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璋勇、姚慧琴、李丙金等编著的《中国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途径与政策选择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理论上,综合运用了现代发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福利经济学、公共经济学等理论的基本思想,构建了一个纳入社会公平、代际公平、权力选择、能力扩展等因素的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分析框架,对新农村建设的内涵与实质进行理论阐释,弥补相关研究更多停留在概念阐释和政策讨论层面的不足;二是在实践上,通过对2006—2010年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基础及新农村建设中农户的需求意愿与政策诉求分析,客观认识与评价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绩效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与需要进行的政策制度改革,为新农村建设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三是本研究以2006—2010年连续5年对除西藏之外的西部11省(市、区)累计20221户农户及2015个村的问卷调研数据为基础,样本数量大、地域广、时间跨度长,这为进行西部地区农户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原始资料。
徐璋勇、姚慧琴、李丙金等编著的《中国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途径与政策选择研究》运用现代发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福利经济学、公共经济学等理论的基本思想,试图构建一个包括社会公平、代际公平、权利选择等因素的新农村建设中能力扩展的理论分析框架,对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实质进行理论阐释,从而为科学推进新农村建设实践提供理论指导。研究以我国西部地区为例,通过设计农户问卷及入户调查,对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农户的需求意愿、支付能力及政策诉求等关系新农村建设成效的关键问题进行调查,并运用社会与经济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客观描述与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以“增加农民收入、扩展发展能力、培育新型农民”为目标,提出具有现实可行性的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政策及其实现路径。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结构
1.3.1 研究内容
1.3.2 框架结构
1.4 研究特色和创新点
1.4.1 研究特色
1.4.2 主要创新
第2章 新农村建设研究文献回顾与评价
2.1 关于新农村建设含义和内容的研究
2.1.1 新农村建设的含义
2.1.2 关于新农村建设内容的研究
2.2 关于新农村建设途径与模式的研究
2.2.1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途径选择
2.2.2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模式
2.3 关于新农村建设中政府职能作用的研究
2.3.1 关于政府责任界定的研究
2.3.2 关于政府责任内容的研究
2.4 研究文献述评
第3章 新农村建设内涵的理论阐释与分析框架的构建
3.1 新农村建设的一般理论基础:经济发展理论
3.1.1 经济发展的含义
3.1.2 发展经济学发展观的演进
3.1.3 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的争论
3.1.4 二元结构理论
3.1.5 人力资本理论
3.1.6 经济增长的阶段论
3.1.7 将制度分析引入发展经济学
3.1.8 经济发展理论应用于新农村建设的分析
3.2 新农村建设内涵的理论解释
3.2.1 新农村建设的内容
3.2.2 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3.2.3 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新型农民培养
3.3 新型农民的能力扩展
3.3.1 新型农民能力扩展的含义与能力组合
3.3.2 新型农民能力扩展与农业发展
3.3.3 新型农民能力扩展与农民收入增长
3.3.4 新型农民能力扩展与代际公平
3.4 新型农民能力扩展的基础与政策改革原则
3.4.1 新型农民能力扩展的基础
3.4.2 新型农民能力扩展政策的改革原则
第4章 西部地区农民能力扩展的基础分析I:经济基础和财政能力分析
4.1 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基础分析
4.1.1 经济总量增长状况
4.1.2 人均收入情况
4.1.3 人均支出状况
4.1.4 农村剩余状况
4.2 地方政府财政能力分析
4.2.1 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及其结构
4.2.2 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及其结构
4.3 扩展农民能力的经济基础和财政能力的评价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西部地区农民能力扩展的基础分析Ⅱ:产业发展与空间结构分析
第6章 西部地区农民能力扩展的基础分析Ⅲ:公共基础与公共服务分析
第7章 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农户需求意愿分析
第8章 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农户支付能力分析
第9章 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农户政策诉求分析
第10章 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典型模式的比较研究
第11章 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路径选择
第12章 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支持与制度改革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