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洛茨基自传--我的生平》是列夫·托洛茨基的一部回忆录,介绍了他的一生,但作者并没有追求完整,偏重于生平的介绍,极少着墨于思想和理论,也许是作者故意留出空间,让后人去评论。本书给读者一个更真实的俄共和俄国革命。本书直接从俄文版翻译,更准确地反映了原书面貌。译者赵泓和田娟玉是富有经验的俄语教师,译文流畅;同时由中央编译局专家郑异凡审校,除去史实的错误。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托洛茨基自传--我的生平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苏)列夫·托洛茨基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托洛茨基自传--我的生平》是列夫·托洛茨基的一部回忆录,介绍了他的一生,但作者并没有追求完整,偏重于生平的介绍,极少着墨于思想和理论,也许是作者故意留出空间,让后人去评论。本书给读者一个更真实的俄共和俄国革命。本书直接从俄文版翻译,更准确地反映了原书面貌。译者赵泓和田娟玉是富有经验的俄语教师,译文流畅;同时由中央编译局专家郑异凡审校,除去史实的错误。 内容推荐 《托洛茨基自传--我的生平》是列夫·托洛茨基的自传,从1930年俄文版直接翻译而来,由苏共史专家郑异凡先生校订并作序。书后补充了托洛茨基的最后岁月,完整表述了托洛茨基的一生。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扬诺夫卡 第二章 邻居,第一个学校 第三章 家庭与学校 第四章 书籍和最初的冲突 第五章 乡村和城市 第六章 转折 第七章 我的第一个革命组织 第八章 我的头几次狱中生活 第九章 第一次流放 第十章 第一次逃亡 第十一章 第一次侨居国外 第十二章 党的代表大会和分裂 第十三章 回到俄国 第十四章 1905年 第十五章 审判,流放,逃亡 第十六章 第二次流亡和德国社会主义 第十七章 准备新的革命 第十八章 战争爆发 第十九章 巴黎和齐美尔瓦尔得 第二十章 驱逐出法国 第二十一章 穿越西班牙 第二十二章 在纽约 第二十三章 在集中营 第二十四章 在彼得格勒 第二十五章 关于诽谤者 第二十六章 从7月到10月 第二十七章 决定性的一夜 第二十八章 1917年的托洛茨基主义 第二十九章 当政 第三十章 在莫斯科 第三十一章 布列斯特谈判 第三十二章 和平 第三十三章 在斯维亚日斯克的一个月 第三十四章 专列 第三十五章 保卫彼得格勒 第三十六章 军事反对派 第三十七章 军事战略上的分歧 第三十八章 向新经济政策过渡及我同列宁的关系 第三十九章 列宁卧病 第四十章 不肖徒辈的阴谋 第四十一章 列宁逝世和权力转移 第四十二章 党内斗争的最后时期 第四十三章 流放 第四十四章 驱逐 第四十五章 不给签证的地球 附录:托洛茨基的流亡生涯(1929—1940年) 译后记 试读章节 年轻的粗工叶菲莫夫是一个蓝眼睛、淡褐色头发的大个子,出身于军官家庭,很有文化,甚至博学多识,但生活在城市的最底层。我是在流浪汉的小食铺里找到他的。叶菲莫夫在港口做搬运工,不喝酒,不抽烟,稳重而有礼貌,但在他身上有某种秘密,使他显得阴沉,尽管他只有21岁。不久,叶菲莫夫告诉我,他似乎认识一个民意派的秘密组织,建议我们和他们会见。于是我、穆欣和叶菲莫夫三人在“俄罗斯”小酒馆喝着酒,听着唱机震耳欲聋的音乐,等待着。终于,叶菲莫夫用眼睛示意我们看一个留着商人胡子的结实的大个子。“是他。”这个人在一张单独的小桌子上喝了很久的茶,然后站起来,穿上外衣,机械地在圣像前划了个“十”字。“瞧,这就是民意派分子!”穆欣悄悄地叹道。“民意派分子”回避与我们相识,通过叶菲莫夫转达了含含糊糊的解释。这件事始终是个谜。叶菲莫夫不久用煤气自杀身亡。也许这个蓝眼睛的大个子不过是密探手中的工具,但也可能更坏…… 以电工为职业的穆欣在自己住宅里安装了复杂的报警系统,以防警察袭击。穆欣27岁,有点咯血,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有充分的实际知识,在我心目中他几乎是个老头了。穆欣终身是个革命家。他第一次被流放以后接着便是新的监狱生活,然后又是新的流放。23年之后,在哈尔科夫举行的乌克兰共产党代表会议上又遇见了他。我们久久地坐在角落里,畅叙往事,回忆某些插曲,相互转告那些同革命的黎明期有联系的人物往后的命运。穆欣在这次代表会议上被选人乌克兰党的中央监察委员会。他的一生完全无愧于此任。但是代表会议后不久,穆欣便一病不起。 我和穆欣认识后,他立刻介绍我和他的一个朋友,也是教派分子的巴宾科认识,巴宾科有一所小房子,院子里种有苹果树。巴宾科是个跛子,动作慢条斯理,从不饮酒,他教我用苹果代替柠檬泡茶喝。巴宾科曾和其他人一起被捕,坐了很长时间的牢,后来又回到尼古拉也夫。命运把我们完全分开。1925年我偶然在一张报纸上读到,前南俄工人协会成员巴宾科住在库班。这时候他的双腿已经瘫痪。我设法让这位老人转到叶先图基去治疗——在1925年这对我来说已经是不容易的了。他的双脚又能行走了。我到疗养院去拜访过巴宾科,他并不知道托洛茨基和利沃夫是同一个人。我们又一道喝苹果泡的茶并回忆往事。不久以后他听到托洛茨基是一个反革命分子时,一定会大吃一惊的! 有过许多有趣的人物,这里不能一一列举。有一些非常好的青年,文化水平很高,毕业于造船厂附属技术学校。领导只要稍一提示他们就明白了。因此,革命宣传比想象中所描绘的更容易被人接受。工作的高效率使我们感到惊奇和陶醉。我们从关于革命活动的故事中得知,受宣传而相信的工人,通常为数不多,一个革命家能吸引两三个工人,这成绩就不错了。在我们那里已经参加和愿意参加小组的人数实际上是无限制的。缺少的只是领导者和宣传品。领导者们把唯一的一本破旧的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的手抄本相互传来传去。这本书是在敖德萨由不同的笔迹抄下来的,其中有不少遗漏和失真的地方。 不久我们自己开始写作。这也是我写作工作的开端,它几乎是同革命工作同时开始的。我写传单或文章,然后用印刷体誊写一遍以供胶印。那时人们还没想到会有打字机。我极其仔细地写印刷体字母,认为使甚至识字不多的人都能毫不困难地读懂我们誊印的传单是一件光荣的事情。每一页都需写两个多小时。有时我整个星期都没伸过腰,只有在开会和小组活动时才中断。然而,当听到从工厂、车间传来的消息,说工人们是如何贪婪地阅读、相互传递和热烈讨论印着浅紫色字母的秘密传单,这时一种满足感就油然而生。他们想象传单的作者是一个有力的人物,他深入到所有工厂,了解车间里发生的事情,并且在24小时以后已经用新的传单来回答所发生的事件。 P96-97 序言 迄今为止,托洛茨基仍然是个争议人物。他的革命活动和理论主张,始终受到世界各国研究人员的重视。研究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和国际共产主义史,托洛茨基都是无法回避的人物。可以不同意他的观点,但不能无视他的存在! 《我的生平》实际上是托洛茨基的一部回忆录。就列宁的同时代领导人而言,这几乎是唯一一本重要领导人的回忆录,他所记述的是20世纪最初30年的历史。这段历史是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特别是布尔什维克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涉及当时的革命活动,十月革命,布尔什维克党执政以及党内斗争等重大事件。关于这段历史的知识,过去都是《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提供的,其中有大量不实甚至伪造的东西。托洛茨基的回忆录以当事人的身份,依据他所掌握的历史资料,从另一个视角给我们描绘了这段历史的过程,这是弥足珍贵的。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人中还未见有同样的回忆录,他们多数人还没有活到写回忆录的年龄就被杀了。只有布哈林于1937至1938年在狱中写了一本自传体小说《时代》,不过,第一,这是用文艺的笔法来写的,有艺术虚构的成分;第二,没有能够写完,只写到20世纪初。可以从中了解俄国的社会,但对了解党的历史,作用不大。当然,以后还有一些苏共领导人写了回忆录,如赫鲁晓夫、米高扬、戈尔巴乔夫等人,但那是以后的事了。 托洛茨基是一个非常注意搜集资料的人,他自己写的文件都留有副本,到他手中的材料,他也会留下副本。列宁逝世后,号召交出列宁的各种文件,托洛茨基交出了他所拥有的列宁文件,作为交换得到文件的副本。托洛茨基被驱逐出国的时候,被允许随身带走所拥有的档案资料。此举一定令斯大林后悔不已,因为后来托洛茨基在国外依据这些资料写了大量揭露斯大林的文字。正因为他拥有大量资料,并且他写作此书时离所写的有关事件发生的时间很近,本人又,博闻强记,所以此书提供的资料和说法有较大的可信度。他所提供的档案文件,得到苏联解体前后解密档案的证实。在严格保密的苏联时代,托洛茨基在《我的生平》以及其他著作中所披露的历史资料,是西方“苏联学”、“列宁学”和“斯大林学”的重要资料来源。 当然,任何自传或者回忆录都受作者本人的思想、观点、立场的影响和制约,不可能是纯客观的记录。托洛茨基的自传也同样如此。特别是他写作此书时,同斯大林的争论正处于方兴未艾之际,他必须为自己辩护,必须反驳斯大林,因此他关于党内和国内事件的记述,立场观点是极其明确的。不过此书的价值也正在这里。在当时的苏联,反对派的声音是受到压制和限制,甚至封锁的,反对派被打倒了,但是人们并不知道他们的真正观点和主张。托洛茨基的回忆录,给人们提供了关于联共党内斗争的另一种说法。 正因为如此,托洛茨基自传一问世立即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注意,各种文字的译本纷纷出版。在中国也同样如此。1930年,即此书俄文版在柏林出版的那一年,中国就出现了由上海新生命书局出版的石越翻译的《托洛茨基自传》、春秋书店出版的成绍宗翻译的《我的生活》。1933年神州国光社出版了刘镜园翻译的《托洛茨基自传》,此译本于1941年以《我的生活》的书名由新生命书局再版。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这些版本都不全,有的只有上册,没有下册,有的有前部而缺后部,除刘镜园的译本是参考俄文翻译的,其余版本都是从英文、法文转译的,译文质量较差。1941年春燕出版社出版了何伟(郑超麟)翻译的《托洛茨基自传》,这是根据1933年作者删节本翻译的,译文通顺,重要的内容都有了,是解放前出版的质量较好的译本。新中国建立后出过两个译本。一本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0年出版的《我的生平》,是根据英文版转译的。还有一本是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6年出版的由石翁、施用勤翻译的《托洛茨基自传》。 我们早就有意翻译托洛茨基的这本重要著作,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央编译局图书馆才从国外购得此书的俄文版,我们觉得有必要出一本译文准确,不仅可供阅读,而且可以放心引用的中文版本。华东师范大学的同志借去此书,组织翻译,并约我校订全书的译文。在1989年的炎热夏天完成了全书的校订工作。但因种种原因此书没有能够如期出版,译稿在京沪两地转了十多年,承蒙上海人民出版社接受译稿,终于能够了却一件心事。在此谨对为此书的翻译、出版不懈努力的同志和出版社,特别是周尚文教授,表示深切的谢意。 《我的生平》只写到1930年前后,此后有十多年的经历为空白。这次周尚文教授特意为本书补写了《生平》以后的作者经历,相信会有助于读者对托洛茨基的全面理解。 郑异凡 2006年6月6日于北京 后记 托洛茨基这本自传是他在1929年被驱逐出苏联后在土耳其写的。这个译本是从柏林格拉尼特出版社1930年出版的俄文版直接译出。全书由中共中央编译局郑异凡研究员精心校阅,华东师范大学政教系周尚文教授指导和审阅,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译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