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京派》共20章,是作者高恒文“京派”研究20余年的一个论文集。在书中,作者选取了“京派”代表人物的代表作品,如废名、冯至、卞之琳等人的现代诗歌,进行了不同角度的解析。同时,改选取了一些与“京派”有关的文学论争,在再现这些文学论争的时候,对事件的起因并没有因循传统研究观点,而是结合当时的论争情况,给出了自己的见解。如,高恒文认为,梁实秋与“京派”的论争,除了文学观点的差异,人事上的分歧也是引发论争的重要原因。
民国时期,几乎每一个文学群体都有自己的文艺刊物,“京派”也不例外。高恒文相信论述了《大公报》文艺副刊在“京派”发展史上作用,这一点很少有研究者关注到。
本书对“京派”代表作家、代表作品、刊物、文学论争等方面的研究,可以说是对“京派”的一次全方位呈现。
“京派”:备忘与断想
鲁迅论“京派”“海派”
鲁迅对朱光潜“静穆”说批评的意义及其反响
“低徊”的趣味——关于鲁迅一个文学批评的笺疏与考释
周作人的《阿Q正传》论述
周作人与永井荷风
读《闻一多全集·书信》札记
乡土小说的谱系和理论的重构——论沈从文对鲁迅小说论述的意义
“人类”的“灾难”与“寂寞”——论废名诗歌的思想内涵
现代的与古典的——论废名的诗
废名的诗:深玄的思想特征及其艺术形式
冯至的两首同题诗--《威尼斯》
诗文相通--论冯至《山水》与《十四行集》之关系
《十四行集》:谁之“存在主义”?
卞之琳的爱情诗《无题二》简析
“晚期风格”:卞之琳《午夜听街车环行》志感
“古意”的现实性——林庚30年代诗歌新论
梁实秋与“京派”——对一场文学论争的历史考察
《大公报》文艺副刊在“京派”发展史上的意义
“京派”:都市中的特殊的人生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