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史迹记踪(精)/葛剑雄文集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作者 葛剑雄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史迹记踪(精)》是当代历史名家葛剑雄文集的第六卷,讲述了葛剑雄对自遥远的春秋战国时期到二十一世纪间两千多年间的历史进行反思的结晶。毋庸讳言,一些人对民国学术的评价、对民国学人的颂扬是出于一种逆反心态。是以此来显现、批判今天学术界的乱象,表达他们对目前普遍存在的学术垃圾、学术泡沫、学术腐败的不满,对某些混迹学林的无术、无良、无耻人物的蔑视。就像赞扬民国时的小学课本编得多好,就是为了对比今天的某些课本编得多差一样,应该促使我们反思,推动当前的改革,而不是一味压制这种另类批评。

内容推荐

葛剑雄编著的《史迹记踪(精)》包含了《六九私乘》和《史迹记踪》等两部分内容,《六九私乘》介绍了,回望心路,追忆师友,重寻学思历程。读过本卷,我们将认识一位出类拔萃的学者,一位富有人文精神的知识人。《史迹记踪》记述历史片断,碰撞思想火花,探索国史新知。深厚的学识,独到的眼光,葛剑雄教授与君一道煮酒话史,剖析古今。

目录

六九私乘

 故乡小学杂忆

 与书无缘——故乡童年的回忆

 南浔的魅力

 我在市北的不幸与大幸

 偶涉经典亦受益无穷

 时代性的人性扭曲——“文化大革命”中的双重人格现象

 当年“样板”

 我所经历的抄家

 我经历过的“学生政审”

 殉葬品和掘墓人:“文革”期间的中学教师

 青春无奈(二则)

 病室忆旧

 我当市人大代表

 读这本书是我人生的转折

 我是“不拘一格”的受益者——首批获博士学位二十周年感言

 1982年的记忆:搬家

 我的书和书房

 我的新书房

 我与游泳

 财富断想

 愿银行有温馨服务

 与鸭同“巢”

 告别夔门

 顺化散记

 活着的与逝去的:会安古城与美山圣坛

 似曾相识燕归来——河内随感

 荒冢断碑——加拿大早期移民的一份凄惨记录

 硅谷静悄悄

 重走青藏路

 我的人口史梦——《中国人口发展史》的自我介绍

 我对人文与科学的若干想法

 我写《邂逅霍金》

 最忆康桥风雪时

 超越死亡

 真正的学者——悼石泉先生

 记忆中的筱苏(史念海)先生

 怀念侯仁之先生

 汪老远行感言

 我所知的俞大缜

 二八年华正当时——庆贺周有光先生一百零八岁寿辰

 雁归来兮寻根

 被高估的民国学术

 我看陈寅恪现象

 不要滥用“国学”

 先应有事实 才能作评论——从钱钟书“拒赴国宴”一事谈起

 村山富士印象

 我们应该怎样纪念“七·七”

 建议以5月19日为全国哀悼日

 会海一勺

 臭虫与蚊子

 觅食经验看排队

 在台湾看“水荒”

 安检种种

史迹记踪

 从服装开始的改革——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

 巴和蜀

 鹿死谁手

 儒冠不误身——秦汉之际的儒生与刘邦

 “约法三章”的误读

 从分封到“推恩”——西汉初的诸侯王国

 货殖何罪——商人和商业的地位

 不教胡马度阴山——汉匈之间:从争斗到融合

 汉人多娶胡妇

 “轮台罪己”:汉武帝的晚年

 夏侯胜与汉武帝的“庙乐”之争

 傅介子勇刺楼兰王

 陈汤建功绝域

 天涯何处罗马城

 两千多年前的沙尘暴纪录

 阴险的篡夺者还是失败的改革家?——我看王莽

 天下神器,不可力争?——光武帝刘秀的统一

 理想与现实之间——东汉党人的两难选择

 一千八百多年前的一项分郡建议

 汉魏故事——禅让的真相

 盖世英雄,还是千古罪人?——元(拓跋)宏及其迁都和汉化

 江陵焚书一千四百四十周年祭

 天可汗的心病——玄武门之变真相

 乱世的两难选择——冯道其人其事

 同是盛世亡国君:李煜与钱?

 杯酒释兵权之后

 天书封禅——道君皇帝的悲剧

 “香花楼子”的神话和北宋的覆灭

 天堑何曾限南北

 重庆的来历

 千古钓鱼城

 重读《明史·海瑞传》

 世界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

 《永乐大典》谜依旧

 不可理解的赋税额度

 得天下与治天下

 如何评价施琅的历史贡献

 天朝大国的另一面

 清乾隆年间尹壮图上疏事件始末

 要是世界上只有中文

 世界上不止有中文

 古来北京知多少

 “上海道台”不等于上海市长

 科举制度:存废皆有理

 光绪死因的确定:历史介于科学与人文之间

 历史上的劳工输出

 从“年”到“春节”

试读章节

故乡小学杂忆

两年前,吉林电视台拍摄《回乡》系列,将我也列入其中,于是摄制组随我回到我的出生地——浙江湖州市南浔镇。当天下午,我来到曾经就读的小学,原地几乎已经无法辨认。从一条巷子绕到背后,终于找到了一排似曾相识的旧平房,现已辟为民居。据住户中一位老者说,这就是当年小学的教室。我入学时,学校名为圆通小学,后改名浔北小学,那时的南浔镇属吴兴县。

我上学的时间很早——1950年9月,年龄4岁零9个月。据说是因为年长我三岁的姐姐上学,我跟着去玩,到校后就不肯回家,一定要上课。老师就让我坐到一年级教室里,与新生一起上课,见我很认真,就同意了。学校是利用圆通庵改的,以后学了历史,才知道这圆通庵曾经发生过惊天动地的大事。清初南浔庄氏私修《明史》案导致七十多人被杀,这惹祸的《明史》就是在圆通庵修的。但当时我只知道校舍的门槛很高,我跨不过去,每次都要大同学或老师帮助。由于年龄小,个子也小,两年后才正式升级。

学校很小,设施简陋,但也有礼堂和操场。因为我从小不喜欢运动,所以对操场已经没有什么印象。那礼堂大概是原来的佛堂,已经改建,搭了一个台。大概三年级时,班主任韩学农老师为我排练一段快板,参加全校的演出。快板的内容是老农民拥护粮食统购统销,他亲自将我化妆成老头,穿上一条“作裙”,挑着一担“粮”。我一走上台就引来全场关注,谁知刚开始说话扁担一头的绳子断了,韩老师不得不上台救火。

另一次是全校的演讲比赛,也是上台讲。这次我还获奖,奖品是一本“千用簿”。其实就是在一块腊板上铺了一张半透明的薄纸,用不太尖的竹笔在上面写字画线,可在纸上见到痕迹。而将纸提离腊板后,上面痕迹即消除。如此可反复使用,节约对我来说很贵重的纸笔。实际上用不久纸就破了,但当时的确让我既兴奋又荣耀,也引起同学们的羡慕。

虽然是在小学,频繁的政治运动也已是我们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在这样的镇上,任何运动都是全民动员,我家门前的宝善街和附近的大街上装的广播喇叭不是宣传就是演唱,几乎每天都会给我增加新的记忆。例如有段时间,不断播放越剧演员袁雪芬唱的歌颂新婚姻法曲子,以至到今天我还记得“千年枷锁已打碎,封建礼教如山倒”等内容。斯大林葬礼那天,我们正在空地上看人放风筝。忽听到喇叭里传来汽笛声,周围人肃立,我们也赶快站好。只见一只风筝脱线飞走,放的人也不敢去追。等肃立完毕,风筝早已不见踪影,大家连叫可惜。

有一段时间,镇上到处开会学习,不知是哪次运动。连家庭主妇的母亲也天天晚上去学习,地点在原来的耶稣堂。参加学习的都是妇女,不少人带着孩子,一起在门外或过道里玩得很开心。有时妈妈们唱起歌来,我们都挤在门前窗口看,觉得很新鲜。所以巴不得母亲天天晚上带我们去开会。

镇压反革命运动时又是另一种景象。除了喇叭里天天不断宣传,喊口号外,深更半夜也会有人在街上巷里巡逻,边敲锣边喊“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不时听大人说,某家某人被抓,“解湖州”(押送县城)了。最可怕的还是听同学描述枪毙人,说亲眼看到脑袋开花,白色的脑浆与血一起流出来,有的还说枪打过后头被削掉一半,令人毛骨悚然,有的同学吓得晚上做噩梦。虽然枪毙人的地方离我们家并不远,但大人不许我们去看,我也从来不敢去。

另一些运动就连小学也参加了,并且都很积极,比如欢迎志愿军伤病员、各种游行,特别是爱国卫生运动。记得在抗美援朝时,听说美帝发动细菌战,又听说在附近某地扔下了细菌弹,有鼠疫、伤寒等细菌,还放在糖果中引诱孩子去检。老师教育我们路上的东西不能随便检,发现可疑要立即报告。这使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看到老鼠就想到鼠疫,害怕被传染。

南浔镇被评为爱国卫生先进镇,其中少不了小学生的功劳。有一位名叫王阿金的老太作为代表去北京开会,见到了毛主席,南浔作为卫生镇的名气也更响了。卫生镇的标准之一是无蝇,于是就得不断灭蝇,小学生成为主力,每个人都有任务,必须消灭多少个苍蝇。下课后,我们就带上自己做的苍蝇拍和盛着散石灰的空火柴盒出发了。我们的蝇拍是用废纸板剪成长方形或椭圆形,上面打些孔,中间插一根竹柄。打起来比较费劲,容易破,而且用力太猛了会把苍蝇打扁打烂,看了恶心,还不便统计数字。但商店里卖的纱面蝇拍我们是买不起的,虽然用起来很方便。因为要完成任务,最好超额,所以专找苍蝇多的地方,如“羊木行”(制革作坊)。那一张张被针在木板上的新鲜羊皮,表面还能看到血丝,会引来大量苍蝇,正是我们扩大战果的好机会。上交死苍蝇时要统计数字,开始时一个个数,后来改为秤分量,以两为单位。我大概没有什么突出表现,所以没有像演讲比赛那样得奖。

与运动配合的还有歌曲,学校里教,更多的还是喇叭里播放,游行时唱。所以我不仅会唱少年儿童唱的,如“让我们荡起双桨”等,还会唱中学生和成年人唱的歌,也会唱流行的苏联歌曲。记得有一次看游行,见队伍中有人扛着一棵连根拔起的柳树,喇叭里播的是:“嗨啦啦啦啦,嗨啦啦啦啦,天空出太阳呀,地上开红花呀,中朝人民力量大,打败了美国兵呀。全世界人民拍手笑,要把帝国主义连根拔那个连根拔!”这样的歌至今我还能记得,足见当初印象之深。P3-5

序言

本卷分两部分,都是此次从旧作中选编的。

第一部分《六九私乘》,是我以往六十九年的个人历史记录。但这不是系统的回忆录,也不是完整的自传,而是与个人有关的记录,以后可以构成回忆录或自传的片断。其中有对自己往事的回忆和记录,也有主要根据自己的经历和见闻写成的某些专题记述,有的是在此基础上的评论。有对师友的悼念和追忆,但对先师季龙(谭其骧)先生已敬撰《悠悠长水:谭其骧传》,故不再收入其他怀念先师的文字。有的是个人游踪,但已收入《千年之交在天地之极:葛剑雄南极日记》《走非洲》《剑桥札记》《走近太阳:阿里考察记》(均已编入本人文集第四卷《南北西东》)者不再选入,以免重复。另有若干篇是我的观点、看法、评论、建议等,因在我的某一阶段或某一方面有代表性,所以也作为个人历史收录于此。

第二部分《史迹记踪》,选录的都是记述中国历史某一片断的文章,长短不一,写法也不尽相同。其中大部分先后发于《读书》《书屋》《文史知识》等刊物和一些报纸,曾辑为《葛剑雄写史:中国史的16个片断》,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曾经想以“寻踪”为书名,考虑到这些文章都以记述为主,而非考证或评论,自然以“记踪”为宜。一位友人发现我这些文章中漏了元朝,其实并非无意遗漏,而是有意回避。我还有点自知之明,因对蒙元史一直视为畏途,所以至今还不敢写。

葛剑雄

2014年11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5:0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