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华语作家、诗人虹影以及知名作家绿妖、主编宋慕新,行者睦澔平,新西兰国会议员杨健博士强力推荐!
这是一本清新优美的叙事散文集,里面没有华丽的辞藻和严谨的结构,也没有轰轰烈烈、荡气回肠的故事,有的只是日常生活中琐碎的平淡。读鹿玲的这本《我在新西兰当地主》,就像傍晚坐在炉边,沏上一杯香茶,听多年好友娓娓述说生活的点滴,喃喃道出心灵的感悟。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我在新西兰当地主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鹿玲 |
出版社 |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著名华语作家、诗人虹影以及知名作家绿妖、主编宋慕新,行者睦澔平,新西兰国会议员杨健博士强力推荐! 这是一本清新优美的叙事散文集,里面没有华丽的辞藻和严谨的结构,也没有轰轰烈烈、荡气回肠的故事,有的只是日常生活中琐碎的平淡。读鹿玲的这本《我在新西兰当地主》,就像傍晚坐在炉边,沏上一杯香茶,听多年好友娓娓述说生活的点滴,喃喃道出心灵的感悟。 内容推荐 十年前,为了告别庸庸碌碌的都市生活,做一个置身田园的牧羊姑娘,放牧那颗热爱自由的心,作者鹿玲毅然告别朝九晚五的稳定的生活和小有成就的事业,和爱人携手移民新西兰。 如今,在新西兰,他们遂了愿。沐浴着新鲜空气,沉浸于童话般奇幻的田园,享受着那颗自由之心所需要的广阔、纯净的草原和蓝天。每一个早晨,挂念着偷吃的刺猬有无安然无恙地离开果园,忧虑着成群的孔雀何时不再跟自家的母鸡谈恋爱。 脚踏新西兰的土地,也享受着南半球毫不吝啬的阳光,她没有成为“牧羊姑娘”,却成了坐拥几十亩农场的“地主”。所有的奇妙经历,尽在《我在新西兰当地主》。 目录 序 感悟平淡的幸福 人生总要经历一两次冒险 Part 1 快乐的农场主 1 买房记 2 梦想农场 3 数绵羊 4 邻居来信 5 中国织娘 6 鸡同鸭讲 7 在城市里做农民 8 自留地 9 饺子外交 10 孔雀爱上鸡 11 农家乐 12 无人售货 13 它它它 Part 2 有些可爱的人 1 寂寞圣诞节 2 狂欢星期四 3 中国风 4 爱屋及乌 5 二手货 6 那夜的歌声 7 夕阳中的那杯红酒 8 快乐人生 9 胡努的婚礼 10 环肥燕瘦 11 水晶球里的爱情 12 当阿富汗男遇见越南女 13 天下乌鸦一般黑 Part 3 那些有趣的事儿 1 小偷来访 2 艳遇 3 行走的风景 4 见怪还怪 5 抢银行 6 看医生 7 幸运的蜗牛 8 人来鸟不惊 9 彩虹升起的地方 10 小镇 11 妈妈的鲁冰花 Part 4 移民生活进行时 1 外来的和尚不会念经 2 “遭遇”同胞 3 周末聚会 4 社区明星 5 老爸开车 6 愿者上钩 7 食为天 8 家长会 9 外甥的烦心事 10 泼水节 后记 新西兰十年 试读章节 1 买房记 第一次登陆新西兰的一幕,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久久难忘。 坐在缓缓行驶的机场大巴上,扑人眼帘的景色是那么新鲜,那么富有异国情调,然而这一切,竞让远离故土的我感觉有些无助和怅惘。 忽然,满车的人都冲着一幢楼摆起手来。 是一个开满鲜花的阳台。热烈的红色像瀑布一样从阳台上垂挂下来,一个金发的小姑娘站在花丛中,笑着冲我们挥手。 那一刻,那一片温暖的红色让我暗下决心:这就是将来我家的模样。 到了决定买房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这种Apartment——公寓。 中介是个华人,也是我们的朋友,专门卖奥克兰城里和城市周边的Apartment。他告诉我们,城里的Apartment就不用看了,除了景色比较漂亮,其他和国内的公寓差不多,一般都是投资房,租给国际留学生或者单身的年轻人。 他给我们推荐的这处Apartment,离市中心很近,搭公车不过几站地。这是一个有十几栋楼的社区,很普通,也因为普通而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这里的Apartment和国内的连体别墅差不多。我们看的这栋楼共有六户,复式结构,上下三层。底层有一个内进双车库和一个带卫浴的小套房,二层是大客厅、卫浴和一间卧室,三层是两间大的主人套房。 每层都带有大阳台。和国内不一样的是,这里的阳台是不允许私自封闭起来的,因为怕影响市容。也没有人在阳台上晾衣服,那种花红柳绿仿佛联合国升旗的景象在这里是见不到的,买公寓,一般会附送干衣机。花草往往是阳台上最常见的摆设。这家主人估计是个热带植物爱好者,阳台上居然长着高壮的芭蕉和棕榈,外加小阳伞,一张咖啡桌。 社区背靠一个巨大的森林公园,依山傍水,方便居民休闲娱乐。山脚下是一个儿童露天游乐场,游乐设施结实得超乎想象,因为你会经常看到体重300斤的家长和孩子一起荡秋千,玩滑索。在新西兰,公园和社区儿童游乐场都属于公共设施,是免费的。 社区里商店、面包房、风味小餐馆、健身俱乐部、电脑室、维修店一应俱全,当然这些是收费的。 一切都挺满意。不过最满意的,还是价格。这样的房子即使在国内中等城市,也要几百万,而在新西兰最大的城市奥克兰,只需要100多万人民币,经济上没压力。 “要不,就买它?”我和老公商量。 中介朋友笑了。他告诉我们,不管你想买什么房,各种各样的房子都要看一看,不要急着做决定,看完后想法也许会转变。 他建议:“看了Apartment,下一步应该看Unit。”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朋友的话一定是没错的。 于是锁定Unit。Unit的字典释义是“单元”,这和我们实际看到的房型不太搭界,而我也没有想出一个合适的词来称呼它,这里就直接沿用英语了。 带我们看房的,是上一个中介的同事,一个慈眉善目的白人妇女,朋友说她手里可供选择的Unit房源比较多。 我们当时选中的,是一座尖顶的平房。这个平房是全木结构,两户连在一起,中间的一堵墙是共用的。门前有个大约200平方米的花园,也用篱笆分割成两块,一家一块。 Unit各种大小都有。我们看的这一套是三室两厅两卫,面积有160多平方米。门前有个木制大阳台,院子里有停车的车棚,都不算面积。价格比Apartment略贵。 关键是有自己的花园,这是与Apartment最大的区别。 “我喜欢花园。我不远万里跑来新西兰,就是因为它是个花园国度。”我已经把那个明信片一样精致美丽的阳台抛诸脑后。 “既然喜欢花园,我建议你们再看看House,House里花园类型更多些。”中介说得诚心诚意。 新西兰的房产中介真是实在,我都有点替他们的生计担忧了,这哪里是在推销,简直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嘛。据我所知,他们也是经过学习,凭证上岗的啊。正想着,却见中介从包里掏出一摞资料,现场向我们推荐起House来。原来是我低估她了。 中介的介绍简单明了:House又分两种,一种是Townhouse,一种是House,都是独栋别墅。Townhouse是近年来兴起的建筑形式,所以房子都比较新,占地面积小些,三四百平方米的样子;House是新西兰人传统的居住形式,在房地产中也占主流地位,一般来说面积在一亩(注:1亩≈667平方米)地左右,大些的也有,比如1000多平方米的。Unit往往是几户共有一个地契,而Townhouse和House却都是独立地契。 附近正有一座Townhouse刚刚上市,我们决定跟中介去看看。 这是一栋黑顶棕墙的两层小楼,砖瓦结构,建筑风格精巧现代。砖瓦房是近几十年的新潮流,所谓物以稀为贵,新西兰木材多,所以木头就不稀罕了,本地人可能觉得砖瓦看上去更气派,更有豪宅风范。其实所谓的砖瓦房也不过是在木房子外面贴了一层装饰砖,我看应该叫作外部装修,内里还是木结构。大部分的Townhouse都是砖瓦房。 房子有五年新,四个卧室,双车库,内部装修高档豪华,这是我迄今为止看到的最漂亮的房子了。房主因为家里添丁,已经换了大房子。 P2-7 序言 感悟平淡的幸福 新西兰国会议员 杨健博士 这是一本清新优美的叙事散文集,里面没有华丽的辞藻和严谨的结构,也没有轰轰烈烈、荡气回肠的故事,有的只是日常生活中琐碎的平淡。读这本书,就像傍晚坐在炉边,沏上一杯香茶,听多年好友娓娓述说生活的点滴,喃喃道出心灵的感悟。 这本书的作者是位定居在新西兰的华人新移民。在了解和融入新西兰社会的过程中,她经历了这片多元文化的土地带给她的种种欢乐、惊奇、温馨、闲情和感动。当这些抑制不住的美妙情感从作者笔端汩汩流出的时候,她眼中的新西兰社会与人文便化成了篇篇饱满的文字,呈现在我们面前。 这本书最打动我的是那一份盈溢其中的平淡的幸福。在作者笔下,新西兰的生活是简单快乐的。这快乐来自平凡的生活内容,它也许是一段家长里短,也许是一餐热汤热饭,甚至也许只是一只不起眼的小动物。当作者用心灵去品味这快乐,欣然拥抱这快乐,并让它在积淀中升华为精神的愉悦时,幸福之感便从心底油然而生了。 平淡的幸福属于懂得生活的人。懂得生活的人善于感受和珍惜身边细微的真实,不会受累于功名利禄和进退得失。高贵的身份、如意的工作和优厚的收入并不真的意味幸福。幸福是一种精神体验,是对自己的生活状态发自内心地感到满足。作者在平淡中找到了这种满足,她是懂得生活的人。 平淡的幸福要有适宜的土壤才能生根成长,新西兰就是这样一个地方。虽然新西兰是个高度欧化的国度,但我们的社会是自由和开放的,绝对没有烦琐的文化桎梏。新西兰的人民热情、诚实、幽默、自信;新西兰的生活富庶、简单、随意。新西兰政府长期奉行吸纳移民、种族平等和多元文化并存的政策,让这片美丽的土地成为了一百多个民族繁衍生息、和谐共处的家园。 平淡的幸福是令人向往的。在有些华人朋友看来,新西兰虽然远离喧嚣、纯净美丽,却简直就像一个大农村。是的,这里高楼大厦不多,没有超级的商业街和多彩的夜生活,举目四望皆是青草绿树、蓝天白云。但是,这里也没有纷繁浮躁的社会氛围,以及许多移民朋友曾在原居地经受过的工作、生活和升学等压力。新西兰给予人们最多的是一种超然的心境,一条通向平淡幸福的捷径,也许这就是新西兰成为梦想家园的原因吧。 在本书行将付梓之际,我有幸拜读了全书,并应约写下此文。聊陈一己之见,以示庆贺之忱。 祝福作者!感恩新西兰! 2013年10月20日于奥克兰 后记 新西兰十年 今年是我来新西兰的第十个年头。 剐到新西兰的时候,我讲话常常遭到周围老华侨们的揶揄,因为说话时常夹带些四字成语,他们在海外生活久了,昕不习惯,也听不太明白。而且那时候刚到海外,英文还不大流利。语言这个东西,往往是此消彼长的,为了尽快学好英文,便决定改读英文书。 有一天,当我捧着英文书籍读得津津有昧的时候,蓦然回首,十年的光阴已悄然滑过,而我,不讲四字成语已经很久了。 这本书便是在这样的状态下写成的,文字浅显,记录的都是新西兰生活中的片断。正是这些有趣的、印象深刻的片断汇成了我十年的生命之河。 几经反复。最终将这本书定名为《我在新西兰当“地主”》。“地主”这个词,之于我有着沉重的分量。几十年前,我们家在那个特殊时期被划成地主,这个地主成分给我们家带来的不幸是漫长而苦涩的,爷爷50多岁被发配到东北,回来时已经70多岁了,爸爸的兄弟姐妹也都因为这个成分吃尽了苦头。 在新西兰买了农场后,全家人都很高兴,“地主”这个词也终于有了喜悦的含义。每一次和国内的亲戚朋友通电话时,他们都要我讲讲新西兰的地主生活,每一次滔滔不绝的通话之后,等待我的总是令我咋舌的电话费单。现在好了,有了这本书,既可以为我省下巨额的电话费,又能让国内更多的朋友了解我眼中的可爱的新西兰。 在这里要感谢可爱的编辑向平小姐极有耐心又极富效率的工作,使本书可以在短时间内顺利面世;感谢著名摄影师周永杰和黄蔚为本书拍摄的优美图片,这些图片令我的文字更立体和富有色彩:感谢新西兰国会议员、著名学者杨健博士百忙之中抽时间为本书撰写了优美的序言,杨先生的文章也是对本书精彩的诠释和概括。 最后,谨以此书感谢所有在我的生命中留下痕迹的朋友们c 鹿玲 2013年10月 书评(媒体评论) 温柔而暴烈,是女子远行之必要。温柔是爱,暴烈是一份倔强和对艰辛的不妥协。带着这两样“护身符”,作者远行新西兰,撒下各式花种、为果树翻土,所以她的花园格外绚丽,她培植的瓜果格外香甜,连孔雀、羊儿都对她格外亲近。 ——著名华语作家、诗人 虹影 看这本书时,像是揭掉头上雾霾的大盖子,看了看另外的世界,原来人还可以这样生活。 ——作家、《北京小兽》作者 绿妖 旅行写作的三毛以真誠善美的文字、自由洒脱的心灵、开阔包容的胸襟,特别是一份对所有人平等真的爱,构建了一个至情至性的人文空间。这些美好的特质也闪现在鹿玲小姐《我在新西兰当“地主”》的文字中,这是一场美好的身心修行,是一种对三毛的回应和敬意,也是一份给爱生活、爱旅行的人们的礼物。 ——著名行者、遍访世界190国主播作家 眭澔平 平淡的幸福属于懂得生活的人。懂得生活的人善于感受和珍惜身边细微的真实,不会受累于功名利禄和进退得失。高贵的身份、如意的工作和优厚的收入并不真的意味幸福。幸福是一种精神体验,是对自己的生活状态发自内心地感到满足。作者在平淡中找到了这种满足,她是懂得生活的人。 ——新西兰国会议员 杨健博士 南半球的新西兰,田园风光美得让人心慌意乱;农场的幸福小日子,更是让人眼馋得百爪挠心。假如生活可以交换,我想很多人愿意用生生世世去换作者的半世轻安。当年去国,是为了告别庸庸碌碌的都市生活,做一个置身田园的牧羊姑娘。我想,她想放牧的,是那一颗热爱自由的心,那颗心需要更广阔的草原和蓝天。 ——传记作家、《丽江读本》主编 宋慕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