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的一个基本事实是,如何选择并创造一种“自己”的生活:知道你是谁、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无疑是获得“自我生活”的前提。可是,你现在是什么样的人,以及你正在成为什么样的人,都需要你从心理学的角度去探索——心理学能够教你认识的,不是你要如梭罗一般,非要亲身跑至人迹稀少的田原去生活才能体会与领悟到的成长经验,而是你能够通过对自己的研究、认知来获得自己所渴望的品质生活。
这恰恰与我们追求情商、智商与逆商成长的目的殊途同归:不管你渴望的是在职场上的转变,还是在现实生活中的从容不迫,抑或是在逆境中的重生,从心理学的角度去认知当下的处境,去探索更适合自我突破的方法,无疑是最适合的——它立足的,是你的“本我”;它追求的,是属于你的“自我”。《心理学与情商智商逆商》由刘丽娜编著。
俞敏洪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这个世界上能决定你未来的有三大要素:第一大要素叫做智商,第二大要素叫做情商,第三大要素叫做逆商。”在他看来,智商、情商与逆商的高低,决定了人生成就的大小、个人幸福感的高低。未来社会的竞争不仅仅是智商的竞争,同时也是情商的竞争,而逆商更是不必多言。在刘丽娜编著的《心理学与情商智商逆商》中,你会发现情商的力量、智商的作用、逆商的重要性,你更会在阅读过程中听到专家的解读,当你能够将书中的内容逐渐消化、理解与运用后,你会发现:品质生活已然近在眼前。
你比很多人都聪明,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人成功,自己在现实中却屡屡碰壁;你工作优秀,但你的薪水与职位却与你的能力丝毫不匹配;你曾经怀揣理想,但如今只能以“适应不了社会”为由,将梦想藏匿……成功并非偶然,那些能够在社会中表现得游刃有余的人,必定有其出色之处,而维系他出色的关键,就是他的高超情商。
情商越高,社会能力越强
不管你是学生、职场人士还是自由职业者,你都极有可能出现过此类想法:为什么有些人明显看起来脑袋聪明,但是生活却不尽如人意;而有些人看起来智力平平,却可以过得很幸福?
同样的现象也反映在生活中:有些人物质生活并不富裕,但看起来却很幸福快乐,生活中充满了欢笑,而他们的周围也往往有各式各样乐于与之交往的人;而某些相对富有的人却总是在抱怨生活的不公,与他们交往,只会听到不满。为什么他们的处境会相差如此之多?
事业、物质生活的成功就一定代表了个人社会能力的强大吗?一个人在社会上有多成功与个人有多幸福之间的矛盾在哪里?答案就是情商——一种了解、控制自身与他人情感的能力。情商高,你就可以把握说话做事的分寸,去促成自己想要看到的结果;而情商低,则直接影响个人的社会能力、生存状态。
白领一族的亚妮刚刚忙完一天的工作,正期待着晚上与男友一起去听钢琴演奏会。去车库取车时,她发现一辆车斜停在了自己的车位后方——这给倒车技术本就不怎么样的亚妮更增加了倒车难度。“这人真自私!如果我见了他,一定要教育教育他!”
她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将车倒出后,正好遇到了车库管理员。“你们怎么做事的?这人车停成这样,你们难道没有看到吗?”车库管理员自然不会礼让,两人言语中难免有冲撞。亚妮愤怒地威胁道:“我会直接向你们上司投诉你!”
与男友相会后,亚妮还在为刚刚发生的事情愤怒,就连男友温柔的劝慰都听不进去。带着这种情绪坐在华丽的演奏厅里,关妙的音乐也变得刺耳。这真是一个扫兴的夜晚。
当演奏会结束后,男友邀亚妮一起用餐。两人已经好几日未能一起吃饭了,而亚妮却拒绝了:“今天没心情,改天吧!”看到亚妮这样的态度,男友也气呼呼地走了。一场原可以美妙结束的约会就因为一位素不相识的人停歪了车而变得无趣。
我们对自己所经历的那些令人不快的事感到生气是一件自然的事,但因此而让接下来的一连串事情变得糟糕就是典型的情商低下了。但身处此类场景中的人并不会意识到这一点。他们没有考虑到可能事出有因,而是单纯地使用抱怨与不满来摧毁自己的快乐。
情商所指向的是个人在情绪、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个人品质。它表明了一个人运用理智去控制情感、操纵自我行为的能力。可以说,它是一种克服内心矛盾冲突、协调人际关系的技巧。个人的情绪智商彰显了个人的生活智慧,同时也表明了个人社会能力的强与弱。P2-3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这个世界上能决定你未来的有三大要素:第一大要素叫做智商,第二大要素叫做情商,第三大要素叫做逆商。”在他看来,智商、情商与逆商的高低,决定了人生成就的大小、个人幸福感的高低。
的确,未来社会的竞争不仅仅是智商的竞争,同时也是情商的竞争,而逆商更是不必多言。我们生活在一个生存困难度日渐增加的时代,如何在这个瞬息万变、逆境环生的多元化时代里求得更多的成功几率,逆商是一个硬性的标准。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如何将情商、智商与逆商与个体进行完美的结合,使三者既可以起到促人上进的作用,又可真正地使我们在安全的前提下,去尝试触及自己的极限?
这就需要心理学的帮助了。
1845年,年仅28岁、对人生陷入迷茫的梭罗厌倦了城市喧嚣,并开始了自己的田园试验——在瓦尔登湖生活几年。在《瓦尔登湖》中,他这样书.写自己从繁华来到自然的理由:“我希望我可以更有意识地生活,只面对生命中最基本的那些事实,我想看看,我是否能学会它教导我们的,而不是等到我将死之时,才猛然发现,自己从来未曾真正地活过。”
生命中的一个基本事实是,如何选择并创造一种“自己”的生活:知道你是谁、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无疑是获得“自我生活”的前提。可是,你现在是什么样的人,以及你正在成为什么样的人,都需要你从心理学的角度去探索——心理学能够教你认识的,不是你要如梭罗一般,非要亲身跑至人迹稀少的田原去生活才能体会与领悟到的成长经验,而是你能够通过对自己的研究、认知来获得自己所渴望的品质生活。
这恰恰与我们追求情商、智商与逆商成长的目的殊途同归:不管你渴望的是在职场上的转变,还是在现实生活中的从容不迫,抑或是在逆境中的重生,从心理学的角度去认知当下的处境,去探索更适合自我突破的方法,无疑是最适合的——它立足的,是你的“本我”;它追求的,是属于你的“自我”。
在这篇短小的序言中,实在难以概述心理学与情商、智商、逆商之间的关联。在《心理学与情商、智商、逆商》中,你会发现情商的力量、智商的作用、逆商的重要性。你更会在阅读过程中听到专家的解读,当你能够将书中的内容逐渐消化、理解与运用后,你会发现:
品质生活已然近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