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不争是一种慈悲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林清玄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西河堂与荥阳堂

我妈妈的娘家住在“溪洲”,光听名字就知道是小溪围绕、土地丰饶、风景优美的地方。

小时侯没有交通工具,从旗山到溪洲可不是件简单的事情。

每次随妈妈回娘家,总要在路边的芒果树下休息几次,每次坐下休息都感觉自己没有力气再走了,这时候,妈妈会温柔地牵起我们的手,哄我们说:“快起来走,阿嬷家前面的荔枝结了很多很多,等你们去吃呢!”

听到外祖母家的荔枝,我们就像吃了铁牛运功散,一跃而起,奔向妈妈的老家。

一面向前奔跑,一面就会在脑中浮起妈妈生长的四合院,堂屋上镶着“荥阳堂”的金字,砖墙因岁月而显现美丽的枣红色。

“荥阳堂”整个被果树包围,屋前是荔枝和莲雾,屋后是柿子和芒果,还间杂种着枇杷、椰子、香蕉。这是乡下农人的本色,种的树都非常“实用”,几乎没有为观赏而种的树。

花是除外的,院子里有几株高大的玉兰、含笑、桂花,记忆中是终年飘香的。

妈妈的娘家在当地人的口中,叫做“莲雾脚”,因为接近路口有一棵参天的莲雾树。

在走向荥阳堂的路上,荥阳堂美丽的景象就开始变成电影,在我的脑中放映,电影里还有慈祥的外祖母、勤奋的八个舅舅,以及我永远也数不清的表兄弟姐妹。

看到路口那棵高大的莲雾树时,心中的烟火就突然被点燃而爆开了,有一种美丽的悸动,呀!真好!荥阳堂美丽如昔,母亲的家和父亲的家一样美好。

父亲家的堂号是“西河堂”。

我常觉得,每次从“西河堂”走向“荥阳堂”的路上,我的想象与情感总是比我的身体更早地飞跃和抵达,那一路上的感受是十分文学的。

当我们说到“文学”,总不免会陷入某种“奇情”,使我们忽略文学那平实的面貌,文学的情感是溪水一样流注、想象是白云那样自由、优美则是亲人脸上的微笑。如果文学的想象、情感、优美可以落实到平常生活,再平凡的百姓也可以有文学的心。

就像我记忆中的“西河堂”现在已经变成旗山最大的邮局,我记忆中的“荥阳堂”现在是一栋连一栋的洋楼,但这种现实一点也不能阻碍我的情感,我一闭起眼睛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西河堂的朴素样貌和荥阳堂最繁华的岁月。

想象的永不褪色、情感的永不失去、优美的永不变迁,那是我最初对文学的信念呀!

我们与亲人的相见,那在路上的奔赴,不就是一种文学心灵的记忆吗?

我有时会和妈妈谈起从前到溪洲去的情景,我的妈妈就会立刻有了笑意,点燃了内在的幸福。虽然我的外祖母早就离开人世,我的舅舅也因为年老,一个一个辞世,却一点也不会阻挡母亲和我那美好深刻的生活记忆。

犹如一棵荔枝树的姿势,甚至结成果实的样子,也是历历如绘的。

再想到西河堂原在山西,荥阳堂原在河南,父亲的祖先和母亲的祖先不知道经过多少迢遥的路才绵延到如今,我常常坐在那漆金的巨大堂号的匾额前仰头注视,觉得有某些事物触动着我的内心,那就像两条河流在我的心灵交汇而形成一个肥美的溪洲,在那里有繁花绿树、星月平原,还有人的情谊与血泪。

我想,如果我要写什么作品,也是写给那些有情有义、有心有梦的人看,不是写给某些有学问的人品评。好比一朵花在春天开放,是给所有路过的人欣赏;好比一棵树长成绿荫,是给所有的人乘凉,包括那些劳苦种作、平常平凡的人。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大部分时间住在西河堂,偶尔住在荥阳堂,我到荥阳堂的时候,年老的外祖母总是搂着我说:“我的乖孙回来了!”当我从荥阳堂回到西河堂的时候,我的爸爸就会说:“你总算回来了!”

“回来”给我的定义就是回到一个归属的地方,而只要有真正的爱,每一个地方都是我们的归属。

我写作的时候,时常想起童年去荥阳堂走在路上的情景,我渴望带着相识或不识的人,一起去看看那些优美的地方、见见那些淳厚的人,然后在路的两头都可以说:“我回来了。”

为生命的想象、情感、优美找一些空间、找一点归属,才能排遣因长途跋涉而产生的渴望和烦恼吧!

P251-254

目录

第一卷 在微细的爱里

 横过十字街口

 好雪片片

 永铭于心

 四随

 飞入芒花

 在微细的爱里

 谦卑心

 海上的消息

 血的桑椹

 在梦的远方

 有情生

 期待父亲的笑

 咬舌自尽的狗

 分到最宝贵的妈妈

 买馒头

 两只眼睛

 孤独的放生者

 月光下的喇叭手

 飞鸽的早晨

 观照世间的声音

 猫头鹰人

第二卷 有生命力的所在

 不一定是天堂

 永续今好

 海狮的项圈

 水中的金影

 平凡最难

 有生命力的所在

 写在水上的字

 玫瑰与刺

 忧伤之雨

 微波炉

 常民与常心

 电磁炉

 花季与花祭

 油面摊子

 再加两个苹果

 心的蒙太奇

 被失败的苹果击中

 家家有明月清风

第三卷 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圆通寺与冰淇淋

 惜福

 两头鸟

 悲欣交集

 你是人吗?

 博爱与大悲

 不大

 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十指成林

 回到自己的居处

 数字菩提

 为现在,做点什么

 惜别的海岸

 及时

 在“我”中觉醒

 跳跃的黄豆

 欢乐中国节

 践地唯恐地痛

 布施,是菩提净土

 高僧的眼泪

 原来的那一页

 凡夫思想

 西沙堂与荥阳堂

序言

榉树与香樟的牵手

在江苏的园林,看见了许多高大的榉树与香樟,树形苍古悠美,姿态万千。心里起了疑情,问了当地的朋友。

朋友说:“这是我们江苏古代的风俗。”原来,在江苏的许多大户人家,生了男孩就会在花园里种一棵榉树,期许这个孩子将来可以中举。如果生了女儿,就会在园中种一棵香樟,来表达内心的欢喜。

朋友自豪地说:“在中国其他的地方,生女儿都叫‘弄瓦’,生男孩叫‘弄璋’。只有在江苏例外,生女儿的欢喜不亚于男孩,所以种一棵樟树来纪念,表示生女儿也是弄璋呀!”

我围绕着那些两人才能合抱的榉树与香樟,内心感动不已,想到几百年前的人就有这样深刻的期许与祝愿,就像受到温柔的春风吹拂,澎湃而波动。

榉树与香樟的故事未完,还有更深情的一面。

到了二八年华,园中的榉树与香樟会长高过围墙,人们走过围墙,看到榉树探头,就会知道“这家的少年可以娶亲了”!如果长出围墙的是香樟,就知道“这家的姑娘可以出嫁了”。若是这家的门风不错,自己家又正好有初长成的少爷姑娘,就可以央请媒婆去提亲了。

那些走街穿巷的媒婆,见了墙头的榉树与香樟,也会主动去凑合。等到树顶长过了屋顶,表示事情急了,往往说媒就能成功。

在我眼前的榉树与香樟,竟是古代的婚姻密码,循着密码,还可以找到古代父母那些美丽的心愿,看见了南方人的浪漫精神。

浪漫精神不仅如此,在江苏,如果有人请喝酒,最好的待客不是昂贵的红酒,也不是浓烈的白酒,最顶级的是黄酒,尤其是窖藏多年的黄酒。

江苏的许多地方,生孩子的时候,不论生的是男孩还是女孩,父母都会请最好的酿酒师,酿很多黄酒存在地窖,等到男孩长大娶亲的时候,拿出来一半当聘礼,一半请亲朋好友共饮,叫做“状元红”;若是女孩,一半当嫁妆,一半共饮,称为“女儿红”。

本来是黄酒,怎么会变成“红”呢?一是为了喜庆;二是因为酒储放的时间长了,酒色偏红;三是为了祝福,酒缸上都贴了红纸。

“状元红”“女儿红”二十年只是基本数,也有三四十年的。我每次看朋友从橱柜中小心翼翼地捧出一缸老黄酒,一打开封存了数十年的酒香,从时空的长廊汩汩穿出,未饮已先醉了。

使我醉的,不是酒,是时间,也是空间。我们活在借来的空间里,我们也活在时间的锁链中,是酒香穿透了我们,使我们在漂泊中还有明觉。

使我醉的,不是酒,是浪漫,也是深情。千百年来,父母就有这么浪漫的心,就有如此深情的期许,那酒香有一代一代的缠绵,一点一滴,一丝一缕,在我们的血液里沸腾不已。

我捧着一杯四十年的女儿红,听着遥远的秋风,吹过榉树,拂过香樟,不知多少秋声,在杯中回旋。

玫瑰与钻石的拥抱

清朝诗人张灿写过一首诗:

琴棋书画诗酒花,

当年件件不离它;

而今七字都变更,

柴米油盐酱醋茶。

每一思及,都心有所感。

年轻的时候,谁不想过浪漫的生活呢?在浪漫的生活里,一切都是无价的,一本书,一幅画,一张琴,一盘棋,一首诗,一壶酒,一朵花,天涯漫漫,任你漂泊,好风徐徐,自在逍遥。

有一天突然警醒,世俗的浪涛从远处袭来,一切都成为有价,要买盐买米,要加油添醋,你被俗事捆绑,成为平凡的人,失去了诗心,也听不见音乐。浪漫,一点一滴地流向了江海,仅存的灵性,也一蒙一昧地被人群淹没了。

就像在沙漠中行走,突然看见了远方的城堡,一路奔行,最后才发现一切都是海市蜃楼,待要回看,已找不到前来的脚印,更别说一直在脚边的玫瑰与绿洲了。  浪漫或世俗确是人生中的两难,正如玫瑰与钻石比价一样,在只能送玫瑰的年代,一朵花就是一切。等到送得起钻石的年纪,玫瑰早已经凋零,而一颗钻石,不可能是一切!

环境变得太快了,世俗变得太庞然了,欲求的来袭大得胜过北京的雾霾,浪漫之心早已不是一点一滴的流失,而是一大片一大片的崩解了。

每一思及,都令我伤感!

幸好,我是一个作家,在很年少的时候,就培养了浪漫的追寻,而在我的青年时代,就警觉了世俗的缺漏,使我一直有浪漫的心,感动的情,理想的怀抱。

文学的梦想,如车的两轮,使我在世俗的道路上,能不断地向远方奔驰;浪漫与感动,如鸟之双翼,使我在平凡的山水中,随风鼓翅,飞越群山,观照了山水的不凡。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人生不能重来,只能长留回忆。我只能很确定地说,走上作家之路,是最不悔的。

温柔与感动的交织

二十年前,我成立“林清玄教育文化基金会”。申请成立的时候,主管单位要我写出基金会的主旨。

我想了一个主旨:“爱与美的温柔改革,情与义的感动教育。”副旨是“透过爱与美、情与义的温柔与感动,创造人间的善的循环”。这个基金会的主旨,正是我写作的中心思维。

四十年的写作生涯,常有人问我:与别的作家,你有何不同?最大的不同,应该是我是“观点先行”的作家。

我的作品是为了人生的观点而存在的,因此我的作品正是立基于“爱与美”“情与义”“善的循环”,希望能激发温柔、感动、浪漫、理想等正面的能量。

华文天下出版公司,最近编辑了四册选集,分别以“智慧”、“自在”、“清净”、“慈悲”为题,重现了从前的观点,与有缘的朋友分享。

昔日的繁华,在回眸一笑间,我希望能写出更好的作品。  林清玄

2014年夏日台北,清淳斋

内容推荐

身为华语知名的散文大家,林清玄作品的最大特色是既能把禅理写进生活,又能从生活中品出禅机。其文风清雅温馨,宛如春雨滋润万物,在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的或 深或浅的哲理启迪着众生,感悟着世人。同时,林清玄还用一颗菩提之心关注着世间疾苦,创作多立足于“爱与美”“情与义”“善的循环”,寄希望能激发读者温 柔、感动、浪漫、理想等正面的能量。

这套禅意散文精选集(全四册),是林清玄四十余年创作之路的智慧结晶,除了亲自作序推荐,表明写作的中心思想外,还增加了部分未曾发表的新作与有缘的朋友分享,这在作者此前所有的选集中是绝无仅有的。

《不争是一种慈悲》为其中之一,阐述“慈悲”的禅意:君子不争,不与人好恶,不与人结党,不与人谈小,不与人评辨善恶,不与人争论是非,不与人夺名抢利,不与人攀位爬高。君子但求一心清净,不动如山,善从如水,恬淡如云。天下自是天下,是非自是是非,于己无干,何来一争?

编辑推荐

林清玄的作品曾多次被中国台湾、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及新加坡选入中小学华语教本,也多次被选入大学国文选,是国际华文世界被广泛阅读的作家,被誉为“当代散文八作家”之一。

《不争是一种慈悲》以“慈悲”为题,精选了林清玄富含禅意的散文,无论是在人的情感、生活的哲思以及对佛教的领悟方面都无不体现着禅意的味道,给人以智慧的启迪,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今天比昨天慈悲,今天比昨天智慧,今天比昨天快乐。这就是成功。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7:5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