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亚子是近代诗人,国民党内左派。南社发起人。原名慰高,字安如;后改名人权,字亚卢;又改名弃疾,字亚子。1906年在上海加入同盟会和光复会;1909年创办南社;1924年加入国民党,任孙中山总统府秘书、中国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上海通志馆馆长。在党内反对蒋介石,1927年“清党”时曾被通缉,出逃日本。1928年回国;抗日战争时期,从事抗日民主活动,曾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执行委员。《柳亚子家书(群言典藏)(精)》是反映柳亚子和家人特别是儿女之间信件往来的一部书,也从侧面反映了柳亚子的品格、性情,对于想了解民国史的读者也有帮助。
《柳亚子家书(群言典藏)(精)》是柳亚子先生致家人的家庭书信集,经柳亚子先生后人许可,整理编辑而成,特此表示感谢。
本书收录书信共计386封,按照收件人的不同分为4篇,每篇内书信按时间顺序排列。每篇内的收件人简介和书信序号下的时间为出版者所加。
本书所录书信按照原文录入,保留作者用语习惯,基本不做改动。仅对少量词(如“全愈”“倒煤”)括注标明现代标准用法。
一七
1920年10月9日无忌:
你礼拜三的信,我今天夜间收到(近来邮局很荒唐,把邮包丢在轮船码头的摆渡船上过夜,不肯去拿。今天是我特别叫他们去拿的)。你说现在很康健,我很快活。我礼拜三、礼拜四、礼拜五发的三封信,你都接到了吗?你既没有明信片,又不肯写短信,决定并几天写一信,这也很好。但是我要不要每天写信给你,请你告诉我!因为你如讨厌,我就不写。你如不讨厌,我就天天写,随你的便就是了(但这几天里面,恐怕不能天天写信,因为我明天到苏州,在客栈里面或者没有功夫写信,也未可知)。
冷热你能自己晓得最好,因为你的母亲很有点不放心你呢。
日历、日记已经收到了吗?请你告诉我!
国文是三圈,我很快活,比你自己还要快活,你知道吗?
世勋人中法后,有信给你吗?
作文簿等我苏州还来了,再寄给你,好吗?
童子军的事情,我是主张随便的。你母亲主张决计不要入.在大家没有确定主张的时候,他出来决定一下,却也很好。现在我另外写一信给你,专讲这个事情,你拿去给瞿师一看便好了。至于操衣的事情,你母亲说有人要就卖掉了。倘然没有人要,把他藏起来,白丢了几个钱,也不要紧的,你不必肉麻就是了。
我这封信,是礼拜五夜间九点钟写的,但邮局包封已打好,不能加入,须礼拜六打入包封,礼拜日寄出,吃亏之至。因为此问邮政,每天只有一批出去,一批进来,写信须在日间,倘到夜间,便和明天写一样。所以你叫我把钟点写在信上,虽然可以,其实是没有关系的。
家中各人都很好,你可不必挂念呀!
礼拜五夜间九点钟 亚子于黎里
(即8/10/9)
礼拜六付邮
(即9/10/9)
一八
1920年10月12日无忌:
你礼拜五的信和校中的捐册,我昨天晚上收到的。礼拜六的信,我今天早上收到的,望你不要挂念呀!礼拜五的国文,已看出来吗?有二圈吗?望你告诉我。
伯伦有信来吗?世勋疟疾好吗?你可以写信对他们讲,下礼拜六或礼拜日下半天,如果世勋病好了,就叫他和伯伦同来看你,你道好不好?
二鼻头的信寄上,还有一张花纸头,是三鼻头送你的,望你收好呀!
礼拜二 12/10/9 亚子
一九 1920年10月15日无忌:
8/10信、9/10信、11/10两片、12/10信、13/10信、14/10信,你都收到了吗?今天你为什么没有信来?我很挂念呀!
天气冷了,你床上的第二条被头(即现在当褥子用的那一条),可拿他出来,摆在洋台上晒一下子,然后盖在第一条被头的上面,至要至要呀!
礼拜五15/10/9亚子
(下午四点钟)
二○
1920年10月16日无忌:
你礼拜三夜七点的信和礼拜四饭后十二点五十分的信,是今天(礼拜六)早上一齐接到的。我13/10、14/10、15/10三封信,你都收到了吗?地理考得有差误,何以想可及格?现在已发表吗?究竟及格吗?理科、国文等考得甚么样?望你告诉我。
童子军的事,你既然要我写信,我就写了一封。但你同房间不入的那位先生的名姓,我却忘记了,所以空出了三个字,望你填进去。
这件事情,我却有点怀疑。因为中学里面,不晓得究竟有不有可人可不入的规矩。前天姑夫讲的话,我没有听的清楚(他说大学三年级起,是绝对不讲运动的。大学一、二年级,可以不入童子军,但一定要另外做运动的功课。所以大学一、二年级。也有情愿入童子军,而不情愿做另外的运动课的。但是中学里面,不晓得甚么样,不知还是一定要强迫人童子军,还是可以人童子军,也可以不入而另外做运动的功课,和大学一、二年级一样,我前天却没有问清一楚)。昨天已经写信去问了,还没有得到姑夫的回信。我的意思,如果中学里可以不入,你就现在不入也很好;如果中学里不能不入,你现在不入,恐怕将来反而吃亏。不知你的意思什么样?你的事情,我是向来主张不干涉的,由你自己作主,但是你总要仔细想一下子才好。
以上说的,都是讲瞿师那里可以通融的话。倘然他说,不能通融,进我们学校的,一定要人童子军。这就没有什么话可讲了。读书要紧,旁的不妨委曲些,不能事事如意,这个道理,想你也该明白的,我不用多讲了。
李纯死了,报上正式的宣布,是说他自杀的。但也有人讲他是被人暗杀的。这几天上海方面,对于北京的谣言很多,你学校中有的是报纸,你有空的时候,可以看他一下,比写信来问我,又快又详细呀。伯伦、世勋再读五年半,可以进震旦大学正科一年级,这是很好的事情,我很喜欢。世勋的病好了,我更加喜欢。你可以同他们常常的通讯呀。
二鼻头的信(你给他的),等他下课的时候,叫他写回信,大约要明天寄出的了。
第二条被头已盖了吗?头发已剪了吗?倘然不剪,要变做长头发了,难看得很,快剪呀!快剪呀! 脚已洗过吗?倘然没有洗,须要赶快洗呀。
裤子须穿单裤两条,倘然再冷,要穿夹裤,千万不要贪懒受冻呀!
礼拜六 16/10上午十二时亚子
花笺一张,是三鼻头送你的,望你收好了。
陈鉴湖君好吗?你代我问他一声。
二一
1920年10月16日无忌阅:
来禀收悉。汝同宿舍之口口口君既可不入童子军,汝当然可以援例不入,望向瞿先生处请求可也。至每学期之童子军费一元,以后仍可续缴。盖余之命汝不入童子军,并非惜费,实有两种理由:(一)汝身体素弱,童子军闻甚辛苦,觉不适宜。(二)校中功课已甚繁重,再加礼拜一、三、五练习童子军,事体太多,恐于他种功课之进步反有妨碍。汝可对瞿先生细细说明为要。至已领来之童子军衣服等,如同学有人要,可以让去,否亦不必退还,任其搁置可耳。
十月十六日 父安如字
……
P60-64
中国民主同盟成立于1941年3月,正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遭到国民党独裁统治破坏的危难之际。民盟以贯彻抗日主张、实践民主精神、尊重思想自由、提倡依法治国为政治纲领。民盟凝聚了当时绝大多数进步知识分子和社会精英,可谓群贤毕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黄炎培、张澜、沈钧儒、杨明轩、闻一多、李公朴、梁漱溟、史良、胡愈之、楚图南、吴晗、费孝通……这些民盟前辈精英纵横捭阖、开阔放达,本着知识分子的人文良知和社会责任“奔走国是”,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教育、社会等领域都提出了明确的纲领和主张,将平等、民主、自由的思想播撒在中国的土地上。
在那苍黄翻覆、陵谷变迁的大时代,在那风云变幻、波澜壮阔的动荡岁月里,历史的浪潮将中国民主同盟,将有志于民族振兴的贤良才俊推上了风口浪尖,他们在改变中国命运的同时,也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他们为历史的进程,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民主政治的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将自己的荣辱与民族存亡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为中国的民主、繁荣奋斗了一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探索,至今仍具有巨大的影响和现实意义。
在和平盛世的今天,为了保存这珍贵的历史财富,为了让后人记住先辈们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以及他们为国为民、励精图治的奋斗事迹,我们通过多年的精心准备和积累,出版了《民盟历史文献》丛书,这不仅仅是追忆往昔、缅怀先贤,也不仅仅是为了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去厘清历史、臧否人物,更重要的是:通过回顾那段曲折的历史,传承民盟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真挚感情;纪念民盟先贤为新中国做出的巨大贡献;呈现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嬗变和进步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同时也是为了民盟薪火相传、与时俱进的需要;为了让那些隽永传奇的人物和可歌可泣的历史再现后人的眼前。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民盟历史文献》丛书的出版,是对先贤们多党合作历史的尊崇和传承。
《民盟历史文献》编委会
在《民盟历史文献》丛书付梓之际,掩卷回首,民盟先贤们的音容笑貌挥之不去,不绝如缕,久久难忘。在编辑此丛书的过程中,我们每每被他们为信仰、为理想奋斗的坚定精神所感召和感动。
人不能没有理想和信仰,一个民族也不能没有自己的理想和信仰。我们的先辈们,正是怀揣民族富强、人民福祉的赤诚之心,身先士卒、鞠躬尽瘁;凭借自身高尚的人文品格和社会良知,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为中国社会的前途和命运探索了一条新的宪政之路;和平、民主是人类社会的两大主题,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和各民主党派所共同追求的理想。
如今,面对着他们的拳拳之心和丰功伟绩,我们感叹!赞叹!怀念!更要继承!
《民盟历史文献》在整个创作和出版过程中,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和厚爱。我们要特别感谢为此丛书孜孜不倦地考证、核实、梳理、完善的各位专家、学者,是他们的认真严谨,才使此丛书能够客观地展现历史的真貌;更要特别感谢中共中央统战部与民盟中央给予我们的鼎力支持和重视,没有他们的指导和帮助,我们不可能完成如此厚重的出版工作任务;还要感谢各省、市、地区的民盟组织,为搜集、挖掘、抢救民盟的历史文献资料做出的不懈努力和贡献;感谢每一本书的作者,是他们的辛勤笔耕和一点一滴的忠实记录,才集成了民盟历史的全貌;感谢为此丛书付出辛劳的编辑以及所有工作人员,感谢你们辛勤的劳动和无私的奉献。
谨以此丛书献给所有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者;献给为共和国诞生抛洒了智慧和热血的先贤们;献给那一段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峥嵘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