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世界小小人(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法)卡洛琳·考德瑞尔特//(美)弗朗西斯·福山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难道这就是我们已然了解的人类的终结?在人类的精神漂泊中,他越来越感到自身的渺小。这个不断发展的世界,正用广漠的浩瀚将他淹没。如今,他要抛出关于人类身份的终极追问。

《大世界小小人(精)》法国女作家卡洛琳·考德瑞尔特与美籍思想家、《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作者弗朗西斯·福山相遇,通过一场对谈,碰撞产生了这本反乌托邦形式的自由思想文集,并配以法国顶级摄影师杰拉德·兰斯南由此创作的一系列摄影作品。让人类直面他所处的世界及诗意本性。

内容推荐

《大世界小小人(精)》是法国散文家卡洛琳·考德瑞尔特与福山的对谈记,着眼在世界与人的关系,并以访谈、诗歌和摄影作品三种形式来表现和深化主题。作者与福山一起探讨了人类的未来这个大话题,是为深刻的思想录;又通过诗歌和摄影作品即文学和艺术两种形式从另一个向度表现了人与世界的矛盾、融合所构成的张力。

目录

引言

第一部分

弗兰西斯·福山访谈录

第二部分

反乌托邦

天际线

你乳白色的肌肤

幸福之门

完人

微不足道

私密的交谈

无限大

无人

奢侈

我们的孩子

你的小皮鞋

我并非有罪

人在所有这一切当中?

探险家

我是不是已经废了?

反面

政治正确

世界剧场

进步

无用

现代的野蛮人

Gangbank

矛盾

为了所有人!

不幸的人们

伦理

从此时到那一刻

气喘吁吁

心灵感应

我的世界

修复的人

试读章节

卡洛琳·考德瑞尔特:福山先生,感谢你同意在斯坦福大学办公室内接受我们的访谈,我想谈谈我们的题目:大世界,小小人。

我们看到各式各样的政体和政权,君主政体、威权政体、共产政体、民主政体——在现代西方社会看来,自由民主似乎是最不坏的政体。然而,自由民主制似乎无法在全球范围内实施。原因或许在宗教方面,或许在人口方面,但自由民主体制的目标难道不是普世化的么?弗朗西斯·福山:呃,我觉得你说的自由民主体制算不上普世。毕竞,我们的自由民主只有区区近两百年的历史。即使在今天,世界上大约有一百二十个民主国家;但除了少数核心国家,民主都没有真正根深蒂固。因此,我认为你要首先说明,在普世代表的范围内,民主主要代表普世的追求,而非普世的实际。追求是某种普世的东西,也就是说,人民想要一定的个人自由。他们想要政府反映自己的利益,而非仅仅照顾统治者小圈子的利益。他们还想要一定程度的物质繁荣——这是自由民主和市场经济的伴生物,给他们的孩子带来健康、工作机会和有利可图的职务,诸如此类。显而易见,这些东西并非总是出现在现代民主当中。但你接下来要问:还有替代的选择吗?你能从其他任何体制当中获得更多吗?在这方面,我的看法是:虽然某些非民主体制在某些时期能够做出更好的成绩,但从长远看来,民主之外别无其他良性选择。

考德瑞尔特:例如,中东各国有朝一日能产生民主吗?福山:“阿拉伯剧变”以前,有一种观点认为中东不一样。由于伊斯兰、阿拉伯文化或是某些地区因素,民主不可能实施。但我认为,“阿拉伯剧变”证明了一点:中东各国不会迅速民主化,例如埃及、突尼斯:但民主是普遍的追求,比较富裕和教育层次较高的国民尤其如此。他们越来越不愿意接受独裁统治的生活前景。尊严才是基本问题。至少,民主政体的法律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原则是:“你是政治共同体的平等成员。你有权利。强者没有更多的特权,我们对你一视同仁。”当然,我们也明白:许多民主政体未能真正实现这一点,但至少原则已经确定了。“阿拉伯剧变”说明阿拉伯人追求民主原则,不逊于其他人。

考德瑞尔特:那么,我们可以说世界正在向这种体制发福山:随着社会的发展,有殊途同归的倾向。你需要法律体系、问责体系,以及一个真正向国民提供和平和稳定的政府。这些都是现代政治制度的组成部分。我认为,这些都是普世的愿望。至于我们现在是不是都在向共同的目标前进,那是另一个问题。我觉得,困难可能更大。

考德瑞尔特:因为大家都需要时间吗?福山:对,我想大家都需要时间。各国都有不同的传统,何况还有许多既得利益。你看中东的现状,就会发现,精英权力核心并不真想要民主,因此他们尽其所能地阻碍民主的发展。许多时候,问题不在文化,而是因为既得利益者可以从非民主体制得到好处,反对将追求财富的道路开放给其他人。

考德瑞尔特:但这不是针对西方的某种抵抗吗?民主在某些大洲遭到抵抗,或许就因为这是强加给世界的西方模式。

福山:我认为在某种意义上,西方制度遭到的抵抗少于西方文化。西方模式在许多方面都是高度个人主义的,奖励个人选择,尽可能地扩大个人自由,这些元素在西方传统中根深蒂固,但也冲击了国民重视的其他价值:家庭、社区、连系义务对象的强大道德纽带。许多西方社会进入了可以称为“超个人主义”的时期,人人都相信谁都没有权利告诉他应该做什么、怎样思考、怎样穿着、跟谁结婚。可是,在西方社会内部的移民社区有另一种最为清楚的表现,他们的文化体系奖励社群,而非个人主义。在他们那里,西方价值体系的成败犹未可知。所以,我觉得,人类其实并不需要高度的个人主义:他们应当珍视他们发展的社会关系;他们不仅是自我赋权的个人,同样是道德的生物,社会的生物。因此,这样的领域是存在的,首先,你可能看不到这种西方价值的普遍化。其实,我不敢肯定,如果这些价值普世化,到底是不是好事。展。

……

P16-18

序言

《现代三部曲》全部完成了。我在前往斯坦福的写作旅途中,脑海内的问题始终萦回不去。如果你遇见一个毕生思考某种主题的知识分子,无论其领域多么广阔,你都希望这段经历能帮助你厘清在此课题方面的思路,甚至能获得奇异的观念:“命题”和“预期”自动浮现。我将福山的书夹在胳膊底下,离开了巴黎。在旅途中,我读完了最重要的段落,例如:“现代教育……刺激了某种相对主义的倾向。也就是说,千变万化的各种教义和价值体系都有其对应的时间地点,仅仅反映了前人的偏见和利益。这方面的相对主义不会导致要人或强者的解放,而是导致了普通人的解放……历史终结的末人不想为任何事业冒生命危险,因为他认为历史充满了毫无意义的战斗……现代教育的产儿心满意足地坐在自己家里,自诩心胸宽广、缺乏狂热……或许,这就是拿起武器的号召。人在参加斗争的时刻最有价值。斗争不是为了自我的执迷,而是为了社会的事业。或许,人类生活移交给超人的时刻尚未来临。能反抗这种事情就是伟大的……仅仅意味着我们还活着!”

我抵达了硅谷的心脏,最年轻的头脑在这里创造了一个相互联系、高度透明的数字化世界。他们怀有热忱而深刻的信念,在昨日的世界下面画了一条线。斯坦福大学校园的星期天无异于其他日子,以陶冶身心为目的。学生们在田园牧歌似的景色中慢跑,从我身边经过,而弗朗西斯·福山则在橡树厅台阶上等我。这里是学校最古老的景点,打磨的石块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他用钥匙打开了学术和知识圣殿的门户。我们走下长廊,经过一间间伟大政治家和国际著名哲学家的办公室。如今,他们桃李满天下。雅虎和谷歌的创始人、微软和Youtube的总裁都是他们的学生,也在这里举行会议——这座古建筑欢迎当今最前沿、最创新的思想。我们来到走廊尽头一间美丽的小办公室,里面摆满了书籍和文件。这里属于弗朗西斯·福山。

我早就在反思现代了。为了阐述引起当今世界巨变的原因,我需要隔离那些形成人类神话的伟大、普世的主题。我的兴趣在于审视人类的梦想和幻灭、对流亡和应许之地的寻找、不朽的梦想和不断变化的时间关系、让位于科学潜在希望的精神。我有西方世界的特殊视角。因此,我想到许多古老文化的家园——旧大陆,失落感不禁挥之不去。这不足为奇。虽然如此,我没有任何反复预演的“丧失价值”的乡愁。毕竞,价值注定以不同的形式丧失和重现。我们幸而没有束缚在单一的思考方式内。我经历的失落感具有更多超越时间的性质,涉及我们赋予人与世界联系的意义,也关系到人类的本性和认同。这些就是人类今天面临的问题。乐观主义是人类固有的本性,驱使我们踏上征途。然而,我们虽然天性乐观,但每年就有二十种语言灭绝,真不知喜从何来。是的,看到所有这些消失的文明,我们何喜之有?难道见证我们部分记忆的消失和文化遗产的崩溃,居然值得欣慰?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但若不能力挽狂澜,那就太糟糕了。让当前的历史终结吧!这样,我们就能真正启程——勇敢地面对未知,开启全新的旅程,质疑一直以来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人的同一性。如果我们平静地对待面前展开的新旅程,就会体验到彻头彻尾的兴奋。

 

由此,末人的历险就会开启新人的伟大工程。我接受了危险的相对主义影响,再加上对未来的愿景——我当时生了两个孩子,暂时疏远了自己。此后,我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我看到孩子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如此年轻,领略奇妙的新体验,就忍不住想到:他们的想象力、良好的判断力、沟通的愿望,有朝一日都会变成文艺复兴的关键。我别无选择,只能信任新世代。我对自己说:即使未来的情况完全不同于我们过去习惯的样子,出现启示录一样最可怕的场面,但是在此之前,我们将会目睹人性与技术结盟的转折点。我们对此不应感到恐惧。人类的转型无法避免,抵抗暴风雨将会徒劳无益。这样的时代必将来临。我能理解众生的焦虑,不是因为这个时代比以前更糟,而是因为差异可能太大,以致无法完全接受。这是成年人的问题,有其基因合理性。另一方面,这对不爱这个时代的年轻人来说是危险的——达尔文式的图景以人类的物种演化为核心,不适者首先消亡。我们今天仍然自觉属于二十世纪和二十一世纪.没有能力一举跨越鸿沟。我们仍然生活在当下,而非预期未来。我们几乎不能接受,我们自己生活在“历史终结”的时代。

一种历史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历史的终结。人类有没有抵达政治史的最高峰?古典时代大大提升了国民和民主城邦的力量,但都没有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二十一世纪的民主比以往更强大,但仍然大有改进的余地。现在还有没有什么创新的余地?体制自有其极限,就像体制的创造者一样,不完美,倾向于犯错误——可怜、渺小的人类设计了体制,但实施起来就靠不住了。然而,体制的脆弱性和人类的致命倾向不可分。人总是怀有完美无缺的目的论设想,一旦发现某些可能满意的东西,就觉得有必要撕碎重来。民主的安逸、满足个人愿望的权利、独裁的幸福……这就是吞没民主之友的沼泽地,随时都在削弱他们追求民主的意向。因为,在最终的分析中,对于人类的尊严——如果这是最终目标的话——没有无穷无尽的追求,就不能实现。西方人今天的懊恼就是这样:他英勇地生存和斗争,却没有发现满意的结果。多么可悲的观察!他拒绝承认现实注定要生活和斗争。人类自以为获得了幸福,自以为可以永远开发幸福。谁还会对进步的承诺寄予多大希望?谁牺牲自己,为理想而战,谁就会经常陷入大屠杀的骗局。他怎能相信功德圆满?他的旅途永远向前,地平线在他面前不断后退。

然而,这种愚昧和天真的混合物恰恰是人类最大的力量所在。他相信黎明时节的承诺。他贪婪地渴求新事物,渴求革新和不间断的研究,因此总是超越自我,遭遇极限:可以利用的生存空间(我们当真应该离开地球吗?),思想和行动(技术应该取代人类吗?),人类的体型(我们应该掌握无穷大和无穷小吗?)。今天,人类已经深陷自己创造的世界。他变小了。而他却以为占了上风,可以比肩神明,其实是作茧自缚,穷尽了逃离的一切可能性。我们所在的世界企图摆脱人类及其创造和需求,逐渐否定人类本身的存在。我们每个人的位置都是“大世界里的小小人”。这就是我们得出的结论:我的反思和杰拉德·兰斯南的摄影形成了共鸣,产生了殊途同归的新成果。我们两人有多年的交流,我们决定培育一种必要的诗意愿景,它属于因伟大的淳朴而心满意足的人类。

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我们纯化了我们对事物的见解。我们看到的世界将大部分的锋芒棱角隐藏在伪装下。我们审视当代世界的人类,视界变得更加清晰——事件与态度、宇宙与神话交织在一起,更加一目了然。现在,视角的问题已经不复存在。无论西方的视角还是非西方的视角,欧洲的视角还是非欧洲的视角,法兰西的视角还是其他视角,此时此刻,这是象征性视界的问题。我们审视的人类不再是迈向宿命的个体,我们的观察点甚至更加遥远——将人类样本化约为剪影,在四周移动的形象影响下,不断寻找自己的位置。人类曾经梦想控制世界,现在必须反其道而行之,彻底改变自己和对周围事物的感知。或许有朝一日,他能够实现目标:重估自己身为人类的定义。

这就是我想见的人。很久以前,他就设想了人类书写的旅途终点。他叫弗朗西斯·福山,日裔美国人,在加利福尼亚州的斯坦福大学教书。他的文章后来加以扩展,变成了经典著作《历史的终结和末人》(又译:《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引起了广泛关注。文章的发表和苏联共产主义的崩溃恰好同时。作者的观念虽然遭到了某些方面的非难,但仍然激起了知识界的波澜。几年后,福山出版了《历史的未来》,批判基因工程的道德陷阱。

在此之后,还有什么好说的?此后,我们只能推测。杰拉德·兰斯南听到一段音乐,谱成一段诗歌——曲谱的每一个音符无论高低,都与人类的某一种特定态度相关联。我们的理念就是:在满溢的世界上,提供抽象的形式。我们破坏了观念。我们设计的运动只剩下箭中靶心的呼啸声,结果就是一系列极简派摄影和当代意识形态的反鸟托邦版本,充满了怀疑、消逝的美、混沌、无用的观念和相信的意志。

这些话就像深思熟虑的思想一样,一经说出,便立刻被理解。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