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厚二字,道义简单得几乎人人都能明白,但真正能领悟者有几人?不论世情变幻,沧桑流转,忠厚永是立足的法宝,是成就大事业的根基。这道理其实并不复杂,抱朴守拙的道家,在两千年前早已讲透个中况味,只是我们不愿用心去感受那浅酌低吟余意不尽的妙处。由曹可凡、宋路霞著的《蠡园惊梦》一书,或许可以让你暂时停下大踏步前行的脚步,静心思考一些亘古不变的人生常理、常数。这也是一本书应有的价值。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蠡园惊梦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曹可凡//宋路霞 |
出版社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忠厚二字,道义简单得几乎人人都能明白,但真正能领悟者有几人?不论世情变幻,沧桑流转,忠厚永是立足的法宝,是成就大事业的根基。这道理其实并不复杂,抱朴守拙的道家,在两千年前早已讲透个中况味,只是我们不愿用心去感受那浅酌低吟余意不尽的妙处。由曹可凡、宋路霞著的《蠡园惊梦》一书,或许可以让你暂时停下大踏步前行的脚步,静心思考一些亘古不变的人生常理、常数。这也是一本书应有的价值。 内容推荐 由曹可凡、宋路霞著的《蠡园惊梦》真实地记叙了无锡王家百年来闯荡上海滩的精彩故事,生动地展示了二十世纪上半期,民族资产阶级“乱世出英雄”的种种传奇——王尧臣、王禹卿兄弟原本南宋朝廷御林军的后代,岁月潮汐中,他们成了一肩行李到上海的弄潮儿,十里洋场,商海沉浮,几致危殆……命运把他们与荣家兄弟连在一起,共创基业,同挽狂澜,还是亲家,与军阀、官僚、洋人、流氓频频过招,终成为中国最大的面粉企业——福新面粉公司的实际掌控者。他们后代的经历亦波澜壮阔,代有人出,有在“五卅”运动中冲锋陷阵的青年革命家王启周,有在港台经济中大展身手的王云程,有中共地下党的老朋友曹启东,有改革开放后来沪创业的王健民……他们与沙逊打过官司,与秦邦宪、陆定一办过报纸,帮助过邹韬奋在沪治病,跟杜月笙有过经济上的合作,跟吴国桢也“沾惹”了一些交往。他们捐献给国家的无锡蠡园,当年还把蒋介石、宋美龄夫妇吸引过来…… 目录 楔子 一、千年一梦蠡园源自青祁村 一个比西施更动人的太湖故事 岳飞是王家祖先的挚友 苏东坡为王家撰写《三槐堂铭》 二、少小离家一肩行李闯乾坤 从青祁村走向大上海 吃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 王尧臣、荣德生与祝大椿的缘分 北上销粉大显身手 海轮失事天津顿起商务官司 “橡皮股票风潮”中力挽狂澜 三洋泾桥王乔松一语重千钧 三、创业“福新”几度寒暑几度春 “三姓六兄弟”的杰作 利用欧战环境“雪球”越滚越大 每一分成功都有百倍汗水 与荣老板不同的管理方式 四、“申新”搁浅危难关头现典金 1934,“申新”最危险的时刻 王禹卿与荣老板大吵起来 荣家换帅王禹卿临危受命 风急浪高申新搁浅 宋子文美梦落空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五、黑道白道交易巾场起风云 面粉交易所的前世今生 翻手覆手稳操胜券 面粉老大“玩”不过杜月笙 纱布交易所的多事之秋 与杜月笙联手接办华丰面粉厂 六、“五卅”运动激扬文字泣鬼神 老爷子说:“光有钱没用,还要有权” 锡社——点燃无锡的星星之火 “五卅”运动中的《血泪潮》 叱咤风云的后援会委员长 用法律办法、交涉办法,还是革命手段? 乐极生悲梦归何处 “外邮泰斗”李凤哕与王家的渊源 七、强强联姻梦回海派大宅门 梁溪饭店——当年王家的无锡豪宅 静安寺庙弄——当年王家的上海豪宅 东平路10号:王禹卿在沪的最后豪宅 八、山河破碎苦心支撑度艰危 日寇炮火下的福新面粉公司 风声鹤唳荣宗敬先生走为上计 荣宗敬先生病逝香港后的复杂局面 为债务不得不再次求助杜月笙 为防不测拉张“洋”皮当大旗 九、寅丰毛纺沙逊洋行争地产 风头甚健的寅丰毛纺厂 一不小心与沙逊惹上了官司 没能实现的迁厂计划 姚翠棣夫人的“帮夫运” 十、战后复兴各怀各的复兴梦 自家人“接收”自家人的风波 艰难的企业“发还”之路 纸上的“大申新计划” 荣鸿元不幸进了班房 命运多舛的启新纱厂 十一、隐蔽战线暗度陈仓巧佶J旋 “真人不露相” 隐蔽战线的幕后功臣 投资地下党的同庆钱庄与通惠印书馆 曹氏大家族的掌门人 十二、蒋宋夫妇轻车简从到蠡园 蒋介石夫妇宜兴祭祖后到蠡园 县太爷率众翘首迎候数小时 蒋介石夫妇蠡湖山水一日游 宋美龄埋怨:林木太少,电机太吵 蠡园湖山别墅生意大旺 王家父子两代蠡园情 彭德怀将军也曾来此小住 十三、兵分两路南下香港再创业 难忘的一九四八 在香港的第一件作品——南洋纱厂 台湾第一家纺织厂的诞生 王家的“富三代”王建民 台湾的冰激凌之父 父子两人精彩地穿梭世界 王禹卿在香港的最后岁月 十四、公私合营百折千回归人海 如何面对新的形势? 荣毅仁出来扭转局面 不得不卖掉福新面粉七厂 走上公私合营之路 大灾难中的小故事 十五、改革开放雄风再现上海滩 四十多年后“卷土重来” “全仕奶”、“圣麦乐”登陆上海滩 爷与孙父与子 卓越地活着精彩地离去 十六、百年心声几多风雨几多梦 “报国之日益短,爱国之心倍切” 人有梦事竟成 流水十年间 曹家祖孙与吴国桢的缘分 十七、可凡倾听蠡园昨夜又东风 附录一、司马迁《曹相国世家》 附录二、《王氏三沙全谱》辑录 附录三、王禹卿:六十年来自述 附录四、王启周佚文 试读章节 一个比西施更动人的太湖故事 太湖岸边,两个地方是不能不去的,一是鼋头渚,二是蠡园。 静静的蠡园,没有热气腾腾的香火,没有招财祈福的钟声,也没有千年古刹的魔影。但见一池连着一池的荷花和莲花,数亩方塘,几羽翠鸟,夏日里年年红白粉嫩,岁岁娉婷迎客,历来是无锡赏荷消夏的一大景观。那横竖成排、婀娜多姿的岸柳,在湖风里掀起一波一波的绿浪,抚过荷田,抚过人面,抚过小径,抚过若隐若现的亭台楼阁……那醉人的程度,把蒋介石、宋美龄夫妇也曾吸引来此,不仅游园赏景留影,还兴致勃勃地在园中留宿两晚……园中当年的建筑都是袖珍的、低调的、内敛的,较之苏州和杭州的贵族园林,少了一些珠光宝气和脂粉气,多了一些质朴、清朗和书卷气——自然,这与当年蠡园主人的情趣大有关系。 蠡园以蠡湖得名,蠡湖又以范蠡得名。说起蠡园,人们总要提起范蠡与西施的动人故事。导游小姐像唱歌似的朗朗上口,游客们早已耳熟能详——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越国大夫范蠡帮助越王勾践图强雪耻,经过十年卧薪尝胆的艰苦努力,终于打败了吴国。之后范蠡看出了越王勾践是个“可与共患难,难于同安乐”的小人,于是携了自己的心上人西施,急流勇退,泛舟五湖,辞官归隐。大家都知道这个故事里,功臣是范蠡,但幕后英雄却是西施,她在关键时刻施展美人计,里应外合,大吹枕边风,帮助范蠡成就了大业,事成后又回到了范蠡身边。离开了越王勾践,范蠡与西施来此经商,养鱼、种竹、制陶,成了大富翁,从此过着恩爱富足的幸福生活…… 为了满足游客的雅兴,有关部门大肆渲染范蠡与西施的故事来丰富蠡园的人文景观,前些年在蠡园春秋阁里布置了范蠡与西施爱情故事的画廊,近几年索性大手笔投资上亿,精心打造,最后建成了一座占地三万多平方米的西施庄,其中有船舫、绣楼、茶楼、浪琴舫、陶朱公馆、展示厅、游船码头,这就把范蠡与西施的故事超级成功地落到了实处。这一创意融两千多年前的历史故事与眼前的蠡园景物于一炉,令前来观赏的游客们自然而然地觅古赏今,大有吃完太湖三白,而后步入西施后院的感触。 可惜,一个真实的、比西施更悲壮的千年史实却被人们忽视了。这段史实就是蠡园的创办人王尧臣、王禹卿昆仲祖先的故事。 往事越千年。翻开无锡市志和王氏家族的族谱,可知蠡园所在的地方叫青祁村。“青祁”二字原本是一支北宋末年南下官军青旗军的谐音。那时天下大乱,草木皆兵,朝廷皇族人马一路南撤,青旗军肩负着护驾重任一路厮杀,过黄河,渡长江,一直打到临安(杭州),好歹在杭州总算站稳了脚跟,守住了半壁江山,于是北宋结束,南宋开始。这期间,青旗军不幸被打散,一部分老兵扶老携幼,来到太湖南岸安家落户。为了纪念过去的铁马生涯,按照青旗的谐音,他们把村庄的名字定为青祁村。 这是范蠡和西施身后又过了千余年的事情。很难想象,这片水软风细的温柔之乡,竟成了一片金戈铁马、血肉横飞之地!北宋末年那场腥风血雨,弥漫了整个南宋的版图。那些马上封侯的耀眼光圈背后,该是无以计数的累累白骨…… 现在距离青旗军当年的征战,又是近千年过去了,青祁村还叫青祁村。1927年,在青祁村的土地上诞生了一座蠡园。蠡园的地址是青祁村70号。现在无锡市内还有一条大马路叫青祁路,另有青祁桥、青祁隧道、青祁路匝道,可知历史不会被轻易忘记。而创建蠡园的王禹卿,正是当年青旗军首领的后代。王家的那位祖先名叫王皋(字子高,1081-1156)。或许是“伴君如伴虎”的忌讳吧,王皋最终没有留在南宋朝廷里,成了王氏家族南迁的始祖。 P9-11 序言 忠厚传家远,吟低意不尽——读曹可凡《蠡园惊梦》 麦家 与可凡兄结缘,是做他《可凡倾听》的节目。这些年,我文章做得少,节目倒是做得不少,说来是羞愧的事。作家当以作品立世,做节目,博虚名,是误入歧途。 但歧路上也风光,比如那次做可凡兄的节目,留下一份独特的记忆。可凡兄是一位真正的智者。人说与智者交有二忌:忌不知人,忌人知我。那次相交,我二忌皆输:访谈前,可凡兄备足功课,他之知我远胜于我之知他。同时,他炉火纯青的主持功夫,四两拨千斤地拎着我满场跑,我像只落汤小鸡,惊恐万状,洋相百出。这样的经历是危险的,事后不免有荒凉的后怕感。但记忆是独到的,也是值得珍藏的。风光都是险境中。 收到《蠡园惊梦》的书稿,距离访谈播出已近三月,可凡兄突然的来信陌生而亲切,他在信中说:“此书主要讲述我家族120年五代人生活变迁,为此花费近一年时间往返于图书馆,博物馆及档案馆,寻觅到大量第一手的资料,弥足珍贵。”虽然我早知可凡兄乃是世家子弟,身世不凡,但对其先辈族人的事迹并不熟悉,只是大致听闻过,他们中有人曾经叱咤上海滩,纵横捭阖,风云际会,任凭世代更替,风吹雨淋,依然在时间薄上洇蚀下醒目的图标和重彩的笔墨,并随着悠悠光阴更易,沉淀为一段渐趋神秘的传奇。 说起“神秘”,言犹在耳。可凡兄曾称我“神秘”,自寻细想,我之神秘,多半因笔下人物奇特的职业和命运故事,本人凡夫一个,文人一介,平凡如一株青菜,随土而生,见风而长,既不神,也无秘。尤其是在《蠡园》的映衬下,更是轻如鸿毛,不足挂齿。《蠡园》为揭秘而来,可凡兄如是介绍:“记叙了无锡王家百年来闯荡上海滩的精彩故事,生动地展示了二十世纪上半期,民族资产阶级‘乱世出英雄’的种种传奇”。将书稿缓缓读来,线索从遥远的天外来,然而岁月潮汐的大时代背景下,长三角乃至国人的历史命运在行文考究的字里行间呼之欲出。 当时的上海滩与它身后千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格格不入,它的世界性独树一帜,犹如一朵嫁接在西方文明之上的畸形之花。无数的资料显示,这座格局复杂的大都市,龙盘虎踞、群魔乱舞的“东方巴黎”,文明五花八门,职业千奇百怪,哲学朝三暮四,行一步可山水览尽,牵一发动全国之身,正看十里洋场霓虹炫目,反面大音希声玄机重重……林林种种千头万绪,描摹之难已无出其右,何况在此山中,化身山人? 白手入沪的无锡青年王尧臣(即可凡兄的曾外祖父)、王禹卿兄弟一步一脚印,不过短短十数载光阴,便在风云际会的魔都崭露头角,立地顶天。从他们身上,我看到训练有素的机敏、耐心、坚韧、勇气以及非凡的大智慧,在那个最坏的时代,仿佛枯萎的树杆上突然长出的翠绿新枝,给人希冀的光芒。我必须正视一个问题:同样面对积贫积弱的灰暗现实,面对内忧外患的悲惨环境,他们不像那大多数热血青年一样,高喊着救亡豪言、爱国壮语,什么愿以只手将天补,什么挽救家国于狂澜。他们只是在做事中一点一滴默默地改变着自己,由儒学而经济,由经济而实业,由实业而政治,终与荣氏兄弟一道,游走黑白两道间,纵横商、政、文等领域,藉此渐渐改变了家族,改变了行业,并终以某种意味改变了这个国家。 扬名立万上海滩后,王家兄弟回到无锡老家,修建了以蠡湖为名的蠡园,园子本身也许只是当事人的一个落叶归根的寄托,一种舆情山水之趣意。但潜移默化的是,这个家族血胤中接受了祝福,并一直趋于从善向美的功德和感情。在他们身后,王启周、王云程、曹启东、王健民、曹可凡……这一长串为蠡园增光添彩的赫赫名单,足以向我们说明或传递什么。对此,可凡兄用全书中最朴素的语言说:“到了我们这一辈,虽不像祖辈那样驰骋于商场,做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但血脉中终究有着‘忠厚传家远’的基因,即便是一份平平常常的工作,也都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懈怠”。 忠厚二字,道义简单得几乎人人都能明白,但真正能领悟者有几人?不论世情变幻,沧桑流转,忠厚永是立足的法宝,是成就大事业的根基。这道理其实并不复杂,抱朴守拙的道家,在两千年前早已讲透个中况味,只是我们不愿用心去感受那浅酌低吟余意不尽的妙处。《蠡园》一书,或许可以让你暂时停下大踏步前行的脚步,静心思考一些亘古不变的人生常理、常数。这也是一本书应有的价值。我看了这本书,自觉到这些年做的一些羞愧事,决意回头。所以,我很珍重这本书。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