成。

励志是动宾结构的词,励是磨砺,志是志向,放在一起就是磨砺志向。所以说,励志不是简单的立志,是要像把刀放在石头上磨才能锋利一样,这个磨砺,也不是轻而易举地摩擦一下,而是要下力气的,对刀来说,不仅要把自身的锈磨掉,还要把多余的部分都要毫不留情地磨掉,这简直是一场磨难。所有绚丽的人生都是用艰难磨砺成的,砥砺生命放光华。可见,励志至少有三层意思:

一是立志。国人都崇拜的一本书叫《易经》,那里面有一句话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一种天人合一的理念,它揭示了自然界和人类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所以一切圣贤伟人无不遵循此道。当然,这里还有一个立什么样的志的问题,孔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古往今来,凡志士仁人立的都是天下家国之志。李白说: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自居易有诗日: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讲的都是这个道理。

二是励志。有了志向不一定就能成事,《礼记》里说:玉不琢,不成器。因为从理想到现实还有很大的距离。志向须在现实的困境中反复历练,不断考验才能变得坚韧弘毅,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地逐步实现。所以拿破仑说:真正之才智乃刚毅之志向。孟子则把天将降大任于斯人描述得如此艰难困苦。我们看看历代圣贤,从世界三大宗教的创始人耶稣、穆罕默德、释迦牟尼到孔夫子、司马迁、孙中山,直至各行各业的精英,哪一个不是历经磨难终成大业,哪一个不是砥砺生命放射出入生的光芒。

三是守志。无论立志还是励志都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它贯穿了人的一生,无论生命之火是绚丽还是暗淡,都将到它熄灭的最后一刻。所以真正的有志者,一方面存矢志不渝之德,另~方面有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之气。像孟子说的那样: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明代有位首辅大臣叫刘吉,他说过: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这话是很有道理的。

话说回来,励志并非粘贴在生命上的标签,而是融汇于人生中一点一滴的气蕴,最后成长为人的格调和气质,成就人生的梦想。不管你做哪一行,有志不论年少,无志空活百年。

这套《传世励志经典》共收辑了100部图书,包括传记、文集、选辑。为励志者满足心灵的渴望,有的像心灵鸡汤,营养而鲜美;有的就是萝卜白菜或粗茶淡饭,却是生命之必需。无论直接或间接,先贤们的追求和感悟,一定会给我们带来生命的惊喜。

徐潜  2014年5月16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7:2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