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陕西文学六十年作品选(1954-2014纪实报告文学卷上下)
分类
作者
出版社 陕西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张志春、冯希哲主编的《陕西文学六十年作品选(1954-2014纪实报告文学卷上下)》由著名作家、陕西省作协主席贾平凹,陕西省作协党组书记蒋惠莉领衔总主编。该书收录了60年来陕西获奖作品和优秀作品,具有时代特点或独具特色,是一套全面反映当代陕西文学优秀成果的作品选集,也是陕西文学多年来的一次集体展示。

内容推荐

2014年是陕西省作家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年,为祝贺这一盛事、全方位地展示陕西文学创作60年来的辉煌成就、反映当代陕西文学优秀成果,在省委宣传部文艺精品项目的支持下,省作协联合我社倾力打造了《陕西文学60年作品选》。张志春、冯希哲、贾平凹、蒋惠莉主编的《陕西文学六十年作品选(1954-2014纪实报告文学卷上下)》选编在文学史上具有代表性、彰显时代特色的报告文学精品之作,系统回顾和总结了60年来陕西作家在报告文学创作领域的成就。

目录

 郑伯奇·忆创造社

 柳青·王家斌

 一九五五年秋天在皇甫村

 胡征·鲁西南会战(节选)

 魏钢焰·红桃是怎么开的

 ——记党的忠实女儿赵梦桃

 忆铁人

 李若冰·柴达木手记

 陕北札记

 毛镝·世界第八奇迹发现记

 昆虫学家传奇

 ——记周尧教授

 路遥·病危中的柳青

 李风杰·特殊的学校和特殊的园丁(节选)

 ——还你一片蓝天

 王戈·通向世界的屋脊之路(节选)

 陈忠实田长山·渭北高原:关于一个人的记忆

 白黎·中国行(节选)

 ——记史沫特莱

 党宪宗·沉重的母爱(节选)

 ——对40户农民家庭供养大学生的调查

 报告

 叶广芩·秦岭动物札记

 王蓬·大地赤子

 ——记开发西部先驱安汉

 常扬·重塑黄土高原

 莫伸·农民思想家杨伟名

 白描·一颗遗落在荒原的种子

 杜耀峰·秦道

 和谷·市长张铁民(节选)

 阿莹·中国9910行动

 ——建国50周年阅兵背后的故事揭秘

 冷梦·黄河大移民(节选)

 孙见喜·未完成的老人像

 张兴海·死囚车上的采访(节选)

 邹服生·解放“慢班”

 ——献给人民教师的歌

 钟法权·陈独秀江津晚歌

 ——一个人和一家人

 邢小利·陈忠实画传(节选)

 张艳茜·平凡世界里的路遥(节选)

 孔明·不该发生的悲剧

 ——药家鑫案透视

 杜文娟·阿里阿里(节选)

 王晓云·河流与山的秘密(节选)

 徐伊丽·郭家山记事

试读章节

沫若当时的创作活动也引起其他方面的问题。譬如发表问题,沫若似乎不感到什么困难。宗白华同志编辑的《学灯》给他提供了美好的园地,不断地刺激他的创作活动,使他写出了不少优秀诗篇。但是《学灯》是《时事新报》的副刊,而《时事新报》则是研究系的机关刊物。五四时代的青年对于这样有关政治的问题一般还是比较严肃认真的。宗白华同志赴德留学,《学灯》编辑易人,沫若的投稿就逐渐的少了。

跟发表作品有关的还有作家的风格、流派和相互关系问题。

沫若开始创作,接受欧洲文学艺术思想,在《新青年》提倡新文学运动以前。五四新文学运动,特别是五四反帝反封建运动的政治影响,鼓舞、激发了他的爱国热情,也鼓舞、激发了他的创作冲动。他在狂风暴雨式的诗篇中,倾泻了自己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激情,因而激发起国内广大青年的革命热情,受到他们的热爱和拥护。但是他的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和风格在当时文学界内是相当孤立的。本来文学界内,可以有不同的风格和流派,其中志趣相同、风格相近的人结合起来,搞一块共同的园地,发挥自己的主张,发表自己的作品,这种结合,在旧社会里,是一种极其自然的趋势。这样,就会在文学史上形成一种流派,甚至形成一种运动,对于文学发展上往往发生一定促进的作用。沫若在他的创作发展道路上,随着自己的风格的形成,对于战友的响应和支持,日益感到需要,也是合乎情理的事。况且,当时文学界的情况比较复杂,反动派的复古文学伺隙而动,胡适之流的买办文学还很猖狂,这就更需要集合志趣相同的人来共同奋斗。恰好,当时在日本学习的留学生中,有不少人受了五四运动的影响,积极投身于文学事业,特别是在沫若的先后同学中,就有一些人已经从事创作,由于学习条件和文学修养的问题,他们的文学见解和沫若比较接近,这就给结成一个文学团体创造了有利条件,“创造社”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酝酿、成立起来的。

“创造社”最初的成员,除少数几个人以外,几乎都是沫若当时在“大高”的同期同学,也就是他在“一高预科”的同班(当时日本有高等学校八所,分设全国各地区,第一高等学校设在东京,特别给中国留学生成立预科,每年招收一班新生,一年结业后,分发各高等学校,毕业后再升大学)。仿吾同志虽比他早一期,但他们两人都是“六高”(第六高等学校的简称,在冈山)的同学,相处的时间较长,相知也比较深。达夫在“一高预科”的时候,已经显示了出色的文学才能,分到“八高”(第八高等学校的简称,在名古屋市)以后,他经常写些旧体诗文,在这方面,他是有家学渊源的。仿吾的外国语文造诣颇深,他曾参加过英文字典的翻译工作,在学校读英文书,差不多可以不翻字典,并且因为熟悉英文,他学德文又快又好。沫若的文学修养和外语程度更不须多讲了。他们几位,年纪相若,时代相同,学习环境又一样,文学修养和文艺思想比较接近,他们要在文学战线上结合起来,共同奋斗,那真是所谓“势有必至,理有固然”的了。

但是,创造社并不是一下子就搞起来的,而是经过相当长时期的酝酿。沫若的创作活动和他在文坛上的成功无疑曾给当时留日学生,特别是他最接近的同学中间发生了一定的影响。仿吾的诗和达夫的短篇小说接着也在《学灯》上先后刊出了。大家一方面在热情地创作,一方面对于新文学运动很想发表意见。这样,组织团体和开辟发表园地的要求就更感到迫切。但是,当时大家都在国外,又都正在求学时期,要结成团体办刊物,那是非常困难的。记得大约在一九二一年上半年,曾经把仿吾的短篇小说《流浪人的新年》和其他作品,订成一个小册子传阅,大家在后面空白上写评语或感想,这可以说是一种具体而微的同人刊物。不过这样传阅的同人刊物并没有继续办下去。以后,大家曾经讨论过和国内书店合作办刊物的问题。寿昌曾为此事向国内有关方面联系过,但毫无结果。直到仿吾由于他的朋友李凤亭先生的介绍和上海的泰东书局发生关系以后,创造社的组织和出版刊物的问题才逐渐具体化了。

仿吾是读到大学三年级,快要毕业的时候,坚决退学回国,准备专办刊物的。这当然是一种很大的牺牲,但在仿吾本人无疑是经过剧烈的内心斗争才痛下决心的。创造社初期几个主要作家,无论沫若、仿吾或达夫,他们在大学,谁也没学文科。

P7-8

序言

陕西省作家协会(最早名为中国作家协会西安分会)于1954年成立,到2014年,她已经走过60年的光辉历程。为了回顾陕西文学60年的发展历程,展示陕西文学60年的丰硕成果,纪念前辈,激励后人,方便读者和研究者欣赏、阅读和研究陕西文学60年作品面貌,我们选编了这套7卷20册的《陕西文学六十年作品选(1954-2014)》。

综合各方意见,我们确定了以下编辑凡例:

一、本书是一套地域作家和作品的选集,入选作者为陕西籍作家或长期在陕西生活、工作的外省市区作家。

二、入选作家的作品,每种体裁原则上一人选收一篇,个别代表性作家选收二至三篇。

三、入选作品年限为1954年至2014年。

四、入选作品范围为在我国大陆公开出版或发表的作品。

五、入选作品的标准,是基于对陕西文学和我国当代文学60年发展历程的考量,选取既能够体现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风尚,又能够体现一定时代特点的优秀作品,同时兼顾老中青几代作家和不同风格的作品。

本书按文学体裁共编选20册,其中:

长篇小说卷8册。

中篇小说卷2册。

短篇小说卷2册。

诗歌卷2册。

散文卷2册。

纪实报告文学卷2册。

文学理论批评卷2册。

由于时间、资料以及编者水平等因素限制,本选集可能有遗珠之憾,或不尽如人意之处,敬请方家和读者批评、谅解。

编 者

2014年9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18:4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