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记》,成大器!
《少年读史记》用孩子的语言,现代的视角,呈现了一篇篇有温度的故事,是台湾作家张嘉骅倾力打造最适合孩子阅读的《史记》!让孩子尽早接触鲜活的历史,奠定孩子一生成长的基石!
《少年读史记(帝王之路)》是该系列的帝王部分,根据《史记》的“本纪”进行编写。
本书插画由郑慧荷进行绘制。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少年读史记(帝王之路) |
分类 | 少儿童书-启蒙益智-科普百科 |
作者 | 张嘉骅 |
出版社 | 青岛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读《史记》,成大器! 《少年读史记》用孩子的语言,现代的视角,呈现了一篇篇有温度的故事,是台湾作家张嘉骅倾力打造最适合孩子阅读的《史记》!让孩子尽早接触鲜活的历史,奠定孩子一生成长的基石! 《少年读史记(帝王之路)》是该系列的帝王部分,根据《史记》的“本纪”进行编写。 本书插画由郑慧荷进行绘制。 内容推荐 张嘉骅著的《少年读史记(帝王之路)》中的人物故事主要是根据《史记》中的“本纪”来加以编写,同时参考了“世家”和“列传”的相关篇章。 本书选取了唐尧、虞舜、夏桀、商汤、商纣、周武王、周成王、秦始皇、西楚霸王项羽、汉高祖刘邦、吕后和汉武帝的事迹来写。 本书插画由郑慧荷进行绘制。 目录 谁是接班人?——尧舜禅让的故事(一) 帝王之路——尧舜禅让的故事(二) 不能不打的仗——汤武革命的故事 一个被曲解的忠臣——周公摄政的故事 遥远的仙山——秦始皇的故事 彼可取而代也!——项羽创立霸业的故事 一场锵过未来的宴会——项羽鸿门宴的故事 英雄末日——项羽四面楚歌的故事 猛将难寻——刘邦称帝的故事 “人彘”的制造者——吕后的故事 一个帝王的欲求——汉武帝的故事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的故事 后记 历史中的“生命档案” 故事取材 试读章节 来自民间的孝子 尧决定要好好解决传位的问题。这一天,他召集四方的诸侯来开会,对他们说:“啊!各方的诸侯,我当国君已经当了近七十年,也该找人来接班了。你们当中有谁可以顺应天命,接下帝位?” “我们这些人德行浅薄,接了帝位,恐怕会糟蹋了这个位子。”诸侯们都有自知之明,回答得也很诚恳。 既然这样,那就退让一步。“好吧!”尧说,“那你们就推举一下。在贵族当中有没有可以接任的人呢?要不然,关系远一点儿的,甚至在民间的人才也行。” 听到这话,诸侯们互相示意,点了点头,向尧推荐了舜。 舜,生长在民间,当时正值三十岁,还没娶妻。他的母亲很早就过世了,瞎眼的父亲再娶,生下另一个儿子象。舜的父亲非常宠爱象,但他和再娶的妻子对舜很不好,经常想害他。 从小到大,舜遭受过很多次的陷害和惩罚,但他一直秉持着恭敬的态度,完全没有失去做儿子和做兄长的本分,因此在二十岁的时候,舜就以孝顺出了名。 “舜?”尧思索了一下,“我听过这个名字。他怎么样?” “舜是一个盲人的儿子。他的父亲既顽固又愚蠢,后母很不诚实,弟弟也不讲理。然而,舜却能用心地与他们和睦相处,引导他们好好做人。让他们不至于沦落到作奸犯科的地步。”一个诸侯如实地向尧进行了描述。 这个诸侯的描述引起了尧的兴趣:“哦,是这样吗?我倒想试他一试!”对舜的考验 尧盼望有人能够来接替他的位子,但他也知道挑选接班人绝不能有丝毫的马虎。舜到底是不是一个适合的人选,等他试过之后就会真相大白。不过,该怎么考验舜,尧倒是思考了很久。 据诸侯们说,舜还没有娶妻。尧就想出了一个法子,他对诸侯们说:“要不然这样好了,我把两个女儿都嫁给舜,看看他怎么治理家庭。能把家庭治理得好,那么治国也会有希望。” 于是,尧把自己的女儿娥皇和女英下嫁给舜。成了尧的女婿的舜带着两位夫人搬到妫水边去住,教她们勤俭持家、恪守妇道。两位夫人都没有因为自己出身高贵就怠慢舜家里的人,因此赢得了许多人的夸赞。 尧知道这些后,觉得很满意。接着,尧想试试舜怎么用人,就派了九名男子跟随他,借此观察他的行为。 当舜在历山耕种,那里的百姓都不会为了田地的边界而争吵。 当舜在雷泽捕鱼,那里的民众都会互相礼让捕鱼的地方。 当舜在黄河边制作陶器,那里所生产的陶器都是精雕细琢。不会粗制滥造。 舜每到一个地方,那个地方只要一年就能成为聚居地,两年就能成为小城市,三年就能成为大城市。 九名男子在舜的身边待的时间越久,对舜就越发敬重。 看到这种情形,尧高兴极了,于是赏给舜一把琴和一些用细葛布做成的衣服,并且为他盖了粮仓,还给了他一批牛羊。 “这个舜,的确不一样!”尧心想,“不知道他能不能办事?” 于是,尧又派任务给舜。他让舜到民间去宣扬人伦的重要性,让人们接受伦理的教化。舜很认真地教,确实让一般百姓产生了品格上的变化。 看到舜的一系列表现之后,尧下定决心要让舜参与政府部门的运作。他把舜找来,对他说:“你到公家来做事吧!” 舜恭敬地回答:“我一定会尽我最大的努力。” 舜没有信口开河,不管是在内政部门还是在外交部门,他都能把事情处理得井然有序。他和四方诸侯相处得十分融洽,也聪明地解决了四个凶恶氏族的问题,把他们迁徙到边远的地方,让他们抵抗更加凶恶的外敌。所谓“一物降一物”,再凶恶的人也会有他们的对手! P011-013 序言 成为“大器” 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一共一百三十篇,分“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 “本纪”记帝王世系,但纳入项羽、吕后和秦始皇先祖的故事。 “表”记历代大事所发生的时间,分年表和月表。 “书”记文化制度,有礼书、乐书、律书、历书等。 “世家”记王侯、功臣名相,而身为平民的孔子、陈涉两人,由于他们所做的事情堪比王侯,所以也放在世家里。 “列传”记各代人物的事迹,取材范围很广,所取人物遍及社会各个阶层。 司马迁呕心沥血写成的这部史书,最初的名字是《太史公书》,又叫作《太史公记》,后来才通称为《史记》。 本套书这一册的人物故事主要是根据《史记》中的“本纪”来加以编写,同时参考了“世家”和“列传”的相关篇章。由于《史记》中记载汉武帝事迹的《孝武本纪》只记载了汉武帝封禅、祭祀、求仙等事,没有涵盖其一生,为求完整,在写汉武帝的故事时本书参考了东汉班固《汉书》的《武帝本纪》等篇。 《史记》的《孝武本纪》与《封禅书》的内文相同。据了解,这是因为《孝武本纪》在当时就缺失了,后人只好用《封禅书》来补。 《孝武本纪》为什么会缺失了?历来的说法是:司马迁在这篇史传里秉笔直书汉武帝的若干重大过失,不被当时所接受,所以被抽掉了。有人认为司马迁在晚年还因此惹上杀身之祸。不过这只是一种猜测,至今无法证实。 司马迁是一位非常有胆识和勇气的史家。为了写《史记》,他忍辱偷生,付出了一生的心血。 本书选取了唐尧、虞舜、夏桀、商汤、商纣、周武王、周成王、秦始皇、西楚霸王项羽、汉高祖刘邦、吕后和汉武帝的事迹来写。由于周公是周武王、周成王时期的国之重臣,因此在写周武王、周成王的故事时,我采用周公的观点,也顺带介绍了周公的生平。 这一册书的书名叫作《帝王之路》。书名本是舜的故事的篇名,借它来作全书书名恰能统贯全书主题。“帝王之路”虽可以让入位登至尊,但其实并不好走。想成为帝王却还没成为帝王的,必须接受各种考验;已经成为帝王的,必须懂得经营,以稳居这个位置。不论前者还是后者,过程都一样艰辛。 向读者述说这些帝王或“准帝王”的故事,最主要的目的,是想跟年轻朋友们一起讨论“领导的艺术”,跟大家一起思考如何成为“大器”。 “大器”这个词很妙,一方面可指“国家”、“帝位”,一方面可指“有大才能、有出息的人”。尧将帝位传给贤人而不传给儿子;舜生长在“暴力家庭”,却丝毫不怨恨一直想置他于死地的父亲、继母和同父异母的弟弟,反而更加孝顺和友爱,他俩都是百分之百的大器! 从远古这样数下来,一直数到项羽和刘邦等人,“大器”的人越来越少。项羽不够大器,是因为他有勇无谋;刘邦不够大器,是因为他疑心病太重,老怀疑别人想背叛他,尽管他曾经非常懂得用人。 汉武帝从当上皇帝后就想成为尧和舜那样的人,可是他的作为却让后人老是拿他跟秦始皇相比。 汉武帝治理国家的毛病是“好大喜功”,而且他这个人很固执,不听人劝。他又很迷信,几乎一辈子都在求仙,被一些江湖术士骗得团团转。说实话,汉武帝的某些作为还真像秦始皇!满分如果是一百分,我给秦始皇打的“大器指数”是四十六分,给汉武帝打的“大器指数”便是五十九分。汉武帝之所以比秦始皇多十三分,是因为他晚年还懂得自我反省。不过,如果是以六十分作为及格标准,这两位帝王都不及格。 所谓“大器”,不是看你拥有多少的土地和财富,也不是看你说一句话能调动多少兵马,而是看你到底能不能处理好“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并把这“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所产生的效应发挥到极致。汉武帝看不清他和太子刘据之间的关系,导致太子自杀而死;看不清他和猛将李陵之间的关系,因而杀了李陵的整个家族;看不清他和钩弋夫人之间的关系,为避免自己过世后“主少母壮”的情况发生,赐死了钩弋夫人。这样当父亲、当主子、当丈夫,有什么“大器”可言? 读者阅读这些历史人物的故事,可以去思考一下这些历史人物是怎么处理事情的。想想过去,想想现在;想想别人,想想自己。所谓“以史为鉴”,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祝大家都能成为“大器”!若能如此,那是天下之大幸! 张嘉骅 后记 历史中的“生命档案”——我为什么写《少年读史记》 坊间已有不少为年轻朋友编写的《史记》故事。尽管如此,把《史记》故事再讲一遍,仍有其价值。这是因为历史人物的行迹,在后人不同的观点中总有不同的诠释。 这套《少年读史记》共五册,精选《史记》里的人物故事来加以编写,合计六十篇。写司马迁的《太史公牛马走》放在系列第一册,一方面借此交代《史记》的成书经过,一方面表示对司马迁的尊崇。 这套《少年读史记》的铸成,不同于坊间其他类似的出版品。它的特色反映在它的体例: 一、人物故事:借鉴现代文学的表现手法,着重描述人物的心理和行为的意义,并视情况略加诠释和延伸,让原文主旨更明显。有单传、有合传,故事经过精心整编,择要去繁,更适合现代读者的阅读口味。遇有原著明显讹误,皆依《左传》《汉书》等予以订正,为省繁赘,不另注释。 二、三分钟读历史关键:以文学、史学、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各种角度来对人物和事件进行诠释,务求精到。 三、史记原典精选:仿照《古文观止》,呈现与人物故事相关的《史记))原文片段,附上详尽的白话译文和简要的注释;所选的片段都是《史记》精华,可以借此管窥全豹,亦可作为教学之用。 四、词语收藏夹:罗列多个与人物故事相关的词语,除了解释,还有例句以供参考。 除此之外,在行文中还标上了公元纪年,并附有相关图表。 我在大学时代深爱《史记》,常读此书而不能罢手,某夜在读《史记》时竟还流泪。对我来说,太史公在《史记》中所记载的那些事迹,不仅是故事,更是历史中的“生命档案”。借由这些“生命档案”,我对“入”有了许多发现,眼界因此开阔不少。 如今为了写《少年读史记》而重读这部史学名著,年岁已长,感动依旧。由于这许多年来的心路曲折,我更能体会这些“生命档案”的内涵,也更加敬佩司马迁的非凡意志。 我在编写这套书时参考了许多学者的著作,翻译部分有:龙宇纯等著《白话史记》(联经出版社)、韩兆琦著《史记精讲》(中国青年出版社)、韩兆琦著《史记选注》(里仁书局)、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史记分册》(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和吴树平主编《史记》(新世界出版社)。其他学者的作品虽然不能如数列出,心中仍存万分感激之意。舍弟购赠参考书籍若干,一并致谢。 当年在台湾大学中文系求学时,担任((史记》课程的夏长朴老师对我多有启发;就读中正大学中文研究所时,历史所的卢建荣老师又教我许多史学新观念,自此以后十数年莫不承卢老师教诲。在这两所学校读书时,宋有炯先生、江政宽先生、周忠泉先生及陈怡得先生等学历史的友人,也教会我许多读史的方法。 回忆往事,长存感念。谨以这套与历史相关的作品,献给这两位好老师和这些好朋友。 张嘉骅 书评(媒体评论) 《史记》,应读名篇甚多,如《项羽本纪》《游侠列传》《屈原贾生列传》《刺客列传》《李将军列传》《魏公子列传》《淮阴侯列传》《货殖列传》等篇,包括《太史公自序》。在《史记》之外,那篇《报任安书》也要读。司马迁是中国首席历史学家,又是中国叙事文学第一巨匠,读他的书,兼得历史、文学、人格,不嫌其多。 ——余秋雨《何谓文化》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