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生如夏花--我的志愿者生涯/阅读日本书系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日)细川佳代子
出版社 世界知识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作者细川佳代子在自传《生如夏花--我的志愿者生涯》中回忆了其早期在欧洲工作、返回日本后的志愿经历,如帮助丈夫参加竞选、设立日本特奥委员会、为亚洲贫困国家儿童提供疫苗等,表现了她在日本极力推进志愿者活动的热情和决心。本书语言轻松幽默,体现了作者乐观开朗的精神状态,也能鼓励中国人学习日本人的志愿服务精神,值得一读。

内容推荐

《生如夏花--我的志愿者生涯》是细川佳代子夫人的自传。书中,作者回忆了自己的志愿者生涯,包括早期欧洲工作经历,帮助丈夫竞选,投身与特奥会志愿者活动,为亚洲贫困国家儿童捐助疫苗等等经历,突出了作者高尚的人格精神和无私的奉献精神。细川夫人的志愿者经历对于我们中国志愿事业的发展来说同样有借鉴之处。

目录

序言 天生的志愿者

第一章 我的青春奋斗记

第二章 政治家的妻子与志愿者

第三章 日本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设立

第四章 通往长野冬季特奥会之路

第五章 疫苗与我的约定

第六章 勇气的翅膀

尾声 我的归宿

后记

中文版译者后记

试读章节

冲浪巴布

我的小学时代,不同于现在社区里的孩子,是完全不同的世界。在那个没有电视机和电子游戏的时代,我们都琢磨在户外怎么尽情地玩耍,然后等太阳要落山了,沾着一身泥土回家。特别是在鹄沼,那里有松树林、草丛、沙滩、河流和大海,所以我们的游戏项目就是野外探险。至于当时是如何学习的却已经记不得了。

初、高中的暑假,我每天都会去游泳。我不仅可以游数千米,还擅长用手制冲浪板冲浪。和现代的冲浪板不同的是,在海水一浪接一浪袭来时,我们拿着板子潜到水下,然后再慢慢上浮接近海面。浮出海面时,大家以一个男孩子的喊声作为信号,一起乘上浪头,眨眼间就被送回了海边。虽然被大浪打过后,身上的游泳衣会变形走样,但我热爱冲浪,每年都自己动手缝制游泳衣。有那么两三次,我被卷入浪中,大口大口的呛水,无法呼吸,觉得自己“不行了,要死了”。过后却又自言自语道:“啊,太可怕了,但太刺激了!”就这样,无论是什么大浪,我都敢上前挑战一番。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在挑战过程中我都会在内心里享受着兴奋和刺激,想必这种性格就是受了冲浪的影响吧。

身为冲浪好手,我常常会在波涛汹涌的巨浪下不断下潜,然后再浮出海面,而且我的肺活量也比一般女孩子强,一起冲浪的人中就我一个女孩子。当时我的绰号叫“巴布”,不仅我的朋友,就连一起冲浪的伙伴,乃至校长都叫我“巴布”。到了大学时代,“巴布”这个绰号也传开了。

父亲和红羽毛结缘之后,于1945年创建了东洋羽毛工业公司,这是日本第一家生产羽绒被的公司。如今这家企业的从业人员规模已达数百人。我们在鹄沼的家有一间大院子,面积约有1000坪。每到夏天,我们都会在院子的草坪上举办一百多人的舞会,很多朋友熟人(比如我姐姐大学里的朋友)都会来参加。还有一些地方的业余乐队也会来表演,曲目从猫王的摇滚乐到夏威夷舞曲,大家彻夜跳舞狂欢。父母也会从阳台上高兴地看着我们这群年轻人。作为即兴节目,我和姐姐还跳过夏威夷草裙舞,惹得众人大笑不已。

我的家庭如此开放、明朗,即使是在摩登的湘南地区也是非常超前的。母亲的性格积极向上又明快爽朗,父亲则十分尊重孩子们自己的想法。我总是怀着冲浪时的那种情怀,虽然不能预知未来,却总想抓住机会挑战一番。要做一件事时,家人从没反对或者制止过我。当时一般家庭都是不允许女孩子独自旅行的,可每当我外出旅行,或者去海外工作,父母都会微笑着为我送行。

入住球童宿舍

1961年,从白百合毕业的我进入基督教系的上智大学英文系读书。上智大学从我入学的前三年开始招收女学生,非常受湘南以及东京周边地区女学生的欢迎。但是上学路程异常艰辛,需要先从鹄沼坐小田急线到藤泽,再从藤泽坐东海道线到东京,之后换乘中央线到学校所在的四谷站,单程就要将近两个小时。第一节课是从八点半开始的,所以我每天五点半就得起床。八点半的铃声一响,休斯神父就会关上教室的门,所以我总是一边喊着“请稍等”一边喘着气跑进教室。有的时候没能赶上,就只能远远地看着神父微笑着无情地关上门。

进入大学后我加入了体育会的高尔夫球部。以前父亲和哥哥在江之岛高尔夫球场打球的时候我总是作为球童跟着,进入大学后我就想自己也试一试。我的大学时代几乎都忙于高尔夫球的集训、比赛以及整理球具,还有就是为了攒够集训的费用而打工,在保证不落下功课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上课。

当时体育部内几乎没有学姐,所以我在大二的下半学期就成为女子部的队长。

我曾在大学入学的时候对父母立下豪言:“学费还是请你们资助,但是零花钱我会自己解决,不会给二老添麻烦的。”为此我开始做起了高尔夫球场的球童。打工期间是春假和暑假共两到三周的时间,住宿就在藤泽的球童宿舍楼。既能挣零花钱又能免费练习高尔夫球,还能增强体力,简直是一举三得。

当时还是集体就业的时代,有一些福岛和山形的女初中毕业生被分配到这里做全职球童。我和她们同作息,没有告诉她们我是大学生。和现在不同,当时没有电动车,当球童完全是体力劳动。当时在商场做运输工的男学生日薪是800日元左右,而球童的工资约是他们的两倍。来打高尔夫球的人一般都是两人打半局,所以通常情况下都能拿到双倍的日薪。参加高尔夫集训和买球具的费用都能通过这份工作挣到。而且,在四点左右球童工作结束后,一直到太阳下山都可以自由练习。宿舍的早中晚饭都是在球童食堂吃的。午饭是拉面配盖饭,以及两块腌萝卜。

当时高尔夫球并不是娱乐项目,多被用于社交,所以来进行商务谈判的人较多。有的人带着部下来打高尔夫,还摆出一副领导的架子。可恰恰就是这种人,往往见了他们的领导,反而像尖头蚂蚱一样拍马屁。每当这时我都会在心里犯嘀咕:“什么人嘛。”也曾几次遇到过颐指气使的人,我会在心里愤懑的想“这大叔,真不像话”,而不认真找球,有时甚至把球踢飞泄愤。这份工作不仅让我“一举三得”,而且学习了社会。与此同时我的高尔夫水平上升到了13杆。

P5-7

序言

天生的志愿者

“你是天生的志愿者。”母亲总对我这样说。

我的志愿者生涯可以说是始于我刚会爬的时候。孩提时代,我们家隔壁住着一对老夫妇,当时我虽然还不会走路,但每天早上都会爬着到他们家去。当我在房檐前爬来爬去,隔壁的老爷爷就会出来抱起我说:“早上好,小佳!”随后就会把我抱进屋里,把我放在不能下床的老奶奶身边。在棉被里到处钻的我总是被老奶奶抱住,并陪她消磨时间。这几乎成了我每天的功课之一。我这位爬行的志愿者,成了忙于家务和看护病人的老爷爷、患有严重风湿病的老奶奶每天清晨都要接待的客人。现在回想一下,每天都笑容满面的父母其实是有意安排我去老爷爷老奶奶身边,把婴儿天真无邪的微笑带给他们,安慰他们。

1942年,我出生于“满洲国”的新京(现在的中国长春)。我上面有一个哥哥和两个姐姐。我父亲上田正平是一名邮电省官员,被派到了当时的“满洲国”。在我一岁的时候父亲又被调回“满洲国”驻日本大使馆,因此我们一家六口人也得以返回日本,并定居在神奈川县藤泽市的鹄沼海岸。1945年4月,经历了东京大空袭的日本笼罩在即将战败的气氛中,此时父亲又接到了调动工作的命令。本来是要重返“满洲国”的,但是父亲友人极力劝说父亲“现在重返‘满洲国’的话,全家都将面临极大危险”,说服父亲留下。就这样父亲暂缓了工作调动,一家人在日本迎来了战争结束。如果当时父亲回到“满洲国”的话,恐怕就要被押往西伯利亚,我们几个儿女也会留在中国,成为战争遗孤吧。父亲的那些留在“满洲国”的同僚们,战争结束后就被押往了西伯利亚。当时不满3岁的我并没有意识到周围发生的这一切,然而对日本战败后求生存的父母来讲,这段残酷的命运以及曲折的道路一定在他们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由于“满洲国”灭亡,父亲丢了饭碗,开始到处奔走,为被押往西伯利亚的日本人的遣返活动做后援工作。同时,为了给回国者提供经济上的援助,父亲开始着手“红羽毛共同基金”活动。回顾我家历史,首先出现的场景就是深夜全家人坐在一起,不知疲倦地缝制红羽毛图案的纸签。塞满插着针的红羽毛的箱子和凹凸不平的纸签不断地运到我家,而我们一家人的工作就是一针一线地将羽毛缝在纸签上。纸签整齐地缝上红羽毛后再运送到全国各地。

和一家人聚在一起缝制红羽毛可谓是我最初的志愿者活动。其中,我似乎自然而然地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筹集捐款这一实际行动远比“要为了谁做点什么”这种口号、理念更重要。若干年后,我从报纸上得知了“感谢基金”这一活动,其主要目的是感谢那些收养战争遗孤的父母。我当即就给这一活动的倡议者涩泽多歌子女士打了电话:“请让我也出一份力。”5个月后,我就筹措到了1700万日元的善款。这些来寻找亲生父母的战争遗孤和我同龄,更使我想为他们做点什么。而我一旦决定要做,就会立即行动起来,这是我从父母那里继承而来的秉性。

总有很多人到我们家来寻求帮助。对于那些没有母亲的孩子,我母亲会经常代替他们的父母出面。当时由于战争失去父母的孩子非常多,大家又都很贫穷,因此地域之间形成了互帮互助的社会风气。我的父母非常乐观开朗,所以我们家总会聚集很多人。家里人也从来不偏向自家孩子,“来家里玩的孩子都是自家人”。有些孩子吃完饭还不愿回家,于是我们家就成了24小时开放式家庭了。

我们一家住在神奈川县鹄沼海岸,附近的大矶有一所“伊丽莎白·桑德之家”,那里的主人泽田美喜女士收留了许多美国士兵和日本妇女的弃儿。这件事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我们家里的话题。对于那些无依无靠的孤儿们,泽田女士一人承担起了父母应尽的责任。在我幼小的心灵,萌生了“要向泽田女士学习”的志向,对她充满憧憬之情。

如果说我是“天生的志愿者”,这恐怕也和我小时候的成长环境和时代背景有关。志愿者并不是教出来学出来的,而是通过周围环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出来的。

当时的我并不了解红羽毛募捐活动所蕴含的社会意义,但为了他人而竭尽全力努力的父母,已经向我传达了某种东西。

后记

在此书出版之际,回顾努力奋进的多年岁月,再次感到我的志愿者生涯中得到了众多各方人士的鼎力相助和大力支持,心中不禁涌出一股暖流。各大企业、团体等各方友人们,谢谢你们热情无私的帮助,虽然在此无法一一列出各位的尊贵大名,但我由衷地感谢你们。真的不胜感激。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6:5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