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尔斯·艾略特选编的这套50卷本的《哈佛百年经典》囊括人类有史以来至19世纪最优秀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文献,旨在为认真、执著的读者提供文学养分,他们将可以从中大致了解人类从古代直至19世纪末观察、记录、发明以及想象的进程。本套书是人类史上最重要、影响力最大的思想性读物。
《文学和哲学名家随笔》收录了十九世纪以前,法国、德国、意大利最具影响力的文学家以及哲学家的随笔作品。包括《蒙田随笔》、《圣伯夫随笔》、《人类的教育》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文学和哲学名家随笔/哈佛百年经典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 |
作者 | (法)蒙田 |
出版社 |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查尔斯·艾略特选编的这套50卷本的《哈佛百年经典》囊括人类有史以来至19世纪最优秀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文献,旨在为认真、执著的读者提供文学养分,他们将可以从中大致了解人类从古代直至19世纪末观察、记录、发明以及想象的进程。本套书是人类史上最重要、影响力最大的思想性读物。 《文学和哲学名家随笔》收录了十九世纪以前,法国、德国、意大利最具影响力的文学家以及哲学家的随笔作品。包括《蒙田随笔》、《圣伯夫随笔》、《人类的教育》等。 内容推荐 《文学和哲学名家随笔》收录了十九世纪以前,法国、德国、意大利最具影响力的文学家以及哲学家的随笔作品。 《蒙田随笔》:被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经典之一,充满了作者对人类感情的冷静观察。 《圣伯夫随笔》:包括两篇文学评论文章:《蒙田》和《什么是经典》。 《凯尔特民族的诗歌》:凯尔特民族拥有灿烂悠久的历史与文明,用盖尔语书写的爱尔兰文学是欧洲最古老的地方语言文学。但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凯尔特民族消失了。欧内斯特·勒内的这部作品是研究凯尔特民族的关键钥匙。 《人类的教育》:莱辛通过对历史上重要的启示与历史问题的研究,重新思考人类的神圣教育计划。从根本上通过历史性的理解来沟通启示与理性 《审美教育书简》:集中阐释了席勒的思辨美学思想,是人类文明史上最重要的美学著作之一。 《道德形而上学的基本原则》:康德的重要哲学作品,奠定了现代哲学理论的根基。 目录 蒙田随笔 〔法〕米歇尔·德·蒙田 致读者 相信直到死我们才会幸福 探究哲理就是学习死亡 论教育机构与儿童教育 论友谊 论书籍 圣伯夫随笔 〔法〕查尔斯·奥古斯汀·圣伯夫 蒙田 什么是经典 凯尔特民族的诗歌 〔法〕欧内斯特·勒内 凯尔特民族的诗歌 人类的教育 〔德〕戈特霍尔德·埃夫莱姆·莱辛 审美教育书简 〔德〕弗里德里希·席勒 道德形而上学的基本原则 〔德〕伊曼纽尔·康德 序言 拜伦与歌德 〔意〕朱塞佩·马志尼 试读章节 你必须要始终等待着一个人的末日的到来: 在他死亡前,没有什么人能知道他是否幸福。 孩子们都知道这样的一个故事:克洛伊索斯国王被赛勒斯篡夺了王位,并被判处死刑,在等待执行时他大声呼喊:“梭伦啊,梭伦!”这事被报告到赛勒斯那儿,赛勒斯问他这喊的是什么意思。克洛伊索斯向他解释说,梭伦曾给过他一个警告:无论命运对人们是如何地笑脸相迎,但直到你看到他们经历生命的最后一天为止,他们才能称得上幸福,因为世事千变万化、各不相同,稍有变幻都难以预料。而现在他正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对其加以应验。这就是为什么阿格西劳斯给一个人——这人说波斯王是幸福的,因为波斯王年纪轻轻就继承了这么一大笔的财产——这样的回答:“是的,可当普里阿姆到了那把年纪时,他并非不幸。”亚历山大大帝的后代其本身都是马其顿国王,在罗马却成了细木匠和代笔人;西西里岛的专制君主在科林斯却成了教书匠。大半个世界的征服者,一个统领三军的大将却在埃及国王手下谋求一个小官员:那不过是庞培大帝所经历的五六个月的时间。在我们父辈的那个年代,米兰的第十个公爵路德维柯·斯福扎在意大利长期以来一直处于霸主地位,可人们却在罗锡城堡看着他作为囚犯死去——这不过(最糟糕的是)是他在那儿生活了十年之后发生的事。基督教帝国最伟大的国王遗孀,最美丽的皇后不也死在刽子手的刀下吗?哦,这是多么野蛮的行径!这样的例子不计其数。正是因为暴风骤雨似乎对着我们桀骜不驯的大楼的高度勃然狂怒,所以好像我们的头顶上才有了一股又一股的精神之气,这时我们才会对大楼之下的任何宏伟壮观的景物艳羡不已。 某种隐藏的力量显然推翻人们所作所为, 似要践踏辉煌的霸权和扈从坚韧的斧头, 与此同时,轻蔑嘲笑地将它们统揽手中。 命运有时似乎正好埋伏在人生的最后一天,以展示其力量,这种力量顷刻间就将推翻命运在数年间所建立的积累,让我们跟随拉贝里乌斯,并且大声喊出:“我已经活到这一天了,比我该有的寿命多活了一天。”梭伦的善意劝告可以用这种方式加以领会。可他是一个哲学家:至于这种情况,命运的眷顾和惩处并不像幸福或不幸一样排列,而且对它们来说,显赫名声与高官重权实际上都是无关紧要的东西。所以,或许在我看来,他的期待超出了这一点,他想告诉我们,人生的幸福(就像现在所做的一样,取决于天生高贵精神的安宁和满足,也取决于有规矩之人的决心和信心)绝不可归因于任何人,直到我们已看到他在人生戏剧中的谢幕表演,这一表演无疑是最难的。在其余的演出中,他可能是戴着演员的面具:那些精彩的哲学辩论可能只是做一做姿态;无论什么降临在我们的头上,也不可能马上就考验我们,还是能让我们有一阵儿的面不改色心不跳。可是,在死亡与毫无伪装的自我之间所表演的这最后一幕中,我们必须不再拐弯抹角,必须卸下一切伪装,将心底的一切开诚布公: 只有那时的肺腑之言才最真实。 撕掉那虚假的面具:留下真实。 这就是为何人生中所有其他的行为都必须在最后行动的试金石上磨砺。这块试金石就是主日——评价其他一切东西的一天;它就是(一位古人说过)评价我现在和过去一切岁月的一天。我的研究成果只有到盖棺才可定论。到那时,人们便会明白我的论点是否言由衷发。我注意到几个人,他们的死给他们的一生带来或好或坏的名声。庞培的岳父西比奥的一场好死为他挽回人们一直以来对他的很差评价。当伊巴密浓达被问到在夏比利亚、伊菲克拉底与他本人当中,哪一个最值得尊敬时,他回答道:“在做出这种评价之前,你必须先看到我们都已去世。”(的确,如果任何人想掂量伊巴密浓达的价值,而又不知道他生命结束时的荣誉和伟大,那么对他的评价肯定会大打折扣。)在我所处的时代,在我所知道的最可恶、最声名狼藉的人当中,有那么三个人,他们虽各有各的令人厌恶的一面,可他们的死却被安排得井然有序,各方面都已得到完美的协调:上帝最大的快乐莫过如此。有些人死得其所,死得幸运。我认识一个人,他的生命轨迹是朝着飞黄腾达的方向发展的,可这条生命线却突然断了。他死得如此灿烂辉煌,以至于在我看来,他对荣誉有着深深的内心探索可是仍然没能把握住任何一样像生命轨迹断裂般崇高的东西:他对准了目标,甚至在他动身之前就到达目标;这比他曾经期望过的任何东西都更加伟大,更加光荣。当他倒下时,他超越了他的人生历程所渴求的权力和声誉。当评价人的一生时,我始终期待着看其生命是如何结束的:我对我自己生命的结束最为关心的一点是,生命应该有一个美好的结局——换句话说,以一种悄然平静的方式告别人世。P5-7 序言 人类对知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从苏格拉底到亚里士多德,从孔子到释迦摩尼,人类先哲的思想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将这些优秀的文明汇编成书奉献给大家,是一件多么功德无量、造福人类的事情!1901年,哈佛大学第二任校长查尔斯·艾略特,联合哈佛大学及美国其他名校一百多位享誉全球的教授,历时四年整理推出了一系列这样的书——《Harvard Classics》。这套丛书一经推出即引起了西方教育界、文化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赞扬,并因其庞大的规模,被文化界人士称为The Five-foot Shelf of Books——五尺丛书。 关于这套丛书的出版,我们不得不谈一下与哈佛的渊源。当然,《Harvard Classics》与哈佛的渊源并不仅仅限于主编是哈佛大学的校长,《Harvard Classics》其实是哈佛精神传承的载体,是哈佛学子之所以优秀的底层基因。 哈佛,早已成为一个璀璨夺目的文化名词。就像两千多年前的雅典学院,或者山东曲阜的“杏坛”,哈佛大学已经取得了人类文化史上的“经典”地位。哈佛人以“先有哈佛,后有美国”而自豪。在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中,几乎所有著名的革命者都是哈佛大学的毕业生。从1636年建校至今,哈佛大学已培养出了7位美国总统、40位诺贝尔奖得主和30位普利策奖获奖者。这是一个高不可攀的记录。它还培养了数不清的社会精英,其中包括政治家、科学家、企业家、作家、学者和卓有成就的新闻记者。哈佛是美国精神的代表,同时也是世界人文的奇迹。 而将哈佛的魅力承载起来的,正是这套《Harvard Classics》。在本丛书里,你会看到精英文化的本质:崇尚真理。正如哈佛大学的校训:“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与真理为友。”这种求真、求实的精神,正代表了现代文明的本质和方向。 哈佛人相信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希腊人文传统,相信在伟大的传统中有永恒的智慧,所以哈佛人从来不全盘反传统、反历史。哈佛人强调,追求真理是最高的原则,无论是世俗的权贵,还是神圣的权威都不能代替真理,都不能阻碍人对真理的追求。 对于这套承载着哈佛精神的丛书,丛书主编查尔斯·艾略特说:“我选编 《Harvard Classics》,旨在为认真、执著的读者提供文学养分,他们将可以从中大致了解人类从古代直至19世纪末观察、记录、发明以及想象的进程。” “在这50卷书、约22000页的篇幅内,我试图为一个20世纪的文化人提供获取古代和现代知识的手段。” “作为一个20世纪的文化人,他不仅理所当然的要有开明的理念或思维方法,而且还必须拥有一座人类从蛮荒发展到文明的进程中所积累起来的、有文字记载的关于发现、经历以及思索的宝藏。” 可以说,50卷的《Harvard Classics》忠实记录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传承了人类探索和发现的精神和勇气。而对于这类书籍的阅读,是每一个时代的人都不可错过的。 这套丛书内容极其丰富。从学科领域来看,涵盖了历史、传记、哲学、宗教、游记、自然科学、政府与政治、教育、评论、戏剧、叙事和抒情诗、散文等各大学科领域。从文化的代表性来看,既展现了希腊、罗马、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英国、苏格兰、德国、美国等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文明的最优秀成果,也撷取了中国、印度、希伯来、阿拉伯、斯堪的纳维亚、爱尔兰文明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从年代来看,从最古老的宗教经典和作为西方文明起源的古希腊和罗马文化,到东方、意大利、法国、斯堪的纳维亚、爱尔兰、英国、德国、拉丁美洲的中世纪文化,其中包括意大利、法国、德国、英国、苏格兰、西班牙等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再到意大利、法国三个世纪、德国两个世纪、英格兰三个世纪和美国两个多世纪的现代文明。从特色来看,纳入了17、18、19世纪科学发展的最权威文献,收集了近代以来最有影响的随笔、历史文献、前言、后记,可为读者进入某一学科领域起到引导的作用。 这套丛书自1901年开始推出至今,已经影响西方百余年。然而,尽管民国时期的文化人士对这套丛书大加赞赏,很遗憾的是中文版本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始终未能面市。 2006年,万卷出版公司推出了《Harvard Classics》全套英文版本,这套经典著作才得以和国人见面。但是能够阅读英文著作的中国读者毕竟有限,于是2010年,我社开始酝酿推出这套经典著作的中文版本。 在确定这套丛书的中文出版系列名时,我们考虑到这套丛书已经诞生并畅销百余年,故选用了“哈佛百年经典”这个系列名,以向国内读者传达这套丛书的不朽地位。 同时,根据国情以及国人的阅读习惯,本次出版的中文版做了如下变动: 第一,因这套丛书的工程浩大,考虑到翻译、制作、印刷等各种环节的不可掌控因素,中文版的序号没有按照英文原书的序号排列。 第二,这套丛书原有50卷,由于种种原因,以下几卷暂不能出版: 英文原书第4卷:《弥尔顿诗集》 英文原书第6卷:《彭斯诗集》 英文原书第7卷:《圣奥古斯丁忏悔录 效法基督》 英文原书第27卷:《英国名家随笔》 英文原书第40卷:《英文诗集1:从乔叟到格雷》 英文原书第41卷:《英文诗集2:从科林斯到费兹杰拉德》 英文原书第42卷:《英文诗集3:从丁尼生到惠特曼》 英文原书第44卷《圣书(卷Ⅰ):孔子;希伯来书;基督圣经(Ⅰ)》 英文原书第45卷《圣书(卷Ⅱ):基督圣经(Ⅱ);佛陀;印度教;穆罕默德》 英文原书第48卷《帕斯卡尔文集》 这套丛书的出版,耗费了我社众多工作人员的心血。首先,翻译的工作就非常困难。为了保证译文的质量,我们向全国各大院校的数百位教授发出翻译邀请,从中择优选出了最能体现原书风范的译文。之后,我们又对译文进行了大量的勘校,以确保译文的准确和精炼。 由于这套丛书所使用的英语年代相对比较早,丛书中收录的作品很多还是由其他文字翻译成英文的,翻译的难度非常大。所以,我们的译文还可能存在艰涩、不准确等问题。感谢读者的谅解,同时也欢迎各界人士批评和指正。 我们期待这套丛书能为读者提供一个相对完善的中文读本,也期待这套承载着哈佛精神、影响西方百年的经典图书,可以拨动中国读者的心灵,影响人们的情感、性格、精神与灵魂。 后记 本卷系哈佛百年经典丛书的文学、哲学随笔集部分,其题材领域涵盖了文学评论、作家评论、诗歌史论、人生哲学、理论哲学、教育哲学、美学教育等,包括蒙田的《相信直到死我们才会幸福》《探究哲理就是学习死亡》《论教育机构与儿童教育》《论友谊》和《论书籍》,圣伯夫的《蒙田》和《什么是典范》,勒内的《凯尔特民族的诗歌》,莱辛的《人类的教育》,席勒的《美学教育书简》,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的基本原则》以及马志尼的《拜伦与歌德》等。 各位名家创作风格异彩纷呈,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力求保持原作的风貌,尽可能将作者的本来风格传达给中文读者。在本卷的翻译过程中,刘世英参加了全书大部分的初译和三校工作,同时得到了重庆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的艾治琼、陈民、陈卉、徐岚、牟之渝、高非、伍喆、徐秋群等老师,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的高远老师,以及福建农林大学的徐广贤老师的大力帮助,刘世英参与了《道德形而上学的基本原则》,艾治琼参与了《什么是典范》,陈卉参与了《蒙田》,徐岚参与了《人类的教育》,牟之渝参与了《拜伦与歌德》,高非参与了《凯尔特民族的诗歌》,陈民、伍喆和徐秋群参与了《美学教育书简》,高远参与了《论教育机构与儿童教育》,徐广贤参与了《探究哲理就是学习死亡》和《论书籍》等随笔的初译工作,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本卷翻译工作任务重、时间紧、难度大、学科门类广,加之译者水平所限,错误与疏漏在所难免,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高黎平 2013年03月 书评(媒体评论) 在共50卷、约22000页的《哈佛百年经典》中,我旨在向20世纪的文化人展示出人类自远古以来直至19世纪末观察、记录、发明以及想象的全部进程。 在这宏伟的文明殿堂中,你不仅可以清晰地看到,人类从蛮荒发展到文明所经过的全部过程,还拥有了一座人类自有文字记载以来关于发现、经历以及思考的巨大宝藏! ——查尔斯·艾略特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