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第一章 奎章阁本《文选》概述
第一节 奎章阁本《文选》的刊刻
第二节 奎章阁本《文选》的来源
第三节 奎章阁本《文选》研究综述
第二章 奎章阁本《文选》正文研究
第一节 从五臣本之处
一、此处用字不同
二、此处五臣无、李善有
三、此处五臣有、李善无
四、此处语句不同
五、此处语序不同
第二节 从李善本之处
一、此处用字不同
二、此处五臣无、李善有
三、此处语序不同
第三节 两本皆不从之处
一、三本实际相同
二、实从五臣本
三、实从李善本
四、奎章阁本自成一家
第四节 主依五臣本、偶参李善本
一、从五臣本时奎章阁本的校语体例
二、从李善本时奎章阁本的校语体例
第三章 奎章阁本《文选》断句位置研究
第一节 只有五臣本断句下注时的处理方法
一、保持原貌
二、并作一处
三、移至李善本独有断句处
四、移至两本共有断句处
五、拆分它处李善注以就五臣本独有断句处
第二节 只有李善本断句下注时的处理方法
一、保持原貌
二、取消本处
三、并作一处
四、移至五臣本独有断句处
五、移至两本共有断句处
六、拆分它处五臣注以就李善本独有断句处
第三节 五臣本与李善本同时断句下注时的处理方法
一、保持原貌
二、同时移动
第四节 奎章阁本《文选》断句的基本原则
第四章 奎章阁本《文选》音注研究
第一节 李善单注本音注体例简述
一、从音注方法来看
二、从音注内容来看
三、从音注位置来看
第二节 五臣单注本音注体例简述
一、以《上林赋》为例
二、五臣音注的方法
三、五臣音注的形式
四、偶有失误之处
第三节 奎章阁本《文选》五臣音注形式变化考
一、改“反”为“切”字
二、增“音、切、声”字
三、删“音、反、声”字
第四节 奎章阁本《文选》增添五臣音注考
一、基本情况
二、来源探究
三、原因蠡测
第五节 奎章阁本《文选》删除五臣音注考
一、因善注有而删
二、疑秀州本误脱
三、疑奎章阁本误脱
四、误作正文字体
五、改为李善音注
第六节 奎章阁本《文选》删除李善音注考
一、因五臣注有而删
二、改为句中校语
三、改为五臣音注
第七节 奎章阁本《文选》处理音注的方法与原则
一、处理方法
二、处理原则
第五章 奎章阁本《文选》五臣注研究
第一节 奎章阁本《文选》省略五臣注研究
一、省略五臣注之处
二、省略之处的同异
三、省略五臣注的原则
第二节 奎章阁本《文选》删减五臣注研究
一、删减五臣注之处
二、删减之处的同异
三、删减五臣注的原因
第三节 奎章阁本《文选》增添五臣注研究
一、因合注而增
二、因省略或删减李善注而增
三、因误、脱注者名而增
四、因校语入注而增
五、因善注阑入而增
六、因纠正讹误而增
第四节 奎章阁本《文选》拆分五臣注研究
一、拆分五臣注之处
二、拆分五臣注的方式
三、拆分五臣注的类型
四、拆分五臣注的原因
第六章 奎章阁本《文选》李善注研究
第一节 奎章阁本《文选》省略李善注研究
一、省略李善注之处
二、省略之处的同异
三、省略李善注的原因
第二节 奎章阁本《文选》删减李善注研究
一、删减李善注之处
二、删减之处的同异
三、删减李善注的原因
第三节 奎章阁本《文选》增添李善注研究
一、因合注而增
二、因五臣注阑入而增
三、因纠正讹误而增
四、疑为奎章阁本衍
五、疑为秀州本衍或监本脱
第四节 奎章阁本《文选》拆分李善注研究
一、拆分李善注的方式
二、拆分李善注的类型
三、拆分李善注的原因
第七章 奎章阁本《文选》五臣注和李善注比较研究
第一节 略注
第二节 删注
第三节 增注
第四节 拆注
结 语
参考文献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