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现海所著的《明长城时代的开启--长城社会史视野下榆林长城修筑研究(上下)》尤其注重自然环境因素与长城攻防之间的关系,几乎每一部分都将前者融入到论题之中。书中对搜套过程中一些著名的武将家族的兴衰所进行的梳理,读来也饶有兴味。最为重要的是,从对榆林明长城的研究入手,作者实际上切入了一个明代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域史问题,即河套的问题。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明长城时代的开启--长城社会史视野下榆林长城修筑研究(上下)/欧亚历史文化文库 |
分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
作者 | 赵现海 |
出版社 | 兰州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赵现海所著的《明长城时代的开启--长城社会史视野下榆林长城修筑研究(上下)》尤其注重自然环境因素与长城攻防之间的关系,几乎每一部分都将前者融入到论题之中。书中对搜套过程中一些著名的武将家族的兴衰所进行的梳理,读来也饶有兴味。最为重要的是,从对榆林明长城的研究入手,作者实际上切入了一个明代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域史问题,即河套的问题。 目录 上册 1 导论 ——16世纪以来长城形象、研究之嬗变与本书之主旨 1.1 绪论 1.2 明清时代长城地位之升降与长城史研究之奠基 1.3 民国时期长城形象正面化与长城史研究的正式开展 1.4 新中国成立以来长城地位的提升与长城史研究的全面展开 1.5 16世纪前后西方世界长城形象之演变、记述与研究 1.6 美国社会科学化史学潮流中长城研究及其反动与调适 1.7 16世纪以来东亚世界的长城记述与研究 1.8 “长城社会史”(Social History of the Great Wall)的提出与本书之主旨 2 明前期“东北边疆时代”特征与河套“弱点”地位 2.1 绪论 2.2 “河套”释义及其在中国古代“核心边疆”的整体性“过渡阶梯”地位 2.3 近世时期“东北边疆时代”特征与河套“弱点”地位 2.4 明初东胜诸卫建废及其主要保障河东之定位 2.5 明前期宁夏河套内层防线与大同、山西协防河套机制 2.6 明前期陕北拱卫河套与其“差缓”地位 2.7 小结 3 “内政优先边防”政治文化与明前期撤离“阴山边疆” 3.1 绪论 3.2 明初“阴山边疆”军事攻防体系 3.3 “靖难之役”后阴山边疆两翼剪除与蒙古进攻阴山两侧 3.4 永乐年间鞑靼威逼阴山边疆与兴和卫内徙 3.5 仁宣时期边疆收缩政策与开平卫内徙 3.6 小结 4 宣德中期以后蒙古打通“阴山走廊”与出入河套 4.1 绪论 4.2 宣德、正统之际鞑靼打通阴山走廊与明朝边界意识的兴起 4.3 正统时期兀良哈进人河套线路及其地理特点 4.4 “土木之变”后瓦剌、鞑靼进入河套与明朝“搜套”行动的展开 4.5 天顺年间蒙古草原灾荒与鞑靼孛来、阿罗出出入河套周边 4.6 小结 下册 5 陕北地形与明中期延绥镇营堡纵深防御体系的建立 5.1 绪论 5.2 天顺二年延绥镇建立与管辖地域 5.3 陕北地形特征与正统至天顺时期榆林营堡寨纵深防御体系的初步构建 5.4 成化时期榆林边墙修筑以前的营堡增筑与移动 5.5 明中期河套营堡防御理念由沿河筑守至河套南缘的内移 5.6 小结 6 成化时期鞑靼驻牧河套与明朝“搜套”攻势防御 6.1 绪论 6.2 成化初年毛里孩驻牧河套与明中期杨氏家族之衰落 6.3 明中期石氏家族兴亡与杨信充任“搜套”总兵官 6.4 成化二年杨信搜剿毛里孩、阿罗出持重无功与军事系统人事变革 6.5 成化六年朱永搜剿阿罗出部分成功与“搜套”军队文官系统崛起 6.6 成化七年乩加思兰等部进入河套与“搜套”军队文武系统地位嬗代 6.7 小结 7 明中期西北财政危机与移民河套可行性考察 7.1 绪论 7.2 西北地区脆弱生态环境与匮乏财政状况 7.3 “搜套”导致西北社会动荡不安与户部反对立场 7.4 中国古代河套生态环境变迁与成化时期移民河套之不可行 7.5 小结 8 西北巡抚系统政治利益与榆林明长城立体防御体系的构建 8.1 绪论 8.2 延绥镇巡抚设立、政治利益与成化七年户部系统余子俊任职 8.3 成化时期西北巡抚反对“搜套”立场与其提出的3种边墙方案 8.4 政治舆论支持边墙方案与余子俊构建榆林边墙前沿防御体系 8.5 余子俊修筑、迁移营堡与榆林明长城立体防御体系的形成 8.6 成化中期以后延绥镇城堡增筑与榆林明长城立体防御体系的完善 8.7 余子俊拓定延绥镇北界与后世“弃地守墙”之误解 8.8 榆林明长城的示范意义与明中后期“明长城时代”的开启 8.9 小结 9 结论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