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赵醒侬传/名人系列/南丰地方文化研究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曾志巩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党中央正在全党上下广泛开展为民务实清廉路线教育活动,赵醒侬的言行作为就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许多有益的启迪。

南丰县已被纳入“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国家级战略规划范围,要加快改变苏区面貌,脱贫致富,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加强苏区历史资料收集、整理和挖掘及研究之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赵醒侬传》作者曾志巩同志是南丰不可多得的地方文化研究专家,著有60多万字的专著《江西南丰傩文化》(江西人民出版社2014年5月版),又潜心赵醒侬烈士的研究工作。他退休后长居上海,仍不顾年老体弱,广泛采访党史有关部门,长时问沉浸在图书馆里查阅旧时报刊,并自费到嘉兴、南昌等地收集档案,挖掘出许多鲜为人知的新史料。通过近五年的努力,撰写了这部30多万字的赵醒侬全传,为我们留下宝贵的“历史财富”。

内容推荐

赵醒侬,江西南丰人,中央江西省党、团组织创建者,国共合作的国民党江西省党部筹备员。1926年9月被军阀杀害于南昌。曾志巩著的《赵醒侬传》为目前最全面的赵醒侬烈士传记。全书运用大量史料并深入考证,全面介绍了这位江西党团的主要创始人波澜壮阔的一生,并对赵醒侬的遗文以附录的形式作了整理和收录。

目录

引言 江西不忘赵醒侬

第一章 世家南丰

 01 南丰赵氏

 02 贫寒父母

 03 兄弟姊妹

 04 少年生活

 05 “一个被压迫的青年”

第二章 求索上海

 06 流落沪滨

 07 “五四”洗礼,改名“醒侬”

 08 在职业补习夜校

 09 发起伙友工读互助团

第三章 加人工会

 10 工商友谊会的活跃身影

 11 参与编辑上海《伙友》

 12 为伙友谋幸福团结

第四章 追寻革命

 13 “找到一条光明的出路——革命!”

 14 用行动援助工农运动

 15 “江西三杰”相会上海

第五章 回赣组团

 16 江西召唤,九江筹划

 17 “荒凉的江西”有了新“文化之芽”

 18 创建南昌地方团组织

 19 成立“民权运动大同盟’’和“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第六章 返沪工作

 20 人在上海,心系江西

 21 出席青年团二大

 22 筹划出版《新江西半月刊》

第七章 重回江西

 23 在九江作调查

 24 整顿南昌团组织

 25 开展团的各项活动

 26 建立安全通信渠道

第八章 国共合作

 27 跨党工作

 28 出席国民党“一大”

 29 参与筹备上海追悼列宁大会

 30 推荐赣籍学生入黄埔军校

 31 筹组国民党江西省党部

第九章 江西建党

 32 建立中共南昌小组

 33 “人人应明了马克思主义”

 34 组建南昌铅印工会

 35 扬子洲来了“席先生”

第十章 培养青年

 36 明星书店的灯火

 37 黎明中学的曙光

 38 努力推进江西工作

 39 “在艰难辛苦的革命工作中过活”

第十一章 唤醒民众

 40 召集江西国民会议

 41 建立中共南昌特支

 42 追悼中山先生逝世

 43 在声援五卅运动的日子里

 44 巩固革命统一战线

 45 秘密离赣

第十二章 迎接北伐

 46 出席国民党“二大”被捕

 47 成立中共江西地委

 48 参加“红五月”宣传活动

 49 指导全省工农运动

 50 为人师表,群英献身

第十三章 血洒洪城

 51 临危不惧

 52 坚贞不屈

 53 精神长存

试读章节

第一章 世家南丰

01 南丰赵氏

公元1892年12月28日,即清光绪十八年十一月初十,在江西省南丰县城南河梁门的周姓大屋,邻居赵家人来人往,忙里忙外,冬天的寒气被传递的喜讯驱散:赵家一个婴儿呱呱坠地,亲朋好友都来道贺。这个男婴,是赵惟鸿的第二个儿子、本书的主人公、日后成为中国共产党江西省党团组织的创始人、国共合作的国民党江西省党部的组织者——赵醒侬。

民国壬子元年(1912)第九次续修的南丰《赵济川公支谱》卷八“秉廷公显支列传三十一世”这样记载:从干惟鸿次子,字性和,号勤农,业儒。生光绪壬辰十一月初十。

此赵从干,日后改名赵醒侬、赵干。今天我们发现赵醒侬原名赵从干的关键记载,是80多年前的一条资料:1927年共产主义青年团江西区委出版的《红灯》第10期上,刊载了原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南昌地方执行委员会宣传委员崔豪的《几封遗书》,其中有“我与性和(注)之偶谈”,文后“注——赵醒侬的别号”。确切说,“性和”是赵醒侬的字,“勤农”才是赵醒侬的号。

赵从干是学名、是大名,是赵家按照族谱世系字派取的名字。为了显示正式,按照中国的旧俗,一般公众场合不能使用。因此,我们以前所见关于赵醒侬的材料中,没有人提到过“赵从干”的名字。而“性和”是他的字,大家多以此名称呼。赵从干改名赵醒侬后,熟悉他的同志还喜欢称他的字,故留下上面那句“别号性和”的珍贵资料。为了秘密工作的需要,他用过兴隆、心农、席伍几个化名。可以听得出,这些都是“醒侬”谐音。

赵醒侬的南丰高等小学同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江西省博物馆工作的曾非欤(1901—1989)回忆说,赵醒侬“学名赵××记不清,细禾是其乳名”[1]。“细禾”与“性和”南丰读音相似,喊起来更顺口,也更亲切。不过此乳名赵氏《支谱》没有记载。  性和的童年和少年是在家乡南丰度过的。

南丰,这个位于江西省东部丘陵地区的小县,气候湿润,雨量充沛,植被丰富,土地肥沃,早在新石器时期,先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三国吴太平二年(257)建县。据史籍记载,境内常产穗大粒多的嘉禾,初名丰县,别号嘉禾;因当时徐州有丰县,方称南丰县。又因旴江流经全县,故南丰异名吁水。县治初设今广昌县东十五里土屯耆,唐开元八年(720)迁至现今县治东一里许嘉禾驿,后再迁今琴城镇南隅西里坊。

南丰县的建立,标志这个区域的人口和经济繁荣达到相当水平。从此,偏僻而富饶的南丰成了外来人口迁徙定居的乐土。据《南丰地名志》编纂人员调查,汉唐以来,有60多个姓氏的《族谱》记载其祖先从全国各地迁入南丰,其中北宋前就有30多个姓氏在南丰定居。

赵姓迁入南丰是在南宋之初。这个列为《百家姓》第一姓的赵氏,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显赫三百多年。公元960年,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赵匡胤建立大宋王朝。一百多年后1127年,遭受靖康之变。被俘蒙羞的宋徽宗赵佶与宋钦宗赵桓,丢掉了北宋江山。江南,成了北人南迁的理想家园。

民国续修的南丰《赵济川公支谱》重刊元代《创修族谱原序》日:“高宗南渡,宗室散处,如伯靖公与子俭公、伯琥公皆得寄籍于南丰。“新序”说:“吾族出自宋太祖七世孙,讳伯靖,从隆祜太后南奔,遂家南丰。”《赵济川公祠分修支谱序》又说:“按族谱修于光绪辛巳,次已达九。自始祖临远侯伯靖公之居南丰也,忠孝起家,科名宦绩,甲于西江。”《赵济川公支谱》共10卷,收宋临远侯赵伯靖后裔赵子郡、赵希陆、赵希阶、赵秉廷、赵伯廉、赵师琦、赵师碹、赵师瑗、赵师璀等九支列传,赵从干属赵秉廷这支后裔。

02贫寒父母

赵从干的曾祖赵秉铨,字绶若,号平甫,又号琴石,一字寡压,生于乾隆戌子(1768)。“十七岁县试冠军入库,弱冠补廪,由廪贡中式清嘉庆戌午(1798)举人;乙丑(1805)会试,荐卷考取宗学教习;戌辰(1808)大挑一等,以知县分发山西。”清乾隆以后,三科以上会试不中的举人,朝廷挑取其中一等的以知县用,二等的以教职用。六年举行一次,意在使举人出身的有较宽的出路,并成为定制。

……

P6-8

序言

中共南丰县委书记祝宏根

南丰是块红色的热土,南丰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南丰许多仁人志士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抛头颅,洒热血,英勇奋斗,前仆后继,为中国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赵醒侬烈士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赵醒侬烈士是诞生在南丰这块红色土地上的革命先行者,是江西党团组织的创建人,也是南丰人民为之骄傲的楷模。他1892年出生于南丰县城一个贫苦家庭,原名赵从干,早年在上海当店员。五四运动后,他改名赵醒侬,和许多觉醒的青年一样,怀着救国救民的理想,探索改造中国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道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久,他就参加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后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在上海“为无产阶级及一般被压迫群众做过不少实际斗争的革命工作”。1923年初冬,受中共党团中央派遣,赵醒侬回江西开展革命运动,先后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南昌地方委员会第一届委员长、中国共产党南昌独立小组组长、中共南昌特支第一任支部书记兼组织干事、中共南昌地委组织部主任,国共合作的中国国民党江西省党部组织部部长(实际主持工作)。1926年9月赵醒侬烈士被江西军阀杀害,时年仅34岁。当时中共中央《向导》周报称“醒侬同志是江西民族革命运动先锋!”方志敏称醒侬同志是江西“为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争取中华民族独立解放的革命运动的第一个牺牲者!’,

赵醒侬烈士光辉的一生尽管短暂,却充满了革命激情,在中共党史上写下浓重的一笔。《赵醒侬传》一书以翔实的史料和精确的考订以及生动的文字为我们勾勒出这位革命先行者丰满的形象,使我们在缅怀先烈的同时能有感触,仿如面对。

赵醒侬烈士是个信念坚定、忠实于党的共产主义战士。在创建江西党团组织活动中,他强化大家的学习和训练工作,要求“人人应明了马克思主义”,提高开展革命活动的能力。他亲自调查南昌手工业工人状况,深入郊区建立扬子洲农民协会,遵照党的政策,筹组国共合作的国民党江西省党部。在秘密工作环境中,不畏威武,不避艰险,两次被捕入狱,始终坚贞不屈。

赵醒侬烈士是个联系群众、团结同志的革命实干家。国共合作后他改名赵干,表示大踏步向前干的决心。他依靠党团员,团结国民党人士,开书店,办学校,出刊物,培养革命青年。他发动广大群众,开展了召开国民会议、追悼中山逝世、声援上海五卅运动、迎接北伐战争等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军阀的大革命运动。

赵醒侬烈士也是个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好党员。他生活清苦,家徒四壁,长年一家三口居住在一间十多平方米的破旧民房,清茶淡饭。他的生活津贴本来就不够家用,但还经常挤出钱来接济同志,并且节衣缩食以充党费。在国共合作时期,他的身份有了变化,需要和许多上层人物打交道,以“赵老爷’’的身份开展工作,但他仍是生活简朴,廉洁工作。他的革命战友袁玉冰评价道:“不比旁的革命家,他自己虽然不去做官,可是他可以设法使他的令弟或者家兄出去做县知事,或设法使他的党羽去充当厅长。”但他没有这样做,他“是一个穷光蛋,是一个真正的职业革命家,他死后遗下的是孤儿寡妻,此外便一无所有”。他的清廉,令人肃然起敬。

当前,党中央正在全党上下广泛开展为民务实清廉路线教育活动,赵醒侬的言行作为就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许多有益的启迪。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我们可爱的家乡,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更是需要大力弘扬。像赵醒侬烈士这种为革命事业大无畏的精神、坚守共产主义信仰的坚定意志、为群众谋幸福的高尚情怀,永远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好教材,是我县全体党员、干部学习的好榜样,是我县青少年磨砺性格和完善品行的好样板,是我们全体干群宝贵的精神财富。

南丰县已被纳入“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国家级战略规划范围,要加快改变苏区面貌,脱贫致富,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加强苏区历史资料收集、整理和挖掘及研究之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本书作者曾志巩同志是南丰不可多得的地方文化研究专家,著有60多万字的专著《江西南丰傩文化》(江西人民出版社2014年5月版),又潜心赵醒侬烈士的研究工作。他退休后长居上海,仍不顾年老体弱,广泛采访党史有关部门,长时问沉浸在图书馆里查阅旧时报刊,并自费到嘉兴、南昌等地收集档案,挖掘出许多鲜为人知的新史料。通过近五年的努力,撰写了这部30多万字的赵醒侬全传,为我们留下宝贵的“历史财富”。他呕心沥血,抱病研究,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学术态度正和我们所弘扬的赵醒侬烈士的革命精神相互辉映,是很可感佩的。

是为序。

后记

中国共产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新民主主义的胜利是无数先烈和全党同志、全国各族人民长期牺牲奋斗的结果。,,为了宣传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继承革命先烈的宝贵精神财富,党和国家有关部门多次组织编写和出版革命烈士传。

赵醒侬是“江西人民为革命而牺牲”的第一个烈士,是江西首屈一指的人物。

笔者是赵醒侬烈士家乡南丰人,从1978年6月参加赵醒侬烈士事迹调查后,先后五次执笔或独撰赵醒侬传记,并在国家和省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是第六次独撰《赵醒侬传》,有必要将数次调查、撰稿和出版情况作一些介绍:

1978年4月,江西省民政局组织江西各地编写《革命烈士事迹》,要求南丰编写赵醒侬传。南丰县革命委员会民政组将此事向县革委会汇报后,县革委会抽调县人民武装部副政委田文祥(已故)、县革命委员会民政组李正如、宣传组吴昀(已故)、文化组曾志巩4人组成“赵醒侬烈士事迹编写组’’(以下简称“编写组”),以田文祥为组长,李正如管后勤,开始调查、收集、整理、编写赵醒侬革命事迹。

由于赵醒侬主要在上海、南昌等地从事革命活动,“文化大革命,,前南丰县革命史编纂办公室掌握他的资料极少,加之他的家属下落不明,知情亲友故去,南丰赵氏家谱也未找到,编写组遂于6月中旬去南昌、上海、北京等地收集材料。

在南昌,编写组得到江西省革命烈士纪念堂一份500余字的赵醒侬烈士简介,采访了与赵醒侬一起工作或接触过的老同志朱大贞、刘九峰和徐先兆等。随后即到上海收集资料,拜访了中共一大会址资料组,抄录到《上海伙友》中赵醒侬的三篇文章,又从《牺牲》杂志有关材料中了解到赵醒侬参加过江苏省立第二师范附设职业补习夜校学习。

6月下旬,编写组赴北京调查,因中央档案馆尚未对外开放,遂请工作人员核对了1945年七大召开前陈正人、邵式平给中央组织部写的信件(原省档案馆抄录),信中说《死难烈士英名录》应加上江西赵醒侬名字,并说赵醒侬是江西奉新人;邵式平信中又说赵醒侬“年二十八九”岁。随后编写组与全国政协联系采访沈雁冰(茅盾)、徐梅坤、黄维。只有黄维回信说他由赵醒侬介绍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其他情况不明。在京期间,我与吴昀到新华书店总店了解南昌文化书社和明星书店情况,他们未掌握材料,倒希望我们提供赵醒侬参与办书店情况。

回南丰后,开始整理资料,编写组推举我执笔撰稿。我勉为其难,初稿写得非常粗糙,特别是赵烈士在上海的革命活动极为简略。其时,人民出版社准备出版革命烈士事迹选编,赵醒侬烈士列入其中。

经县革委会同意,8月初,编写组再赴上海调查,我与吴昀到上海《辞海》编辑室拜访,询问编辑室史地组编写的“赵醒侬”条目(1974年江西省革命烈士纪念堂抄录,计90余字,生卒时间为1899—1926年,江西奉新人)依据。接待我俩的一位编辑说,材料由江西方面提供。我们将赵醒侬情况作了介绍,后《辞海》“赵醒侬”条目中的“奉新人”改为“南丰人”,但出生时间仍定为1899年。因当时党史资料征集工作刚开始,访问上海老同志的计划未能实现,但在上海图书馆查阅《民国日报》《新闻报》等旧报刊时,发现赵醒侬在工商友谊会的若干活动资料。返赣后转赴广州调查,了解赵醒侬参加国民党一大情况。

编写组回到南丰,因吴昀要搞报道,仍由我执笔撰稿。11月底我参加省编写烈士事迹作者审稿会,省民政局谈了人民出版社对江西《革命烈士事迹》稿件的审阅意见,要求继续整理、加工、修改。会后,我到省革命烈士纪念堂抄录了若干材料,并采访到赵醒侬小时同学曾非欤(南丰人,在省博物馆工作)。回南丰后我又多次访问了赵醒侬的远房亲戚黄慧仙、曾冬瓜和几位南丰老人,补充了调查材料,重新撰写赵醒侬烈士传。

1980年6月,《革命的先锋,民众的领袖——赵醒侬传略》载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不屈的共产党人(一)》,署名“南丰县革命烈士事迹编写组”,6500字。此为第二稿。此后,我执笔写了《赵醒侬烈士与南昌文化书社、明星书店》,以“云志” (吴昀、曾志巩)署名,编入新华书店总店1979年10月出版的《书店工作史料》第一辑。

同年下半年,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决定编辑中共党史人物传,并将赵醒侬传列入其中。其时我调县委宣传部工作,于是仍由我负责撰稿。年底,得知省档案局开放了一批历史档案,春节前后我两次赴南昌,在省档案馆抄录了有关赵醒侬材料,包括文件、书信、报纸、回忆录等100多份,大大充实了赵醒侬传记内容。

1981年4月我参加了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在重庆召开的第二次学术讨论会,明确了撰稿要求。根据新的线索,请示县委宣传部后,5月,我再赴广州调查,了解赵醒侬参加国民党二大情况,并根据新的材料撰写了《赵醒侬》传。其间我还到景德镇采访老同志邓鹤鸣。又与县委宣传部李华青(兼县文联主席)到南城县里塔公社采访赵醒侬的外甥揭义仁。可惜他母亲即赵醒侬妹妹从未向他谈过赵烈士的情况。

大约7月间,江西农业大学马列教研室文耀奎来信,说他发现赵烈士一些史料,希望合作。时任县委宣传部部长吴先福表示同意。笔者带着修改稿到南昌,又采访了王秋心和刘其农两位老同志,充实了国民会议江西促成会和明星书店内容,并将修改稿给了刘其农先生。随后到江西农业大学。文耀奎所说新史料,即《一九二一年至一九二七年上海、江苏、浙江党组织发展概况》(内刊),其中有1923年7月9日上海地委兼区委编组时,赵醒侬编在第三组。在江西农大,我将《赵醒侬传》作了修改,补充了新材料。后来《赵醒侬》传发表在1982年9月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共党史人物传》第六卷,署名作者曾志巩、文耀奎。此为第三稿,计10200余字。1985年此稿以“革命的先锋民众的领袖——赵醒侬传略”为题发表于同年4月江西团省委、省政协文史委出版的《真的猛士》“正气篇”中。

1988年3月,中共江西省委党史委决定在新中国成立40周年前夕出版《江西英烈》,拟收入100余名烈士传略。江西省革命烈士纪念堂革命烈士事迹编纂小组邀我撰写《赵醒侬》传,定在7000字以内。笔者再次查阅了烈士纪念堂收集的资料,重新撰稿,增加了方志纯回忆赵醒侬和黎明中学等若干材料。

5月底我赴省参加定稿会。因采访中,多位老同志对《辞海》条目中赵醒侬的出生年份(即1899年出生,与方志敏同年)表示怀疑,但又确定不了具体年份。我在审稿会上就此问题提出讨论。编委意见:在没有找到确切依据之前,仍按《辞海》为准。1989年9月,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辑的《江西英烈》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其中《赵醒侬》传略为第四稿,计’7200字,署名曾志巩。

1993年下半年,中共江西省委党史委根据中共江西省委批准的《江西省党史工作五年规划》,决定与中共南丰县委党史办联合,编辑出版中共江西党史人物系列丛书《赵醒侬专集》,省、县党史办邀我担任本书编写组副组长,负责文稿和资料收集。

为使专集材料更为全面,我和原县委党史办主任夏老长到南昌新建县郊区了解赵醒侬创建扬子洲农会情况后,又到南昌市档案局抄录有关南昌铅印工会和扬子洲农会一些参考材料,再次重写赵醒侬传。1994年4月,中共江西省委党史委编辑的江西党史资料第29辑《赵醒侬专集》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专集首篇《革命先锋赵醒侬》,署名曾志巩、蒋伟执笔,计17600余字。末篇《赵醒侬生平年表》,署名曾志巩、晏蔚青执笔,计9000余字。书中赵醒侬传为第五稿,赵烈士出生时间仍为1899年!。

其时我已调县文联主持工作,并花了很长时间调查和研究南丰傩文化,出版了50余万字的《江西南丰傩文化》(上、下册)。因《赵醒侬》传中上海的革命活动史料极少,特别是他出生年份和原名未能确定,使我心中耿耿,不能释怀。

2001年我退休后,多在上海孩子家生活,空闲常去上海图书馆看书,发现馆藏南丰《赵济川公支谱》中有疑似赵醒侬家庭的材料,旧报上又发现赵醒侬早年活动的报道。在南丰傩文化研究告一段落后,遂决定重新调查和撰写赵醒侬传。从2009年开始,我走访了中共一大纪念馆资料室、团中央一大会址纪念馆、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上海市档案局、上海龙华革命烈士纪念馆等单位,了解赵醒侬的活动情况,得到一些线索,但史料发现无大的进展,遂改变方法,到上海图书馆里翻阅旧报纸,查看微缩胶卷。那一页页密密麻麻的小五号字报纸,印刷又差,戴老花眼镜还得加放大镜才能看清楚。这样断断续续查了4个来月的上海《民国日报》《申报》《时事新报》《时事报》《新闻报》等上世纪一、二十年代的报纸,阅读和复印了上海近现代史料,根据线索,自费到浙江嘉兴调查,得到当年和他一起入团的顾作之回忆材料;又到南昌复印了《中国国民党江西省地方志》。赵醒侬烈士的史料终于有了大的突破,如:

赵醒侬的原名和出生时间及家庭情况,在上海职业补习夜校组织劝学活动,成立沪滨伙友工读团,参与编辑《上海伙友》,团结伙友进行合法斗争,以实际行动声援工农运动,以及返赣后创建江西党团组织的不少新材料,如九江的周一尘和易虚,是方志敏之外赵醒侬发展的江西两位最早的青年团员;江西建团时南昌7位团员之一的赵履和(即赵细炳)就是赵醒侬(赵性和)的弟弟。1924年赵醒侬参加国民党一大后暂留上海时,又参加了筹备上海各界追悼列宁大会,为黄埔军校招收赣籍学生,并参与上海店员联合会成立筹备工作等。此外,还收集和确认了赵醒侬4篇文章和1封信件。

我对原有资料和新发现史料作了一番梳理和研究,遵照实事求是、不作编造、不忌烦琐、不事颂扬的原则,重新编写《赵醒侬生平年表》。在此基础上,第六次撰写《赵醒侬传》,增加了大量内容,修正了一些错误,同时也作了一些考证,以说明对某些问题的不同看法。

这次《赵醒侬传》的出版,得到中共南丰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支持。县政府为我资助了出版经费,县委书记祝宏根为本书作序。

在《赵醒侬传》第六稿编撰过程中,我要感谢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一大纪念馆资料室、团中央一大会址纪念馆的帮助,前者让我查阅了有关资料,后者为我提供了调查线索;特别要感谢上海图书馆,他们保存和开放的图书报刊资料是我完成撰写《赵醒侬传》的关键。我还要感谢浙江省嘉兴市政协、市档案局和刘春、吴洪生同志,他们为我找到赵烈士早年入团的有关材料;感谢中共江西省委党史委宋允平、江西省文化厅徐卫和江西省图书馆,他们为我提供了部分有关江西党史资料,也感谢在广州工作的刘兵为我寄来广州国民党“一大”旧址简介;更要感谢原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到编辑室主任陈立明,作为江西党史资深专家学者,他虽年逾八旬,但仍为我审阅了书稿,并给予较高评价,对江西党史部分,除补充和订正了一些材料外,还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

在本书的撰写过程中,还要感谢中共南丰县委宣传部、县档案局、县党史办、县文联对我工作的支持,感谢周琪、宋友贤、李履才、吴先福等市县领导对撰写《赵醒侬传》的关心;感谢南丰县地方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夏老长与副主任黄福平、陈飞龙及刘守琴等其他工作人员为我联系、策划出版事宜;感谢邱模楷等对初稿字词的校订,感谢责任编辑王一木、魏如祥对本书的精心编排和认真修改,感谢突出本传主人公特点的封面设计。

感谢县政协王木根、县委宣传部聂丽萍为我联系工作提供的帮助及此前所有参与过赵醒侬烈士调查、提供资料、参与编写、组织出版的各个单位和各位同志。

感谢妻子和儿女对我的支持,没有家人和亲戚生活上的照顾和经济上的援助,我坚持不了退休后多年的调查研究工作,特别是住院手术后的最后完稿工作。

曾志巩

2014年5月于上海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9: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