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责任——看男孩汤米怎样获得成长的智慧与奥秘!
一本描写人与动物互爱的温暖读本,一本讲述男孩寻找自我和发现勇气的成长小说!
作者约尔马·库尔维年因作品的优秀、卓越曾两度获得芬兰国家奖!
《狼犬罗依》将引导你去进行一次历险,这会使你忘却庸常生活,或帮助你从另一种不同的角度来看待生活!
一条高高大大的狼犬,它的主人、也是它的救命恩人——男孩汤米给它取了个名,叫“罗依”。所以这本书里讲的,主要也就是狼犬罗依和男孩汤米的故事。
罗依是一条健壮、聪颖、机灵的狗,有着很漂亮的毛发,男孩子们谁不想拥有一条这样的狗?因为机敏而忠诚的狗,既能成为孩子的玩伴,又能成为少年的卫士。汤米幸运地拥有了它。一人一犬,通过多次欢乐的玩耍和惊险的战斗,最终成为形影不离的好朋友。这本书中许多惊心动魄饶有趣味的故事,都是围绕狼犬罗依展开的:它抓过罪犯,救过汤米的邻居,汤米因为有了它而得以制止行将发生的不幸的事。狼犬罗依聪明又通人性,它总是在绝顶要紧的节骨眼上一跃而出,拯救人们于危难之中的同时,把故事推向高潮。这样的故事读起来当然很有劲儿了。
《狼犬罗依》由约尔马·库尔维年编著。
小男孩汤米快乐又自在,拔草、钓鱼都是他的拿手好戏。天性善良的他,勇敢地从学校最霸道的同学那里救出一条狼犬,并取名为罗依。随后,发生了怪事:神秘的夜来客、可怕的电话恐吓、神出鬼没的沙丘男人、邻居女孩意外落水……为了解开一个个谜团,汤米和罗依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最终,在一场紧张的跟踪追击中,一切将见分晓,而胆小的汤米也成长为一个勇敢的小少年。
第一章 汤米去逮狗鱼
汤米在甜菜地里趴着拔草,拔着拔着就不耐烦了。干泥块尖尖的,直往牛仔裤里刺,刺得他腿膝直发疼。汤米觉得整个背脊都发麻了。他直起腰,扭头瞅了瞅太阳,疲倦地抹了一把汗。这样的夏天正是逮鱼的好日子。不行,这样的好日子他不能再耗在这里,耗在这块甜菜地上了。
隆马科河里的鲈鱼,这阵恐怕还不会上钩,可蒂蒂年运河的河湾里,那些鱼应该已经被太阳晒得迷迷糊糊的了。逮鱼的办法,一般是用活结绳套把它给套住,接着一下摔在岸上,等它清醒过来,就只好在地上咚咚地蹦跶了。
汤米想到这里,双唇间不由得露出了笑意。他望了望甜菜地:草他已经拔了一半了,下星期他再来接着干完就是了。他妈妈和爸爸要到下周末才回来。因此,要在父母回来前把甜菜地里的草全拔完根本没问题。
四周一片热天的声响,一片热天的气息。汤米闻着,闻到一股尘土的气味。三叶草的清香从那边地里传过来。蜜蜂嗡嗡嘤嘤,上下飞舞着。蚱蜢嘟噜嘟噜飞飞停停,停停飞飞。
汤米笑着在心中自语:“不,问题不在于是什么样的气味儿,问题是这天气简直好得不能再好了。这样的好日子,孩子压根儿就不该在地里拔草,而应该痛痛快快地去玩。要是好好去钻研钻研法律的话,那么法律准就是这么写着的:这样的日子里,孩子应该玩耍。”
他抖了抖裤子上的尘土。顿时,一团灰云在他身边腾起。干拔草这活儿要一星土都不沾是做不到的。不过,裤子脏点就脏点吧,现在甩不着顾虑太多,因为家里只有他一个人,没人逼着他换洗。
汤米的游泳技术还不怎么到家。好在到蒂蒂年运河可以从海滨浴场那边绕。河湾里是不能冒冒失失去游水的,他人太小了,河底淤泥又深。河湾边上长满了芦苇,狗鱼特别喜欢到那凹进陆地来的芦苇丛中栖身。弄得好,说不定能逮到三公斤重的狗鱼呢。
汤米从甜菜地往家走的工夫,一整套逮狗鱼的计划都想好了:一到家就把拴狗鱼的绳套拿上,然后爬到那棵斜向水面的歪脖子赤杨树上,把绳套先藏在枝叶间,等他在浴场洗过澡,再去取下绳套,到蒂蒂年运河的河湾去。
不过,去浴场的路上他可千万别碰上那些从塔楼里来的男孩子。他们要是躲在树林里一个什么凹坑里,那就会把他纠缠得回不了家了。唉,可惜没有一种仙水,喝上一匙就能力大无穷。那样就不用老躲着那帮从塔楼来的小恶棍了:谁先上,我把谁先撂倒在地,看还有第二个敢再上来不。
这些住在塔楼里的小恶棍可不好惹,你要是骑自行车过他们那段街,就得骑得飞快才行。
这些塔楼,从第一幢耸起时起就鸿运不断,好几次欧洲安全会议都在这些塔式楼房里举行,从这里发出的消息传遍了首都赫尔辛基,成了全国各个角落的话题。就这样,这些塔式楼房就被人们一次又一次地提起。
汤米看看道路两旁,倒也没发现什么可躲人的地方,放眼望去,全是平展展的田野。只见英语老师沿着田野,气喘吁吁地沿小路向他走来。
“她要上哪儿去?”
英语老师一定会向他问起英语补考的事,就让她问吧,不过我不先跟她打招呼,现在放着暑假呀。话又说回来,我不打招呼的主意是愚蠢的——她会把我给认出来的。他没猜错,英语老师放慢脚步,站住了。
“你怎么样啊,汤米?太阳这么刺眼,我都差点没能把你给认出来。(那干脆认不出该多好呀。)暑假都怎么讨的呀?” P1-4
提起一诗一文以为序
我先要提起的是名诗人流沙河的一首名诗,《电车上的小姑娘》:
早晨,
一个小姑娘,
默默地读着一本书,
在拥挤而又喧嚣的电车上。
电车左右摇摆,
乘客上下匆忙。
她沉醉在书里,
像牧羊女沉醉在渺无人烟的草原里一样。
一个乘客悄悄地拉开窗帘,
请太阳为她的书抹上红光。
一个乘客悄悄地让出座位:
“坐吧,小姑娘!”
我望着窗外:
路旁,一朵野花正在开放;
远方,一幢大楼正在盖瓦;
天空,一只乳燕正在飞翔……
车里,一株嫩苗正在抽芽,
比窗外的风光更叫人神往。
十年后也许我还会看见她,
在未知的城市,在文化宫的光荣榜上。
但现在她依旧默默地在读书,
像春草贪吸着雨水和阳光。
我真想做一个画家,
画一幅“电车上的小姑娘”!
1956年,它在全国最高等级的文学刊物《人民文学》发表时、,一时赞叹之声不绝于耳,以至于仿作风起。它本可以也应该与后来一直传唱的《让我们荡起双桨》齐名的。“小船儿轻轻”是一首电影插曲,不能不按照电影内容的需要在歌词里写进了“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这样概念化的语句。而在同时期发表的《电车上的小姑娘》却没有这样的时弊性瑕疵。我们面前站着的唯是这位清纯如朝露的女孩,诗的小姑娘,她没有“红领巾迎着太阳”,她不需要用符号性意象来描写,她在拥挤、喧闹的电车上只自顾自地沉醉在书里,但是这样的一个女孩,谁看了都会从心底里生出一份由衷的感动,从而从四面八方向她投聚染带敬意的目光,祝福她,赋她以最良好的心愿,祈望她今天的精神积蓄有助于她未来岁月里的做人和做事。
这样的小姑娘,如果用半个世纪后的说法,就该叫她“书虫”了。这样的书虫代有人爱,所以流沙河的这首诗半个世纪后还被我国著名学者收在他编写的一本高等学校用的教科书里。
书虫中国有,外国更多。接着我要提起的便是德国当代著名作家米切尔·恩德在他的《书虫之家》里写的故事。有一次,他十岁的小弟弟在去上学的路上,当然,他也跟许多人一样,手里也拿着一本书在读。这一路要坐很长一段时间的电车,在车上哪还有比看书更有意思的事情呢?电车一路摇摇晃晃,轰轰隆隆,一会儿往上,一会儿往下,却根本没有离开原地。因为,严格说来,他乘的根本不是真的电车,而是大楼的电梯。小弟弟只顾看书,压根儿忘了走出电梯。过了好几个小时,他还没有赶到学校附近的车站。
中国电车里的小姑娘似乎是诗人的一次亲眼目睹,德国电梯里的小男孩是否只是米切尔·恩德的一则幽默?我无从考稽。总归,一个女孩、一个男孩,两个都是书虫了。书虫都在读什么书呢?一定是能深深诱惑他们的故事了。
我们的这套书,对孩子都充满召唤力和诱惑力,能丰实孩子的正能量。这是被历史证明过千百遍的了——所以它们是经典。
韦苇 2014年初于浙江师范大学丽泽花园
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小男孩——就像你们一样的小男孩——和一条勇敢的狼犬的故事,也讲述了几个男孩之间温馨的友谊。这个故事建立在我们生活中所珍视的一切东西之上:尊重、诚实和透过肤浅的表象去寻找本质的精神。
——芬兰著名作家 约尔马·库尔维年
天下的孩子是很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就该去读一读天下的不同国家的孩子们的故事。结果,我们的视野就成了一个敞开的很大的台,我们的台上有很多的故事,很多的演出。
——作家、教授、阅读推广人 梅子涵
情节生动,总能吸引你的注意,让你十艮不得一口气看完。
——亚马逊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