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向神话
日向神话叙述天神的子孙取道“天之浮桥”来到地上后,三代之间所发生的事情,这个故事称为“天孙降临”。根据《日本书纪》(以汉文撰写)及《古事记》(以和文撰写)的记载,降临的地点是九州的“高千穗”,降临的皇孙名“番能迩迩艺命”。他派美女神“天钿女”去说服阻路的猿田彦神(大约是一只巨猿)带路,天钿女裸露上身,魅惑猿神,三言两语就将其降服。
天孙到处寻找肥沃的土地时,遇美姝“石长姬”,乃拜访其父请求婚配。其父大喜,将石长姬及乃姐“岩长姬”一起嫁与天孙。但天孙只留下石长姬,而将较丑的岩长姬送还给岳父。岳父大为失望,对天孙说:“我幼女石长命当多生子嗣,必会像你的子孙绵延不息,但长女有保护家族健康的神力,汝今将之遣还,眼看子孙将不寿矣。”后来历代天皇寿命皆不长,《记纪》认为是岩长姬诅咒的结果。
天孙之后三代而有“鹈葺草葺不合命”娶姑母“玉依昆壳命”而生四子,其幼子“神倭伊波礼彦命”即为第一代人皇——“神武天皇”。
神话的起源
神话,因为说的都是太古以前的事情,许多读者难免以为神话都是太古时候就已存在或写好的。事实并非如此,地球上大多数民族的神话,都是在人类已有编写故事的能力之后才逐渐形成的。所以各民族或各国的神话,多半发生于中古,而定型于中古以后,这中间有些原因。
第一,神话有一大部分是历史事实的投影,有时也依照帝王及历史上的伟人、英雄,去重塑神话人物。这必须在历史已经进入由帝王统治或由英雄人物领导的状态才可能诞生。而所谓“太古神话”的“太古”,是由后世的人设定的。
第二,神话的事迹及人物,常常是“官方”制造的。历史上出现一个专制皇帝,就能命一群文人去撰写一连串神话,做为这个或这系列帝王的祖先背景。而且凡是不利于这样的宗旨的比较富于想象力的神话,在这时期常遭删除,世界上最未经删除而有趣的神话是希腊神话。因为希腊在西元前一千年时,就诞生了像荷马这样伟大的史诗诗人,大量使用当时既有的神话人物,写成史诗,流传千古。所以希腊的神话有趣,富于想象,神祗多,事迹多,可敬的、可歌的、可悲的事迹流传下来,可笑、可鄙,乃至荒唐的事迹也流传下来。乃因,这些神话还未来得及删除,就透过史诗及古希腊悲剧作家之笔传播出去了。
第三,神话人物的名字通常显得很“古色古香”。以日本神话而言,如“伊邪那岐神”、“番能迩迩艺命”,确是使用日本上古时代所使用的“万叶假名”。所谓“万叶假名”是以汉字的读音作为日本话的音标,未标示日本话。这种名字,中世以后的日本人若无“片假名”注音,是没人念得出来的,由于太古色古香,人们很容易相信那是远古的人物及事迹。然而,这样的名字,这样的故事,其实若非到了政权集中巩固,官吏已经相当有学问的时代,如何“设计”得出来?这话,可以用在世界上许多民族及国家的神话上。而日本,从西元一千多年以后,就出现许多女皇帝,后来又以紫式部、清少纳言、和泉式部、小野小町等人为首,缔造了文学盛世,其神话中的开国神“天照大神”是一位女神,也就可以了解它为何抄袭一些希腊神话却不像希腊神话那样以男神“宙斯”为主神,也不学男神“玉皇大帝”主管天界了。
P9-P12
根据日本史书《古事记》及《日本书纪》的记载,最早的日本是由居住在“高天原”的天照大神统治的。天照大神是一位女神,雍容高贵,稳重而刚毅,后世史学家认为这位神祗可能是古代希腊“雅典娜”女神的翻版。天照大神有胞弟一人名“建速须佐之男命”,曾为不愿受派令而撒野,天照大神一怒拂袖躲入“天岩户”而使全国陷入黑暗。众神费尽苦心才扳开岩户,使世界重见光明。
近代日本史学家曾努力解读这段人物(或“神物”)间众多的关系错综复杂的事件所暗喻的古代氏族或族群间合作及争斗的历史,但迄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比较清楚的是在那个年代里,除天照大神外有“天宇受壳命”女神,美貌善舞,另有许多女神都多才能干。归纳起来,那应该是以女人为主的母系社会。传说中的第一位男性人皇“神武天皇”,也仍是传说中的人物,其生卒年月及生平事迹均不可考。
西元五九二年,崇峻天皇被逆臣苏我马子所杀,崇峻之皇后即位为帝,是为推古天皇。推古封兄子为太子(后世称“圣德太子”),姑侄协力内拒苏我,外启与中国(隋朝)的外交。派“遣隋使”,带回诸子百家文、佛经、汉字、汉文、汉诗及诸多文物,从此汉字融入和文。又从汉字部首变化出日本的“片假名”及“平假名”,使日本语音有统一确实的文字可以纪录。又发起“大化革新”,制官职,草律令,正风俗,兴文化,历数十年,由另一女帝持统天皇完成,使日本晋人有法律可循的国家。此后女帝代有所出。
西元七九四年,日本迁都京都,文风鼎盛的“平安王朝”从此开始。七十多年奈良时代的文化累积、遣唐使的频繁往来、汉文的大量通行,并被写入文学作品之中……最重要的是日本史上第一部综合性和歌集《万叶集》出版,成为许多人看得到的一部和歌的典范集。这部和歌集的出现激起了文人、诗人、“歌人”(做和歌的人)的创作意愿,以及企图超越前人的意图。如果以我国汉、晋时代沉郁苍古的诗来形容《万叶集》里的和歌,那么平安王朝中期出版的《古今和歌集》应算等于盛唐灿烂华丽的诗的集大成吧。在这个集子里平安初期至中期,在宫中担任“女房”(女官)的才女紫式部、清少纳言、和泉式部,以及上白皇帝、皇后、首相、大臣,下至庶民、叫化子作的诗,都极尽人情世态,诉尽相思及爱花、赏雪闻西风而悲的心情、诗情。在这中间,女房们做的和歌特别多,特别感人,原因在于她们是女性诗人中享受看汉文书的特权者。当年不知由于什么样的理由,女子是被禁止看汉籍的。但贵族女儿在家和兄弟一起阅读,无人知道;做了女房后,有皇后、皇妃的庇护,她们读汉文、汉诗,无人敢奈何她们。后来她们更写汉文、吟汉诗,影响所及,全国都效尤,禁令已成空文。大和女子常自愿为家庭之柱石,相夫教子,但她们在东方国家中最早沐浴文化,参与文学及诗作。而女政治家、女诗人、家庭妇女,乃至艺妓、舞妓、戏子都参与的结果,“使女子在文化、文学创作的版图中,占有率高于世界各地”(Harold:Bloom著《Genius》)。“在明治维新前的重要文学作品或诗作中,女作者的作品在量与质方面,都与男性作品分庭抗礼。”(竹西良子著《日本文学之历史》)
大和抚子诚然可爱,她们做皇帝时全力以赴,做女官时拼命护主,谈恋爱时为情人牺牲性命,奉献全部的情,为情人故“亲也渺小,道也渺小”(与谢野晶子诗),写作时如入无人之境(清少纳言著《枕草子》)。
本书中所写几十位日本才女都是政治、社会、文学、诗歌、戏剧史上的佼佼者,她们诚如陶渊明的《闲情赋》中所描述:“淡柔情于俗内,负雅志于高云。”令人怅望千古而不释于怀,谨为序。
二〇一〇年岁末
谢鹏雄所著的《东瀛女史(插图本日本别史)》就日本历史上几十位杰出之女性,包括政治家、作家、诗人、舞姬、艺妓等,作轮廓性之叙述,考其生平,迹其才华,介绍其作品、诗文及重要作为,以见这些女才子对日本文学、文化思想及政治所产生之影响。另亦介绍少数男作家笔下女子的故事、遭遇,以显示日本男人的女性观,及其对女性的影响。
日本可说是母系社会思想延伸到中世纪的唯一国家,其女子情念之深、思想之美、行为之优雅,皆超乎想象。
谢鹏雄所著的《东瀛女史(插图本日本别史)》介绍了日本女性,以其源于东方美德的妩媚、柔和、优雅、体贴、有礼的举止仪态、温婉的谈吐,为世界所瞩目,在日本也被特别地称为“大和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