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志向与才能
打天下,守天下
自古打天下难,守天下更难,兼而能之者寥寥。成就大事者不仅仅需要超越前人的雄心,更需要治国兴邦的雄韬伟略,以及胸怀天下的睿智和气度。汉高祖刘邦开创了强大的汉王朝,实现了中国的大一统,然而,汉朝最繁荣、最强盛的时期却是由汉武帝刘彻开创。并不是历朝历代的帝王都能再创辉煌,守得住天下者也是寥寥无几。时光流转,历史来到隋朝,隋朝开国之君杨坚打下大好江山,然而,他所选的继承人却并未如汉武帝一样,缔造更辉煌的帝国。
隋朝的统一结束了西晋末年至南北朝时期两百余年的分裂割据局面,而开国之君隋文帝杨坚更是胸怀四海,一统天下,建立了一个强大的王朝。短短的几十年时间内,杨坚促使隋朝国势空前强盛、府库充实、仓廪丰实。元代史学家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称:“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
历史总是出奇地相似,隋朝犹如秦朝历史的重演,强大繁荣的帝国竟然在短短三十几年的时间后土崩瓦解。究其原因,杨坚在施政时不懂得安天下必先存百姓的道理,隋朝国力繁盛的背后隐藏着众多社会矛盾,杨坚晚年的一个决定更是将隋朝推向了深渊。杨广本不是皇帝的继承人,但是,隋开皇二十年(600),杨坚废黜了原太子杨勇,并改立杨广为东宫太子。四年后,杨广继承了王位,成为了隋朝的第二位也是最后一位皇帝,史称隋炀帝。杨广即位之后,立即实施了一系列暴政,致使社会矛盾空前尖锐。
在历代史学家的笔下,杨广被描绘成一个残暴无比、荒淫无度的暴君。他为了篡夺王位杀兄弑父;他大兴土木,横征暴敛,使百姓苦不堪言;他穷兵黩武,三征高句骊(即高句丽,公元前一世纪至公元七世纪,中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的一个民族政权),给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灾难;他贪图享乐,好色好酒,生活极度奢侈;他偏信佞臣,残害忠良,使朝野上下陷入恐慌……总之,杨广犹如商纣王、秦二世一般,兼备了所有暴君、昏君的暴行。
人常说虎父无犬子,隋文帝杨坚可谓是有勇有谋的帝王,怎会将大好的江山交付给如此穷兵黩武的杨广呢?
其实,杨广在年轻时,可谓是英勇善战、年轻有为,并且拥有建功立业的雄心,为隋朝的创建立下了赫赫军功。隋开皇九年(589),年仅二十岁的杨广被封为隋朝兵马都讨大元帅,率兵南下讨伐南方的陈朝,完成隋朝的统一大业。陈朝位于长江以南,也被称作为南陈。当时,陈朝是南北朝时期最后一个王朝,虽已经走向了衰落,然而却独占了长江天堑的有利地势,易守难攻。杨广所率领的隋朝军队纪律严明,所向披靡,一举攻破长江天堑,结束了陈朝在南方的统治。随后,杨广南下平定了江南叛乱,促使南北方的民族融合,打破了南人对于隋朝的政治、文化隔阂;他北上抵御东突厥人的入侵,维护了中原地区的安定。《隋书》中称赞“杨广,南平吴会,北却匈奴,昆弟之中,独着声绩”。
不仅如此,杨广在即位之后,广革吏治,开科举,开通丝绸之路,尤其是大运河的开凿,更是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为后世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唐代文学家皮日休的一首《汴河怀古》更是道出了大运河的功与过,“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由此可见,后人还是肯定了杨广的突出功绩。
不可否认,杨广在历史上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然而,他却犯下了一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急功近利。隋文帝是一位出色的开国帝王,创立了一个繁荣昌盛的王朝,如果杨广是一位甘于平庸,只图守住祖辈江山的帝王,也许隋朝可能会维持更久一些。可惜,杨广并非甘于平庸之辈,他雄心万丈,企图超越隋文帝,甚至成为超越秦皇、汉武的千古大帝。
胸怀大志的杨广刚刚登上皇帝宝座,便迫不及待地大规模征召民工,开始大刀阔斧地建功立业。杨广自然不甘心屈居于旧都大兴(今西安),于是,他决定为自己营造一座更加壮观雄伟的都城。《隋书·帝纪第三·炀帝上》记载:杨广于隋大业元年(605)三月,诏令尚书杨素、纳言杨达、将作大匠(古代官名,掌管宫室修建)宇文恺营建东京洛阳。洛阳城北倚亡5山,东渝洛河,规模宏大,在较长的历史时期都是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可是,如此恢宏的洛阳城却耗费了无数民工的心血,杨广大量调动民力,每月奴役的农夫竟达到两百万。繁重的劳役加上恶劣的环境,致使大批民工死去,严重时竟达到十有四五。
随后,杨广又下令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凿贯通涿郡(今河北涿州市)和余杭(今杭州)的千里大运河。其实,杨广并不是第一位修建此运河的帝王,早在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就下令开通了长江和淮河之间的运河,那就是邗沟;后来,隋文帝杨坚开广通渠,引渭水到潼关。杨广自然不甘心落于人后,隋大业二年(606),杨广疏浚了由黄河进入汴水,再由汴水进入淮河的通济渠,同年,他疏导了春秋时期残留下来的古邗沟。三年以后,杨广又动用百万民工开挖洛阳黄河北岸到涿郡的永济渠。最后,到了隋大业七年(611),杨广再一次大兴土木,疏通江南运河,直抵余杭(杭州),至此,贯通南北两干余里的隋朝大运河全线贯通。大运河的开通耗时六年之久,如此浩大的工程动用了近五百余万民工,耗费的钱财物资无以计数。大运河开通时,杨广逼迫所有的民工日夜劳作,沉重的劳役致使人们苦不堪言,有的人为了逃避沉重的徭役,竟不惜残害自己的肢体。P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