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说文解字/线装经典
分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作者 线装经典编委会
出版社 晨光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在中国这个有着古老文明的国度里,汉字是使用最为广泛的文字。可以说,中国人每天都离不开汉字。

线装经典编委会编写的《说文解字》是关于介绍汉字故事的专著,书中尽量做到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相结合,力求深人浅出、通俗易懂,适合中学生、知识青年等各类人群阅读。

内容推荐

线装经典编委会编写的《说文解字》以独特的视角,选取了二百多个有代表性的汉字,分三章进行了分析。第一章为“最让人惊诧的汉字”,解析了一百多个典型的本义和今义全然不同的汉字;第二章为“最‘汉’的汉字”,通过对每个字的解析,阐释阴阳五行、八卦、干支、十二生肖以及五常这些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体系的概念;第三章中解析的是“生”、“老”、“病”、“死”等最具代表性、与人生关系最为密切的汉字。

目录

第一章 最让人惊诧的汉字

 王——斧钺

 我——杀人的凶器

 介——铠甲

 斤——斧子一类的工具

 侯——箭靶

 族——密集的箭

 毕——打猎用的有长柄的网

 单——捕捉鸟兽的工具

 函——箭囊

 干——捕兽的武器

 兽——打猎

 臣——奴隶

 童——奴隶

 妾——女奴隶

 宰——在屋内劳作的奴隶

 民——被刺瞎了眼睛的奴隶

 奚——奴隶

 刘——杀戮

 蔡——杀斗

 咸——杀

 岁——砍断双足的酷刑

 恐——砍手的酩刑

 取——割取耳朵

 辟——实为两个字

 执——拘捕

 赤——以火焚人,感天求雨

 示——灵石

 社——土地神

 兆——龟甲烧后的裂纹

 贞——占卜

 郑——祭奠

 羞一一进献

 丰——盛有贵重物品的礼器

 州——水中的陆地

 里——代表三个字

 或——国家

 鄙——城邑四周边远农田中的仓廪

 页——头

 县——倒挂着的人头

 自——鼻子

 而——络腮胡子

 冉——髯毛

 孔——婴儿的囟门

 颐——下巴

 右——右手

 左——左手

 止——脚

 各——从远方走来

 包一一胞衣中已成形的胎儿

 跑——兽用足刨地

 走一一其实是跑

 行——道路

 居——蹲坐

 请——拜访

 印——按压

 服一一降服

 吴——顶着或打着器物

 何——肩抗、担

 为——牵着大象去干活

 豆——古代一种盛食物的器皿

 曾——一种炊具

 具——准备饭食或酒席

 即——去吃饭

 既——已经吃饱了

 卿——两人面对面吃东西

 乡——两人对坐而食

 臭——闻气味

 字——生孩子

 后——生孩子

 保——将孩子背在背上

 匕——人

 大——人

 考——老人

 夏——雄强英武的中国人

 氏——捧着酒坛子的人

 尸——代表死者受祭的活人

 鬼——戴着面具跳舞的巫人

 无——实为两个字

 黄——肚子因生虫而鼓胀的人

 黑——跳舞的人

 红——红色的丝织品

 显——晒丝

 乱——理丝

 绿——嫩草色的丝织品

 蓝——一种蓼科草本植物

 华——花

 来——小麦

 朱——赤心木

 艺——种植

 年——丰收

 依——人穿着衣服

 衰——草编的雨衣

 作——衣领

 表——本义有二

 婴——项链

 万——毒蝎子

 蜀——蛾、蝶类的幼虫

 能——熊

 零——细雨零落

 霖——雨落山林

 霍——群鸟在雨中飞

 只——实为四个字

 闲——栅栏或缝隙

 夕——月亮

 其——簸箕

 期——约会

 几——本为两个字

 六——房屋

 八——别离

 向——朝北的窗户

 余——实为两个字

 巨——矩

 画——划分界限

 丹——朱砂

 凡——铸造器物的模具

 理——加工雕凿玉石

 者——用漆涂刷器物

 昆——一起,共同

 今一一铃铎

 南——乐器

 北——背

 西——鸟儿回家休息

 方——起源有三

 古——事故、祸患

 姑——婆婆

 舅——一名三用

 每——美

 姜——美

 若——顺

 朋——古代货币单位

第二章 最“汉”的汉字

 一阴阳五行篇

 “阴”差阳错

 “阳”春白雪

 “金”碧辉煌

 “木”已成舟

 “水”乳交融

 “火”眼金睛

 “土”崩瓦解

 二八卦篇

 乾——天

 坤——地

 震——雷

 巽——风

 坎——水

 离——火

 艮——山

 兑——泽

 三千支篇

 甲———铠甲

 乙——绳索?鱼肠?鸟?植物?

 丙——地穴?鱼尾?

 丁——钉子

 戊——斧头

 己——绳索

 庚一筛糠的农具

 辛——刑刀

 壬——缠绕丝线的工具

 癸——飞镖

 子——产子

 丑——手

 寅——引导胎盘出降

 卯——分离胎儿和胎盘

 辰——蛤蚌之类的软体动物

 巳——在胎包中生长的小儿

 午——杵

 未——禾木的穗子

 申——闪电

 酉——酒坛子

 戌——战斧

 亥——猪

 四生肖篇

 “鼠”迹生尘案

 “牛”羊暮下来

 “虎”啸坐空谷

 “兔”月向窗开

 “龙”隰远青翠

 “蛇”柳近徘徊

 “马”兰方远摘

 “羊”负始春栽

 “猴”栗羞芳果

 “鸡”跖引清杯

 “狗”其怀物外

 “猪”蠡窗悠哉

 五五常篇

 “仁”者必寿

 “义”薄云天

 “礼”尚往来

 “智”勇双全

 “信”手拈来

第三章 最关乎人生的汉字

 “生”龙活虎

 尊“老”爱幼

 “病”入膏肓

 “死”而后已

 “春”寒料峭

 明察“秋”毫

 “冬”温夏清

 “父”慈子孝

 “孙”康映雪

 “孝”子贤孙

 怀橘遗“亲”

 “爱”人以德

 “福”星高照

 “对”答如流

 一无“是”处

 转危为“安”

 邯郸“学”步

 “身”体力行

 “毛”遂自荐

 “发”愤图强

 神“出”鬼没

 出神“人”化

 足智“多”谋

 “少”言寡语

 “千”回百转

 “得”不偿失

 “失”而复得

 “弃”笔从戎

 “买”椟还珠

 “卖”履分香

试读章节

“单”是个象形字,繁体写作“单”。甲骨文中的“罩”,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是一个丫权状结构,其两个分又顶端各有一个圆圈;下部是一个“甲”字状结构。这种构造意味着什么呢?

经考古探索和研究,学者们发现这是古人对当时常用的一种打猎工具的状写:其主体骨架是猎权“干”;上面的两个圆圈代表绑在权头的可用于敲击猎物的石块;下面的甲字状结构代表绑在权柄上的用于捕鸟捞鱼的网兜。因此, “罩”的本义就是用于“捕捉鸟兽的工具”。

金文阶段的“罩”字,写法跟其在甲骨文中的样子如出一辙,只是笔画更圆转一些。发展至秦代的小篆阶段,它的写法发生了变化:连接“杈柄”与“石块”之间的枝桠被省略掉了;表示石块的圆圈变成了两个并排的“口”; “网兜”下又多出了一横,可能是代表柄上有“挡手”。整个字的线条更为流畅,字形也规整许多。自此,“罩”字的结构基本定型。后来在汉字简化运动中,为了书写方便, “罩”字上面的两个“口”又被换成了“、/”。

用“单”这种工具狩猎,往往只能捕到一只鸟、一只兔子或一条鱼……所以“单”就被引申为“一”。经进一步引申,它便又可作“奇数”讲,如“单号”。

“单”还能被引申为“单独、孤立”,如宋代吴文英《宴清都·连理海棠》:“人间万感幽单,华清惯浴,春盎风露。”大意就是:人世间的千万人都感到孤单,有几个人能像杨贵妃那样受宠,到华清池中沐浴,尽情地享受春风雨露的滋养。

而若要形容衣物等单薄或是单层的,也可用“单”。如白居易《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另外,“单”还用来形容身体衰弱、势力微小、思想单纯、形式简单等,如:势单力薄、单调。

“单”字还有个很特别的用法,即放在两个数量中间,表示较大的量下附有较小的量,相当于“零”。如:一百单八将。

“单”与“于”合用时,音,是中国古代匈奴君主的称号,也可泛指少数民族贵族。如杜甫《哀王孙》:“窃闻天子已传位,圣德北服南单于。”大意是:我私下里听说天子已经传位,德高望重的新皇已经使南单于臣服。

“函”字,基本义是指“装东西的匣子或套子”。如“镜函”就是指“装镜子的匣子”。由此,它也可用做动词,意思是“用匣子装”。如明代张溥《五人墓碑记》:“买五人之胆而函之。”意思就是:将五个人的首级买下来,用匣子盛好。

这些意思,都是由其本义“箭囊”(后世也称其为“箭壶”),也就是“装箭的袋子”引申而来的。

【汉字溯源】

“函”,象形,繁体写作“函”。三千多年前甲骨文中的“函”字,看上去就像是一个桶状的容器内装有一支箭:“桶”的右上角有一个耳朵,那是桶的“挂耳”;“桶”内的箭,箭头朝下,之上是箭杆和箭尾,一目了然。整个字形表达着这样一种意思:这个“桶”就是用来装箭的“箭囊”。由此,“函”的本义清晰了然。

金文中的“函”字,由甲骨文演变而来,但也有了一些细小的变化:“箭囊”由原来的梯形变成了顶圆底直的半橄榄形,囊中的“箭”也变了——“箭尾”与“箭杆”的连接处,由原来的火苗状的小圈变成了一短横。发展至秦代的小篆阶段,其写法变化更大:原来在右上角的“挂耳”被移到了箭囊的正上方,并演变成了一个钩子的样子;“箭囊”本身也来了个180。的转弯,变成了顶直底圆的半橄榄形;里面的箭也变成了“羊”形,让人再也看不出箭的样子了。隶书中的“函”字,脱胎于其小篆字形,并初步笔画化,将上面的“挂耳”变成倒三角形。自此,其结构基本定型。我们如今所顷用的“函”字,是它的简化字。P24-25

序言

在中国这个有着古老文明的国度里,汉字是使用最为广泛的文字。可以说,中国人每天都离不开汉字。那么,你知道汉字是怎么来的吗?

很多人都知道仓颉造字的美丽传说,但事实上,仓颉只是传说中的一个具有神话色彩的人物,他不可能一个人创造出所有的汉字,而只可能是最早对汉字进行系统整理的人。据考证,汉字的萌芽,可以追溯到五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汉字起源于幅员辽阔、历史悠久的华夏大地,源于上古先民的共性经验,是一代代先民根据生活实践慢慢创造的结果。每一个汉字,寻根究底,无一例外地都来自最真实的生活。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记载:“上古八岁入学,教之六书。”所谓“六书”,指的是通过分析汉字的构造和使用目的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最早的汉字,字形以象形为主,字体以不可分割的独体为主。在独体字的数量积累到一定程度以后,人们便又采取了以现有的字形为基本构件,通过固定的组合方式创造新字的方法,创造了会意字、形声字等。经由几千年的演变,汉字逐渐发展为今天的固定符号。

据统计,汉字共有约十万个,可谓浩如烟海。要想对其进行全面的解析,几无可能。所以本书以独特的视角,选取了二百多个有代表性的汉字,分三章进行了详细而深入的分析:第一章为“最让人惊诧的汉字”,解析了一百多个典型的本义和今义全然不同的汉字;第二章为“最‘汉’的汉字”,通过对每个字的解析,系统阐释阴阳五行、八卦、干支、十二生肖以及五常这些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体系的概念;第三章中解析的是“生”、“老”、“病”、“死”等最具代表性、与人生关系最为密切的汉字。每个字的解析,又分四个版块:

第一版块中主要阐释该字的字音和基本义。

第二版块为“汉字溯源”,从原始字形人手,对汉字进行寻根探源。因为只有懂得字源,我们才能真正读懂该字,并知道我们的祖先在创造汉字这一伟大业绩中所表现出来的惊人智慧,认识中华文明古国五千多年来的灿烂文化;懂得字源,才能有助于我们探索每个字的演变过程,认识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工农生产、军事交通、宗法制度、宗教信仰、文化艺术等历史面貌。

第三版块是“字形演变”。在距今三千多年前的殷商甲骨文时期,汉字已经达到了基本成熟的阶段,此后直到小篆的出现,汉字字体始由图形逐渐线条化、符号化,结构逐渐固定。隶变更使汉字大大简化,彻底打破了象形特征,解散篆体,改曲为直,把无规则的线条变成有规则的笔画;又通过合并、省略、省并等方式,简化结构,减少笔画,初步形成了汉字当今的字形。

第四版块是“字义转化”。求索该字的引申义或假借义,并阐释其转化依据,不仅能使读者掌握每个字的本义和引申义的关系,还能从中看出汉字字义的发展规律。对于每个字的义项,我们都以古代诗文中的例句为证,并将其翻译成白话文,使之通俗易懂。

一种文字的产生和演变,离不开一定的文化体系。汉字是与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传统相联系的,其字义系统记录了文化系统,而字形构造反映了文化现象。在对每个字的解读过程中,我们注重结合传统文化来分析汉字的构造,在对汉字形、音、义的分析中阐发文化现象,以求达到在理解汉字的同时领悟传统文化的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甲骨文是在20世纪初才被发现的,所以长期以来,人们对汉字的研究,主要依据的是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等古籍,以致前人对许多汉字的解释,大多囿于士大夫阶层的定式思维,一定程度上脱离了生活的实质和本象,产生了一些谬误。如“每”字本义为“美好的、漂亮的”,而《说文解字》中却说是“草旺盛生长”。对于这种情况,本书都一一进行了纠正。

本书尽量做到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相结合,力求深人浅出、通俗易懂,适合中学生、知识青年等各类人群阅读。编者的心愿,是在给读者提供知识和乐趣的同时,也为其提供一种正确解读汉字的思路。

汉字文化博大情深,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鉴于编者能力有限,在阐释过程中,疏漏和谬误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朋友予以批评指正,在此深表感激。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7: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