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成前辈是漫画大家,笔兴千钧,深刻入骨,幽默诙谐,风发泉涌。漫画是讽刺艺术,讽刺离不开幽默,以枪弹为喻,讽刺是弹头,幽默就是弹壳里的火药。弹头的杀伤力之大小,取决于弹壳里的火药的质量与数量。《方成谈笑录(一个幽默的老头谈幽默)》中,方成以创作实践之经验,梳理阐释个中道理,比如对“幽默”的论说,不仅深入浅出,往往更个性化、形象化。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方成谈笑录(一个幽默的老头谈幽默)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方成 |
出版社 | 人民日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方成前辈是漫画大家,笔兴千钧,深刻入骨,幽默诙谐,风发泉涌。漫画是讽刺艺术,讽刺离不开幽默,以枪弹为喻,讽刺是弹头,幽默就是弹壳里的火药。弹头的杀伤力之大小,取决于弹壳里的火药的质量与数量。《方成谈笑录(一个幽默的老头谈幽默)》中,方成以创作实践之经验,梳理阐释个中道理,比如对“幽默”的论说,不仅深入浅出,往往更个性化、形象化。 内容推荐 《方成谈笑录(一个幽默的老头谈幽默)》是著名漫画家方成先生关于幽默和漫画的随笔。方成以生动的笔触记录了自己对幽默的理解与感受,也分享了他关于漫画创作和欣赏的独特见解,其中有一些内容是首次发表,极具专业价值。方成先生有七十余载创作经历,创作环境不同。创作方法不断变化,创作内容非常丰富。这些珍贵的文字、有趣的漫画、愉快的体验,既可让人借鉴,又可给读者带来美好的阅读享受。 目录 序一 /池北偶 序二 听方成讲“幽默”/韩羽 代自序 每个人的一生/方成 上篇 一个幽默的老头谈幽默 开篇语 一 幽默与滑稽 二 闲话幽默 三 再说幽默 四 拐着弯幽默 五 幽默,幽默定义 六 老百姓的幽默 七 家常话 八 民谣的幽默 九 难忘的幽默 十 谈诙谐艺术 十一 又议诙谐 十二 继谈诙谐艺术 十三 诙谐与讽刺 (诙谐用武) 下篇 漫画为什么引人发笑 开篇语 一 不协调的滑稽 二 出奇种种 三 失常、出错造成的滑稽 四 由奇谈到巧 五 尴尬的滑稽 六 机智出奇 七 奇巧的设计 八 矛盾的艺术 九 自相矛盾的滑稽 十 预期之逆应 十一 曲折、含蓄 十二 大转折的滑稽 十三 重复的滑稽 十四 喜剧化处理 十五 无可奈何的滑稽 十六 动物角色 十七 画里画 十八 心理刻画 十九 故弄玄虚 二十 反话的表现 二十一 洋仙的表演 二十二 见物思情 二十三 借形之巧 二十四 漫画题材的一个来源 二十五 童星 二十六 触景生情 二十七 人的刻画 二十八 幽默画和讽刺画 二十九 启人深思的漫画 三十 漫画的标题和对话 试读章节 四 拐着弯幽默 幽默,现在可是个相当热门的话题了。到各地书店和大大小小的书摊上,大都可见到带“幽默”两字的书,有的是文学作品、画集,有的是理论著作,中国的、外国的都有。 可幽默到底是什么?查词典,《辞海》,查英、美、苏、德、法、日等国的一些大百科全书有关译文,查中国的和外国的幽默理论(译文),都找不出明确一致的解释。 30多年前,幽默大师侯宝林曾问过我,我也说不出,才促使我到处查找。查的结果是公说公的,婆说婆的,简而言之,常见的有这么几种解释: 1.逗人笑的就是幽默。 2.没法说。幽默是不能下定义的。 3.幽默是人天生的素质。 4.幽默是英国产品。 有的阐释想用全面的、概括性的说法,把幽默的一些特点、用途、效果全写出来,如1989年版的《辞海》里“幽默”词条上写的是: 1.发现生活中喜剧性因素和在艺术中创造、表现喜剧性因素的能力。真正的幽默能够洞悉各种琐屑卑微的事物所掩藏着的深刻本质。 2.一种艺术手法,以轻松、戏谑但以含有深意的笑为其主要审美特征,表现为意识对审美对象所采取的内庄外谐的态度。幽默在引人发笑的同时,竭力引导人们对笑的对象进行深入的思考。当幽默变得非常深刻而又不同于讽刺时,就会超越滑稽的领域,而达于一种悲怆的境界。 常看喜剧、相声、漫画、动画和幽默诗文的人,也许会对《辞海》中幽默的阐释有所同感,觉得挺合理的。可是幽默到底是什么,未必就明白。说是“一种艺术手法”,是不错的。用这种手法来说、来写、来画,也许有可能产生那样的艺术效果,虽然要找事例,却很不容易,例如“悲怆境界”。 这正如给“铁”写的词条:“一种比木头硬,色较深之物,可以用高温烧化,制成刀、斧、锅和炸弹,生活上是离不开的。” 看了这样的阐释,还是不明白铁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从事幽默文艺创作实践的人,对《辞海》里写的幽默解释就不会满足,也会引起疑问。我在太原,和几位画家同到杏花村酒厂参观,酒厂领导热情接待,见面时互通姓名。我说:“我叫方成。”领导说:“我久闻大名。”我回答:“我大闻酒名。”同伴都笑了,说:“挺幽默。”他们也未必想知道笑的对象是谁,也不必作什么“深入的思考”。 在一本书里我写过一段自我介绍: 方成,不知何许人也,原籍广东省中山县(填表历来如此写法)。但生在北京,说一口北京话。自谓姓方,但其父其子都是姓孙的。非学画者,但以画为业。乃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但宣读论文是在中国化学会。终生从事政治讽刺画,因不关心政治屡受批评。 其中第一句是仿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头一句的写法。吾母姓方,方成是笔名。我原是在化工研究所从事化工研究工作。 几处报刊编辑觉得有趣,加以转载。估计他们也不需作什么深入思考,一看就明白。我们常看幽默的漫画,看了就笑,并没感觉曾做过什么深入思考。这种情况要比《辞海》中提到的那些幽默效果更普遍也多得多。所以,看了那《幽默》辞条的阐释之后,还是不容易明白幽默是啥。 任何事物的出现,都有其形成的原因,有一定的根源和发展的过程。从我所能看到的有关幽默的论述中,中国的和外国的,都没提到。查不出根源,不知来龙去脉,就很难探索出它的性质和运用的规律性。既然认识到幽默是一种艺术手法,就不能又认为幽默是天生的素质。因为艺术手法从来没有不学而能的、属于天生的素质。也许正是因为没弄清幽默到底是什么,有什么规律性,就只好说成是人的天生素质——是上帝给的。 P25-28 序言 已有半个多世纪交往的老友方成兄,把他近年撰写的一部分论述幽默问题的文章编印成这本图文并茂的集子出版,让本人为之作序。我既感到荣幸,又觉得为难。因为要作序文就得按题命笔,而方兄在他发表的文章中,对幽默的沿革、内涵、特征、功能等都论述得十分全面和透彻,引经据典,切中事理。我若再饶舌,只能是画蛇添足。但是盛情难却,我也只好写上几句多余的话应命。 关于“幽默”这个主题,方老已经进行了多年的探索和研究,很有心得。他曾撰写过几十万字这方面的专论,用中外文出版过十多种专著。中外古今恐怕没有人对此比他下过更多的工夫。对于幽默,方兄不仅在理论方面很有见地,而且在实践方面运用自如。他是作为漫画家驰名的,但是他除了绘画大量漫画之外,还创作不少国画、杂文,甚至相声、剧本。他的各种作品都富有幽默韵味。当然主要表现在他那些讽世的漫画中。那幅脍炙人口的《武大郎开店》就是最富幽默魅力和讽刺效果的绝妙佳作。我特别欣赏他画李铁拐的那幅,既是国画又是漫画的立轴。人们一说八仙,总脱不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老套,而方老却单为这位跛腿的仙人画像,别开生面地标上“神仙也有缺残”的题目,真是寓意深刻,发人深省。我曾配上几句打油诗:“过海八大仙,神通各自显,个个有本事,功夫都不浅。瘸子铁拐李,步履不方便,少了一条腿,照样能登天。神仙也会有缺残,哪有完人在人间!”这谈不上是什么“画神点睛”,只不过是对画的一种浅显的解读而已。方老的漫画已形成自己独特的幽默风格,即使不署名,人们也能看出是他的作品。 方老进行创作时,并非挖空心思去制造幽默,而常常都是有感而发,这个“感”就是“幽默感”。有幽默感,首先要拥有聪明才智,前提是掌握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方老有句名言:“幽默源于生活”。应该说这是他的经验之谈。他说过这样的话:“从事讽刺文学艺术的工作者,既要锻炼观察生活和分析判断的能力,还要从群众生活中和文学艺术作品中汲取营养,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来。”方老是一个充满生活情趣的人,在他待人处事的过程中,总会进发出一些幽默的火花。譬如:他把一间既作客厅又作书房、画室、饭厅的斗室命名为“多功能厅”;解释为什么偏爱骑自行车代步,他说是因为“上车就有座”;当别人称他是“国宝”时,他的回应是“我与大熊猫同级”;有人颁扬他“著作等身”,他就说“我可没有那么矮”等等。大量这样一些趣闻逸事早在公众中广为流传。方成兄真是人如其画,画如其人。如果说,还不好称他为“幽默大师”的话,那么“幽默大家”的称号他是受之无愧的。 本人有幸与方老做了数十载的老搭档。从20世纪50年代初,我们两人就开始联手创作针砭时弊、讥弹世态的“诗画配”,或是我写出讽刺诗请他绘画,或是他绘好讽刺漫画由我配诗,在各大报纸杂志上发表,既有国际也有国内题材,诗画配合,相得益彰,颇受读者欢迎。方老所配的画常使我的诗大为增色。譬如我在1984年写过一首讥讽美国和其西欧盟友同床异梦、互相利用的讽刺诗,其中有“既是亲密盟友,又是竞争对手,大家各怀鬼胎,彼此使尽阴谋”的语句。方老配的漫画是山姆大叔在同西欧盟友一面热情拥抱一面剪他外套补自己的外衣。这就把诗意大大形象化,使读者有一种入木三分、痛快淋漓的感受。我的另一首嘲笑英国当局在大城市修建“狗厕”供绅士和夫人们遛狗时专用的怪现象,方老配的画仿照男女公厕门上分别绘有男人和女入画像的景象,在狗用专厕的门上画上一只小狗。这充分显示出作者丰富的幽默感和高超的讽刺技巧,谑而不虐,妙趣横生,不能不让人拍案叫绝。 方老如今已九十六岁高龄,依然身体健康,精力充沛,一如既往地老骥伏枥,丹青常备,笔耕不辍。相信今后一定会看到他有更多新的辉煌成果问世。 池北偶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