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缘际会》是美国著名出版家迈克尔·科达的回忆录,从书中可以看到西蒙舒斯特出版集团是怎么从一个出版小作坊成为跨国出版集团的,以及作者本人又是如何从入门的初级编辑,成为总编辑兼企业部副总裁的。书中记述了出版界大亨和文人墨客的千姿百态,作家、经纪人、编辑、出版人的职业生活与交游私谊,亦庄亦谐,妙趣横生。
20世纪的美国经历了一个传奇的出版百年,新媒介(电视、电影)一次次将出版从死角中解救出来。美国总统、好莱坞影视巨星、黑帮老大和世界上最难搞定的作家,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西蒙-舒斯特的前主编迈克尔·科达做自己的出版人。
迈克尔·科达编著的《因缘际会》将为你呈现:
一位半路出家的编辑,如何不依靠任何背景,坐上出版圈最有名的西蒙-舒斯特总编的位置。
一位编辑的金手指,如何成就《总统班底》《教父》《人性的弱点》传世之作。
一位编辑,如何从全球最知名的领导人、记者、成功商人、经纪人、影视明星身上挖掘最有价值的出版素材。
西德尼在解释自己的写作方法时,说要对所写的主题做绝对精确的研究和了解,务必掌握每个重要细节,不是光用脑袋去记(说着还敲敲脑袋加强语气),而是要记在心里。说着又重重地拍拍胸口:“当你做到这一点,写作就容易多了,难的是达到这一步之前的准备工作。”研究加上细节,然后加上更多的研究和更多的细节,就是他需要的东西。
我支吾地点点头。也许缘于和格林深厚的友谊和交情,我老早就明白一位作家头脑最不清楚或谈话内容最枯燥乏味的时候,就是谈到自己的作品。正因如此,格林从不在自己的写作方法上做文章,而且常常攻击这么做的人。但是西德尼是属于老派、自学成才的典范,他的剧作总有一个伟大的社会诉求及“务实”的主题内容,代表着他享有辉煌成就的20世纪30年代。现在他那套多少有些跟不上潮流,为此他十分不以为然。西德尼十分坚持他的创作方法,并且认为别人也应该效法。他围绕着这个主题一直谈到傍晚,一面抽着烟斗,一面让自己的身躯陷进那张大型皮沙发里。餐厅的光线更暗了,服务生开始为我们换上晚餐的餐具。我的工作就是他刚才强调的,提供所有的细节、背景,而且越真越好。
除此之外,我还有一个任务,就是扮演“魔鬼代言人”,在他出错的时候,要直言不讳地给他指出。他特别要我别在乎他的感受,因为他是一个舞台剧作家,不是闭门造车的小说家,他受得了这些批评和现实,也早已习惯所有的争论、反对、建议,甚至点名挑战。简单地说,他已是身经百战的老将了。我答应他会牢记此事。
这是我目前仅有的工作机会,而且等于一只脚踏进了电视界。于是我们握手言定(西德尼的握手十分有力,令人疼得冒汗),客套一番才分手。下周一我就要正式上班了。
星期一早晨9点整,我穿了套像参加葬礼般正式的深色西装出现在西德尼的办公室。他年轻貌美的女秘书凯西告诉我,西德尼从不在ll点以前进公司。办公室其实是一栋两层楼公寓,有一间宽敞的双层起居室,俯视对面的公园。西德尼的房间在楼下,外加一间卧房和全套卫浴设备,我和凯西则合用楼上两间没有窗户的小房间、一间厕所和厨房,楼上楼下之间是一座盘旋式的扶梯。凯西警告我,没有西德尼的招呼不可随意下楼。我坐在其中一问房间的书桌前,开始对外联络、收集匈牙利革命的资料。
一连两天,西德尼都没来上班。除了我外出找书、收集资料的时候,办公室里就只有我和凯西坐镇。从打进来的电话内容了解,西德尼的写作速度十分落后,cBS到现在连一页剧本都没看过。不用想也猜得到,这间宽敞的办公室以及凯西和我的薪水,都是cBs支付的。
我收集的资料不断增加,再继续下去就要堆进西德尼那层楼了。匈牙利革命最大的收获就是制造了成堆的文献资料。来自各方的移民团体也出版了一册册的专辑。如果西德尼最大的心愿是拥有丰富的研究资料,他应该会满意了。
星期三,西德尼终于出现了。我再次接到警告,除非有要紧的事,西德尼不希望别人打扰他或跟他谈话。实际上,他每次从电梯口出现,总是双手背在身后、眉头紧皱,像极了拿破仑在1912年以后的肖像,然后一言不发就下楼了。他会整个上午都待在楼下,偶尔传唤凯西去做个笔记、打封信或倒杯咖啡。午餐时间他多半会到橡木厅相同的座位,然后在下午3点左右返回,整个下午继续埋首在楼下的办公室。
下午6点时西德尼会准时再度出现,仍然带着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下班回家。第二天、第三天日复一日。有时候,他在过道上遇见我,会微笑地说:“嗨,小伙子!”但多半时候,他都对我们视而不见。
他从未对我收集的资料做任何表示,所有东西都原封不动地附着我的笔记,工整地躺在黑色的档案夹里。我制作了一份白认相当有用的要事日志,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记录下革命时发生的大事,我甚至收集到省立广播总站在停播前发布的最后一篇悲凉文稿。如果这些东西都不能让西德尼的创作源泉涌现,我就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P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