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放下自在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作者 方圆正行
出版社 巴蜀书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放下自在》系四川中江白塔寺方丈法师方圆正行与弟子网上交流的微博汇集。

这本书中凝结了传统文化的智慧,可以帮助我们找到人生的方向,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生命;可以帮助我们勇敢地面对生活、面对困境,找到解决烦恼、痛苦的方法;可以解答我们工作、学习、生活中的迷惑,过上快乐幸福的生活。读此书,会让你眼前一亮,原来生活可以如此快乐,原来人生可以如此精彩!

内容推荐

《放下自在》一书,是四川中江白塔寺方丈方圆正行(释海空)长老,根据部分修行人的思想、德行、行持方法及作用,在思想认识上存在的困惑,应用当今现代信息传媒技术,以“博坛”为道场,用文字为交流的载体,与社会各界人士进行思想讨论、交流与传递,从而提高对教理、教义、教规及传统文化在学修方法上的认识。

该书共收录博文三百余篇,文体多样,有律诗、绝句、填词、杂谈等,涉猎广泛,寓意深刻,针对性强,结合人们的现实思想、社会认识、生活琐事、学修上的疑惑进行探讨。

目录

前言

相见即是缘

因果

成就之道在于勤

立心无我 有容乃大

一切善法皆是觉行

自性清净是觉悟的源泉

觉海慧行

与人方便 自在其行

放下执著 圆融无碍

境生万象 克心归原

后记

试读章节

当我们遇到逆境、困难,与诸多不如人意的时候,才去对治与克服,已是被动的局面了。智者种因培福,具慧愿行,培养福德善缘;顺境现前,利益相随,就如意吉祥常伴了。古人云:菩萨畏其因,凡夫畏其果,正是我等明悟之要矣。

【评释】

正剑2095:师父开示,如何对治逆境、培置顺境。行者未培具资粮时,善缘不聚,随业未消,逆境现前,无处治之方,无消业之力。民谚日: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可叹!菩萨能知因识果,凡夫迷恋于尘。古人云:菩萨畏其因,凡夫畏其果。我等谨遵师训,乃吉祥常伴,顺境相随矣。

这是迪儿:师父已经开示得很清楚了,既然知因识果就尊师行教,修心修思维,尽最大努力种因培福,发愿并行愿,培养福德善缘,增长智慧,自然也就能克服困难障碍,变被动为主动,转逆境为顺境,过上如意、自在的好日子。这样开心快乐的生活人人向往。

虹化910:菩萨畏其因凡夫畏其果,佛子守戒并非束缚,乃知其果苦,故从因上下手戒之。不杀生得长寿无病报,不偷盗得资财富饶报,不邪淫得相好庄严报,不妄语得真实信用报,不饮酒得聪明智慧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乃积福慧命之途,祸福本是自己造,三世因果当深信。若不在因上下手,等到业果成熟则悔之晚矣。

居功具德与行善积德,对行者来说是定道资粮,福德慧命的基础。人间善恶一念之间。功德心向何如,贫富贵贱尽心而为,智愚高低随性而显,非地域境象属之,皆可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善巧妙使,行愿功德圆融无碍矣。在寺观庙堂之中培福积德易,若不了道,损福败德更易。汝当世事择应,发心标识于菩提道中耳!

【评释】

这是迪儿:不论贫富、智愚、地位高低,发心尽力间居功具德、行善积德是定道资粮的基础。惜福的同时,以稳固不变的道心善始善终且善巧圆融的坚持行下去。平日里常反观自身的心境是否平静开阔,言语行为是否恰当得体,多总结多动脑。

虹化910:人间善恶一念之间,起心动念业已随生。一切唯心造,造恶由心,积福也由心,但视如何抉择而定,放纵私欲则损福,反省净意则积福。欲望易察时尚能转念,欲望隐蔽时,却往往打着光鲜的口号,给私欲找到美好的借口。我等佛子当深信因果,体悟无常,勤修戒定慧,善护身口意,自净其意,资粮具足自然见道定道。

诸法因缘而生,诸事因缘而行。缘具则生,缘尽则灭,古人如是云云。因此培福惜缘非常重要。因为种子缘为条件,因缘和合而生结果。所谓“生”,是后天的愿行,无愿无行是“生”不出结果的。有人躺在“因缘”的包厢里,无愿无行期盼生出“结果’’,实乃荒唐矣!惜缘虽然重要,愿行更为重要,学人当运习耳。

【评释】

真语林:昨日的愿行是基础,当下的行愿是关键,只要我们能真正将佛陀的真精神和与我们具缘契机的法教,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身心一如以三无分别之心对境时自净其意、善运妙施,因缘合和果自生。

寂玉1985:无中不能生有,画饼岂能充饥?无愿无行却妄想成就,这不是痴人说梦吗?师父的开示如雷贯耳,惊醒多少做着美梦、妄念横生的无明众生。

世上有一种人不相信因果,什么都敢干,什么都能干!因为不计后果,就什么都无所畏了。这种人不是自作聪明便是无知的白痴。然因果是任何人都避不开的,信与不信都如此。所以,能知因识果而施愿妙行方为智者也。凡事寻因证果,普愿力行,善巧融通,善始善终,果报尽现无疑矣。

【评释】

寻找忘忧草1:凡夫畏果,菩萨畏因。凡夫无明,自以为是,随意造作,自受苦果而不知缘由。佛菩萨明宇宙人生真相,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善护身口意三业,知因识果而施愿妙行,得大安乐自在。愿我等众生凡事寻因证果、普愿力行、善巧融通、善始善终,不负上师三宝出生入死救度之悲愿。

寂玉1985:假使百千劫,所做业不亡。因缘汇聚时,果报还自受!如能知因识果,必然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能做。遇到事情也能淡定从容,坦然面对。不怨天尤人,反观自照,明悟自心。

“业力”这两个既庆幸又可怕的字伴随人们的一生。谁也难免其中。“恶业”胜者一生灾祸不离、清贫潦倒、运行逆驰、事事障碍、苦不堪言。“善业”丰者一生繁荣昌盛、富贵显达、运行通泰、事事吉祥、乐自于怀。善恶业各殊其示,尽在人行造化之中。举手投足之间,身口意行之时,无不随业而生。君当慎耳!

【评释】

正思惟修:业力是指个人过去、现在或将来的行为所引发的结果的集合,业力的结果会主导现在及将来的经历,业又分为:善业、恶业、无记业。而心是善、恶业的主导者,所以我们今生的顺境或者逆境都是我们个人造做的结果,所以我们应该善护自己的身口意三业。

正剑2095:三世因果由业定,六道轮回因缘生。善恶皆由行人造,起心动念省慎行。六根六尘勤拂拭,自性清净了愿行。弘化佛业如是果,善业相伴佑吉昌。谨遵师训持精进,止恶扬善慎言行。佛法难闻今已闻,珍福惜缘觉今生。坚信业力真如性,忏业消灾了道行。

求学1941:恶业有恶报,善业有善果。善恶果报差,不是上帝降、不是他人与,尽在己造化。起心动念时,身口意行间。自是主宰者,立心在当下。深信因果律,践行于言行。依教奉行:守住心、把好门、管住嘴,一步一脚印,实修实证,断烦恼、开智慧,解脱痛苦有保证。P39-43

序言

这里没有教授的指导,也没有专家的评论,但有良师益友和传统文化的智慧,在这里可以找到现实生活中诸多问题的答案。

人生从一开始就决定了它的归宿,除了死亡没有其他结局,每个人都要经历生老病死,没有人能够例外。死亡的时刻到来,财富、权利、名誉、亲人、朋友都不会再陪伴着我们,只有业力如影随形,还有什么可以依赖?正因为每个人都会走向死亡,所以人们才更珍惜生命的过程,如何使短暂的生命更有意义也成了人们需要思索的一大课题。人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没有遗憾,生活幸福快乐,但不管是谁都免不了烦恼和痛苦。既然快乐的意义重大,我们为何不放下手中的一切,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重新认识人生的意义呢?

这本书中凝结了传统文化的智慧,可以帮助我们找到人生的方向,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生命;可以帮助我们勇敢地面对生活、面对困境,找到解决烦恼、痛苦的方法;可以解答我们工作、学习、生活中的迷惑,过上快乐幸福的生活。读此书,会让你眼前一亮,原来生活可以如此快乐,原来人生可以如此精彩!

这本书是一位智者的经验之谈,对生活实践具有真实的指导意义,仅仅是“放下 自在”的道理,即使不能完全做到,也已经让人受益匪浅。如果你能鼓起勇气,尝试着面对真实的自己,按照这本书中所讲的方法去做,行一分,相信就会有一分的收获,行得越多,内心的自在与安宁就越多。将智慧融入生活和工作,用智慧来对待人生境遇,不仅能使我们的烦恼越来越少,还能提高修养、完善人格,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心胸越来越宽广,成为真正的智者和强者。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改变自己,时时反观内省,读好我们自己这本书,才能转烦恼为菩提。郑板桥赞日“难得糊涂”,其实真正“明白”的能有几人呢?不糊里糊涂地生活,摆脱烦恼和痛苦的束缚,才真正不枉此生。

此刻,你正站在一个十字路口上,一条通往快乐和智慧,另一条则通向烦恼和迷惘。如果追随智者的脚步,将他的教导付诸实修,你就可以从烦恼、痛苦中解脱出来,获得无限广大的利益。是否能改变命运,由你自己选择。

朱虹

二○一三年六月

后记

《放下 自在》一书,是四川中江白塔寺方丈海空长老,应时节因缘故,众生因缘故,大事因缘故,针对当前我国佛教界的实际,根据部分修行人的思想、德行、行持方法及作用,在思想认识上存在的困惑,应用当今现代信息传媒技术,以“博坛”为道场,用文字为交流的载体,与社会各界人士进行思想讨论、交流与传递,从而提高对教理、教义、教规及传统文化在学修方法上的认识。是一种既先进、又广泛,既简明、又快捷,方便、实用的交流形式。该书共收录博文三百余篇,文体多样,有律诗、绝句、填词、杂谈等,涉猎广泛,寓意深刻,针对性强,结合人们的现实思想、社会认识、生活琐事、学修上的疑惑进行探讨。观注者之众,影响之广泛,受益者之多,已走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海洋。

海空长老是一位有修证的行者,辩才无碍,对天文地理、儒释道文化,能融会贯通,随机应变,施行无阻。因此,在《放下 自在》中,行文用字、组词构句上运用非常严谨,字义、词意准确。他没有引用专家学者的论据,没有都摄教授博士的论点,其文全是长老根据需要,从自性中流露出的真实语言,表述朴素,浅显易懂,言简意赅,一言遍复,普纳群机。

方圆禅师(方圆正行)即海空长老,为临济成都昭觉寺四十六世法人,已年迈六十六春,戒腊三十二秋。从小天资聪慧,青年时期学道十六年,悟道出家,闭关研修十年,经四十八年的深研细琢,对中国儒释道传统文化有较高的造诣,是当今中国佛教界,倡导人间佛教,实修实行,事理双修,重道聚德的先行者。先后在上海同济大学、四川大学、重庆会展中心、重庆市图书馆、湖南株洲市“中国传统文化大讲堂”等著名场所留下了禅佛的足迹。现已出版《觉源》、《真鉴》两本佛教理论书籍,在社会广泛流通,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为此,应社会各界人士的恳请,征得长老同意,四川省南充市佛教协会组织人员,对长老博文及各界学者对其博文的评论、释义、褒扬所写的部分文章,收集整理,编辑为《放下 自在》一书,约二十万字,仅供各界学习共勉,为“发挥传统文化正能量,齐心共筑中国梦”发挥积极的作用。

南充市佛教协会周正华

二○一三年十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2:2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