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50年代,曾经有这样一段泳坛历史,出身贫困的鸡胸小男孩在倔强的自信中成长为一代泳坛名将。他打破了8年无人敢于染指的泳坛纪录,让五星红旗再度在国际泳坛升起。他就是杨三生,“三生有幸”的三生。
游星创作的《杨三生(一个人的泳坛传奇)》讲述三生的人生故事,充满传奇的少年时代、与众不同的成才之路、跌宕起伏的泳坛传奇以及那些40年代人独有的平实刻骨的酸甜苦辣。运动前途屡遭冷落,但他却总像黑马般杀出,在游泳事业上为国争光,在中国泳史上轰动一时,成功路上既暗藏玄机又“三生有幸”。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杨三生(一个人的泳坛传奇)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游星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上世纪50年代,曾经有这样一段泳坛历史,出身贫困的鸡胸小男孩在倔强的自信中成长为一代泳坛名将。他打破了8年无人敢于染指的泳坛纪录,让五星红旗再度在国际泳坛升起。他就是杨三生,“三生有幸”的三生。 游星创作的《杨三生(一个人的泳坛传奇)》讲述三生的人生故事,充满传奇的少年时代、与众不同的成才之路、跌宕起伏的泳坛传奇以及那些40年代人独有的平实刻骨的酸甜苦辣。运动前途屡遭冷落,但他却总像黑马般杀出,在游泳事业上为国争光,在中国泳史上轰动一时,成功路上既暗藏玄机又“三生有幸”。 内容推荐 游星创作的《杨三生(一个人的泳坛传奇)》系我国老一代游泳名将杨三生的成长回忆。在当今这个多元的世界,个人的成长和成功多姿多彩。杨三生通过讲述他自己学游泳的故事,是想告诉年轻的读者:“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材料真实,以口述的方式娓娓道来,语言生动,并配有一些当时的图片。通过这段记述,不仅可以了解杨三生的成长经历,而且也是对我国游泳事业发展的一段回顾。他的成功经验,值得今天的读者回味和学习。他的这种不懈的追求,对游泳的这种挚爱,更是值得宣传,对当代年轻人也有励志作用。 目录 楔子 第一章 苦乐童年 第一节名与命 父亲的真实想法 相貌“厚重” 第二节基因与好胜 造枪的爷爷,考第一的爹 争强好胜的小男孩 第三节童年记忆 第四节爱好与天分 第二章 浪漫少年 第一节花掰不香——父亲的教育理念 新天地 不医自愈 孩子头 执著与粗犷 不太理想的成绩 第二节游戏玩耍与体育元素 “泥鳅王”——池塘里练出好水性 “神弹手” “斗鱼、赛风筝”的启示 棋牌乐——淡定面对输赢 第三节苦难磨砺 第四节初人泳坛 “竹竿量”也叫自由泳 “我也要当全国冠军” 险些与游泳失之交臂 第一次破纪录 第五节万里征赛 南下:广东第六名 北上:中国第六名 第三章 竞技生涯 第一节参加第一届全运会 广州集训 成绩与病情成“正比” 名额之争 又一个第六名 省内“仰泳王” 入选国家游泳队 第二节漫漫冠军路 在冰天雪地中磨炼 突破一:推水技术完美了 健将、冠军、破纪录 突破二:创新转肩技术 得到教练组支持 生病 第三节圆梦 疗 养 突破三:“侧滚翻”转身 破传奇纪录:一分五秒八 举国体制 六○年代记忆 第四节告别赛场 海外扬国威 狂热的岁月 “练到全身抽筋” 二十四岁的“教练员” 第五节执教与榜样 第四章 幸福生活 温馨的家 天伦之乐 试读章节 守在旁边的是三生的父亲杨俊侯,一位消瘦的45岁中年男子。他听了快步飞奔而去。很快,接生大姐到了,家里的三间小屋点起了煤油灯。俊侯伸手把油灯调到了最亮,场面开始有些忙乱。 9点整,伴随明亮的啼哭,一个娃娃顺利产下。娃娃的哭声异常响亮,以至于惊动了已经入睡的亲戚邻里。几个女人大喊着说:“俊侯他家生了,生了,去看看!”大家纷纷穿上衣服,从四面聚集到三间小屋。 这时,接生大姐走出来,笑着对俊侯说:“是个男娃,是个男娃!”俊侯高兴得很,连声说:“谢谢,谢谢,明天登门送礼再谢!”那个年代,生男孩是家旺的象征。 邻居亲戚挤满了屋子,挤不进来的只能站在门口。他们都很关心接下来的这个环节,男娃会叫什么名字? 俊侯没有言语,他细细地思考,那个其实在心里酝酿已久,但又非常模糊的想法逐渐清晰起来,一个让他觉得会给孩子带来幸运的名字,出现在脑海中。 在人们七嘴八舌的追问下,他微笑着含蓄地说:“老大杨耀生,学名良机,老二杨悦生,学名良凯,这娃男孩里排行老三,就叫杨三生吧!” 杨三生! 在那个年代、那个环境,乡亲们几乎全都是文盲,很少有人知道“三生有幸”这个成语,父亲也从不挑明。于是,人们一直认为“三生”是因为排行第三而得名。 三生还记得上学后,同学们都觉得他的名字怪怪的,不断拿他的名字开玩笑。不开心的三生就找到父亲,说:“我也应该有个学名,为什么不和哥哥们一样走‘良’字辈,叫‘良生’呢?”父亲听后立即板起脸,毫无商量余地地说:“就叫三生好!” 从那以后,三生再也不敢提改名之事。 三生还记得1955年,初中班主任前来家访,曾笑着说他“三生有幸”。第一次听到这个成语,似懂非懂的三生还是不太明白,“三生”与“有幸”究竟有什么瓜葛。而父亲听了班主任的话,只是一笑了之。 父亲是有文化的人,当然知道“三生”的深层含义。可他始终守口如瓶,仿佛那是他心中的“天机”不可道破,可见他用心良苦。在老师说“三生有幸”而父亲不接茬儿的同时,父亲却大谈自己教育孩子的理念——“掰开的花不香”。 顾名思义,“掰开的花不香”,当然是指要顺其自然地培养孩子了,可这样的教育方式会“结”出什么样的‘‘果’,呢?此是后话。 三生的家乡潮汕地区,虽地属广东,但潮州人并不是地道的广东人。早在宋朝,由于中原战乱及家族械斗,很多人开始外迁南移,首先到达福建南部,随着中原迁来的人数逐渐增多,其中一部分人就再向南移来到了广东。这部分人与广东当地土著居民逐步融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现在的潮州人。因此,地道广东人称潮州人为“福佬”(即“福建佬”)。 虽说潮汕是平原地带,适合发展农业,但潮州人多地少,历来非常清贫。因此向外发展、经商成为潮州人改善生活的重要渠道,而当年朝廷是禁止出海经商的。出于生活所迫,潮州人建立了红头船商队,在躲避朝廷追捕的同时,有时也不得不奋起反抗。在这种反复博弈的过程中,形成潮州人敢于冒险、拼搏的精神。长期贫困的生活,又让他们形成了吃苦耐劳的品质。 在潮州这个弹丸之地,始终是人才辈出,尤其是在商界。历史上中国著名的商帮中,潮州帮也是四大商帮之一。 尽管走出潮州的富人大有人在,但潮州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战乱不断,其百姓穷困的程度,现在的人是难以想象的。 三生出生的揭西县凤湖乡双凤村在潮汕平原的西部,是一个偏僻贫困的乡村,与双凤村相连的还有后角村和城内园村。双凤村的人都姓杨,为杨氏家族一脉之传,双凤村解放前有800多人,因为贫穷,有200多人去“过番”(即去南洋,大部分去泰国)。解放后土改时,人均不足三分地。人多地少,贫穷至极。 然而在战乱和贫困中,“三生”的得名,包藏着父亲深深的祝福。 三生从出生到4岁前一直住在双凤村。这里的人们把村称为“寨”,这个寨周边以种水稻为主。见缝插针地,也种香蕉、龙眼、荔枝、黄皮、橘子(潮州柑当时是享誉全国)等各种水果。这个寨产的橄榄是潮州地区有名的“凤湖橄榄”,吃起来又脆又甘,是消食的佳果。 在寨的旁边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溪,寨15旁的溪面逐渐宽阔起来,最宽的地方有8米多。平时水面高度淹至腰部,村民有空时还用筛子去小溪里捞河蚌,能者还摸鱼捉虾。小溪流经的寨子周围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养鱼池,在寨门前面有一个养鱼池,称为“寨前池”,呈不规则的橄榄形,面积约有60米X110米。P4-7 序言 人的一生是短暂的,如何度过才有意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而我——选择了奋斗的人生。我认为,一辈子业有所成、有所作为,为社会作出贡献,这一生就会无憾无悔! 勇于参与,是我天生就爱争强好胜的具体体现。1956年,我刚15岁,凭着多年在养鱼池与顽童们玩耍所练就的出色水性,我参加了汕头市游泳锦标赛,夺得了少年乙组100米自由泳冠军。由此,我在竞技游泳方面的天分得到充分展现。就在那一年,国家游泳队来汕头表演,我羡慕得不得了,从而萌发了要当游泳冠军的梦想。为实现这一目标,漫漫征途,我义无反顾! 勇于开拓,是我实现目标不可缺少的精神风貌。为了能在家里分秒必争地进行训练,竟然自制了“水泥杠铃”。后来,在一次测验中偶然地测试了“仰泳”(自己的副项)成费,却游出了打破汕头市仰泳纪录的好成绩,从而找准了日舌重点拓展的方向。走进专业队时,仰泳技术正处于直臂划术被曲臂划水所代替的交接年代,不断探索新技术,成为当年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热点。我在冲击仰泳一级运动员标准的过程中,大胆采用“高质量”划水动作,找到了仰泳技术的新方向;通过成千上万次的模仿,发现并掌握了仰泳向岳推水的先进技术。从研习人体解剖学中,悟出了一个能充分发挥手臂力量的方法——仰泳转肩技术。由此,一个适合自己的技术风格得以确立,我也成为当年应用先进的仰泳技术而获得优异成绩的第一人,合理完整的仰泳技术在我身上得到完美展现。 永不言弃,是我实现目标的关键品质。一个体操教练曾说我“鸡胸”,不适合做运动员;一个医生又说我“耳膜穿孔”,不能当游泳运动员。可我要当运动员,就是不放弃!每天在19摄氏度的泳池进行大运动量、大强度游泳训练,在零下30摄氏度进行长时间滑雪训练,又冷又累又苦——我不放弃1 1958年广东省为参加第一届全国运动会而扩大集训人员,我参加了集训,但我只是陪衬的绿叶。1959年我调进国家队时,我也不是教练重点培养的对象,可争冠军——我不放弃!由于训练强度大,我的体质跟不上,“训练一生病一提高成绩”,总是交替呈现,生病时——我也不放弃!结果,自己的游泳技能反而是“大病大长”,令人称奇。 正因如此,我的游泳成绩一年登上一个大台阶。每上升一个台阶,技术水平的含金量自然大幅度提升。 ·1956年汕头市男子少年乙组100米自由泳冠军(业余) ·1957年获汕头市男子少年甲组100米自由泳冠军(业余) ·1958年获汕头市100米仰泳冠军(业余) ·1959年获广东省100、200米仰泳冠军(专业) ·1960年获全国100、200米仰泳冠军(专业) ·1962年以1分5秒8的成绩,打破著名游泳运动员吴传玉保持了8年之久的男子100米仰泳1分6秒4的全国纪录 一个酷爱在养鱼池戏水的小顽童,最终站到了全国仰泳冠军的领奖台上。我的成功:是“天分+勤奋+幸运(机遇)”;我的成功,更是在独特的条件下,充分挖掘并展现个性特点的范例。 在当今这个多元的世界,个人的成长和成功更加多姿多彩。我愿意回忆并讲述自己学游泳的故事,是想告诉年轻的读者,“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们不能将自己局限于“唯有读书高”的圈子里;读书的状元,不见得是事业的状元;读书不拔尖,不见得事业不优秀。因此,鼓励个性的充分发展,努力发挥自己的特长,并沿着特长不懈奋斗,你会成为三百六十行中占有一席之地的状元,一位笑到最后的真正的赢家! 此稿成书前名为《三生有幸》,的确,我是一个幸运的人。我的经历也正说明了“勤奋+幸运”铸就成功。 杨三生 2013年7月于北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