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红楼梦诗词笺析
分类
作者 易孟醇
出版社 湘潭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成书数百年来,无论是其作者迷雾般的传奇经历,还是其头绪繁杂的叙述方式,都让无数研究者沉醉其中,后来更是形成了独一无二的“红学”。书中诗词曲赋、对联谜语等,不仅与正文联系紧密,其本身还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值得细细品味鉴赏。易孟醇编著的这本《红楼梦诗词笺析》辑录了原著中的诗词、楹联等,按“诗词曲赋”、“对联、谜语”和“回前回末诗”进行分类,对其中生僻字、词的意思和整首诗词、楹联等含义进行了细致的解读,力图帮助读者更准确、深入地理解原著文本。

内容推荐

这本书取名为《红楼梦诗词笺析》,其实是不准确的、不全面的。八十回《石头记》中,除有一百另二首诗、七阕词外,还有曲二十二首、歌词三首、民谣民谚二首、诗谜十四首、曲谜一首、灯谜十三则、对联二十一副、偈语四则,另有酒令十一则、骨牌令七则、花名签八则。这些,都具有类似诗的形式和语言。还有赋一篇、诔文一篇。本书将按照《红楼梦》章节顺序对上述诗、词、曲、赋等等,都加以笺注和分析。除此以外,本书还附录作者易孟醇关于《红楼梦》的论文三篇,有助于读者更好的理解《红楼梦》的现实意义以及作者的《红楼梦》研究观。

目录

第一部分 诗词曲赋

 第一回

青埂峰顽石偈

题《石头记》

警示甄士隐

对月有怀

咏怀联

对月当怀口号

好了歌

《好了歌》解注

 第三回

西江月·批宝玉

 第四回

护官符

 第五回

春梦歌

警幻仙姑赋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判词之一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判词之二

《金陵十二钗副册》判词

《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之一

《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之二

《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之三

《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之四

《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之五

《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之六

《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之七

《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之八

《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之九

《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之十

《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之十一

 附:警幻情榜

红楼梦曲

 第一支 红楼梦引

 第二支 终身误

 第三支 枉凝眉

 第四支 恨无常

 第五支 分骨肉

 第六支 乐中悲

 第七支 世难容

 第八支 喜冤家

 第九支 虚花悟

 第十支 聪明累

 第十一支 留馀庆

 第十二支 晚韶华

 第十三支 好事终

 第十四支 飞鸟各投林

 第八回

嘲顽石幻相

通灵宝玉吉谶

璎珞金锁吉谶

 第十三回

托梦赠言

 第十七、十八回

大观园题咏

 沁芳亭对联

 “有凤来仪”处对联

 稻香村对联

 “兰风蕙露(蘅芷清芬)”处对联

 大观园正殿对联

 题大观园

 旷性怡情

 万象争辉

 文章造化

 文采风流

 凝晖钟瑞

 世外仙源

 有凤来仪

 蘅芷清芬

 怡红快绿

 杏帘在望

 第二十一回

续《南华经·肱箧》文

嘲宝玉续《庄子》文

 第二十二回

山门·寄生草

参禅偈

寄生草

 第二十三回

四时即事

 春夜即事

 夏夜即事

 秋夜即事

 冬夜即事

 第二十五回

癞头和尚模样

跛足道人模样

羡通灵宝玉

叹通灵宝玉

 第二十六回

黛玉泣花阴

 其一

 其二

 第二十七回

葬花吟

 第三十四回

题帕三首

 其一

 其二

 其三

 第三十七回

咏白海棠六首

 其一

 其二

 其三

 其四

 其五

 其六

 第三十八回

咏菊十二首

 忆菊

 访菊

 种菊

 对菊

 供菊

 咏菊

 画菊

 问菊

 簪菊

 菊影

 菊梦

 残菊

螃蟹咏三首

 其一

 其二

 其三

 第四十五回

代别离·秋窗风雨夕

 附:春江花月夜

 第四十八、四十九回

咏月三首

 其一

 其二

 其三

 第五十回

芦雪广即景联句

咏红梅花

咏红梅花

咏红梅花

访妙玉乞红梅

 第五十二回

无题

 第六十四回

五美吟

 西施

 虞姬

 明妃

 绿珠

 红拂

 第七十回

桃花行

柳絮词五阙

 如梦令

 南柯子

 唐多令

 西江月

 临江仙

 第七十六回

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

 第七十八回

娩姬词

 七绝

 五律

 歌行

芙蓉女儿诔

 第七十九回

紫菱洲歌

第二部分 对联、谜语及其他

 第一回

太虚幻境石牌坊对联

 第二回

调侃姣杏

智通寺门联

 第三回

荣禧堂对联

 第五回

《燃藜图》旁对联

《海棠春睡图》旁对联

“孽海情天”宫门联

“薄命司”对联

仙姑房内对联

 第二十二回

灯谜八则

 其一

 其二

 其三

 其四

 其五

 其六

 其七

 其八

 第二十八回

小曲

女儿酒令和小曲

 其一

 其二

 其三

 其四

 其五

 第三十八回

藕香榭对联

 第四十回

《烟雨图》旁对联

骨牌令

 其一

 其二

 其三

 其四

 其五

 其六

 其七

 第五十回

谜语八则

 其一

 其二

 其三

 其四

 其五

 其六

 其七

 其八

 第五十一回

怀古十首

 赤壁怀古

 交趾怀古

 钟山怀古

 淮阴怀古

 广陵怀古

 桃叶渡怀古

 青冢怀古

 马嵬怀古

 蒲东寺怀古

 梅花观怀古

 第五十三回

贾氏宗祠对联三副

 大门对联

 抱厦对联

 正殿对联

 第六十二回

酒令三则

 其一

 其二

 其三

射覆四则

 其一

 其二

 其三

 其四

 第六十三回

花名签酒令八则

 其一

 其二

 其三

 其四

 其五

 其六

 其七

 其八

赏花时

 第六十六回

叹尤三姐自刎

第三部分 后四十回诗词联语

 第八十七回

感怀四章

叹黛玉感怀旧事

琴曲四章

偈语

 第八十九回

望江月·悼晴雯

黛玉内房门联

赞黛玉形象

黛玉照镜

 第九十回

赞黛玉病愈

感怀

 第九十一回

宝黛参禅语

 第九十四回

咏海棠花

 其一

 其二

 其三

 第九十五回

乩辞

 第九十八回

叹黛玉之死

 第一百一回

“王熙凤衣锦还乡”签辞

 第一百一十六回

太虚幻境对联三副

 真如福地

 福善祸淫

 引觉情痴

 第一百一十八回

口占

 第一百一十九回

贺宝玉离家赴考

 第一百二十回

脱俗缘歌

题息夫人庙

宝玉重回青埂峰

结红楼梦偈

第四部分 回前回末诗词

 《凡例》末尾诗

 第二回回前诗

 第二回回末诗

 第三回回前诗

 第四回回前诗

其一

其二

其三

 第五回回前诗

其一

其二

 第五回回末诗

 第六回回前诗

其一

其二

 第六回回末诗

 第七回回前诗

 第七回回末诗

 第八回回前诗

其一

其二

 第八回回末诗

 第十三回回前诗

其一

其二

 第十三回回末诗

 第十七回回前诗

 第十八回回前诗

 第二十回回末诗

 第二十一回回末诗

 第二十三回回末诗

 第四十五回回前词

 第六十四回回前诗

 第六十四回回末诗

其一

其二

 第七十回回前诗

附录

 枉度若许年的“红尘”世界——兼驳所谓“市民阶层”

 贾宝玉:有抑尊思想的富贵闲人——兼谈所谓“即将出现的新人的萌芽”

 《红楼梦》的现实意义:了解点封建社会

试读章节

这是《石头记》开篇第一首诗。小说讲它刻在一块大石上,故曰“石头偈”。“无才可去补苍天”是“顽石”的自责与自叹,也是作者曹雪芹的自责与自叹。据说有一首《自题画石》诗,是曹雪芹写的,可为佐证:

爱此一拳石,玲珑出自然。

渊源应太古,坠地又何年?

有志归完璞,无才去补天。

不求邀众赏,潇洒做顽仙。

两首诗都提到“补天”。甲戌本在“补苍天”旁,有脂批云:“书之本旨。”那么,作者要用顽石去补什么样的“天”?这个“天”,可从历史事实和《石头记》的记述两方面来说明它的本质和特征。而且,两相对照,从《石头记》的记述,可以更生动地见到当时的社会面貌;反过来看,当时的社会面貌又证明《石头记》的记述是符合历史的真实的。

《石头记》是以康熙、雍正、乾隆这个时期为背景的。

满人人关以后,创造了“康乾盛世”。但是,很快由盛转衰,在繁华昌盛的景象下隐藏着衰败凋敝的症候。《石头记》第二回说:“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这句描述贾府的话,正是十九世纪中叶(“康乾盛世”末期)整个清代社会的真实缩影。这句话,交代的是《石头记》的时代背景及其发展趋势,是作者对那些处在“温柔富贵之乡”的人物的当头棒喝,或称醒世汤。那末,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天”,是个什么样的“天”呢?有什么特征呢?

一、由于八旗曾掀起疯狂的圈地运动,由于各级官僚的敲骨吸髓,由于土地的自由买卖,由于部分商业资本转向土地经营,封建社会的最主要生产资料——土地,已高度集中于少数人手里。占地几千几万亩,甚至几十万亩的大地主,到处都有,全国“有田者什一,为人佃作者什九”(顾炎武《日知录》)。这正如《石头记》第五十三回所写,为贾府管理田地的乌进孝就管了七八个庄子,他的弟弟还管着八处庄子。虽未明说多少亩,但已足见贾府拥地之多了。

二、土地的高度集中,是以广大农民缺地和部分中小地主破产为代价的。唐甄《潜书·存言篇》说:“清兴五十馀年矣,四海之内,日益困穷,农空、工空、市空、仕空……是四空也。”小说中的甄士隐,便是一个破产地主。地主和农民的阶级斗争较前更加白热化。白莲教起义及少数民族起义,连绵不断。小说第一回写的“鼠盗蜂起,官兵剿捕”,正是这一时期起义与镇压的简单而明确的述说。

三、在传统的实物地租之外,货币地租已普遍存在。第五十三回乌进孝交给贾珍的地租主要是二千五百两银子,其他实物是次要的。贾珍对乌进孝说:“我算定了你至少也有五千两银子来。”又说,“这几年添了许多花钱事”,“不和你们要,找谁去!”与货币地租存在的同时,田土里粮食生产虽然是主要的,但棉花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逐年扩大。这点,《石头记》中也有反映。第七十九回说,“桂花夏家”“单有几十亩地种桂花,凡这长安城中桂花局都是他家的,连宫里一应陈设盆景亦是他家供应”。这虽是一个特例,却说明经济作物的生产已有一定的规模。

货币地租的扩大和经济作物的增多,必然带来农业的商品化程度的加深。

四、手工业已逐渐摆脱了农业的附庸地位,由农民转变为手工业生产者的,日益增多。他们中较好的是独立的手工业工人,自产自销,差的则为作坊手工业和官府手工业中只有半人身自由的工人。当时,江南地区的手工业较其他地区更为发达。晚清人陈作霖《凤麓小志》记载,“清乾隆迄今,[江宁]通城缎机以三万计”。曹雪芹的祖辈一连三代都做江宁织造,历时达六十多年,管的就是皇家的纺织、刺绣工场。

五、对内对外的商业较以前更为发达。薛蟠家是“有百万之富,现领着内帑钱粮,采办杂料”的皇商,还开着多处当铺等。由于商业的发达,金融业已相当活跃。这在书中也有涉及,王熙凤就是一个高利贷剥削者,她存下的借据竞有一箱子。

《石头记》可说是一个社会万花筒,连对外贸易也有描述。比如,贾府有不少日用品和奢侈品是“西洋”货;宝琴的父亲是一个“到西海沿上买洋货”的商人。

但,那时的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还没有成为一种有独立的社会力量、在政治上有其代理人或代表人物的阶级;他们还与从其中脱胎出来的封建制度和封建势力紧密联系起来,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就是这个意思。

六、上述种种,说明封建主义仍然是《石头记》时代的基本社会形态。但,地主经济正从其顶峰走向衰败,走向崩溃的边缘;同时,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正受着商品经济的猛烈冲击,资本主义因素已在农业、手工业、商业、金融业等方面显示出它旺盛的生命力。这就使得整个社会除了存在封建社会固有的种种矛盾之外,又增加了新兴的资本主义因素与封建主义腐朽力量之间的矛盾。所有这些,都必然要在社会思想(包括伦理道德、婚姻观念等)及文学艺术诸方面有所反映。

这六条所概括的,就是十九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的“天”。

这样的“天”,《石头记》在多方面有所描述,说明作者对它存在着有限度的认识,但是“顽石”补得了它吗?曹雪芹补得了吗?他自叹“无才补苍天”,其实,不是什么“无才”或“有才”的问题,而是根本不可能“补”,社会发展的潮流按一定规律向前奔腾,谁也无力回天。从这个角度讲,“顽石”也好,作者也好,都只能自怨自艾地发出“枉入红尘若许年”的悲鸣了。

“无才可去补苍天”句,脂砚斋批云:“书之本旨。”曹雪芹的“补天”思想,是他写作《石头记》的基本动机。因为自叹无才,“一生惭恨”,故他在书中所谱写的音符,不可能是《水浒传》那样的雄壮的时代进行曲,而是一首封建社会的挽歌。

作者把形成这首挽歌的种种生活场景和原因描述得真实而深刻,使读者从一群男女的思想和生活中,了解了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的历史发展趋势,了解了这个时期政治的明暗兴替,了解了社会生活的甜酸苦辣,这就显示了《石头记》的巨大艺术魅力。人们常称这种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为批判的现实主义。曹雪芹以“顽石”的“身前身后事”写成的这部“奇传”,正是批判的现实主义的一个光辉的典范。

P4-7

序言

这本书起初取名为《石头记诗词笺析》,其实是不准确的、不全面的。八十回《石头记》中,除有一百另二十首诗、七阕词外,还有曲二十首、歌词三首、民谣民谚二首、诗谜十回首、曲谜一首、灯谜十三则、对联二十一副、偈语四则,另有酒令十一则、骨牌令七则、花名签八则。这些,都具有类似诗的形式和语言。还有赋一篇、诔文一篇。

有人说,《石头记》中没有回前回末诗或诗联。但从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梦稿本、戚序本、戚宁本、蒙府本、晋本、舒序本和郑(振铎)藏本等十种版本中检索,尚有《凡例》末诗及回前回末诗或诗联多首。这些,很难说都是作者曹雪芹的手笔,至少有一点是可疑的:为什么八十回小说只有十馀回有回前回末诗呢?作者的写作体例为何如此不一致?因而人们议论纷纭,有人说全是作者原作,有人说是后人在评点时增加的,或说这些回前回末诗便是评点的一种形式。说法不一,难以定论。但他们对理解《石头记》本身,多少有点好处。

本书将对上述诗、词、曲、赋等,都加以笺注和分析,因而本书的书名也就不确切了。

根据读者的阅读习惯,本书对《红楼梦》后四十回的诗、词、联,也作了注释。故改本书名《红楼梦诗词笺析》。本书所引诗词曲赋的原文,一依戚序本,参校蒙府本和庚辰本。个别地方依他本有所改动,都作了说明。

明清时期的文言小说,是在宋话本的基础上,吸收元明戏曲的某些成分而发展起来的。它蔚然成为了文学的一大门类,但依然保留宋话本的一些痕迹,最明显的是在小说中夹杂着大量诗词和韵文。

这些诗词和韵文为小说渲染了浓彩重墨,增添了小说的文化品位。《三国演义》开篇的那首《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多么脍炙人口!放在宋人词林中,也绝不逊色。它,高度概括了《三国演义》的全部内容:“浪花淘尽英雄”。它,从人生观的高度评述了三国时无尽的纷争:“是非成败转头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尽管我们今天不会认同这种人生观,但,这阕《临江仙》作为《三国演义》的开篇,却在引导读者如何去读《三国演义》时起了重大作用。《西游记》的开篇诗也有这样的重大作用。诗曰:“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最末两句,颇似今天的图书广告。但,作者在诗中说的要辨“清浊”,要“至仁”、“成善”,不仅鲜明简洁地概括了整部《西游记》的主题思想,更在于它一开始便告诉读者应以如何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去读《西游记》。所以,不能轻看古典小说中穿插的诗词和韵文。  《石头记》第一回也有首作者的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首诗,与《三国演义》、《西游记》的开篇诗词不同,既没有概述内容,也没有指示人生,却引起读者的许多疑惑:作者“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小说,为什么是“满纸荒唐言”?为什么是“一把辛酸泪”?既是“荒唐言”,为什么别人难解其中味?荒唐与不荒唐,是有衡量标准的,作者说的“荒唐言”,究竟荒唐不荒唐?“荒唐”到何等程度?最后,作者以及读者如何看待和评论这些“荒唐言”?可见,这二十个字的诗中,包容着多大的信息量!它会激发读者探寻小说“荒唐”的莫大兴趣。

小说中的诗词韵文的作用,当然不止如此。综合说,大体分为五类:一类,交代背景。《西游记》第一回说,神洲海外有个傲来国,国内有座山,名日花果山。作者写到这里,赞叹道:“真个好山!有词赋为证”,接着便有一赋,言山上丹崖怪石,凤鸣麟卧,锦鸡高唱,潜龙出入,还有寿鹿仙孤,灵禽玄鹤,瑶草奇花,青松翠柏,“仙桃常结果,修竹每留云”,铺叙达二十四句,无非说明“真个好山”,交代孙猴子出身的自然环境。赋在这里起了增强效果的作用。

有的则是交代小说人物的人文环境。《石头记》中,宝玉倦怠欲睡时,秦可卿带他至上房,这里挂着《燃藜图》及“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对联,他断不肯进去。待领他到秦氏卧室,这里挂着《海棠春睡图》及“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的对联,他含笑说:“这里好!”对比两图两联,宝玉一嗔一喜,固然初步显示了他的好恶,其实也是述说他悠然入梦、畅游太虚幻境的人文环境。

二类,描摩人物。

……

这首歌劝人们不要忘不了功名、金钱、姣妻等,是有积极意义的。淡泊清远,不失为一种较好的人生态度。但,把人生的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看做“到头来是为他人作嫁衣裳”,都是“反认他乡是故乡”,却是极“荒唐”的。《石头记》明显有反对仕途经济的思想倾向,明显向往于鄙弃尘世生活的“故乡”,认同“无立足境,是方干净”的出世思想。这是《好了歌》及《好了歌解注》的消极方面。这也反映了作者在世变、人变中还没有找到出路,没有解决如何去应变、促变的方向问题。

曹雪芹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作者。二知道人《红楼梦说梦》记述道:“雪芹先生博于才艺,不独诗古文词各臻娴熟,篇中所叙弹琴、作画、双陆、围棋,以及医理、大六壬之类,无所不通。”“风雅游戏,触景生春,闻其奇谈,娓娓然终日不倦。”《石头记》中,谈老庄哲学,论佛学禅理,述唐诗元曲,甚至讲饮食肴馔,言酒令谜语,无不相当精当。张宜泉在《题芹溪居士》中称赞道:“内外山川供绘画,堂前花鸟人吟讴。”

他更精于诗道。敦诚《挽曹雪芹》诗云:“牛鬼遗文悲李贺,鹿车荷锸葬刘伶。”另一首诗云:“联吟忆晦明,诗追李昌谷。”他把曹雪芹比之为有“鬼才”的唐代诗人李贺和晋代“竹林七贤”中的诗人刘伶。敦诚的弟弟敦敏则比雪芹为七步成诗的曹植:“诗才忆曹植,酒盏愧陈遵。”曹雪芹在友朋中是颇负诗名的。敦诚说:“爱君诗笔有奇气,直追昌谷破篱樊。”(《寄怀曹雪芹》)“知君诗胆昔如铁,堪与刀颖交寒光。”(《佩刀质酒歌》)敦敏说:“醉馀奋扫如椽笔,写出胸中魂礌时。”(《题芹圃画石》)这是赞雪芹画石。然而他“奋扫如椽笔”以写“胸中魂礌”的,何尝没有他的诗作?故张宜泉说:“君诗未曾等闲吟,破刹今游奇兴深。碑暗定知含雨色,墙陨可见补云阴。”(《和曹雪芹西郊信步憩废寺原韵》)

可惜,曾雪芹的诗作大都没有留下。他的小说家的大名声掩盖了他的诗名。

曹雪芹在《石头记》第一回中,对历代某些野史作者“要写出自己的那两首情诗艳赋来,便无端造出几个男女的故事”的做法,表示了极大的厌恶。他说,他的小说中“也有几首歪诗熟词,可以喷饭供酒”,却是为了写出人间的“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以醒人耳目,“洗旧翻新”。“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八个大字,应是阅读《石头记》诗词歌赋的最基本的视角,也体现了曹雪芹这位清代诗人的诗风和诗格。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8: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