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之路--现代名人自述》载着七篇现实的故事,是现代中国各方面有所成就的名人,如徐悲鸿、邝富灼、伍连德,他们的自述。各篇曾在《良友》杂志连续发表,因为有汇存的价值,现在印成单行本,题名“成功之路”。
这些故事告欣我们,成功是一条公开的路,并没有杜绝行人的机关。成功之路没有固定的地图,进行方向的自决责无旁贷;途中没有车马,惟有脚踏实地,才能步步进前。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成功之路--现代名人自述/民国文存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徐悲鸿//邝富灼//伍连德 |
出版社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成功之路--现代名人自述》载着七篇现实的故事,是现代中国各方面有所成就的名人,如徐悲鸿、邝富灼、伍连德,他们的自述。各篇曾在《良友》杂志连续发表,因为有汇存的价值,现在印成单行本,题名“成功之路”。 这些故事告欣我们,成功是一条公开的路,并没有杜绝行人的机关。成功之路没有固定的地图,进行方向的自决责无旁贷;途中没有车马,惟有脚踏实地,才能步步进前。 内容推荐 《成功之路--现代名人自述》从《良友》画报选摘六位人物:徐悲鸿、邝富灼、伍连德、丁福保、李惠堂、王立明、黄警顽的自述生平文字,陈述其成长经历,其中有对艺术的执着,对学术的追求,对国家的承当,并由此看出其如何在人生路上一步步走向成功。 目录 序 悲鴻自述 六十年之回顧 得之於人用之於世 醫道與佛法 離母胎現在 由家庭到社會 二十年社交經驗談 附錄:《悲鴻自述》一文所略之文字 編後記 试读章节 一九〇七年秋(光緒卅三年),余晉京應留學生試,獲文學進士銜。清廷旋以郵傳部某職見委,余接事未幾即棄去,蓋余私念,時國內方缺乏英文人才,苟余同粵任教席者,以己之資格論,尚可出人頭地,固勝於浮沉無定之宦海也。會商務印書館顏駿人博士辭職,聘余繼其位為英文部主任,正投余之所好,良以余夙主張實事求是,不尚浮華虛譽,.文墨生涯,正合余之志。余在該館,歷年工作,幸蒙國人嘉納,而尤以早年著作,謬承海內學者交譽備至,此則余可引為自慰者也。該館同人,辦事之忠誠戮力,余早信其必能操成功之券,故余稍具積蓄,郎以之附充為該公司股份,其後仍繼續投資者有年,余每自顧曰,余今不僅為館之職員、徒為他人作嫁衣而已也。余恆告人曰,該館之有今日成績,良非偶然,一則管理有方,二則不受政治牽涉,有以致之也。余每低徊往事,覺余之能向祖國稍貢其服務之誠者,全赖商務印書館之力,故余對於該館,常抱無限感戴之意。今者,該館之出版物,已風行全國矣,而余雖足不出上海之門,顧恆能與國人相見於文字中,彼習英文者,則知余更詳也。 余在該館早年之工作,以著作或編輯學校課本為多,惟自館內之英文部擴充以來,該項事業,遂以時間關係,鮮克進行。抑余亦欲從事於館內其他事業,故余除担任撰述外,或則擘劃廣告之術,藉以宣傳該館出版之英文書籍,或置身於暑天遊覽之地,或與各學校當局酬酢,或參與各教育會議等等,統而言之,其目的要不外推廣銷路而已。余在該館服務之晚季,對於英文著作方面,輒延致外界投稿,余覺此項計劃之成效,較前尤著。最近該館所出版之英文書籍,其中實不乏精彩者,凡留心該館出版物之人,當信余言之不謬,而謂該項書籍之內容及式樣,確有進步之實情也。近者各方紛來獎讚之言,稱該館之英文出品,實可與舶來者相頡颃,由是余相信吾人之作品,確已提高程度。同時該館之令譽亦有蒸蒸曰上之勢,此則余至用欣慰者。蓋凡此種種成績,余均與有力焉。吾人在世上,能有所建樹,實為無上之愉快,余殊不能不感謝該館之予余以此機會也。 余一生事業之重要者,舍著述外,要以青年會事業為其次。余之與青年會發生關係,蓋始自大學時代。余以為青年會之功用,在最低限度內,可以將基督之人格,向青年人廣事宣傳,使之發奮有為,即如余之能奮鬬成功,殆無不拜基督榜樣之賜。余在加利福尼亞大學讀書時,叨為該校青年會之閣員,藉此得與其他教徒相過從。余曾兩度參與太平洋學生大會,得聆各名人之偉論,且與之論交誼,而得其感導之力不少。余因曾致力於青年會工作,故余在未囘祖國以前,國人已得聞余之名,用是,香港青年會特函聘余為該會幹事。時則余仍在大學四年級肄業,去畢業之期不遠,余當時滿擬接納其聘,惟一念自己之國文程度太淺,不足以為人羣服務,復以中國政府方面界,畀余以方言學堂之教席,待遇更為優厚,遂使余棄前者而採其後者矣。不明余衷者,或輕余為醉心名利之徒,庸知余為家庭境遇計,固不得不如是。再以余之連年顛沛潦倒,今欲稍蘇余困,想亦人之常情,而大雅所能諒者耳。 當滬上青年會中人,聞余有卜居海上消息,中華青年會全國協會,竟預選余為該會執事,同時上海青年會亦舉余為董事,自一九〇八年起,以至於今,余服務於斯二會未稍輟,余曾連任協會執事會之主席凡十二年,余又曾當上海青年會之會長數年。憶余初與青年會幹事會面時,其情景實與余以莫大之興味。蓋余蒞滬未幾,即有一西幹事名洛维廉者,以惠林羅結之傳記假余,其意殆以為惠林之事業,足為余他山之助。誠然惠林者,世界青年會之鼻祖,而其生平事跡,堪為一般基督徒服務之模範者也。余所與接觸之青年會中人,有顏駿人博士,及已故之唐价臣君,及黄佐庭君,此三者皆為一時之領袖而曾一度為余之導師者也。其他如巴樂滿君、來活理博士,及洛维廉君等,則為余之同事,與余論交,不惟懇摯,而其言行實能鼓舞人之向上,令人振拔有為。余之在青年會服務,常須參加會議,故每在商務印書館工畢,即須往青年會任事,終日辛勞,幾無餘隙之暇。尤甚者,則當余任《中國青年雜誌》主筆之時,恆工作至深夜方止,因是余積勞之體,遂不若前此之健康矣。雖然,余常謂余之在青年會工作,所失者遠不若所得者之多,蓋余在該會習於“乃役於人”之義,及時與幹事切磋砥礪,使余失却自私之心,且覺悟人生之真理焉。余在美嘗讀教育學,以此故,再加以余之任職於商務印書館,其工作又屬教育事宜,遂令余有接近教育工作之趨勢。余任中華基督教教育會及華東基督教教育會之執事者有年,迨數年前,余因身體之欠佳始告退。 P37-39 序言 這本書載着七篇現實的故事,是現代中國各方面有所成就的名人的自述。各篇曾在《良友》雜誌連續發表,因為有彙存的價值,現在印成單行本,題名“成功之路”。 在宇宙間,我們都是行客,走着生命的長途。有人徘徊歧路之側,有人瑟縮於難關之前。有人一步一步住上去,在成功之路前進,荊棘的惡刺或者给他傷痛,却不能把他絆倒;花朵的馥郁给他安慰,却不能把他迷醉。於是一步一步的,不知不覺攀到許多人所未能攀到的高峯。令人仰慕之餘,更對那些成功的歷程有所追間:自述的故事因此徵集。 這些故事告訢我們,成功是一條公開的路,並沒有杜絕行人的機關。成功之路沒有固定的地圖,進行方向的自决責無旁貸;途中沒有車馬,惟有脚踏實地,才能步步進前。 這些故事告訴我們,成功是一條悠長的路,在末目達的之前,每一步,無論輕快或困苦,本身就有意味。 這些故事更告訴我們,成功是人人應有的本分,並不是什麼足以誇耀的事情。 感謝這些故事的作者,忙中執筆,把寶貴的經驗很質撲地寫给我們;而且字裹行間,流露誠摯的心情。 一九三一,冬 梁得所記於《良友》編輯部 后记 “成功”二字,最早見於《尚書·皋陶謨》:“帝曰:‘來,禹!降水儆予,成允成功,惟汝賢。”其意主要指大禹治水的目的已達到,可見其為賢人。成功的內涵,是指建立功勋,從功勛裡體現出其人格的魅力。 對於現代社會來說,“成功”是一個難以定義的詞,但無論如何,大至每個時代,小至每個人的心底,都有一種人生狀態可稱為“成功”的人生.民國時代對於“成功”的理解,即“有所成就”,故而《成功之路》選擇了民國時代已有名氣之人,請各自作傳,為自己的人生道路作一回首。從這些人的回首裡,我們不僅能體會到事業的建立是成功的必要條件,且人格力量的光輝更是成功的重要組成部分。 本書所選的七位名人:徐悲鸿、鄺富灼、伍連德、丁福保、李惠堂、王立明、黃警頑,大多出身於相當貧困的家庭,但在自己艱苦卓絕的奮鬥中,一步一步實現了自己的人生理想,並建立了相當的事業,故而被人銘記、被人稱道。 著名畫家徐悲鴻,生於甲午戰爭之年,江蘇宜興市屺亭鎮人,原名為徐壽康。其父徐達章“獨喜描寫所見,如雞犬牛羊,村樹貓花,尤好寫人物”,在這種影響下,徐悲鳩於九歲時開始習晝,先是每日午飯後臨摹清代名人吳友如的人物晝,後與父一起作晝,給村人寫春聯之類。其間,因為家境貧困,受到富家子弟的輕视,深感人生悲如孤鴻,改名為“悲鴻”。但是人窮志堅,尤其是十九歲時父親去世,徐悲鴻四處謀生,先於彭城、宜興諸校教學,後於上海求職未果,四處告貸謀食。幸而考入震旦學院(今之復旦大學前身),得朋友、同學相助,境況大為改觀,習晝日勤,並得到資助訪學日本。在上海期間。他拜師於康有為門下,得習書法。1917年,因蔡元培先生相邀,徐悲鴻任職於北京大學法晝研究會。1919年歐戰將終,他便攜夫人蔣碧微留學歐洲,於法國巴黎美術學校師從弗拉孟先生,並且在法、德、比利時、意大利等國四處參觀、習晝。他“學於歐凡八年,藉官費為生”,於其間生活潦倒,常無以繼日,但全身心投入學晝,“吾居德,作晝日幾十小時,寒暑無間”。1927年,徐悲鴻回國,先後在上海南國藝術學院、南京中央大學、北京大學藝術學院任職,並擔任第一屆政協委員。他的志願是:“吾歸也,於藝欲為求真之運動、唱智之藝術,un artsavant思以寫實主義啟其端,而抨擊投機之商人牟利主義(mercantile)。如資章黼而適諸越,無何等影響,不若流行者之流行順適,吾亦终無悔也。”终其一生,他都未放下晝筆,融中西晝筆於一體,創作了《珍妮小姐畫像》《奔馬圖》《九方皋》《愚公移山》《田橫五百士》《漓江烟雨》《天回山》等一系列晝作,本書也選取了幾幅他早年的晝作。徐悲鴻與蔣碧微之間的感情生活,一直是藝術界引為談資的話題,他們於1917年一起私奔日本,1945年離婚,其間的故事頗為曲折。1946年,徐悲鴻與廖靜文女士結婚。婚後,廖静文十分細心地照顧重病中的徐悲鸿的生活起居。當1953年9月徐悲鴻去世後,她將徐悲鸿的作品1200餘件書畫作品、1000餘件歷代書畫收藏品全部捐给了國家,且將畢生餘力全部致於修復徐悲鸿的晝作、舉辦晝展。徐悲鴻的紀念館,原建於北京火車站附近的徐悲鴻故居,後來遷至西城區新街口北大街。原書在選錄其文字時,將1922年徐悲鴻在巴黎生活窘迫的那段文字刪去,本書的附錄部分將其補加,以示當年完整之“自述”。 鄺富灼,民國初年上海商務印書館的英文部主任,字耀西,或為曜西,為廣東新寧(今之台山市)人。他生於1869年,少時“家況清苦,余父不善治生,益以食口既繁,薄田數畝,殊不足供溫飽,恆以甘薯代飯,終歲衣褐跣足,惟新歲始獲著履耳”。至12歲時,父親將他托付給同鄉往美國打工者,於1881年抵達芙國舊金山。初至之時,美國正排斥華人,他居於地下室,輾轉之間,替人打掃燒飯。在叔父的幫助下,他進入教會設立的夜校學習英語。也是從此時,琊富灼開始接觸基督教,並由此逐步了解基督教的教義與組織。隨後,他加入了救世軍,成為其中的骨干,並且得到救世軍的資助,進入洛杉璣的盤馬奈學院,攻讀大學課程;1902年他轉到柏克萊加州大學,即加利福尼亞省立大學,攻讀英國文學,於1905年取得學士學位;繼而獲得獎學金,到哥倫比亞大學修文學與教育,1906年獲得碩士學位。1907年,他在中國駐美公使梁震東先生的推薦,回國任廣州方言學堂教員,並在此年秋天考得留學生考試的第三名,被封“文學進士”街,並委以郵傳部職位。但鄺富灼認為“筍余回粤任教席者,以己之資格論,尚可出人頭地,固勝於浮沉於無定之宦海也”,於是掛職而去,任商務印書館英文部主任。他後期的主要工作負責英文著作的出版,早期為開拓商務印書館英文出版物的銷路,後期則廣延英文書籍的作者,使此館的英文出品蒸蒸日上。同時,他自己也創作英文教材,如《新英文名》《英語作文教科書》《英語會話教科書》等。此外,他還熱心於青年教育、社會公益,1931年去世。他生前自我總結道:“積數十年之經驗,余覺立身之道,有三要素焉。其一為努力服務.其次為注重衛生,勤於體操,使身心康健以便於任大事,再次則吾人於執業之餘,還有其他活動,以舒身心之憊乏,不宜斤斤計較於圖别之道也。”這也可給今天的讀者一些啟示。 …… 最后一位作者黃警頑,作為一個交際界的名人,生於1894年的上海,家境窮苦,但他自小生活在一個“精神上卻很快樂”的家庭。他7歲入私塾,三年後轉入收費低廉的西成小學,畢業後因為家境貧困無法升入中學。一日其父看到商務印書館附設書業補習學校招生,當下替他報名,他面試時被張菊生、蔣維喬、陸費伯鸡、顧復生諸先生認為“很為適宜而且於交際上有幾分天才”,因而成為此校的學生。由於天資聰穎,他用一年半就學完了兩年的課程,成為商務印書館發行所的一個學徒。在灑掃之餘,他不肯荒廢,一面研讀書籍,一面聽各種演講,三年後即升為店夥。他從無懈怠,一面去晨校夜校學習,且在華南華東各學校的暑期學校選讀各學科知識,一面在體育館、武術所鍛鍊身體。辛亥革命爆發,他參加北伐軍,革命成功後被保送為憲兵。解甲歸來,商務印書館委其為幹事,讓他負責酬應交際。他這一幹就是33年,一直堅守“慎言語”“守信用”“戒嗜欲”三個信條,“希望從交際的途徑,來促進人類的和平”,故而在交際圈中名譽頗佳。徐悲鴻先生刚到上海、貧困交加之時,也得到了他的照顧,本想讓徐悲鴻為其小學教科書畫插圖,惜其未果。他一直熱心於社會公共團體的創立,朋友亦多,他曾自稱為“一張會說話的活動櫃掌,一本沒有字的人名大字典,一具商務印書館的活廣告”。1947年,受徐悲鴻之邀,他來到北平工作,在中央美術學院從事工會活動。1957年被劃為“右派”,回到上海,處境頗艱,直至1978年4平反,雖然處境有所改善,但他卻於第二年便溘然辭世。他生平知識淵博,待人極厚,並未真正獲得什麼博士學位,是人們對其尊稱而加以“博士”二字。且於“交際”二字,他既受到了歡迎,也受到了懷疑與輕視,在此書裡,他十分平和地說明了真正的交際內涵。 本書所用底本為1931年11月良友圖書印刷公司出版的《成功之路》,並參考了部分當年最早發表這些文字的《良友》期刊。以真實保留原書內容為宗旨,對原書的文字基本不作改變,只改變其版式,但對原文存在明顯錯誤的文字,以“編者註”的方式進行說明,原文仍作保留。此外,需要向讀者說明的有如下問題。第一,版式方面的調動,系考慮今人閱讀習慣而致,將文字豎排改為横排,方便讀者的翻閱,整理者在蛊量保留原書的版式層次的基礎之上進行調整。第二,原書本有標點,但部分不符合今人的語言規範,此次整理,採用了現代標點規範予以標點。第三,民國時代的文字語言正處於古今變化之中,有相當多的繁簡混用及不太規範的現象,如稚與樨、只與祇、哪與那、同時使用,鑒於民國圖書中語言學上的參考意義,本次整理並未改動,所以,書稿中存在部分簡體文字,還請讀者留意。限於整理者的水平,書稿不免有遗漏與不妥之處,請讀者予以批評指正。個别作者的作品尚未進入公有領域,涉及稿酬問題,請相關作者的後人,與責任編輯聯繫。 罗慧 2014年7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