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柳亚子自述(群言典藏)(精)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柳亚子
出版社 群言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柳亚子,初名慰高,字安如,后改名弃疾,改字亚子,江苏吴江人。系早期同盟会会员,清末革命文学团体——南社的创办人与领导者,民革的创始人之一,是我国近现代历史上有影响的革命者,也是研究南明史的专家。因与毛泽东诗词唱和而闻名遐迩。抗日战争时期,他积极从事抗日民主活动,曾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执行委员。

《柳亚子自述》是反映柳亚子一生中自述性文字的合编,包括其自撰年谱、日记等,从侧面反映了柳亚子的品格、性情,对于想了解民国史的读者也有帮助。

内容推荐

《民盟历史文献》丛书不仅仅是追忆往昔、缅怀先贤,也不仅仅是为了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去厘清历史、臧否人物,更重要的是:通过回顾那段曲折的历史,传承民盟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真挚感情;纪念民盟先贤为新中国做出的巨大贡献;呈现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嬗变和进步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同时也是为了民盟薪火相传、与时俱进的需要;为了让那些隽永传奇的人物和可歌可泣的历史再现后人的眼前。

《柳亚子自述》为其中一册,从侧面反映了柳亚子的品格、性情,对于想了解民国史的读者也有帮助。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自传(1932年)

第二篇 自撰年谱(1940年)

第三篇 五十七年(1943—1944年)

 一 开场白

 二 从甲申到甲午

 三 从甲午到戊戌

 四 从戊戌到癸卯

 五 从癸卯到丙午

 后记

第四篇 八年回忆(1945年)

 一 楔子

 二 抗战开始

 三 活埋时代

 四 哑铃式的香港

 五 在颠沛的旅程中

 六 最高潮的桂林

 七 平乐和八步

 八 重庆一年

第五篇 乘桴日记(1927年5月15日—1927年10月31日)

第六篇 乘桴日记二(1927年1 1月1日—1928年4月6日)

第七篇 旅港日记(1949年1月1日—1949年2月26日)

第八篇 北行日记(1949—1950年)

 一 同舟共车(1949年2月26日—1949年3月17日)

 二 六国饭店(1949年3月18日—1949年4月24日)

 三 颐和园益寿堂(1949年4月25日—1949年7月26日)

 四 北长街(附上海)(1950年9月11日—1950年10月29日)

试读章节

讲到我个人,民国纪元前十七年乙未,我这年是九岁了,但在我生命史上讲起来,这年却是我的不幸之年。为什么呢?第一个原因,我终身抱憾的口吃病,好像就是这年成熟的。第二个原因,这年我请到了一位神经病患者兼肺痨病患者的老师,在精神上和肉体上都大受苦痛。这两件故事都是很长很长的,现在听我慢慢儿道来吧!

我的口吃病哪儿来的呢?并非遗传,是从我五舅父家中学得来的。在上面一章不是讲到么?我外祖父吉甫先生是没有儿子的,但他的大哥哥却有两个儿子。一个嫡出的,号叫仲华,很早就死了,好像我还没有见过他。一个庶出,名叫树达,号敏农,别号忍安,排行是老五,后来承继我外祖母做儿子,算是我嫡舅父,就是所谓五舅父了。事情很古怪,我外祖父并不口吃,不知道什么道理,我五舅父却是一个大口吃者。不但他自己口吃,他生下的孩子,除掉是我的几位表姊表妹之外,一个也不口吃,但是我的表兄弟一大堆,却个个非口吃不可了。我有一个表兄,号叫孟良,比我大三岁。三个表弟,最大的叫仲贤,和我同年;中间的叫叔和,比我小三、四岁;最小的叫季昂,则比我小得多了。叔和同季昂都小,和我往还不多,不成问题。舅父的年龄,比我父亲大,斡子高高,脸儿胖胖,上唇好像留着几根须,有些官僚气派,仪表很威严,但讲起话来,期期艾艾,简直糟糕。有人形容他,他到我家里来,一上岸进了我们弄堂的门,嘴内就喊起我父亲的表字——寅伯来,但一直跑到我们茶厅“荣桂堂”次问,我父亲的书房内坐定时,嘴内还只是一个“寅”字,而“伯”字始终没有“伯”出来呢。这一个笑话,不知是那一位讲的,并非我所捏造。不过我可以证明,正是孔二先生所说“虽不中,不远矣”吧。所以后来清廷宣布预备立宪,各省谘议局,他以吴江绅士的地位,当选了江苏谘议局的议员,也到南京去开会过,但从来没有讲过一句话,人家还尊称他是哑巴议员呢。舅父的口吃,虽然很好笑。但因为他仪表很威严的缘故,我只能在肚里笑他,而不敢在嘴上学他,倒也不成问题。于是最成问题的,就是我一位表兄孟良,和一位表弟仲贤了。我们三个人,年龄差不多,我小时候,又是非常顽皮的。天天见他们,天天笑他们,便也天天学他们,结果居然被我学毕业了。那时候我心中很慌,决心要宣布脱离学籍,但事实上已是不可能的了。于是毕业以后,讲起话来,也是期期艾艾,完全象五舅父的一套。这时候,母亲为了我这个毛病,不知打了我好几百次,也不知哭过好几百回,但我已经毕业了,打和哭都有什么用处呢?直到现在,似乎好了许多,要是碰到神经兴奋的时候,简直可以说是不成问题。以前在济南齐鲁大学,在马尼拉一个什么中学,在香港几次会场上面,居然都大演其讲,绝不口吃,有时候,还出过一句一鼓掌的风头呢。不过,为了口吃,却把我读外国语的机会错过了。这正合上了在前面记载过我妹妹平权的话,倒是千真万确的。记得我少年时代,读英文读过三次,但结果是都被口吃病弄糟的。第一次,在我十六岁的一年,我从苏州新考了秀才还来,非常高兴。同时,这时候我的家已搬在黎里,那里正开办了一个学校,是请一位无锡华老师教英文的。我兴高采烈地去上课,谁知二十六个字母中间,有一个叫做“特勃尔鱼乎”的,发音特别长,我念了半天,念不上来。一生气,明天就不去了。第二次,在我十七岁的一年,进了上海爱国学社。那时候,我因为对于“特勃尔鱼乎”的余恨未消,决计不念英文。但爱国学社是个穷学堂,地方很小,自修室就是讲堂,讲堂也就是自修室。而我所派定的自修室,恰恰是一个英文讲堂,一到上课时间,英文老师来了,点名上课,又要“特勃尔鱼乎’’起来。我没有办法,只好在课桌上打瞌肮。任他教得舌敝唇焦,我只是睡我的大头觉,睡得特别香甜。等到老师走后,我方才抬起头来,又和同学们上天下地的大谈其排满革命了。好在爱国学社是主张自由的,绝对没有人来管束我,不然,老早就要卷铺盖而出泥城桥福源里的大门了。第三次,在我十八岁的一年,地点在同里自治学社。这一次的情形,却和上二次不同了。我在爱国学社的时候,和太炎先生同邹蔚丹烈士最搅得来。太炎先生后来替蔚丹撰传文,说他骂爱国学社的学生专重英文,想做洋奴买办,好像蔚丹是反对人家读英文的,是国粹派,思想有些顽固。实际上却大不其然。大概为了当洋奴买办而去学英文的人,蔚丹是真会反对他们而痛骂他们的。

P63-65

序言

中国民主同盟成立于1941年3月,正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遭到国民党独裁统治破坏的危难之际。民盟以贯彻抗日主张、实践民主精神、尊重思想自由、提倡依法治国为政治纲领。民盟凝聚了当时绝大多数进步知识分子和社会精英,可谓群贤毕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黄炎培、张澜、沈钧儒、杨明轩、闻一多、李公朴、梁漱溟、史良、胡愈之、楚图南、吴晗、费孝通……这些民盟前辈精英们纵横捭阖、开阔放达,本’着知识分子的人文良知和社会责任“奔走国是”,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教育、社会等领域都提出了明确的纲领和主张,将平等、民主、自由的思想播撒在中国的土地上。

在那苍黄翻覆、陵谷变迁的大时代,在那风云变幻、波澜壮阔的动荡岁月里,历史的浪潮将中国民主同盟,将有志于民族振兴的贤良才俊推上了风口浪尖,他们在改变中国命运的同时,也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他们为历史的进程,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民主政治的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将自己的荣辱与民族存亡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为中国的民主、繁荣奋斗了一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探索,至今仍具有巨大的影响和现实意义。

在和平盛世的今天,为了保存这珍贵的历史财富,为了让后人记住先辈们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以及他们为国为民、励精图治的奋斗事迹,我们通过多年的精心准备和积累,出版了《民盟历史文献》丛书,这不仅仅是追忆往昔、缅怀先贤,也不仅仅是为了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去厘清历史、臧否人物,更重要的是:通过回顾那段曲折的历史,传承民盟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真挚感情;纪念民盟先贤为新中国做出的巨大贡献;呈现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嬗变和进步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同时也是为了民盟薪火相传、与时俱进的需要;为了让那些隽永传奇的人物和可歌可泣的历史再现后人的眼前。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民盟历史文献》丛书的出版,是对先贤们多党合作历史的尊崇和传承。

《民盟历史文献》编委会

后记

在《民盟历史文献》丛书付梓之际,掩卷回首,民盟先贤们的音容笑貌挥之不去,不绝如缕,久久难忘。在编辑此丛书的过程中,我们每每被他们为信仰、为理想奋斗的坚定精神所感召和感动。

人不能没有理想和信仰,一个民族也不能没有自己的理想和信仰。我们的先辈们,正是怀揣民族富强、人民福祉的赤诚之心,身先士卒、鞠躬尽瘁;凭借自身高尚的人文品格和社会良知,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为中国社会的前途和命运探索了一条新的宪政之路;和平、民主是人类社会的两大主题,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和各民主党派所共同追求的理想。

如今,面对着他们的拳拳之心和丰功伟绩,我们感叹!赞叹!怀念!更要继承!

《民盟历史文献》在整个创作和出版过程中,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和厚爱。我们要特别感谢为此丛书孜孜不倦地考证、核实、梳理、完善的各位专家、学者,是他们的认真严谨,才使此丛书能够客观地展现历史的真貌;更要特别感谢中共中央统战部与民盟中央给予我们的鼎力支持和重视,没有他们的指导和帮助,我们不可能完成如此厚重的出版工作任务;还要感谢各省、市、地区的民盟组织,为搜集、挖掘、抢救民盟的历史文献资料做出的不懈努力和贡献;感谢每一本书的作者,是他们的辛勤笔耕和一点一滴的忠实记录,才集成了民盟历史的全貌;感谢为此丛书付出辛劳的编辑以及所有工作人员,感谢你们辛勤的劳动和无私的奉献。

谨以此丛书献给所有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者;献给为共和国诞生抛洒了智慧和热血的先贤们;献给那一段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峥嵘岁月。

《民盟历史文献》编委会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2 11: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