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平凡的母亲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于全兴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15年,34次来来回回,94个贫困县,306个村庄,拍摄纪录了1100位贫困母亲  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感动评论!  “于全兴,把镜头对准贫困母亲,相机拍下的不仅仅是贫穷,照片引起的也不仅仅是关注。”  《走向共和》编剧张建伟、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视觉文化学者刘树勇联袂推荐!

《平凡的母亲》一书中每张照片的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内容推荐

2001年摄影师于全兴受幸福工程的委托,只身前往西部,用照片的形式反映西部贫困地区,贫困母亲受幸福工程捐助的情况和生存状态。这一做,就是15年。从天津出发,到达西部某贫困地区,完成拍摄后返回天津,这就算是走了一个来回。15年中,这样的来来回回,于全兴有过34次,其间走访了94个贫困县,306个村寨,拍摄纪录了1100位贫困母亲。

《平凡的母亲》一书中每张照片的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目录

在青海

临行前,母亲给我包了饺子

最该有点什么的时候,偏偏什么都没有

时间慢得像吃饱的蜗牛

一场雪,足够埋掉一个孩子幸福的童年

“哪有钱嘛。”母亲用手抹着眼睛

巴青才仁,让吉祥幸福永远伴随着你

又见巴青才仁

感冒

新房是地震后政府盖的

迷路

丢了骡子,是塌天的大事

安尔存脱贫以后

在甘肃

回家

雨路

大骨节病

偷土

一碗面片

儿子偷了母亲的猪

水煮开了,可依旧是黄的

小型相机彻底摔坏了

我再苦也要让娃念书

儿子得了败血病

第一头牛

妈妈跟我一样可怜

在宁夏

一段采访录音

草帘

西海固

沙尘暴

讨饭讨到乡书记的父亲家

窑里贴了一墙的奖状

能出去打工总比在家强

好媳妇

回来时丢了一个小手指

帮丈夫实现梦想

烤馍房

双层循环养猪法

在贵州

车钥匙被偷

吊角楼

没把日子过好,真不好意思

山顶洞人

没有服装不能参加儿童节

上学靠土豆和煤

母亲病了,她只能辍学

挖煤是最好找最来钱的工作

办不起身份证

孩子死了,丈夫走了

回访水箐村

褚仁敏的豆腐坊

你是天使,你该微笑

16年来第一次不再被当怪物看

我们这里没有雾霾,但总有孩子要戴着口罩

在重庆

女人修出来的路

筛4吨河沙,只能获得9块钱

我只有这一双手

再回大巴山

我的眼泪那一年流完了

没有最难的事情,因为一切都很难

林友芳家的宅基

儿子没了

脱得了贫,生不得病

从5公斤米到三层小楼

在四川

交不起40元学费

被夹在塌方与泥石流之间

方从蓉的幸福工程

大凉山深处

彝族年

全乡第一个考上本科的孩子

一组数字

体验生活,懂得感恩

大凉山的孩子11月还穿着夏衣

第一次见到这么多钱,不知道该怎么数

在西藏

勤劳能干的罗布又回来了

这个项目给我带来了好运

阳光之行

在陕西

石碾子

下了雨才能洗头

放学后去逮蝎子

饼干和电视机

想飞起来的云鸽

只要能给她们一点帮助

在内蒙古

巴林右旗之行

幸福井

暖棚

天灾

这孩子大了怎么办啊

锅连炕

在广西

打蕨粑

一个月中死了两家的父亲

姐妹俩得了银屑病

养鱼

农家乐

菜牛之乡赶次圩要走8个小时

屋漏偏逢连阴雨

彩礼是3斤肉两只鸡两瓶酒和4斤面条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马秀花

余顺琼

张美丽

李晓红

郭艳红

许翠玲

侯银花

守望国境线

在云南

六六新寨

编织中的梦

拍进照片里的笑容

西畴行

歌中姻缘

大山包

另一组数字

有电,但点不起灯

啥时候能轮到这儿

一家人就睡在地上

我知道,我以后不用再来了

我亲爱的母亲走了

后记

大事记

为了母亲的微笑

试读章节

临行前,母亲给我包了饺子

2001年的第二天,经历了新世纪到来的兴奋,人们的生活又归于常态。

我站在空旷的首都国际机场,一阵阵的寒风从我的耳边掠过,心里陡然有了一种孤独。这次远行,我拒绝了所有人的送行,包括家人和朋友。

半个月前,我当时供职的报社领导仪宏伟先生通知我:受幸福工程全国组委会的委托,报社派我前往中国西部地区,用一年的时间,对当地贫困母亲的生活状况和“幸福工程”的实施成果进行采访。

我没有想到,这个采访后来竟持续了15年。

我对于“幸福工程”的了解始于1996年,那年4月,幸福工程天津组委会成立,我策划并组织了相关的募捐活动。当时,有一种朦胧的愿望萦绕着我,希望有一天,能用自己的镜头纪录下中国贫困母亲们的生存状态。

搞了几年的新闻摄影,镜头仿佛自己的眼睛。世界被框在取景器里时,熟悉、平凡的生活便一下子集中、凝炼起来。我从定影液里取出一张张照片,一个个定格的瞬间活动起来,生命从黑白的底片上跳出,还原成动人的真实。

那天,一个几年的愿望,有了实现的可能。可是忽然间,我的心里有了一种说不清的茫然,像一个渴望远行的人,已经打点好了行囊,即将出发踏上路途时,抬起头,却不知自己要走向何方,更不知前方是怎样的路途。

临行前,仪宏伟先生和我与一些新闻界的朋友喝酒,说起了我此次远行的事。我不记得喝了多少,只记得自己有些醉了。

“于全兴,我只要求你活着回来。”仪宏伟先生叮嘱道。

这句话我一直记着。

即将远行,我去看望母亲。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姐弟六个都是母亲拉扯大的。母亲对于我的重要,那些父母双全的孩子是难以体会的。

我把这次采访的危险性说得很含糊,不想让她为我担心,毕竟母亲的年岁大了。她只是影影绰绰地知道我要去很远的地方,给我包了饺子。她一个一个慢慢地捏着,捏得很仔细,仿佛她包得越久,我的旅程就会越加顺利。我有很多话想对她说,可吃饭的时候,我们娘儿俩却很少出声,默默地。

吃过饭,在我出门要离开的时候,母亲忽然大声说:“兴儿,路上小心。”

我回头,母亲倚在门口,仍是那一脸慈祥的微笑。

“多加小心。”她又加了一句。

我也笑笑,转身走了。

我很高兴,我去采访母亲时,得到了母亲的祝福。

在北京机场,我背着沉重的摄影包踏上舷梯。  我的面前,一个小姑娘蹦蹦跳跳,头上红色的蝴蝶结随着脚步一起跳动。孩子的笑容很灿烂,像五月和煦的阳光,她和我女儿的年龄相仿,想到此,我的心紧紧缩了一下。那时,我决定,只要条件允许,在以后的采访中,每天晚上我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与家人联系。我想,只有听到女儿的声音,晚上我才会睡得踏实。

飞机起飞的时候,我一直望着窗外。熟悉的城市离我越来越远,就在这一瞬间,一种机缘将我拉进了另一个世界,变换了空间与时间的距离。生活给了我这次机会,能如此近距离地与贫困接触。机上的乘客都渐渐地进入了梦乡,而我却全无睡意。做摄影记者也有十几年了,但面对即将开始的西部采访,我却想不出确实的计划,这在我是从未有过的。

该有点什么的时候,偏偏什么都没有

1月3日,我到了西宁。天冷得像铁砧上的霜。

我的采访之所以从青海开始,一来是因为青海远,采访青海后,到甘肃、宁夏反而近便;二来是听说可以跟随当地的一个考核工作组一起行动,人多保险,交通工具也有保障。只是1月气候很差,加上高原缺氧,青海省计生协会的靳培德秘书长怕我受不了。

我对自己的体质还是有信心的,何况我也不是第一次去青海。我和靳秘书长约定,就合考核组的时间,1月份到青海下到基层。

后来,我才明白我信心的基础是多么脆弱,自己又是多么幼稚。这次采访经历的地方,迥异于我去过的旅游地区。这是另一个青海,粗糙、质朴的青海。自然显出了她本来的面貌,神圣而不可侵犯。她像一位母亲,用双手捧着人的脸颊,把他们的灵魂引向看不见的山巅。她的手触过的地方,留下了胭脂样的高原红。

就是在这样的天地里,我第一次体味到了“贫困”这两个字的分量,也正是在这样的天地里,我看到了和我母亲一样伟大的人。P12-17

序言

这是一本关于我国西部贫困母亲的书。

该书通过大量真实感人的图片和文字,向我们描述了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我国西部贫困母亲艰难困厄的现实生活状态以及她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与企盼。同时也反映了这些贫困母亲及其家庭在“幸福工程”的帮助下,奋发图强,自强不息,最终摆脱贫困、走向幸福的历程。

20年前,“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行动”开始启动。其目的就是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关注和帮助那些生活在贫困地区的母亲们。通过“小额资助,直接到人,滚动运作,劳动脱贫”的救助模式,开展以“治穷、治愚、治病”为任务的项目活动,使她们树立自强自立的信念和掌握摆脱贫困的方法,与我们共同分享幸福和谐的美好生活。20年里,“幸福工程”这一公益事业得到了海内外各界爱心者的支持和关爱。

于全兴就是其中一员。15年前,幸福工程全国组委会为了更加深入、全面地反映贫困母亲的生活状况,广泛宣传“幸福工程”所取得的良好绩效,委托于全兴同志为这项工程作系统影像纪录工作。15年来,他无数次只身前往我国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对1100多位贫困母亲进行了详细的采访调研。不仅系统地纪录了“幸福工程”运作和发展的历程,向我们展现了这一公益事业的丰硕成果,同时,也让我们通过这些图片资料更多地了解了西部,看到了西部地区的贫困母亲们那种坚韧不拔的性格和与恶劣的自然环境顽强抗争的精神。

于全兴同志是个了不起的人。15年奔波,15年奉献。15年里,他抛家合口,忍受病痛,把幸福工程作为他的事业与追求,在长途跋涉、执着敬业的过程中,还多次捐赠善款,扶弱济贫。于全兴同志又是值得尊敬的。他所付出的不仅是时间、精力与物质,他给我们展示其劳动成果的同时,也让我们更加理解了什么是爱心,什么是奉献。谢谢他!

贫困是人类的一个普遍性问题。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仍然有大量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还有许许多多贫困母亲及其家庭需要我们的关心和帮助。“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行动”将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借助于全兴同志这本书出版之际,我希望有更多的于全兴投身到公益事业中来,同时,呼吁全社会的人们都来关注贫困母亲,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她们尽快摆脱贫困,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理事长

幸福工程全国组委会副主任

赵炳礼

2015年母亲节前夕于北京

后记

我做幸福工程项目已有15年。如今,想起曾34次到过西部贫困地区,连我自己都不敢相信。

中国西部贫困地区的母亲,居住的地域不同,语音不同,但是面临的生活重负是相同的。她们吃苦耐劳,忍辱负重,渴望摆脱贫困走向富足。

15年中,多次在西部地区奔走,我对贫困母亲的生存现状有了一种直观的感受,也促使我去思考,如何用手中的相机,将她们的生存状况纪录下来,传递开去,以引起社会广泛的重视和帮助。

我走过。我看见。

多少次我从西部归来,发现自己的心仍留在那片贫瘠的土地上,魂牵梦萦。

15年期间,我在北京等地多次举办《走近贫困母亲——幸福工程西部行纪实摄影》展览,中央电视台等众多媒体先后做了我的专题访谈报道。许多观众、读者纷纷来电来信,询问贫困母亲的联系方式,愿意尽力帮助她仉,令我很感动。

每次在天津家里整理采访拍摄的照片和日记,我就仿佛重新踏上了西行的路,看着看着便会泪眼模糊。是那些贫困母亲的困境,是那些为“幸福工程”辛苦工作的人们,给了我坚持下去的巨大动力。可以说,这本书能写出来,和他们密不可分。我在此一并叩谢,遥祝他们一生平安。

感谢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理事长、幸福工程全国组委会副主任赵炳礼先生在百忙之中为本书写的序;感谢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副秘书长葛振江先生写的文字。

感谢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幸福工程组委会对我西部之行的帮助和支持,使这本书得以出版,尽管它还比较浅陋,但好在它是真实的。

谨以此书怀念我故去的母亲。

于全兴

2015年3月于天津博彩公寓寓所

书评(媒体评论)

于全兴把他按动相机快门的感觉称为“触动”,他在取景框中看到的影像,不仅映入眼帘,而且激荡心头。他觉得,如果没有这种“触动”,他不可能在离开记者职业、成为大学教授后,仍然一次又一次地走向中国最穷困的地区,走到最需要救助的母亲们身边,义无反顾。

——作家,《走向共和》编剧 张建伟

你注意到那些母亲的造像对你的凝视吗?……每一幅图像都是一个单元,就像是一个深邃的空洞,它向图像的背后延伸而不是向两边。它吸纳着你的注视,它注视着你的注视。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视觉文化学者 刘树勇

这世上没有比母爱更醇厚的情感了,为了能让这醇厚更多地离悲苦远一些,于全兴擦亮了自己手中的镜头—在这之前,他早已擦亮了自己的心。

——天津市美术馆副馆长 马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