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儿童健康教育手册(7-12岁篇)
分类 经济金融-管理-管理学
作者 东方慧
出版社 广东经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东方慧编著的这本《儿童健康教育手册(7-12岁篇)》通过列举大量案例,围绕6个板块分析了7~12岁孩子的性格发展过程。抚养者通过阅读可以了解到7~12岁孩子的智力认知发展、语言思维发展、道德观念发展、孩子的气质类型及抚养教育中的问题。相信那些有意识培养孩子健康成长的父母,在阅读本书后都会有所收获,针对自己和孩子的一些特征表现,及时进行调整和完善。

作者简介

东方慧,婚姻家庭咨询师和家庭教育指导师。19岁开始学习心理学、社会学、国学和哲学。21岁正式从事咨询行业,历经十余年,解决大大小小的问题3400余件。25岁创立了幸福菩提园婚姻情感咨询中心。30岁创建了2 1儿童教育模式。先后考取了*二级婚姻家庭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的资格认证。

内容推荐

健康的生活需要两种能力:第一,生存技能;第二,家庭生活能力。第一种能力通过系统的学校教育,每个人都可以获取。第二种能力却需要父母的帮助和培养,才能让孩子在成年后,可以成熟应对各种各样的生活问题和人际关系。

东方慧编著的这本《儿童健康教育手册(7-12岁篇)》详细介绍了在7~12岁阶段,不同气质特征、不同环境对孩子成长发展的影响,帮助父母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孩子,识别孩子的问题和特征反应,然后进行正确引导和教育,让孩子能够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目录

儿童部中 7~9岁儿童的发展过程

 第一章 7~9岁孩子的语言思维发展过程

第一节 父母如何通过有效对话协调7岁孩子的状态

第二节 如何帮助7岁孩子提高表达复述能力

第三节 如何引导7岁孩子学会守衡思维

第四节 如何通过谈话引导8岁孩子的科学理性思维发展

第五节 如何引导8岁孩子打破固定的顺向思维的局限

第六节 父母如何正确对待9岁孩子的争论表现

第七节 父母如何引导9岁孩子进行归类思考

第八节 父母该如何正确地通过谈话引导孩子认识错误

第九节 父母该如何通过正确的谈话改善孩子的认知局限

第十节 如何引导孩子在困难面前学会转弯

第十一节 如何帮助孩子建立合理的因果关系的思考

第十二节 如何帮助孩子建立逆向思考方式

第十三节 孩子跳跃型思维的表现特征

第十四节 如何帮助孩子发展选择型思维

 第二章 7~9岁孩子的道德发展过程

第一节 如何正确培养7岁孩子的规则意识

第二节 父母如何正确给8岁孩子制定规则

第三节 父母如何正确与9岁孩子进行规则探讨

第四节 7~9岁孩子对道德事件和游戏规则的理解

 第三章 7~9岁孩子的智力认知发展过程

第一节 父母如何提高7岁孩子的认知能力

第二节 老师如何正确引导7岁孩子提高认知能力

第三节 父母如何对不同气质的7岁孩子进行认知引导

第四节 习惯对8岁孩子认知发展的影响作用

第五节 学校环境对8岁孩子习惯改善起到的作用

第六节 家庭环境对孩子习惯改善起到的作用

第七节 父母如何通过时间观念提高孩子的理性认知

第八节 父母如何让孩子建立正确的时间管理意识

第九节 父母如何提高9岁前孩子的环境适应能力

第十节 老师如何正确引导9岁前孩子的认知智力发展

儿童部下 10岁后孩子的发展过程

 第一章 10岁后孩子的语言思维发展过程

第一节 10岁孩子成熟理性的对话方式表现

第二节 家庭事件参与对10岁孩子认知发展的作用

第三节 10岁孩子的运算思维发展

第四节 11~12岁孩子的理性思维发展表现

 第二章 10岁后孩子的道德发展过程

第一节 10岁后孩子对规则的理解方式的转变

第二节 10岁后孩子对规则遵守方式的转变

第三节 社会信息对孩子道德观念发展的影响

第四节 父母的生活态度对孩子道德观念的影响

 第三章 10岁后孩子的智力认知发展过程

第一节 父母如何引导10岁孩子发展集体协作能力

第二节 如何帮助10岁孩子在集体中建立正确目标

第三节 如何帮助10岁孩子在集体生活中建立应对策略

第四节 青春期孩子为什么会叛逆

第五节 导致青春期孩子叛逆的因素

第六节 家庭环境对孩子智力认知发展的影响

 第四章 父母如何帮助孩子制定教育目标

第一节 父母如何正确理解教育概念

第二节 错误的教育目标与期望值带来的负面影响

第三节 错误的教育方式带来的负面影响

第四节 父母如何教育童年前期孩子改正错误的行为

第五节 父母如何配合老师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

第六节 父母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学会分享

第七节 父母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增强自律感

第八节 父母如何正确引导孩子耐心思考

第九节 健康家庭模式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第十节 父母相处模式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后记

序言

想要了解成年人的性格和生活问题,首先要通过他们整体的成长经历,了解成长的源头,因为成年人的性格、习惯、观念、道德意识、生活能力等等,都是从最初期的家庭环境建立的。

我在从事家庭教育10余年时间内,接触过不同类型的问题、不同特征的人。他们来自不同的行业,接受过不同程度的教育,有着不同的成长背景,这些因素差异的人结合在一起,在进行家庭组建过程中,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一些看似相似的问题,却因为人的各种差异存在着区别,所以,难以解决的并不是问题本身,而是成年后形成的各种固定习惯和性格缺陷问题。

抚养者是教育者吗?这要看每位抚养者为自己的身份定位是什么。定位成单一的抚养者,那么,只会关注孩子的学业问题,关注孩子现有的问题;定位成重要的教育引导者,就会更全面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起到主动积极的影响作用,与孩子进行同步成长。

我是个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人,这些年通过工作经历也在不断将各种理论知识转换成实际经验应用。在我的工作经历中,最常听到客户说的一句话是道理我都懂得,可是他们却不知道怎么用。可能一些人看到理论就头疼,认为这些不实用,其实所有实用的经验都源于理论,最简单的道理在正确的应用下,也可以发挥最大的力量,我们与其说理论是空虚的,不如说自己没有转换理论的能力,不懂得如何进行实践验证。

我阅读过大量的西方儿童教育和心理学著作,它们注重理论验证和理性的量化标准。我也看过一些国内的家庭教育和儿童教育书籍,它们总是试图对西方的知识进行转换,甚至套用,这样会成为两个极端:一个是过于理性专业,一个是过于通俗浅显。

借鉴和套用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概念,我们要借鉴一种好的经验,可以很理性地进行筛选应用,我们在套用一种好的经验时,往往会盲目地进行应用,最后达不到良好的效果。

在传统的抚养经验中,抚养者都能意识到孩子问题的存在,他们也试图找到一劳永逸的解决方式,所以,容易采取盲目的方式套用,不关注孩子的气质特征、个性特征、家庭环境、教育环境等影响因素的差别。这些因素的差别性,促使每个孩子的成长发展都各不相同,即使看起来相似的问题,形成根源和应对方式也不会相同。

如果我们不了解自己孩子的各种特征,成长阶段和成长环境的影响,那么,再好的方式也起不到积极作用,甚至还会导致出现负面影响。虽然多数抚养者都认为自己没有时间和精力关注这些,不过要引导孩子健康成长,首先要对孩子的各项特征和成长阶段进行全面了解,只有了解自己的孩子,才能找到更为准确的引导方式。

对于一些爱哭的幼儿,抚养者不可能用一种策略对待。首先,幼儿的哭泣代表着不同需求,同时,促使幼儿产生频繁哭泣的原因有很多种,比如,抚养方式不到位,经常无法正确了解孩子的需求,使他们严重缺乏安全感。抚养者自身的负面情绪干扰,影响到幼儿的情绪和感受状态。孩子自身的气质特征,导致一些幼儿的识别功能缺陷,会出现情绪失调状态等等,所以,每个幼儿的问题,都可能存在着诱因的区别,假如抚养者没有了解这些基础知识,肯定无法正确帮助孩子进行后期的改善。

对于童年前期一些孩子喜欢说谎话,喜欢模仿大人说话,很多抚养者并不了解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当他们缺乏了解时,就会盲目地对孩子施加影响,寻找方式套用,最后不但问题没有解决,还可能造成其他的问题。

对于童年中期一些孩子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甚至会任性敏感,可能多数抚养者会认为孩子不够听话,拼命想找到让孩子听话的方式,结果容易错误抑制孩子的意愿,影响他们的正常个性发展,把本来正常的阶段表现当成不正常的反应对待。

《儿童健康教育手册》(1~6岁篇)、《儿童健康教育手册》(7~12岁篇)两书详细介绍了不同阶段、不同气质特征、不同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发展影响,引导抚养者更全面了解自己的孩子,识别到自己孩子的问题和特征反应,然后进行正确引导。这些看起来非常基础的知识,往往是现代抚养者最缺乏,也最应该了解的东西。

我们可以随便找一个抚养者进行询问,他的孩子属于什么气质特征,什么样的个性,在特定成长阶段孩子会有什么的行为反应,认知能力发展到了什么程度,该发展什么样的思维能力,如何帮助孩子构建全面的认知和思维发展,孩子是如何形成的道德观念等等,可能多数抚养者都一无所知。这些知识难道不重要吗?我相信这些知识是抚养者引导孩子健康发展的基本依据,如果没有了依据,又怎么可能正确解决问题呢?

《儿童健康教育手册》(1~6岁篇)、《儿童健康教育手册》(7~12岁篇)两书是我从业多年的工作经验积累,也是对各种理论进行实践转换的产物,因为我了解一个家庭对孩子后期的生活影响,性格发展影响,所以我更愿意通过我的经验,对抚养者进行一次启发和观念转换,影响抚养者从关注方式和现状的圈子里,逐渐转变自己的观念,改善自己对孩子的发展认识缺乏的情况。一本好的书,可以是有趣的书,也可以是耐人寻味的书,同样可以是一本实用必备的书,每本好的书,就如人的性格气质一样,可以是勇敢的,可以是智慧的,也可以是乐观的,我更愿意为我这本书定位成一本耐人寻味和认真的书,我希望它可以像一个准确的指南针,在抚养者与孩子共同影响过程中,帮助每个抚养者准确了解自己孩子的成长特征反应,为孩子尽到正确的引导帮助作用。

在多年从业经历中,我接触过各种各样的人群,处理过各种各样的生活类和心理类问题,这也是本人开始关注性格教育的起源。在无数客户群体中,有硕士、博士、教授、成功的商人、普通的工薪阶层、心理咨询工作者、公务员等等,他们都有着不错的生活能力,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可是他们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性格缺陷,正因为早期形成的性格缺陷和习惯,导致他们成年后无法正常开展健康的家庭生活。

健康生活需要两种能力:第一,生存技能;第二,家庭生活能力。第一种能力通过系统的学校教育,每个人都可以获取,第二种能力却需要早期父母的帮助和培养,才能让一个孩子在成年后,真正可以成熟处理好各种各样的生活问题和关系。

在众多的客户群体中,通过对他们的了解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成长的缩影,看到家庭教育和成长环境对他们后期性格和习惯造成的影响。如果这些人的父母可以早点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摆脱简单的经验教育,或许这些人的生活会更加幸福完满。

我们可以帮助他们解决分析各种各样的问题,却无法帮助他们完善矫正性格习惯中的缺陷,让他们真正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成长会让人的性格和习惯改善空间逐渐缩小,真正的问题根源都在成长的早期形成,所以,我们希望通过预防的方式,提前帮助抚养者改善抚养教育观念,从早期帮助孩子建立起健康的成长过程,形成健全的性格和生活能力,可以在未来避免许多问题的发生,这是我的初衷。

简单介绍一下2+1教育模式是什么?这是我们提供和创建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家庭教育加专业教育共同对孩子进行科学引导;家庭教育加学校教育,相互配合对孩子进行引导帮助;学校教育加专业教育共同对孩子的成长,进行科学引导规划,家庭教育加学校教育,以专业教育为纽带,共同实现对孩子的全面教育发展。

我们希望通过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为孩子的成长和性格形成,提供更为全面的帮助和引导,弥补过去教育中存在的弊端。可是愿望虽好,却任重道远,所有事情只能踏实地一步步完成,就如抚养教育好孩子,没有任何捷径,不存在任何取巧成分,只有在孩子成长的每一步,父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重新完善提升自己,才能陪同孩子一起成长发展。

作者

2014年6月

试读章节

多数孩子在7岁以前已经进入了幼儿园,进行新的生活方式体验。体验只是一种假设和模拟,为后期正规的入学进行铺垫,就如每个孩子前期的成长一样,都是为了后期独立的社会生活做好各项铺垫准备。

正式进入学校的孩子,思想和语言方式都会有很大程度的转变,因为正规的学校教育会存在更多明确规则影响,孩子要接受的教育也会更加系统。学校的系统教育跟孩子成长过程非常相似,对于一年级的孩子,老师不可能教他五年级的知识,多数孩子都是在延续着顺向状态进行学习发展。

在学校的系统教育中,所有知识都是根据孩子的生物发展因素制定的,它充分考虑到每个阶段孩子的语言、认知、理解、思维等功能发展,让孩子可以稳定有秩序地一步步成长。

进入学校后,孩子的语言会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分离模式,他们在家跟父母谈话时,会采取本能的需求反应,自我控制能力低,表现出任性和自我。他们在学校跟老师谈话时,自我抑制能力会增强,表现得懂事顺从。

这可能是许多抚养者会遇到的一种现象,特别是那些日常马虎大意,有随手乱扔东西习惯的孩子,他们常常会因找不到一些东西感到焦虑,又不肯承认是自己的问题。如果抚养者每次都帮他们寻找,孩子就会认为家里的东西,都是抚养者在负责,所以,抚养者应该帮助自己找到任何东西。

抚养者要想改善孩子这样的习惯,只是口头教育起不到任何作用,孩子喜欢推脱责任,因为他们恐惧面对错误惩罚,所以无论是不是他们自身的问题,只要有了错误出现,多数孩子总会为自己找一个开脱的理由。

对于有这样习惯的孩子,抚养者只有把孩子的不良习惯矫正,在家庭生活中清晰明确划分责任和规则,让孩子管理好自己的东西,养成良好的习惯,他们才没有推脱的机会。

有些抚养者头疼孩子这种推脱的方式,一边抱怨孩子,指责他们的错误,一边又重复帮助孩子收拾残局。那么,孩子会被抚养者的行为影响成习惯,促使他们的坏习惯不断增长,对抚养者的依赖感更加强烈。

无论什么样的孩子在学校犯了错误,面对老师的批评和询问,他们不会将错误推卸到老师身上,更不会表现出自我任性。  P3-5

后记

人的性格就如高楼一样,在有序地进行递增构建,每个人的性格都不存在突变因素,成长的每个过程对最后的性格塑造都非常重要。随着年龄增长,我们会发现固定的性格和习惯越来越难以改变,当我们成年后面临人际关系问题、时间管理问题、情绪管理问题、家庭关系问题都表现得束手无策,难以应对时,就会发现我们过去受的教育远远不足以让我们克服生活困境,获取成功和幸福的生活。

父母可以送给孩子的礼物是什么呢?是一份庞大的家业,还是无条件的满足,或者是让孩子上最好的学校,我想这些对孩子而言,都不是最宝贵的财富。孩子需要一个稳定健康的环境,需要成长中父母的关爱,需要父母在他们犯错误时正确引导,需要建立起健全的性格、健康的习惯,这是任何时候都不会失去的力量,只有孩子具备这些力量,他才能适应属于自己的生活角色,真正健康幸福地生活下去。

父母可以陪伴孩子的时光并不多,一旦孩子走向青春期,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作用就非常小。每位抚养者都不应该错过孩子性格发展的最重要时期,也不要把所有期望都投放在学校教育上。完整的教育是需要家庭和学校双项配合的,因为没有任何一位老师可以代替父母的影响功能。

如果抚养者没有在孩子性格发展初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没有详细了解孩子的每个成长过程,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帮助和引导,即使孩子接受再多教育,性格也会存在严重缺陷,这不是抚养者希望看到,却是会发生的事情。

我们在了解儿童成长时,喜欢将局部和整体分开,但是每个人的性格形成和塑造都是一个连贯的过程。局部关系着整体结果的变化,抚养者在了解局部的同时,更应该了解到局部变化会对整体结果的影响作用。在传统的观念影响下,一些人会认为我的孩子3岁,我为什么要了解6岁孩子的成长过程呢?我只要关注3岁孩子的成长问题就可以了,但是我们往往会忽略一个重点,3岁的孩子最终会慢慢走向6岁,3岁的成长也关系着6岁的成长结果,如果没有3岁的因,自然就没有6岁的果。所以,抚养者应该清楚孩子性格发展的因果关系,从因了解果,再从果了解因。

如果一位3岁孩子的抚养者,只关注这个阶段的成长,而不了解孩子现在的发展对未来的影响作用,对孩子进行正确引导铺垫,那么,后期孩子同样会形成更多问题。有一些抚养者会认为我的孩子8岁,我为什么要了解8岁以前孩子的成长过程呢?事实上8岁孩子所表现出的问题和行为反应,都离不开前期成长的铺垫过程,抚养者在解决8岁孩子的行为问题时,同样需要通过孩子成长前期的各个阶段的发展表现找到问题根源,才能意识到在前期对孩子产生的负面影响,或者忽略的地方,这样才能解决孩子的问题,改变孩子的现状。

在教育引导孩子时,最忌讳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方式,只关注眼前的问题,没有了解问题的根源和对未来的发展影响作用。无论在心理咨询行业,还是婚姻家庭咨询行业,每个成年人的生活问题、心理问题、性格问题,都需要通过了解前期整体的成长经历和发展过程,才能找到问题发生的根源,从而进行疏导。

《儿童健康教育手册》(1~6岁篇)、《儿童健康教育手册》(7~12岁篇)两书着重叙述了孩子成长从局部到整体连贯性的发展,详细介绍了1~12岁孩子成长阶段的各种反应特征,从而构建起孩子在性格第一个形成关键期的整体框架,为幼儿初期到童年后期的抚养者提供了两项重要的参考依据。第一,根据孩子的成长现状,了解后期可能发展的方向,帮助抚养者及时调整引导方式,为孩子健康成长的下一步做好铺垫。第二,根据孩子现在的问题,从根源找到疏忽和错误的地方,及时对孩子进行矫正引导,帮助他达到正常的成长标准,再为孩子下一步的成长做好铺垫,推动孩子可以正常进入下一个成长阶段。

每位抚养者只有通过对孩子不同阶段的发展特征进行全面了解,才能在孩子成长初期构建健康的性格,保证孩子在成年后可以成为一个真正健康的人。

作者

2014年6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0: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