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年的阅读/张炜文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张炜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校园忆

1958年是一个奇怪的年代,对于后来人而言,它难以解释。比如它的荒唐与无畏,游戏与激情,残酷与悲悯,怯懦与勇气,一切复杂难言的东西都掺杂在一起。在那个大喧哗大动荡的时期,中国人的好奇心却全面焕发出来,做出许多了不起的事和幼稚可笑的事。不管对其怎样评价,有一件大好事是我们一直感激的,这就是当年的大办教育,它直接催生了我们的母校:烟台师专。

这所大学专科学校最初建在莱阳市,不久就迁到了烟台市南郊。七八年我们入校,是恢复高考的第二届学生。进了校园,马上看到的是一座座大屋顶红楼,一排排雪松。笔直的路旁除了雪松就是粗大的白杨。这里安静,深奥,美妙,似乎潜藏孕育了一种大气象。当时的校园也许不够宏大,但在我们这些四处跋涉而来的往届毕业生看来,一切已经足够好了。这所学校不久即更名烟台师范学院,校园也比原来扩大了几倍,甚至把附近的几个小山头也包了进去——现在的母校也许是国内最漂亮最体面的校园之一吧,记得有一年我陪一个四处游历的大诗人去了那里,他一进门就高声赞叹起来。

可是在我的心中,母校就是红楼与雪松,就是笔直的路和白杨树。还有,它就是那种安静、热烈、向上、质朴——这一切精神气质的综合。现在我因为工作的关系,常常要到南南北北一些大学里去。可是我觉得它们多多少少都有些不像“大学”了。我觉得现在的大学很陌生。现在的大学乱腾腾的,喧声四起,让人受不了。当然,现在的大学有现在的优势与长处,可是我们这些50年代出生的人受不了。我们只适合在老式校园里学习,在那里有一种更安全更真实的感觉。现在的大学校园里常传出各种各样的故事,都是我们不敢想象的——这大概就是时代的进步与时代的悲剧,可以用李叔同在最后时刻所说的那四个字来概括:“悲欣交集”。

1978年是人心思变、努力向上的特殊年代。在大学校园里,每个人都想把失去的时间追回来,每个人都在心中崇拜公认的英雄:诗人,科学家,教授,学者,作家,艺术家,以及诸如此类的人物。人们的价值标准就是这样,它和人类千百年的历史形成的相对固定的标准大体一致。当时人们还如饥似渴地学习,追求自己的目标,并且对种种刻苦的追求深以为荣。不论是深夜还是黎明,只要走到校园里随便一个安静的角落,都会遇到那些埋头读书的人:背外语单词,背古文。阅览室里总是人满为患,图书馆永远是人们最向往的地方之一。

入校第一年,我们几个有志于文学的人便组成了文学社。因为当时全校有不止一个文学社,也不止一份油印文学刊物。我们的文学社比较壮大,组成的学生纵跨三个年级,出版有最漂亮的油印文学刊物《贝壳》。当时我们的刊物与省内外许多大学文学社团的刊物交换,活动频繁。文学社的各种文学讨论会、作品朗诵会不时召开s是对文学的虔诚无私,把我们这些不同年龄、来自不同地区的人凝聚一起。没有一个人开文学的玩笑,文学在当时是不容置疑的神圣之物。

中文系主任、作家肖平关心我们的文学活动,中文系的老师与我们一起讨论稿子。不仅是中文系,即便是化学系、英语系的学生也来参加我们的文学社。我们油印刊物的征稿启事吸引来大批稿件。当时一些国内公开刊物上发表的一些作品常常为我们所注意,有时围绕这些作品还发生激烈的争论。如果有好的作品,就迅速在同学们当中传阅。学校团委常常把影响较大的小说之类油印出来,如果有人手持一份这样的打印稿,那是很让人羡慕的。记得当年有一部长篇抒I青诗在全国造成很大影响,我们学校的许多活动——如新生入校欢迎会、文艺晚会、班级文娱表演等场合,都有人朗诵这首长诗。那种群情激荡的场景至今还历历在目。

全系文艺汇演在当年是一件大事。每个班级都要认真准备,拿出自己最好的节目。这成了像春秋两季体育比赛一样的盛大赛事。学生会分管文艺的干部在汇演前要仔细考查审定节目,优中选优。一部作品——朗诵诗、话剧、歌曲,只要能够参加汇演,就是极大的荣誉。文艺干部往往是学校的风云人物,他们不是漂亮,就是伶俐过人,而且还是文学的半个权威。总之他们是学校一个时期的象征和代表。人们在回忆往昔的学生生活,就要连同他们一起回忆。他们成了那段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

我们学校地处市郊,不远处有一座稍大点的山。我们常常爬山。在山顶,一些写诗的同学就不停地朗诵自己的作品。山下是大片的果园,在果园里,我们开了不少文学讨论会,会上总是争论得面红耳赤。我们当中有出色的辩才,有绘声绘色的讲述者,有强闻博记的人,有冲动起来像个疯子的可爱人物。

今天看,那时的文学和艺术似乎多了一些。但在当时它们多而不腻,并且是永远清新,是灵魂深处的需要。在它的面前,人变得个性分明;有它的牵引,每个人都积极乐观。转眼二十余年过去,生活给人如此鉴定:当年所有挚爱文学和艺术的同学,今天都成为各个方面非常优秀的人才。他们都在自己的领域里做出了很大的成绩,都始终保持了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这种精神正是文学和艺术的精神,是生命的创造特性。

在许多的风气变异之中,能够始终坚持追求人类一贯追求的崇高目标、不为时尚所动者,也就成了令人敬仰的人。在人类历史中,有些价值的确是永恒的,比如文学。文学正像一切伟大的事物一样,也需要有人去为它做出牺牲。当一个人做出了这种牺牲,就获得了一份光荣。

P14-16

目录

一辑

 传统和现代

 心灵的飞翔(外一篇)

 临场的真实

 精神的去处

 校园忆

 作家的出场方式

 在时髦的边缘

 纸与笔的温情

 责任,理性和浪漫

 文学的兄长

 村路今生漫长

 矜持与足信

 中年的阅读

 爱与同情

 三次同行小记

 文学的自我提醒

 从创作到批评

 “煮蛋”及其他

 地方文化与地方老人

二辑

 勤奋和敬畏

 济南的泉水、钟楼和山

 我与档案馆

 奔跑女神的由来

 匆促的长旅

 最大的诱惑和传奇

 在滔滔汇流之中

 那个时代的名著

 城市与现代疾患

 课堂:文学的盛宴

三辑

 冬夜笔记

自然与人的意义

万物之间

“葡萄园”和象征

“女性”的历史

她们带领我们

气质和心地

文学不是科学

爱文学的结果

当代文学的伦理内容

五四的艺术传统

网络意味着什么

语言的基础教育

粗鄙化

一个极其狭窄的地带

时代的背景价值

沉默者的言说

令人震惊的表达与批判

西方的负面

诗的膨胀和消失

和时代如此合作

传授与不可传授

背叛是一种时髦

发言方式

基本精神特质

置身于风中

“个人”与“历史”

“启蒙”立场

何谓民间

永远的鲁迅

流浪的知识分子

“现代性”的质疑

人文知识分子

作家的独特性

“朴素”和“劳动”

最重要的

忍住和回眸

“想象力”和思想

复杂难言的“本质”

被忽略的阳光

“历史感”和“现实感”

思想的立足点

感动的一部分

四辑

 万松浦纪事

古河道

码头

桑岛

依岛

屺碍论剑

莽林的阴影

雕塑

惶恐

南方

沉默

逗人

泳汶湾

灼热

大东东小东东

雾锁大野

五辑

 它们

刺猬

黄鼬

鼹鼠

红脚隼

野鸽子

海鸥

斑鸠

草兔

豹猫

喜鹊

啄木鸟

云雀

树鹨

杜鹃

狐狸

鹌鹑

青蛙

蟾蜍

沙锥

百灵

麻雀

野鸡

燕子

雀鹰

大雁

灰鹤

灰喜鹊

牛背鹭

猫头鹰

黄雀

黑枕黄鹂

松鼠

乌鸦

 “大地”及其他

附录 散文总目

序言

这是我三十多年里写下的散文和随笔,几乎是虚构作品之外的全部存留文字。更早的丢失了,上世纪80年代至今的部分文字也找不到了。因为生活匆忙而沉重,人渐渐都像迎风奔驰的老马,背上的一些驮载难免要在路上飞扬四散,再也无从寻觅。

从头看这大大小小的篇章,让我时而激越时而黯然,难以平静。这分明是树的年轮,是履痕和足迹,也是由远及近的心音。比起用力编织的那些故事作品,这些文字好像更切近现实生存也更有灼疼感。

许多篇目写在青春时段,那时的稚嫩和面红耳赤的冲动,今天看非但不尽是羞愧,而且还引起我多多少少的钦羡。单纯直撞的勇气与昨日紧紧相连,如今这一切却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潜在了心底,只更多在夤时、在倾听扑扑海浪和漫漫市声的无眠之夜,才缓缓地升腾起丝丝绺绺。是的,我仍然为当年人和文学的承诺而激动不已。

我的出生地在半岛地区,即那个东部海角。那里曾经有无边的丛林,有大片的松树,离河的入海口不远,又在重要的古港之侧,于是被命名为万松浦。一个人由此地起步远行,就近的比喻是一条船从这里起航,缓缓驶入了风雨之中。如果留有一部长长的出航志,那么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都必定连接着万松浦、开始于万松浦。

人是一条船,并且始终是独自一人的水手兼船长。这部出航记录未免颜色斑驳,腥成汗洇,但唯其如此,也才称得上一本真实的书。

记得有一次回到故地,一个辛苦劳作的下午,我疲惫不堪地走入了万松浦的丛林。当时正是温煦的春天,飞蝶和小虫在洁白的沙土上舞动蹿跑,四野泛绿,鼻孔里全是青生气息。这时我的目光被什么吸弓I住——那是正在冒出沙土的一蓬蓬树棵嫩芽,它们呈深紫色向上茂长,四周是迎向春阳的新草与灌木……我一动不动地站定。大野熏蒸之气将我团团笼罩,恍惚间又一次返回了童年。置身此地此情,好像全部人生又在从头开始,兴奋与感激溢满全身。我仿佛接受了冥冥中的昭示,在心里说:你永远也不要离开这里,不要偏移和忘却——这就是那一刻的领悟、感知和记忆。

那是难忘的瞬间感受。也就是类似那个春天下午的一种莫名之力、一种悟想,时不时地在心底泛起,提醒我,并用以抵御生命的苍老、阴郁和颓丧。多少年来,万松浦一直伴我吟哦,伴我长旅——它的意义,它与我、与我一生劳作的关系,若以传统诗歌中的比兴手法而论,那么更多的是“兴”,而不是“比”。它总是明亮着和激励着我的整个劳动。

这些文字是系列的短章编年,更是一部丝绺相连的心书,一部长长的书。它们出生或早或晚,都一概源发于万松浦的根柢之上。

内容推荐

《中年的阅读》:在敏感而多思的张炜眼中,文明与时尚的背后正在不断地盛开着使人忽视的恶之花,物欲与技术主义则不断地让人对这个世界丧失了诗性的理解,科学与技术似乎没有与人的道德精神一同强大。一个从事虚构文字的作者面对了一位中年人,往往是很尴尬的。这对创作者甚至显得残酷了一些。虚构一事,很容易变成低一等的工作——这往往也是已届中年的写作者迟来的觉悟。自古以来,文字最重要的价值即是:将发生的一切记下来,忠实,无欺。文字在诞生之初确是担负了忠实记录的职责的,而且毫不含糊。谁如果歪曲了事实,那就等于是对文字本身的侮辱。

编辑推荐

《中年的阅读》是张炜的散文集,这些文字是系列的短章编年,更是一部丝绺相连的心书,一部长长的书。它们出生或早或晚,都一概源发于万松浦的根柢之上。

文学评论家王必胜评论:张炜的散文有开阔的题材,不拘形式的文笔,情怀深挚的精神气韵,以及安然沉静的禅意。其最大亮点为:知性与识见,情怀与温度,韧性与持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13: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