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学的不是经济学知识,而是与钱相关的知识
我在大学里的专业并不是经济学,而且,由于这个科目太难,在一些与经济学有关的选修课上我也表现不佳。就是在对经济学如此不熟悉的背景之下,我开始了我的社会生活。进入社会之后,我碰到的第一个经济抉择便是“应该如何使用第一个月的工资”。因为找不到可问的人,所以,那时,我有点手足无措。
于是,我便像那个年代大部分像我这种年龄的人那样,把自己第一个月的工资全数交给母亲。收到我的工资后,母亲找到了附近银行一位认识很久且关系很好的职员,并在他的建议下把钱存了起来。当时,我对这件事也没太上心。
一天,我们家收到了一份名为“国民退休金加入申请书”的文件。说实话,由于我一直对国民退休金不太了解,所以也没太在意。一直以来都特别信赖银行和金融机构的母亲跟我一样,对国民退休金也是一知半解。
于是,她又去找那位银行职员咨询。那位职员亲切地跟我母亲说道,由于国民退休金存在一定的风险,把钱投进去以后,日后有可能收不回来。而且,要是投放金额过少,日后即便拿回钱了,那些钱也不会太多。我母亲听了那位银行职员的说明后,深信不疑。于是,她没有把工资放到国民退休金计划中,而是选择了一家保险公司。
要是当时我母亲选择把工资放到国民退休金计划中会怎样呢?跟那位银行职员所说的不同,或许我母亲能够收获比投入金额更高的退休金。保险公司的退休金商品,不论在利率或者费用上都比不上国民退休金计划。
因此,这些保险公司的退休金商品仅仅是用来完善国民退休金计划的工具而已。可我母亲当时就是听信了那位银行职员的话,所以我们家也就与国民退休金计划的好处无缘了。
下面,我们不妨来看看一位国民退休金计划受益者的亲身经历。
“我记得,我们国家最初开展国民退休金计划是在1988年。那时,很多人都不明白为什么每个月都要从工资里掏出一定的钱投放在计划中。因此,真正加入到计划中的人其实并不太多。
那时,我觉得要是加入到计划中的话,便可以一生享有国家的保障。正是出于这个想法,我从那时开始每个月向这个计划支付7500韩元。就这样过了17年,负责国民退休金计划的机构联系了我,告诉我可以申请领取自己的国民退休金了。在申请后数日,我便得知自己以后每个月能够得到43万韩元的退休金。
如今,我真的很想把这件事告诉身边的人。在这17年里,我投放在计划里的金额不足1000万韩元,可是如今我从计划那里得到的金额却超过了1300万韩元。尽管物价每年都在涨,我的生活依旧很幸福。有了这个计划,我退休之后可算是衣食无忧了。”(首尔江东区南尚心老奶奶的事例/选自关于国民退休金计划的资料。)
时至今日,我并不后悔自己没有在大学时学好经济学。相反,我却在思考,为什么大学里没有把一些基础性的金融知识教给我们。且不说那些复杂的供求曲线,就连一些基本的常识也没有教。我想,要是拥有了这些常识,我在听到银行职员的话时就能够马上发现他的错误了。对生活在这个社会上的人来说,这些基本的金融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即便是我在金融圈工作期间,也多次发现自己的经济知识有不够用的时候。为此,我经常会阅读一些经济类的书籍以及去参加一些与经济相关的研讨会或者讲座,以丰富自己的经济知识。
虽说我在大学里没怎么认真学习经济学,但是,那时的我实在感觉到自己经济知识的不足,于是,便通过书籍以及影像资料学到了很多基础性的经济知识。而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却意外地发现学起来比在大学期间更加系统。在这个提倡终身学习的年代,我们实在有太多的途径去获取知识了。
因此,我们大可把“应该从小就给孩子灌输一些大人们也很难理解的经济学理论”这样的想法给摒弃掉。
P3-5
用一生和孩子一起思考的经济习惯
有些家长认为,对孩子金钱管理能力的培养在他们进入社会生活之后或者是在大学开始做兼职后再开始也不晚。但是,事实果真如此吗?
当孩子已经进入了大学并开始通过自己做兼职挣钱时,父母才开始告诉他们一些金钱管理的方法,并希望他们懂得“挣到钱后先储蓄再消费”的道理。这样的做法,达到父母预期效果的概率可谓微乎其微。
虽说在父母眼里,对孩子提意见那是出于对他们的关心,但是,从孩子的角度看,父母的这些行为仅仅是对自己生活的干涉。同样的道理,那些没有做兼职而是潜心学习的孩子,面对父母突如其来的经济教育以及关于金钱管理方法的介绍,也会出现一种排斥的心理。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一是因为他们已经长大成人,具备自己的思想,二是因为他们已经暴露在了一个由消费至上主义所主导的消费环境。父母在那时才开始培养孩子金钱管理的能力,显然已经太晚了。
不管是在刚上大学并开始做兼职挣钱的时候还是刚人职场并且正式开始进行经济活动的时候,在这些需要做出经济决定的时间点上,孩子往往都会询问父母的意见。但即便如此,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对父母意见的重视程度也会发生改变。
虽说孩子在生活中还是会问父母一两个与金融或者金钱管理相关的问题,但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的是从一些金融公司的讲座、身边的熟人或者互联网上的舆论获得关于金融或者金钱管理的知识以及资讯的。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不但会失去主动对资讯进行分析以及筛选的能力,还有可能被各种来历不明的资讯或者言论所误导,产生一些错误的经济行为。
虽说经济教育是父母的一个一直延续到孩子长大成人以后也要继续履行的义务,但是,经济教育最好的时机是在孩子正式暴露在消费环境之前。因为只有在那时开始,父母才有充分的时间对孩子进行金钱管理的训练。
此外,只要孩子在很小的时候便从父母那里学到金钱管理方法以及基础的金融知识,当他们长大后,在父母对自己进行更为具体的经济教育时便不会产生上文所说到的那种排斥感。因为在那时,父母与孩子在经济知识以及金钱管理方面已经相互建立起了信任。
要是孩子在青少年时期没有从父母那里接受过任何经济教育的话,当他们长大以后,真的会主动就金钱管理或者家庭经济经营等内容去咨询父母吗?
一个人在20岁的时候,其人格已基本定型。正是出于这个原因,要是父母在孩子20岁以后再对其进行经济教育,不仅不能够给他们灌输正确的经济观以和金钱观,想要从根本上改变他们已经定型了的经济习惯更是难上加难。于是,这些没有从小时候便养成良好经济习惯的孩子,在进入充满诱惑的消费环境之后很快就会招架不住,变成一个被金钱所控制的人。
最好的经济教育是尊重孩子并与孩子一同进行的
父母在每个月给孩子发放零花钱的那天,可以与孩子一同根据资金流动表中所记录的数据,对上个月的支出进行分析。在金钱管理教育的过程中,这算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而且,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不但可以让孩子掌握存折管理的内容,还可以进一步给孩子灌输一些关于家庭金钱管理的知识。
由于当天是发放零花钱的日子,孩子在学习的热情上会相对比较高涨,整个教育过程也会比较高效。此外,由于零花钱发放也是家庭经济活动中的一种,父母根据这一点来给孩子解释与家庭金钱管理有关的知识,也会更加得心应手。
每次我跟儿子在那天根据资金流动表对上个月的消费进行分析时,都会聊上很长一段时间。或许是因为对话的内容并不是学校里教的那些传统的学科知识,而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及技巧,儿子在整个过程中的学习热情和注意力都非常高。
在对话的过程中,我尽可能用一些通俗易懂的词汇向儿子具体地讲解金钱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爸爸妈妈的消费生活等与金钱相关的内容。此外,我还通过资金流动表给儿子介绍了家庭消费以及支出的项目、储蓄和投资的内容等。
此外,我妻子还会结合一个月以来的收据以及信用卡账单这些具体的“教材”,给儿子就资金流动表进行更加详细的解释。(资金流动表、金钱计划表以及资产现状表的模板可以从作者的希望家庭经济研究所网页www.hwan486.com下载。)下面,我给大家具体地介绍一下我们家是怎样通过资金流动表来对儿子进行经济教育的。首先,我和儿子把目光放在了支出项目中的伙食费上。我们发现,在上个月的伙食费中,点心一项支出额最多。于是,为了减少点心支出,我便向儿子提出“下个月开始尽量少在外面买点心,让妈妈在家里亲自制作点心”这个解决方案。刚开始时,儿子摆出了一副非常不情愿的表情。但经我说服后,他最终同意了这个方案。
在说服的过程中,我明确地给他解释道:“由于伙食费是固定的,要是不想缩减点心支出的话,就要从伙食费的其他项目里进行缩减。”在明白到这个道理后,儿子不情愿的表情稍微收回去了一点。
后来,我又稍微改进了一下我的方案,跟他说会让妈妈在家里准备非常丰富的点心。在听到改进后的方案以后,儿子才点头同意。父母们请记住,当你们给孩子提出了一个方案而孩子并没有立刻同意时,一定要多花点耐心。在那时,你要做的并不是逼迫孩子接受你的方案,而是继续努力寻找一个双方都能够满意的方案。
某天,儿子回家后突然跟我们说想要买一个智能手机。他说身边的朋友都有,就自己没有,感觉不太方便。
于是,妻子便跟他说:“由于家里的收入没有突然增长,在这个情况下购买一个高价的商品,就相当于产生了一笔新的支出。而为了承担这笔支出,必须减少在其他方面支出。”
最终,在多次协商后,我们答应他12月的时候给他买。这样做的代价是,我必须在12月的时候改变自己的手机套餐,减少在通信费上的支出。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一定要经历忍受购物欲望的训练。而这个训练并不能是父母强迫,而应该是孩子自己同意的。
我和妻子预计能在今年偿还完全部债务,为了达成这个目标,需要对消费进行一些控制。于是,我们便向儿子提出需要他帮助我们达成这个目标的想法。作为补偿,我们告诉儿子,在达成目标以后,我们不但会带他去他想去的地方,给他买他想吃的东西,而且还会给他买一本他想看的书。在这么有诱惑力的条件之下,儿子欣然答应了。不仅如此,他还主动问我们有什么减少支出的方法。
由于孩子没有收入,他们无法通过亲身的经历去体验消费活动。出于这个原因,父母对孩子进行资金流动表的教育便显得非常重要了。另外,父母们需要注意,并不是在每笔消费后都对孩子进行教育,而是每个月的月末通过对全月消费状况的分析来对孩子进行教育。
要是不能够精明管理金钱以及合理控制资金流动的话,那么,在以后挣得巨额财富的时候,在进行投资或者其他理财手段时就会遇到各种困难。为了避免孩子出现这种问题,父母们应该在他们青少年时期便努力给他们灌输正确的基础经济习惯。
要是您能够理解并且同意本书的全部内容的话,那么就证明您完全有可能成为一个出色的经济导师。而为了让孩子日后能够成为一个精明的经济个体,作为父母的您,一定要通过这本书好好地思考经济教育的方法,并且努力地把本书介绍的内容付诸实践。
这本书并不是那种看完就可以扔书柜里当装饰的书,我希望各位在读完这本书一遍后,再抽时问阅读第二遍乃至第三遍,并把它看作是您对孩子进行经济教育的指南。当您在处理家庭经济事务上遇到困难时,又或者是在对孩子进行经济教育遇到困惑时,不妨翻看一下这本书。我保证,您绝对会有意外的收获。当然,这本书的效果,还得由您对本书内容的相信程度以及落实情况所决定。
总是宽容待我的岳父、岳母,妻子身边那帮可爱的姐妹,正在茁壮成长的宝贝儿子成闵,与我一同挑起生活重担的亲爱的妻子宝熙,以及对我有知遇之恩并且已经帮我出版过两本书的编辑林孝真老师,在这里,我对你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CHAPTER 01 教给孩子终身受用的和钱有关的知识
要学的不是经济学知识,而是与钱相关的知识
会挣钱不如会管理钱
千万不要把孩子送到金融公司的经济教室
当今经济教育的两个致命问题
付出一切,孩子就能更幸福吗
CHAPTER 02 一定要教给孩子的八个经济习惯
协商要果敢,签约要谨慎
时刻谨记,金融亦是商品
有钱人靠正职挣钱,而不是投资
投资必须遵循三个原则
人生计划与金钱计划同时确立
贷款即欠债,欠债总是不好的
保险不是理财,而是与“危险事故”相关的费用
孩子的梦想和未来,比退休金更重要
CHAPTER 03 与其教孩子制作零花钱账本,不如教他们如何管理存折
父母们都误解了零花钱的意义
只记录零花钱的账本,还不如不写
父母怎样教孩子管理零花钱
为孩子准备的三个存折
CHAPTER 04 只有父母懂了,才能教给孩子
父母必须懂的关于金钱的知识
我们家在韩国属于中产家庭吗
使用家庭账本,当然比不用更好
控制支出最为简单的方法
CHAPTER 05 孩子的经济习惯与父母相似
目标不明确的经济教育会害了孩子
不是有钱人,也能成为孩子的经济导师
父母需要弄清“拥有”和“消费”的概念
从我们的家庭现状出发
不要让孩子长大有钱了,成为暴发户
结语 用一生和孩子一起思考的经济习惯
参考书目
参考资料
做培养孩子良好经济习惯的父母
往后几十年里,经济的发展都会持续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的生活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
事实上,2000年以后,个人的经济活动已经在不断地往两极化方向发展。那些把握住股市以及房地产市场机遇的人,在个人的财富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而那些没有经受住2003年信用卡大灾难、2007年基金销售停滞、2008年美国经济危机、2010年储蓄银行事件以及最近的房屋问题等一系列事件打击的人,则在个人财富上遭受了比较惨重的损失。
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为什么这些人的人生会有这么大的不同呢?当然,我们会找到各种各样的理由。但是,唯一能够肯定的是,那些成功的人绝大部分都是那种长期对钱有着一定思考以及过着一种精明的经济生活的人,而那些失败的人绝大部分都是那种对投资以及理财没有任何了解、完全没有认真思考过别人为什么能够挣到钱这个问题的人。
我刚毕业时,社会上大部分人都认为一个人在毕业后到结婚之前都应该把自己的钱交由父母打理。虽说父母也并不是什么出色的理财专家,但如果孩子不那么做,就会被认为是不孝。
但是,孩子把自己的钱都交给父母打理之后,他们不管在金融知识或者是理财的方法上都会失去学习以及实践的机会。试想一下,一个人在挣了钱以后,且不说把握金钱动向选择金融商品,就连在需要交足二十年保险费的选择上都要让父母替自己做主的话,这个人日后碰到需要自己做决定的时候,他又怎么能够作出准确的判断呢?
正由于上面所说的原因,本书的读者当中,其实有很大一部分人在面对日常生活中关于投资以及金钱的决定时都会有点不知所措。毕竟,我们很多人小时候都没有接受过关于这方面知识的培训,而长大后也很少有机会在金钱方面的事务上自己做决定。
于是,大部分人会说:“我们去找专家帮我们管理不就可以了吗?”但问题是,一方面,目前社会上大部分所谓的理财专家都只是一些销售房地产以及金融商品的专家而已,他们并不是那种完全根据你的利益去帮助你的人;另一方面,那些真正的理财专家只会为拥有巨额财富的资产家服务,普通人想从这些专家那获得建议并不是件易事。
那么,有钱与否是不是就是唯一的问题呢?在我看来,一个人的经济生活中更重要的问题在于是否能够拥有对一些自称为专家的人所提出的各种建议进行合理分析以及判断的能力。在经济生活中,人们总会在听取他人的意见后做出决定。
因此,为了能够在这时作出准确的判断,人们必须在平时多接受点咨询,并且对这些咨询进行分析,从而训练自己的判断力。但是,这种对资讯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并不是突然就能拥有的,而是需要从小开始便进行反复训练才能够养成的。
有人会说,让孩子好好学习,然后进入好大学,毕业后找到一个能挣钱的工作,问题不就解决了吗?但是,根据各种资料显示,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
某银行在2012年发布了一个关于以职业为分类标准的信用卡滞纳率调查报告。根据这个报告,韩国人均信用卡滞纳率为1.02%。其中,职业军人为3.9%,教育公务员为2.5%,国会议员为2.6%。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那些从事我们认为很好职业的人士信用卡滞纳率居然比平均水平还要高出很多。因此,理财问题并不是说你找到好职业或者挣到很多钱就能够解决的。
从对金钱的“选择和态度”教起
在对孩子进行经济教育的时候,父母应该教给孩子两方面的内容。首先,让孩子从青少年时期便开始学会对生活中所遇到的经济活动进行分析,并且培养他们做出选择的能力;其次,让他们知道“想去选择一个东西,便意味着需要放弃一个东西”这个道理。虽说这两方面的具体内容有点差异,但都是在处理“选择的问题”时必不可缺的素质。
犹太人作为全世界最富有的民族,他们的教育方法告诉我们,所谓经济,其实就是在一堆数字前作选择。与韩国人一样,犹太人在孩子一岁的时候会给孩子摆周岁宴席。 那时,为了祝福孩子的未来,亲戚们会给孩子一笔礼金。礼金的数额不低,在100万韩元左右。但是,在对待这笔钱的态度上,犹太人则跟韩国人完全不同。韩国的父母或许马上就会把这笔钱花在各种地方,可是,犹太人则会用这笔钱来购买指数基金,为孩子的未来做好准备。
……
要是能把金钱和良好的经济习惯都传承给孩子,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可是,要是只能从这二者中选择一个的话,父母们一定要选择后者。这里所说的经济习惯,并不是挣大钱的方法,而是一生中必须坚持的与金钱有关的原则。只要毫不动摇地坚持这些原则,在日后不管碰到什么金钱上的难题都能够迎刃而解。
这个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方法,莫过于言传身教。父母要是做饭味道略重的话,孩子的口味就会略重。同样的道理,父母要是没有良好金钱观的话,孩子也不会有。因此,要是想让孩子拥有良好的经济习惯,父母就必须先审视一下自己的经济习惯。虽说这本书是一本教育孩子良好经济习惯的书,但是,书中的内容也包含着不少本人想要对父母们说的话。
我的职业是金钱导师(MoneyCoach),但我并不从属于任何一家金融公司。我的职责在于给人们灌输正确的金钱观以及实用的金融知识,而不是向他人兜售金融商品。虽说我曾经是一个知名金融公司的员工,但在2008年的经济危机以后,我开始思考金融所具有的危险性以及为什么这么多人在金融市场中被骗。
于是,从那时起,我便不再向他人兜售金融商品。因为,我想堂堂正正地面对我的儿子。我的亲戚、朋友以及邻居都是普通的中产阶级,每次看到他们被一些自称为经济专家或者金融专家的人忽悠时,我的心都会特别难受。
我并不是一位经济学家或者金融专家,而仅仅是一位从个人或者家庭的角度去分析经济的家庭经济专家而已。与此同时,我还是一位小学男生的父亲。虽说我并不能够给孩子留下一个大公司之类的巨额财富,但是,我正在努力成为一个能够堂堂正正面对儿子的父亲。要是这片土地上出现更多像我这样认真思考着如何给孩子传授良好经济习惯的父母,整个社会不就能变得更加美好了吗?
我们为什么到现在还无法对孩子实施这样的教育呢?哪怕只是从现在开始,只要父母们愿意花多点时间以及更加真诚地与孩子进行沟通,给他们灌输正确的金钱观,那么,孩子在长大之后就不会走向“唯利是图”和“极度仇富”这两个极端,而是为了自己幸福美满地生活去合理地处理金钱。
而在与父母对话的过程中,孩子自然而然地便会与父母一同寻找到自己人生道路的方向。我撰写本书的目的,正是希望能够让父母们知道如何给孩子留下灿烂的遗产,并且成为他们教育孩子的指南。
真正的经济教育只有在家庭中实现!
在《跟孩子好好谈谈钱》一书中,作者曹振焕强调经济教育的核心不是在于省多少钱,购买什么产品等,而是在遇到与金钱有关的问题时怎样做出选择!这是习惯和态度的问题,在学校和金融公司是没法学到的。
父母不能为孩子代劳一切。所以,父母就要教孩子怎样慎重地将有限资源以合理的方式使用在更合适的地方,并帮助他们养成这样的习惯!这就需要父母学习必要的经济常识和培养良好的经济习惯。
这本《跟孩子好好谈谈钱》是韩国最著名的财务咨询师曹振焕的经典之作。他认为,钱,可载舟,亦可覆舟;家长们应该让孩子正确面对钱、使用钱、赚取钱。书中重点介绍了父母一定要教给孩子的8个经济习惯,即协商要果敢,签约要谨慎;时刻谨记:金融亦是商品;有钱人靠正职挣钱,而不是投资;投资必须遵循三个原则;人生计划与金钱计划同时确立;等等。
翻开本书,让韩国最著名的财务咨询师曹振焕和你一起跟孩子好好谈谈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