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毅,历史学博士。现为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医学史、疾病史和科技史文献学等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家畜疫病病原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十二五”重大项目等。参加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课题、马普伙伴合作小组课题和教育部“十五”规划第一批重点立项课题等。著有《政府治理与医学发展:宋代医事诏令研究》;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要观点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或介绍。
瘟疫是一种发病急骤、具有强烈传染性、病情危重凶险且有大流行特征的一类疾病,其形成原因多是气候反常和人类活动所致。瘟疫不仅造成人口的死亡、迁徙、流动和社会动乱,而且还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区域社会结构、人口增长、军事战争乃至国家统治秩序造成严重的影响。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疫病频发的时期,也是国家政府和社会力量积极救疗并取得显著成效的时期。本书依据中医传染病学和医学社会史的研究理论与方法,重点探讨宋代重大疫病的流行状况、地理分布、病因病机以及不同社会阶层采取的防治措施等,揭示政府、医学家和社会民众等在疫病防治体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宋代瘟疫的流行、种类、分布及其社会影响
第三章宋代政府对瘟疫的认识与国家防疫体系的建立
第四章宋代政府防治诸路州县瘟疫的措施
第五章宋代政府防治军中瘟疫的措施
第六章宋代政府防治牲畜疫病的措施
第七章宋代地方官吏对瘟疫的认识与防治措施
第八章宋代医学家、宗教人士和普通民众对瘟疫的认识与防治
第九章宋代社会防治瘟疫的特点、作用与历史借鉴
附录宋代重大疫情年表与史料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