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听梦--韦苇童诗选(精)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作者 韦苇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春》、《小小鸭》、《唱在春风里的摇篮曲》、《倒扣的花杯》、《鸟家》、《青蛙的童话》、《小荷叶》、《听梦》、《小调皮》、《这米粒儿》、《我们是红莓果》、《大惊喜》、《喂,南瓜》……《听梦--韦苇童诗选(精)》的突出特点在于拟儿童的口吻,生动地抒发“儿童”的心声。

内容推荐

《听梦--韦苇童诗选(精)》的突出特点在于拟儿童的口吻,生动地抒发“儿童”的心声。作者在“儿童”上加了引号,意在表示,童诗里的儿童的心声,其实是诗人在感受儿童生活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正是在能否创造性地建构“儿童”的心声上,分出了诗人的高下,分出了童诗的高下。

目录

第一辑 扑鼻家香

 家香

 爸爸妈妈和我

 我是一棵会结果的树

 醉炊烟

 男子汉

 弓

 梦开花

 甩红袖

 看湖随想

 瓜和花

第二辑 荷塘昕梦

 春

 小小鸭

 唱在春风里的摇篮曲

 倒扣的花杯

 鸟家

 青蛙的童话

 小荷叶

 听梦

 小调皮

 这米粒儿

 我们是红莓果

 大惊喜

 喂,南瓜

 柿灯

 邻居家的小猫

 小蝌蚪

 那一桠荔枝——1994年夏天纪事

第三辑 鸽哨声声

 六月的祝福

 走!到乡间去

 我们去采集种子

 天空蓝蓝

 坐在白云上

 尾巴伞

 晨歌

 雨下起来

 有雨

 大雁飞来

 让路

第四辑 种植歌声

 “巢”字

 我走进树林

 我喜欢鸟

 牛背白鹭

 红白童话

 我们和鱼儿

 老树又年轻

 仙鹤回来了

 救急

 海滩听见

 早上好

 窗下的鹭鸟

 美丽的一闪

 月色中的母鹿

 死了吗,锯了吗

 山痛

 会叫的帽子

第五辑 花脖长长

 狼种树

 浪的童话

 咕,呱

 接电话

 牙疼专家

 方蛇

 国脚

 不可以

 伴手礼

 小鸟对我说

 黑发好看

 就当你生的是只鸡

第六辑 鸡昕鸭话

 人

 鹰

 听话

 如果我是一只蝴蝶

 花和鸟

 灯

 自行车

 谢谢

 过去的一年

 椅子腿和小树

 一个胡桃落下来

 水想的是流淌

 睡在瀑布上

 方瓜

第七辑 绿色声音

 太阳,你好

 小松鼠,告诉我

 腊月:北方大地的梦

 谁在地下听见了太阳的呼喊

 兰兰的春天

 绿色的声音

后记汇人世界童诗潮流

试读章节

太阳在天上行走。他看见的东西最多了,他听说的故事最多了,他知道的事情最多了。

他知道小朋友们喜欢到河边游玩,就放出光来,放出温暖来,把山巅的积雪融化,让清亮亮的水在河里哗哗流淌。

他知道小朋友们喜欢到树林里去游玩,就放出光来,放出温暖来,叫树木舒青、发芽,让大地铺满绿,活跃起新的生命。

他知道小朋友们爱吃水果,就放出光来,放出温暖来,叫瓜田长出了蜜,果林挂满了甜。

他知道小朋友们喜欢花儿,就放出光来,放出温暖来,叫花儿开放,让大地处处飘散着清香。

他知道小朋友们喜欢鸟儿,就放出光来,放出温暖来,当阳光和温暖滋润了鸟儿的歌喉,它们就把自己满心的爱,都注入了赞美大自然的歌唱。

太阳,全世界每个角落他都到了。全世界好的一切他都看见了,全世界坏的一切他也看见了;全世界美的东西他都看见了,全世界丑的东西他也看见了。

太阳爱善良的人们。

太阳爱勤劳的人们。

太阳爱智慧的人们。

太阳爱创造的人们。

太阳爱勇敢的人们。

太阳最爱的,是孩子们。一切到太阳下来的孩子,他全都爱,爱白皮肤的孩子,也爱黄皮肤的孩子,爱黑皮肤的孩子,也爱棕色皮肤的孩子。因为,他在孩子身上,可以寄托人类理想的希望。

“太阳,你好!”亚细亚的孩子向太阳问候;

“太阳,你好!”欧罗巴的孩子向太阳问候;

“太阳,你好!”阿非利加的孩子向太阳问候;

“太阳,你好!”亚美利加的孩子向太阳问候。

“孩子们,你们好!”小朋友们,你们听见太阳的声音了吗7你们听见太阳的问候了吗?

太阳微笑着,行走在天上。

小松鼠,你背上这三条竖纹,黑黑的,长长的,是你妈妈给你描上的吧?

小松鼠,你这根大尾巴,蓬松的,轻盈的,是你妈妈生给你跳远的吧?

小松鼠,你这双小眼睛,黑闪的,机敏的,是你妈妈生给你找松果的吧?

你的脖子上,一定挂过妈妈为你编织的花环,那野花编成的五彩花环,一定鲜艳过苍郁的松林。你自由自在,你蓬开你的尾巴,你闪转你的黑眼睛,把你花花的背影,留在密密的松林里。

然而,你佩过花环的脖子上,今天被套上了铁丝挽成的小圈圈,圈子上系着一条长链子,链子的另一端拴在一个男人的手里,这个男人站在大街的一侧,站在立交桥的脚边。

我们的城市很美丽。我们的城市到处写着welcome!就是“欢迎”,欢迎五大洲的朋友到我们的城市来,把我们城市的美丽带到世界各地去。可是把你带进我们的城市来,我感到我的心在阵阵发紧,我的嗓子眼儿仿佛有什么哽着,堵得慌。当我想到你的妈妈为了找你,正急得四处团团乱转,急得发疯,就想哭,想当街大声喊叫:不!

这里有太多的人。

这里有太多的车。

这里有很多很多商店,却没有一家商店出售松果:这里有很多很多街树,却没有一棵街树结着松果!

这里闻不到松脂的清香。

这里嗅不到大森林的气息。

这里看不到最蓝的天空……

小松鼠,你从哪里来?远方的哪片松林,是你的家乡?远方的哪只松鼠,是你的妈妈?小松鼠,告诉我!我知道你的声音很小,但是我的耳朵听不见的声音,我的心能听见!

如果你往北走,你会看到,整个北方都裹在白雪里。北方大地做着一个很长很长的梦。北方的大地,喜欢蒙在积雪里做梦。雪越厚,它的梦就越甜。你要看北方大地的梦,都是什么样儿的吗?那么

你转过身来,往南走。

这时候的南方浴在一片花海里。涌动的花海,彩色的浪波摇漾着春天的气息。你从这边看,你从那边看,左看,右看,你看花了眼,你看醉了心。你的爱不够用了。红的花分了你的爱,紫的花分了你的爱,清香的花,奇特的花……都来分一份你的爱。可是,你还得留一份你的爱,给昆明翠湖里的红嘴鸥。在冬天看过满翠湖的红嘴鸥,你才算知道,世界上什么是最美丽的。

现在,你已经看到了北方大地的梦。

在梦里,北方大地听到了南方大地的喧闹声。

白雪像一床厚厚的棉被,铺盖在大地上。雪被下面,在土层深处,有一颗雪莲花的种子睡得正香。

春天来了。春天的太阳暖融融的。太阳对大地喊“哎,雪莲花种子,醒醒了,你应该最早在大地上开出花朵来。”可是,雪莲花种子一点动静也没有,因为隔着厚厚一层白雪哪,雪莲花种子听不见太阳对它的呼喊。

太阳照着,照着,把雪被的表层渐渐化成了水。一丝雪水钻进了土层,渗透到雪莲花种子身边。

雪莲花种子被惊醒了。

“你是谁呀?我睡得正香哩,你干吗来打搅我?”听得出来,种子心里有些不高兴。

“我是一丝雪水,来帮助你到大地外面。大地外面的世界很明亮,你出去看看吧。”雪水友好地说。

“是吗?你是来叫我去看大地外面的世界吗?”种子听了雪水的话,觉得浑身舒爽。“可是,我没有那么大的力气,钻出土层呀。”

“哦,没有关系,有太阳帮助你呢。我本来也只是一片雪花,就是太阳把我化成了水,我才能钻到地底下来帮助你呢。”P120-125

序言

认识韦苇先生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1986年8月,韦苇先生出版了《世界儿童文学史概述》,这是国内学者撰写的第一部较为系统地介绍、论述世界儿童文学的著作。对于已经开始探头向国外张望的中国儿童文学界来说,这部著作无疑打开了很大的一扇窗口。1989年10月8曰,韦苇先生在这部著作上题字“愿我们携手共进”,将其寄赠予我。从此,《世界儿童文学史概述》成了我经常翻阅、参考的专业书籍。

在我的理解中,韦苇先生的“愿我们携手共进”这一赠语含有特殊的意味。当时,正值我第一次日本留学归来不久,已经尝到了学习、研究外国儿童文学的甜头,所以体会出韦苇先生的赠语里,既有共同研究好外国儿童文学的意思,也有通过第一手资料,汲取外国儿童文学的资源,把儿童文学理论以及中国儿童文学研究做得更好、更到位的意味。的确,对于中国儿童文学研究者来说,没有儿童文学的国际视野,很容易陷入误打误撞的窘境,这也是有1980年代的历史来作证的。

本是为韦苇先生的童诗集作序,却大谈外国儿童文学研究的重要性,这是有缘由的——韦苇先生的童诗创作,与他在外国儿童文学方面的深厚学养有着血脉联系。正如韦苇先生的童诗集后记的标题所示,他的童诗创作,是在“汇入世界童诗潮流”。

《听梦——韦苇童诗集》的突出特点在于拟儿童的口吻,生动地抒发“儿童”的心声。我在“儿童”上加了弓j号,意在表示,童诗里的儿童的心声,其实是诗人在感受儿童生活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正是在能否创造性地建构“儿童”的心声上,分出了诗人的高下,分出了童诗的高下。

韦苇的童诗,有不少在我们通常读到的童诗里找不到的童趣。

《咕,呱》一诗,写的是一个叫“咕”,一个叫“呱”的青蛙捉迷藏,他们说好了在荷叶“上”捉迷藏,可是,“呱是个机灵鬼,/他趁咕转身不注意,/吱溜躲进了荷叶下。”在荷叶“上”找不到“呱”的“咕”,与“呱”有了这样的对话:“呱一呱,你躲哪儿啊?/咕一咕,我藏这儿呐!/这儿是哪儿?/哪儿在这儿!/这儿是哪儿?/这儿在这儿!”“咕!/呱!/咕!/呱!”在这个世界上,能够分清“咕呱”叫的青蛙哪个是“咕”,哪个是“呱”,也许是韦苇的独家本领。有了这样的本领,韦苇才发现了未曾有人发现的一个“青蛙”的世界——诗的世界。

对儿童现实生活中的童趣,韦苇也有独家发现。比如《接电话》这首诗。一个孩子在给另一个孩子家里打电话,“汪——!/汪一汪!/汪一汪一汪!”听到电话那边这声音j打电话的孩子问了:“喂,喂喂,/你听见我的电话吗?/汪汪汪的,/是你在叫,/还是狗在叫?”接电话的孩子(他是个顽皮得会学狗叫的孩子吧)急了:“哎,你别叫,/宝贝,别叫,你,/没见我在接同学的电话吗!/你这个坏东西……”结果那边不让了:“你说什么?/你说我是坏东西?/你在我的书上画鬼脸,/我都没说你是坏东西!”这边赶忙解释,我没说你是坏东西,我说的是我的狗,然后历数小狗的劣迹。对方不想听:“你跟我说这些做什么,/我是问你,/这汪汪汪的,/是狗叫还是你叫?”“是我让狗叫的吗?/如果我是狗/我早不叫了,/如果你是狗,/啊呀……我都说些什么了!/我没有说你是狗……”瞎,还是求求自己的狗吧:“别叫了,宝贝!/我求您了,/我叫你大爷行吗!/你没见我在接同学的电话呀?/我接电话你来凑什么热闹哇!”你瞧,“您”也上来了,“大爷”也上来了,可是——“汪——!/汪一汪!/汪一汪一汪!”小狗似乎叫得更来劲儿了。

一定会有人问,这也叫童诗吗?是的,这与我们通常读到的童诗很不一样。可是,谁知道“童诗”是什么?“童诗”有一个可以被某人拿在手里的固定不变的标准吗,就像拿着一块石头一样?和这块“石头”不一样就不是童诗?我只知道,《接电话》给了我新奇和愉悦,我对“这边”“那边”以及凑热闹的小狗怀着喜爱,再有就是希望集子里的这类诗作再多一些,尽管我知道这样的要求近于苛刻。

我们再来看《喂,南瓜》这首诗——

我种了一棵南瓜。

它是个淘气鬼,

不声不响

往隔壁院子里爬,

看样子

要在那边安家……

喂,南瓜,

你给我回来!

谁让你自作主张,

这样自说白话?

这首诗对童趣的表现,就不像《接电话》的童趣表现那样,令读者感到那么陌生。不过,它依然能反映出韦苇以童诗表现童趣的艺术灵性。我还读到过他的《长大了》一诗,觉得也属于抒发“儿童”心声,表现童趣这一脉,很是喜欢,可是,在《听梦——韦苇童诗集》中却没有找到,不知是出于疏漏还是别的什么原因。于是,我将其列在下面,以免可能的遗珠之憾。

夏天来了,/赶紧把剥下的绒衣/,随手扔在一旁。

夏天小树长得很快,/一天能长几片新叶;/新笋长得还要快,/下雨天,/它们一激动,/就嘎叭嘎巴嚷着往上冲。

小男孩着急了,/自己总是不长,总是不长,/昨天和今天看不出有什么两样。

春天生的小狗,/到秋天都有小男孩齐腰高了,/还会去叼来爷爷要看的报纸;/春天生的小猫,/到秋天都离开妈妈/自己去学爬树了。

小男孩更急了,/自己总是不长,总是不长,/昨天和今天咋看不出有什么两样?

天凉了,/赶紧拿出绒衣/套在自己身上。呀,这裤子怎么了——/裤管短得露出了一截脚秆?/妈妈,你快来看,/我长大了!/我长大了!

由《咕,呱》《接电话》《喂,南瓜》《长大了》这样的诗,我想到作为教授的韦苇的研究著述中的儿童文学的审美价值观,想到他的童诗观。在《就童诗事答记者问》一文中,韦苇这样说:“童诗切忌堆砌书卷语。这在我国的历史上是有诸多教训的。上世纪50_-60年代的童诗里,多的是‘明丽~斑斓~轻捷“婉转“耀眼~幽静一明澈~深情“倾心’‘温婉’‘寒风凛冽’‘暮色苍茫’‘姹紫嫣红’‘寒气袭人’‘沧海桑田’‘威武雄壮’等等。怎么会这样?然而彼时的童诗名家们确实就是这样给孩子写诗的。这类书卷语的指义是凝固的、板结的,不能给读者以舒展想象的广阔空间;这种僵硬的词语堆砌多了,诗必然就没有了诗文体所殊需的自由和灵动,丧失了同时特别需要的口语清纯美和鲜活美,从而使作品变得概念化和成人化。”在该文中,韦苇归纳了他对童诗艺术特征的理解:一是运用“提炼过的口语”,二是具有叙事性,“即有一定的故事性”。由此可见,韦苇的上述童诗所具有的明显的口语性和叙事性,一方面是在反叛“上世纪50—60年代的童诗”传统,一方面是在践行自己的童诗创作主张。

在感受、思考韦苇的童诗创作的艺术特色的时候,不能忘记他的翻译家的身份(也让我们联想一下任溶溶)。我本人像韦苇先生一样,既从事外国(日本)儿童文学研究,也从事儿童文学翻译,同时,近年也开始了儿童文学创作。以我的感受而论,也许与学者韦苇的研究相比,翻译家韦苇的翻译,使他与世界上优秀的童诗传统走得更近。

中国儿童文学需要走向世界,为此,人们常说的一句话是,中国的才是世界的。这话没有错,但是,它不是完整的论述。不仅是中国的,而且还是世界的,如此,才能“汇入世界童诗潮流”。

2014年8月5日

(朱自强,儿童文学学者、翻译家、作家,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

后记

我们这个以诗美的无限为自豪的民族,诗潮的降落本该是我们起而追求物质富有阶段暂时的文学现象。童诗显然在回潮中。童诗的复兴无疑是我国童子的一个福音。

我国童诗脱离世界童诗潮流太久。这当然首先是因了我国太久地自我封闭在文艺普世评价标准体系之外,我国文学太久地停滞在只有自我认同、自我赏识的非人性氛围中。中国新诗在上世纪长达三分之_的时间里,其遭遇是那样的不堪回首,童诗因为读者对象的原因堪可一读的篇章可能比主流新诗要多些,却也无能完全独立于当时强大意识形态语境之外,而洁身自好,而独善其身。

我们的童诗丧失了许多可以追赶世界潮流的岁月。用任溶溶先生的话说,那是我们一个“很吃亏”的不短的时段。

山不转水转。转拐的时机终于历史地来到我们面前。

然而,当我们无需心怀悸惶来追赶世界童诗潮流时,我们又不像许多欧美国家那样有泰斗级的诗巨擘来出手支援童诗。曾卓是我国的一支诗大椽。那首《悬崖边的树》后来频频被童诗选家们擢来作为我国新时期的童诗圣典,说来倒并无不可,但那毕竟不是为孩子阅读而写,其诗行间藏含了太多血泪。它是我国当代最见亮度的一颗诗星斗,但即使少年读者要读懂它、要理解它也是非常困难的。童诗需要的是新诗大家对儿童全心全意的完美转身,为我国的童诗创造足资楷模的华章,而且是成批量的。

创造与世界童诗对话的资格,还得靠我国童诗界自己的努力。幸好台湾有从成人诗界转身而来的诗家,如林焕彰者流,他们的童诗由于合拍于世界童诗的潮流,他们的诗所以早已就走出岛外,更可喜的是它们的“走出去”并非缘于当局“文化输出”的努力。他们的童诗本来就是世界童诗诗潮的一个部分,是世界童诗诗潮潮头里进溅的朵朵浪花。“五四”开始的诗流在他们那里有过曲折却不曾中断,他们那里的文学河床始终与“五四”接续着,也自然就与世界童诗的潮流接续着,一脉而相承。把杨唤奉为他们童诗的一代诗宗,就是他们承接“五四”以来优良诗风的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标志。林焕彰们是我国童诗走上纯淳童诗诗路的排头兵和领路人。

总结童诗写作的经验,就让我懂得了:力争与世界童诗潮流同步、不脱离“五四”新诗河床是何其重要乃尔。那么,我就来试做两件事:一件是,竭尽我之所能通过翻译引进世界性的典范童诗;另一件是,我自己姑妄来作童诗操练,在童诗多样性方面做一些愿景性的投石问路。

韦苇

2011.14.7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5:3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