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微草堂笔记(上下传世经典文白对照)(精)》是清代著名学者纪昀晚年所作的笔记小说集,全书主要记述狐鬼神怪故事,都是篇幅短小的随笔杂记;但也不是像作者在《姑妄听之》的小序中所称的那样,仅仅是“追录旧闻,始以消遣岁月”的无聊之作。本书既涉及政治经济,又有民情风俗;有神鬼怪异故事,又有家庭、亲友和本人的真实见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阅微草堂笔记(上下传世经典文白对照)(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清)纪昀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阅微草堂笔记(上下传世经典文白对照)(精)》是清代著名学者纪昀晚年所作的笔记小说集,全书主要记述狐鬼神怪故事,都是篇幅短小的随笔杂记;但也不是像作者在《姑妄听之》的小序中所称的那样,仅仅是“追录旧闻,始以消遣岁月”的无聊之作。本书既涉及政治经济,又有民情风俗;有神鬼怪异故事,又有家庭、亲友和本人的真实见闻。 内容推荐 《阅微草堂笔记(上下传世经典文白对照)(精)》作者纪昀(1724—1805),字晓岚,直隶献县人。学问渊博,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任总纂官。本书是清代著名的短篇志怪小说集。在时间内容上,主要搜辑当时前后流传于乡野的有关各种狐鬼神仙、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的怪谈,或则亲身所听闻的奇情轶事;在空间地域上,范围则遍及全中国,远至乌鲁木齐、伊宁,南至滇黔等。 目录 【上册】 《阅微草堂笔记》原序 《阅微草堂笔记》郑序 卷一 滦阳消夏录一 卷二 滦阳消夏录二 卷三 滦阳消夏录三 卷四 滦阳消夏录四 卷五 滦阳消夏录五 卷六 滦阳消夏录六 卷七 如是我闻一 卷八 如是我闻二 卷九 如是我闻三 卷十 如是我闻四 卷十一 槐西杂志一 卷十二 槐西杂志二 【下册】 卷十三 槐西杂志三 卷十四 槐西杂志四 卷十五 姑妄听之一 卷十六 姑妄听之二 卷十七 姑妄听之三 卷十八 姑妄听之四 卷十九 滦阳续录一 卷二十 滦阳续录二 卷二十一 滦阳续录三 卷二十二 滦阳续录四 卷二十三 滦阳续录五 卷二十四 滦阳续录六 附:纪汝佶六则 试读章节 乾隆已酉年夏天,由于编排皇家藏书,我在滦阳从事公务。当时早已校理完毕,只是督察相关官吏题写书签、上架而已。白天时间很长无所事事,便追述以往见闻,想到了就写下来,没有一定的体例。都是细小琐屑的故事,明知与著述无关;但是这些街谈巷议的内容,也许有益于劝诫。因此叫办事员抄写了存放起来,题名为《滦阳消夏录》。 御史胡牧亭说:他家村子里有人养了一头猪,见了邻居老人便瞪着眼睛狂吼,奔来跑去地想要咬他,而它见到别人就不是这样。邻居老人开始时非常恼怒,想把猪买下杀掉吃肉。过后忽然醒悟道:“莫非这就是佛经中所说的宿冤么!人世间没有解不开的怨仇。”老人出了高价把猪买下来,送到佛寺中作为长生猪养起来。从此,猪见到老翁,就耷拉着耳朵亲热地靠近他,不像往日那种凶恶的样子了。我曾见过孙重画的伏虎罗汉图,巴西人李衍题诗说:“至人骑猛虎,驭之犹骐骥。岂伊本驯良,道力消其鸷。乃知天地间,有情皆可契。共保金石心,无为多畏忌。”这首诗可以用来解释这个故事。 沧州举人刘士玉家,有间书房被狐精占了。这个狐精大白天同人对话,扔瓦片石块打人,只是看不到它的形状。担任知州的平原人董思任,是个好官,听说这件事后,就亲自来驱逐狐精。正当他在大谈人与妖路数不同的道理时,忽然房檐那里传来响亮的声音说:“您做官很爱护百姓,也不捞钱,所以我不敢打您。但您爱护百姓是图好名声,不捞钱是怕有后患,所以我也不躲避您。先生还是算了吧,不要说多了自找麻烦。”董思任狼狈地回去了.惊惊乍乍好几天都闷闷不乐。刘士玉有一个女佣人长得粗粗笨笨的,只有她不怕狐精,狐精也不打她。有人在与狐精对话时问起这件事。狐精说:“她虽然是个卑贱的佣人,却是一个真正孝顺的女人呵。鬼神见到她尚且要敛迹退避,何况是我们这样的呢!”刘士玉就叫女佣人住在这间房里,狐精当天就离开了。 爱堂先生说:听说有一位老学究在夜里赶路,忽然遇到了他死去的朋友。老学究一向性情刚直,也不害怕,问亡友:“你上哪儿去?”亡友答:“我在阴间当差,到南村去勾人,恰好与你同路。”于是一起走。到了一间破房子前,鬼说:“这是文人的家。”老学究问鬼是怎么知道的。鬼说:“一般人在白天都忙忙碌碌,以致掩没了本来性灵。只有到了睡着时,什么也不想,灵魂清朗明彻,读过的书,字字都射出光芒,透过人全身的窍孔照射出来,那样子缥缥缈缈,色彩缤纷,灿烂如锦绣。学问像郑玄、孔安国,文章像屈原、宋玉、班固、司马迁的人,发出的光芒直冲云霄,与星星、月亮争辉;不如他们的,光芒有几丈高,或者几尺高,依次递减;最次的人也有一点儿微弱的光,像一盏微光闪烁的小油灯,能照见门窗。这种光芒人看不到,只有鬼神能看见。这间破屋上,光芒高达七八尺,因此知道是文人的家。”老学究问:“我读了一辈子书,睡着时光芒有多高?”鬼欲言又止,沉吟了好久才说:“昨天到你的私塾去,你正在午睡。我看见你胸中有解释经义的文章一部,选刻取中的试卷五六百篇,经文七八十篇,应试的策文三四十篇,字字都化成黑烟笼罩在屋顶上。那些学生的朗读声,好似密封在浓云迷雾之中。实在没看到一丝光芒,我不敢乱说。”老学究听了怒斥,鬼大笑着走了。 东光人李又聃先生曾在宛平县相国的废园里,看到走廊墙上有两首题诗。第一首写道:“飒飒西风吹破棂,萧萧秋草满空庭。月光穿漏飞檐角,照见莓苔半壁青。”第二首道:“耿耿疏星几点明,银河时有片云行。凭阑坐听谯楼鼓,数到连敲第五声。”字迹暗淡无光,好像不是人写的。 董曲江先生名叫元度,平原人。乾隆壬申年进士,进入翰林院。经甄别考试后,改授知县,又改任府学教授,后来上书称病辞职回家。他年轻时梦见有人送给他一把扇子,上面有三首绝句说:“曹公饮马天池日,文采西园感故知。至竞心情终不改,月明花影上旌旗。”“尺五城南并马来,垂杨一例赤鳞开。黄金屈戌雕胡锦,不信陈王八斗才。”“箫鼓冬冬画烛楼,是谁亲按小凉州?春风豆蔻知多少,并作秋江一段愁。”诗中的语句很难懂,后来也没有什么应验,弄不清是什么缘故。 平定的举人王执信,曾经跟随父亲到榆林赴任。夜里住在一座野庙的藏经阁下面,听见经阁上面有人嘀嘀咕咕说话,好像在讨论诗。王执信感到很奇怪,这里没几个文人,怎么会有人在这儿讨论诗。于是侧耳谛听,但是听不清楚。后来说话声音渐渐传到走廊里,才稍稍听得清楚了。一个人说:“唐彦谦的诗格调不高,不过‘禾麻地废生边气,草木春寒起战声’倒是佳句。”另一个说:“我曾写过这样的句子:‘阴碛日光连雪白,风天沙气入云黄。’不亲身到过关外,是看不到这种景象的。”前一个又说:“我也写过一联:‘山沉边气无情碧,河带寒声亘古秋。’自己认为这两句诗描绘边城日暮的景象极为贴切。”两个声音吟诵、欣赏、讨论了好久,寺里的钟忽然响了,讨论的声音就消失了。天亮之后,王执信到经阁上面去看,只见门紧紧关闭着,锁上落满了灰尘。“山沉边气”这一联诗,后来见之于任总镇的遗稿中。任总镇名字叫举,出师金川时,身经百战而阵亡。“阴碛”这一联诗,最终还是不知道是谁写的。但诗作者的精灵长在,并能与任公相处,一定也不是普通的鬼。P9-13 序言 《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代鸿儒纪昀晚年所作的文言笔记志怪小说。 纪昀(1724—1805),字晓岚,又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直隶河间府(今河北献县)人。纪昀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乾隆十九年中甲成科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历任詹事府左春坊左庶子、福建学政、翰林院侍读、贵州都匀知府、《四库全书》总纂官、翰林院侍读学士、詹事府詹事、兵部侍郎、内阁学士、都察院左都御史、礼部尚书、兵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太子少保。嘉庆帝御赐碑文“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谥号文达。 《阅微草堂笔记》全书二十四卷。从66岁到75岁,纪昀断断续续写了十年,在朝廷值班的办公室或者暂住地,在跟随皇帝出京的路途中,纪昀利用点点滴滴的时间,最终完成了这部书。提起《阅微草堂笔记》的写作,纪昀曾淡淡地说,因为编纂《四库全书》的工作已经接近尾声,闲暇时间多了,于是开始动笔,随手写来。《阅微草堂笔记》记录了作者亲身经历过的、道听途说的各种新奇故事,包括奇闻轶事、风土人情、京师风尚、边地民俗、文人世界,以及官场的种种见闻、自己和亲友的家庭轶事。全书约1200则故事,每一则故事前,纪昀都认真标明了出处,以显示这些故事并非虚构。在这些作者号称的“原生态”故事里,我们可以了解当时人们对神仙的信仰,对鬼怪的态度,对家庭关系、主仆矛盾的看法;可以窥见“人情练达即文章”的为官之道,做人技巧,处世哲学。 纪昀以一个高官的身份,絮谈民间的家长里短,似乎显得好事:在书里,他怒斥腐儒,讥讽高官,嘲笑和责骂屠夫、奴仆一类的人,似乎又表现得小家子气十足;其实,这些文字标志着一个儒者当时所能达到的思想深度。作为生活在封建社会式微时期的儒者,纪昀对当时社会的道德伦理状况怀着深深的焦虑,感觉到沉重的责任感,因而作品浸染了浓烈的伦理色彩,试图以此唤醒人们在生活中遵循既定的伦理规则;纪昀再三强调,自己是为了对民众进行伦理教化,才顺应当时民众的阅读需求,写了这样一本书。因而,《阅微草堂笔记》的创作宗旨是希望读者通过道德自律回归上古那样的理想世界。儒学既有上层的官方匡世之学,又有下层的为民请命之学,儒学伦理以其贴近世俗的特点融进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在这一点出发评价《阅微草堂笔记》,此书堪称是儒学伦理的普及教本。 纪昀创作目的首先在于劝世。他把作品的劝诫、教化这种社会功用看得很重。他居高临下,站在当政者的立场上,从“上以风化下”的角度感化下民,并警诫“下愚”,“驯天下之强梗”;他还试图使含冤受屈者“怨尤都泯”。对于他的作品能够传世,纪昀似乎并未怀疑,因此,《阅微草堂笔记》中还有一些真实的人物故事,作者希望作为正史的补充。因为是正常任职以外的副产品,因此《阅微草堂笔记》也有一些笔调轻松的记载。 《阅微草堂笔记》完成后,在当时,一度“洛阳纸贵”,受到热烈追捧。由于历史的原因,《阅微草堂笔记》在建国后一度未能进入大众的视野。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阅微草堂笔记》的历史价值,越来越多的出版机构推出有关纪昀的通俗读物,甚至小学课本、各类职业准入考试也开始将《阅微草堂笔记》的相关内容纳入选题范围,彰显了作品的现代价值。 本书原文以北平盛氏刻嘉庆五年庚申(1800)本为底本,道光十五年乙未(1835)郑开禧序本为参校本,除个别如果改成简体就影Ⅱ向原意的文字,全书一律采用简体、新式标点:译文以直译为主,部分文字意译。全书以文白对照的形式对开排版,为读者提供阅读最方便的文本,相信广大读者在阅读原典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经典的无穷魅力。囿于本人的水平,译注难免有疏漏或谬误,希望得到读者和方家的教正。 韩希明 2014年9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