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有根编著的《太行奶娘》献给在的太行人民。太行山博大的情深,清漳河一样纯净的慈爱,奶娘用自己单薄的身体撑起八路军儿女头上的天。面对孩子爹娘的托付,她们不为钱、不为物,朴实情怀至醇至深;面对侵华日寇的屠刀,她们舍亲儿、护奶儿,菩萨心肠感天动地。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太行奶娘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刘有根 |
出版社 | 北岳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刘有根编著的《太行奶娘》献给在的太行人民。太行山博大的情深,清漳河一样纯净的慈爱,奶娘用自己单薄的身体撑起八路军儿女头上的天。面对孩子爹娘的托付,她们不为钱、不为物,朴实情怀至醇至深;面对侵华日寇的屠刀,她们舍亲儿、护奶儿,菩萨心肠感天动地。 内容推荐 日寇侵华,八路军奋勇抗敌。一群朴实的太行山妇女用自己的乳汁养育了八路军将士的儿女。面对血腥的屠刀、身处艰苦的环境,她们无私地奶儿、养儿、护儿,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大爱之歌。《太行奶娘》作者刘有根遍访以山西省左权县麻田镇为中心区域的太行山革命老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忠实记录了数十位曾经哺育过八路军将士儿女的奶娘的事迹,从而将一个鲜为人知的光荣母亲群体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目录 我的太行山妈妈(代序) 太行情缘感天动地 乳育之恩铭心不忘 邓朴方和他的太行奶娘 刘太行心在太行 王巧鱼和她的一对奶儿 滕久明麻田寻亲人 滕久光的奶娘在麻田 亲娘、奶娘和姨娘 麻田奶娘赵小多 全家捧着一朵花 保护八路军的后代 国难当头命护奶儿 血染砚凹坪 一声啼哭两条人命 逃难路上 坏人告密奶娘家房子被毁 儿啊,娘顾不了你们啦! 亲儿奶儿 太行抗战同仇敌忾 小南山特访 一道飞虹划长空 孩子就怕飞机来 一奶连亲血浓于水 五封来信 兄妹情 一张合影 周东安的名字 铁蛋儿 我在这儿住了十六年 “白毛女”的孩子 两块缎被面 奶儿万元孝奶娘 无名奉献盼儿心切 奶头上吊过三个娃 奶了蓝天奶明月 “土财主”的待遇 奶娘坟前 不知奶的谁家孩儿 生生哭了一场病 亲娘婆娘都是奶娘 六十八年的盼望 寻觅路艰 邓朴方的第一个保姆——要玉娥的故事 “邓小平”握住奶娘手 奶哥奶姐奶弟奶妹 奶娘和奶儿 奶娘村 奶娘就是活菩萨 乳名 奶娘不能等 含着热泪忆郭金梅奶娘 生命的代价 后记 试读章节 “我奶娘不但心肠好,可积极哩,在村上是什么妇救会小组长,做军鞋,组织妇女支援八路军,还抬过担架。左权县城解放那天,天不明就听见枪声,枪声过后,却没有日本人来抢,躲起来的人就又出来了。天亮之后,人们都涌上大街,说日本人被打走了,抗战胜利了。大家高兴极了。 “我家来了八路军,住在东西房。第二天八路军就给我家担水扫院。大锅饭天天吃小米,奶娘觉得八路军这么好,光吃小米生活单调,咱没有好面可有玉米面,就支起大锅做麻叶饼,早早起来磨面,我烧火,奶娘做,整整做了一天,一大笸箩送给八路军改善生活。” 玉珍老人的话,让我好像看见了八路军和老百姓在一起的情景。 “记得你是怎么来的吗?”“我不记得,是大人告诉我的,我是半夜抱来的,此前,我奶爹的父亲,我叫爷爷,他有点不大喜欢女孩子,可一听说我父母上了前线,就说,女孩也抱来吧,是条小命哩,爹妈顾不上,咱就得帮助帮助。半夜来是为了遮人耳目,那时候可不敢让人看见了,危险得很。” “有过危险吗?”“有过,可悬哩。因为我长得很好看,和奶娘家两个妹妹不一样,有人怀疑就告密,说我是八路军的孩子。日本人就找上了门,非让交出八路军的孩子,而且说不交就杀头。我爷爷很从容地对付日本人。日本人说我家养的是男孩子,我爷爷就说,太君好好看看,哪里有男孩?日本人又说是女孩子,我爷爷又说,太君想想,我家有女孩我还要女孩干什么?我还活不了,我还养别人的孩子?我脑子又没问题。日本人盘问了半天才走。从此,我爷爷让我少出门。奶娘一家对我更亲,光怕我有个闪失。作务我,奶娘家可没少担惊受怕。几乎掉了脑袋。” “你的名字是谁起的?” “我姑父起的,我父母生下我就走了。我姑父,当然是奶娘这边的姑父就给我起了赵玉珍这个名字,说咱家苦,起个好名字好,又是‘玉’,又是‘珍’,都是宝贝。后来回到父母身边,我哥劝我父母给我改名字,说农村名字太土,起个城市名字。我妈坚决不让改,说,改了昧良心,那么苦,对你那么好,白白净净养了你这么大,一两肉没掉,奶娘家给的名字就好,改了就没良心,天地良心,坚决不改,改了我就不认你了,改了老天爷也不饶你,而且奶娘家的孩子都跟着你起名字,这玉那玉的。忘记奶娘,天理难容,会遭报应。所以就一直叫玉珍,只是改了姓。”“听说你还会跳左权小花戏?” “会,会,民歌也会。学跳花戏,村委会管饭,饭不好,我不想吃,我奶娘就在家给我做好吃的,奶爹天天晚上给我送饭。每年正月北街小花戏很招人,转火盘儿赶场,我奶爹背着我,给我带着好吃的,跳一处,背一处,跳到夜里一两点,我睡在奶爹肩膀上,把我扔了我也不知道。回到家,奶娘给我脱了衣服,放进暖被窝,抱着我就睡了。” P56-57 序言 1940年,那是一个寒冷而残酷的年月。中华民族正处于危难关头。我的父亲罗瑞卿当时担任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主任,母亲郝治平是政治部四连的指导员。他们跟随朱德总司令进军太行山,开始了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 1942年1月,抗战进入了最严酷的阶段。炮火硝烟,腥风血雨,我偏偏在这个时候出世了。我出生后不到十五天,日军便开始了惨绝人寰的二月“扫荡”。深夜,部队开始行动。妈妈慌忙把我包好放进一只箩筐,细心的爸爸又在上面盖上了一块油布。一位农民大伯背着箩筐中的我,跟随部队夜行军。寒冷的深夜,冷风飕飕,队伍疾速前行。 天刚亮,日军的飞机发现了我们的队伍,便狂轰滥炸起来。大伯背着我迅速藏进一个土洞里。一颗炸弹落在土洞附近,洞被震塌了,妈妈惊呆了:“我的孩子!”她的唯一念头是:这下可完了!战士们纷纷上前扒土,把我和大伯救了出来。大伯活着,妈妈急忙掀开油布一看,我竟然也还活着。是爸爸搭的这块油布救了我的命。 天上飞机轰炸,后面日军追赶,部队开始急行军。整整一天妈妈没敢停下来给我喂奶,甚至没能看我一眼。深夜,当部队进入一个小村庄后,产后不久身体虚弱的妈妈躺在一位老大娘的土炕上,又冻又累已不能动弹。大娘把我从筐里抱出来,打开包布,我已冻得硬邦邦,既不会哭也不会吃奶。大娘把我放在热炕头上,用她那双温热粗糙的手揉我的身,搓我的小脚,好半天我才哭出声来。大娘舒了口气,说:“这孩子有救了。” 二月反“扫荡”后不久,妈妈听说周桓叔叔的爱子在那次夜行军的路上同背他的老乡一起失踪了,生死不明。当时在部队出生的孩子有不少在战乱中失踪、饿死、闷死或者被炸死。父母商量再三,与其把孩子带在身边受颠簸惊吓之苦,还不如送给好心的太行山老乡养育。这样孩子活下来的希望还大些。爸妈为我选了一个两口之家,婆媳俩相依为命。媳妇刚生产的孩子夭折,幸有奶水,她从妈妈怀中接过我时,我便是她的儿女了。 “这女娃叫啥名哩?”她含泪紧紧抱着我。 妈妈心如刀绞,泪如泉涌:“这几个月我们总在跑路,还没起名呢。” “生在啥地方?” “桐峪。” “俺村叫麻田。就叫她‘峪田’吧。”奶娘给我起了名,妈妈点点头。看到恋恋不舍泪流满面的妈妈,婆媳俩说:“放心吧。有我们在,孩子就在!” 部队开走不久,鬼子的五月“扫荡”就开始了。一天鬼子突然进村,野兽般的日本兵见了年轻女子就抓。奶娘抱着我四处奔逃,一双小脚抱着孩子跑不动,不得不把我藏进柴堆里,等鬼子撤走,再赶快把我扒出来。这样实在太危险了。为了我,她们趁黑夜带上点粮食衣物,抱着我躲进山林。夜色浓重,山高路险,奶娘不得不用牙咬着我的包布,手脚并用地往山上爬……颠沛流离,她的奶水不够,婆媳俩便磨柿子粉调成糊糊来喂我。 一年后,形势好转些,妈妈来接我,我硬是抓住奶娘不肯松手,是她用奶水把我喂养,用体温把我暖和过来。她是我的太行山妈妈呀! 少年时,妈妈常给我讲这些遥远的往事,那时我的生活充满阳光和鲜花。生活优裕,思想单纯,我还没能有深刻的体会,只把它当成一个动人的故事,一首感人的诗篇。 我真诚怀念太行山岁月,想念太行山妈妈,是在“史无前例”的第一年。父母遭迫害,我被扣上了“反革命”的帽子。我痛苦,我茫然,我委屈……忘不了,在黄山坡召开的大会上,刚刚大学毕业分配工作的我,声泪俱下地面对上千的人倾诉自己的心里话:我说到自己的出生、自己的奶娘。我放弃北京的大机关自愿到艰苦荒凉的内蒙古来干革命。我向着苍天,对着大地,朝着养育我的人民呼喊:“我不是反革命!我是人民的女儿!我是太行山的女儿!” 在我们家里,父母既是慈爱的双亲,也是我们兄弟姐妹的表率。爸爸常说:“我们家的孩子在任何方面都不能搞特殊,只能在工作、学习方面比别人更努力,干得更好!”妈妈一提到我的奶娘就说:“过去太行山人民为什么对我们这样好,主要是我们八路军与人民患难与共。当时有一点粮食也想法节省一部分送给老乡,一件黑棉衣穿三个秋冬,夏天掏出棉花当单衣穿。” 我们兄弟姐妹从小个个以学习成绩优秀,艰苦朴素为荣。我们穿着补丁衣服上学,穿着补丁衣服照相。如今翻出这些照片一起看,都说小弟弟最惨,他的裤腿老是接长,老是颜色不同。大家笑笑闹闹之后便陷入沉思,更加想念已离开我们的严厉而亲爱的爸爸。同时更深地理解了父母多年来言传身教,就是要我们永远和人民在一起!尤其是我,无论是在繁华喧闹的京城,还是在荒凉粗犷雄奇的内蒙古草原,我的心中总有巍巍太行!太行山永远牵着我的情思,因为那是我的出生地,那里有哺育我成长的我的太行山妈妈。 亲爱的太行山妈妈,请接受女儿的一片真情挚爱,请接受我这个太行人及我父母的深深的感激之情。 后记 一向奉行“悠然自得”,这本书却写得有点急,虽然有近二十年的积累,可“书”到临头还是把采访过的村子、人家又细访一遍。 “刨根问底儿,原汁原味儿”是这次细访的基本原则,不漏过每一个细节,不漏过每一句话,录音,笔记,随感,拍照,一样都不能少。用朴素的语言讲述朴素的故事,反映朴素的老百姓,是出版社对我的嘱咐。因此我调动采访来的当事人家的“原话”来再现当年的场景。 匆匆忙忙访,匆匆忙忙写,写不下去,就闭上眼睛半躺半卧地在被窝里想,想啊想,想啊想,灵感一来,迅速记下,本子上便有了一段一段的“采访手记”。带着奶娘上路,带着奶娘入睡,有时梦里也是奶娘长奶娘短,简直成了奶娘迷。有财迷心窍的,我却是奶娘迷了心窍。直接采访来的和间接收集来的资料,都得仔细过滤分析,不想掺进假的成分,尽量保持真实,因为真实才是价值,真实才有生命,真实才能经得住历史的考验,真实才能让我安下心来。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分析推理,由表及里,熟悉材料,道道工序,不敢有丝毫马虎。尊重历史才能客观反映历史。床头伸手就是书,就是笔,就是本,就是录音,就是台灯,一觉醒来,不管半夜还是黎明,翻身起来清醒清醒,迅速伏案“投人战斗”。有时写完了,眼角还留着泪痕,奶娘的故事无法不感动你。你无法不流眼泪。心在奶娘,情在奶娘,梦在奶娘,以致网友说我“你心里尽是奶娘”,言外之意,是批评我顾不上好好和朋友聊天。 扳着指头大概想了想,前前后后寻访了五十二个与奶娘有关的人,跑了五十多个村子,记了不少事,录了不少音,拍了不少照。好在身体虽然前胸后背疼了几天,并无大碍,没有影响“工程”进展,从接任务到完成初稿,没有超过五十天。有了丰厚的积累,什么都好办了。六十八位奶娘,我没有全部独立成篇,写了一些典型而已,可我都提到了奶娘的名字,我不能让奶娘们一直湮没在岁月的风尘里。收集了不少奶娘的照片,怕对方不给,我就忽悠一句“印在书上,比立在坟上好,书上知道的人多,坟上谁去看哩”。遗憾的是,我没有到奶娘的坟上一一看看,奶娘都安睡在黄土下了,只有她们的故事在我心里燃烧。 不要水分,要真善美,出版社一再强调,正合吾意,便如实禀报,实话实说。母子见面少,奶娘哭儿多。由奶娘我想到一系列奶娘的思绪:奶娘苦,奶娘汗,奶娘血,奶娘泪,奶娘心,奶娘命,奶娘情,奶娘梦,奶娘的一生是酸甜苦辣的一生,奶儿胖了,奶娘瘦了,奶儿走了,奶娘病了,奶儿大了,奶娘老了,奶儿来了,奶娘没了。尽量用当事人留下的话,述说当年的情状。用书信图片客观真实再现历史。奶娘家的话,奶儿家的话,两头描写,尽量衔接吻合,只有这样,我心里才能踏实。尊重历史,真实反映历史,你的文字才有价值,否则,就是罪过。 奶了好几年,就想见一面,不少奶娘由于种种原因,一辈子等等等,一辈子盼盼盼,等了一辈子,盼了一辈子,最后却抱憾而终,这叫我心里很沉重,于是就写了《奶娘不能等》。好几个奶儿子找回来,却没有找到自己的奶娘,他们心里同样也不是滋味。奶儿啊,无论你走多远,你能走出奶娘对你的思念吗?你能走出奶娘的心里吗? 太行奶娘,默默无闻,任劳任怨,有的一辈子不敢声张,只怕惹出祸端,她们算不上巾帼英雄,也不是抗日先锋,可她们以柔弱的肩膀有力地支持着抗战前线。 感谢程耀峰的提醒,让我把奶娘装在心里近二十年。感谢太行山的奶娘,是她们的善良品行让我走进她们的心灵世界。感谢刘海萍的那个电话,她让出版社找到了我,刘海萍知道我“有货”。感谢出版社对我的肯定和信任,鼓励我一个人一支笔完成这一重大使命。感谢我的妻子马引男,她始终是我的指点“高参”,把握着我易于激动的性格,她是我的第一读者。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他们都曾给我很好的指点。还要感谢那些朴实的奶娘家,他们不仅给我讲述,还提供老照片,让我看到一个个奶娘的真实面貌。感谢上帝保佑,在我非常疲惫的情况下,没有倒下来误事。还得感谢二胡和书法,我每写完一篇就拉五分钟二胡,写几个毛笔字,身心得到一时愉悦。 感谢罗峪田一家的支持,不但“代序”,而且亲笔写来一段肺腑之言。另外,黄君珏唯一的儿子黄继裙老师发在我手机里的话,像火一样地充满激情和感恩。 “太行啊,我的妈妈!最难忘,一九四二年的血雨腥风,烈士们的鲜血,染红了太行的晚霞。才出生三个月的我,从此再也未见过妈妈……是山庄的奶娘,用甘甜的乳汁养活了我这稚嫩的人芽。岁月流金七十年,不管我走到哪里,太行母亲,永远铭刻在我的心田。” 我还要特意感谢郭松副社长,他不但给我很好的指导,还给我赠言:“做好《太行奶娘》出版,为左权和太行人民服务。愿与有根老兄共勉。”也感谢责编席香妮编审给我鼓励赠言:“有根贤弟,有心有情,才德兼备,肯定心想事成,盼望鲜活亲切的奶娘从您的笔下走到读者面前。”这对我都是莫大的鼓励和鞭策。 原先想按“接儿——养儿——护儿——别儿——想儿——盼儿——等儿——找儿”的思路,一条线写下来,让读者有个前前后后完整的印象,后来,经过与编辑反复商洽,决定将一个一个独立的奶娘分开来写,然后按着一条暗线流动,我希望能达到这样的效果,不知道能不能符合心愿。 尽量忠于真实,但往事久远,奶娘家和奶儿家又不能碰头、沟通、交流,所以所述难免会有出入,敬请大家谅解。费心不少,效果只能交给读者评判,我能做到的就是全身心地投人,问心无愧地完成。 奶娘渐渐地就都消失了,把她们留在纸上,传给后世,我心无憾矣!奶娘啊奶娘,我会思念你们,我会把你们尽量在各种机会里告诉更多的人。我不是你们的奶儿,可我也在尽儿子的心。 从2013年1月5日接到刘海萍的电话,到2013年1月8日正式接受任务,到2013年1月11日开始采访,到2013年2月28日完成初稿,我在“满脑子奶娘”中度过了五十八天难忘的日日夜夜。在我五十八岁的生命里,这段时光是很有意义的激情燃烧。 “天地大爱,人间真情,大仁大慈,菩萨心肠,知恩报恩,天地良心”,这都是我脑子里冒出来的话,写在这里,于心也安。还是用下面四句话结束我的心里话吧。同时期待读者的批评和指正。 一代奶娘随风去, 太行山上美名扬。 不忘军民鱼水情, 红色江山万年长。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