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的攸乐人一直生活在原始部落的圈子里,1950年西双版纳全境解放,基诺族才从原始部落氏族社会一步跨入社会主义社会。
翻开张志华主编的《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基诺族卷》,就翻开了基诺族史上由本民族作家、作者创作的笫一本书面文学作品集。此书的问世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学事业发展的一部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基诺族卷) |
分类 | |
作者 | |
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解放前的攸乐人一直生活在原始部落的圈子里,1950年西双版纳全境解放,基诺族才从原始部落氏族社会一步跨入社会主义社会。 翻开张志华主编的《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基诺族卷》,就翻开了基诺族史上由本民族作家、作者创作的笫一本书面文学作品集。此书的问世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学事业发展的一部分。 内容推荐 张志华主编的《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基诺族卷》是我国基诺族发展的大事,也是中国当代文坛的盛事。本书编选了基诺族各类题材的代表性作品,集中展示了新时期我国少数民族文学繁荣发展的景象,也拓展和扮靓了中国当代文学的版图。 目录 序 小说 再见亦是梦 认识你时,你牵着别人的手 我的基诺爸爸和爱伲妈妈 散文 车前草 我的班主任老师 基诺山的巴来人 我只是一个版纳姑娘 故乡·月亮花 怀乡情思 奉献之歌 疯娘 父亲 故乡的依恋 小枚儿 遇上你是我的缘 抢水花 四婆的归乡梦 远方的约定 一起走 澳门,回家了 故乡的森林 大黑山溶洞 真情永远 有痕的生命 走进天下第一山 滇西一颗璀璨的明珠 刺桐花映红了老站 一碗水 永远的澜沧江 白鹭鸶鸟 梦中的凤凰花 再送一程 热水河 偷鸡蛋 蝴蝶向南飞 一片桃李满山红 美丽的基诺山寨 一双鞋 挖山药的日子 古城易武 情满小黑江 观音洞传奇 活跃创收之路 古茶树下的亚诺山寨 我的生命之源 远去的狩猎 思念故乡 突破习俗的婚姻 昆满行昆满情 生命的亮光 家乡,我为你喝彩! 我的大学梦 绿草 赞美您!小黑江! 满山遍野的红菌红 梦醒阿鲁山 点螃蟹 桥 野冬瓜 记忆中的基诺山 梦想升起的地方 听雨 乌优传奇的神寨 感恩之心 走进攸乐同知 小花狗 基诺族美食诱惑 路在脚下 山寨在呼唤 美丽的澜沧江 深深地爱过你 消逝的爱情 我的家乡基诺山 我快乐的成长 只为那原始密林的萤光精灵 茶情 “珍藏”曾经 攸乐茶树王 遗忘在角落的一粒种子 一分耕耘一分希望 干杯吧,战友! 红烛点亮了心灵 点螃蟹 那时,这时 老家流云 新村女人 我无悔,从医之路 大爱无疆 一泡红 神奇的攸乐茶膏 美登木茶 杀年猪 层层关爱铸就梦的象牙塔 吃螃蟹 茶昧女人 诗歌 小鸟飞走的时候 竹叶青青 追寻 心愿 也许 园丁 幻想如风 故乡情怀 相遇 风之殇 今宵难忘的晚会 雨林中的基诺山 思念基诺山 青草地 等待 情海浪花 秋韵 英烈之魂 网络上见你 基诺山,我的故乡(外一首) 我的家乡基诺山 旗帜 想你 孤独的旅行者 美在基诺山 你 寄语为你 后记 试读章节 今晚的夜色真美,有一种朦胧的诱惑,风很凉,以至于单薄的裙裾迎风舞动。隔壁舞厅的音乐轻柔地撞进耳膜,令我缥缈的思绪有一丝的惨痛。朦朦胧胧掀开纷乱的思绪,失去了往日的洒脱,心在黑暗中深沉,在不由自主地分手之后,思念却追踪而至,彼此的记忆变为模糊,你走进了我望不进的心灵的虚空。 不知道夜里的星星是否也为之动情,拥着我的双手在不知所措地颤动,凝望的双眸,牵着眼里一串苦涩的泪,流不出心中许多愁,月光下你无奈的脸,月光下我无助的心。夜风中,你向我诉说着你别后的不幸,诉说着没有我的世界的孤独,我却不敢向你道出我的痛苦,怕话一出口就掏空两颗破碎的心。哦,无须解释的,因为这是段本该逃避的恋情,你的心已失去自由,你我之间,只剩下一段苍白的记忆,她的存在,使你连同我的痛苦都化为永恒。 记不清相识时的浪漫,分手时的惆怅,却深深记得重逢时的凄凉,你约我到一个充满诗意的咖啡厅里,并为我点了一首邓丽君的《偿还》。我不知道你为什么突然想听但我还是唱了,过去,你不让我唱这首歌,说这首歌会给你带来很多的伤感,我记得这首歌我唱得满含深情,似怨似泣,全咖啡厅都爆满掌声,我无意间抬头看你,却发现你眼角已溢满热泪。我猜不出此时的你在想什么,只好惊慌地低下头。在我的记忆里,你一直那么优秀那么傲慢,从未见你如此失意。 咖啡厅里人很多,轻柔的舞曲缓慢而柔和,许多人已步人舞池,你也用双手捉住我,“希望你不要拒绝我。”还能怎么说呢,随着你轻轻走人舞池,随着舞曲紧紧相拥,你的下巴紧贴着我的长发,那么紧,我听到了你耳语般的轻轻低唤“雪儿,我的雪儿……”我的泪一瞬间潮汐般汹涌,我把头深深埋人你的胸膛,我什么都不能说,也什么都不敢说。我恨我自己,那么样地容易被你感动,你已不是原来的你,你已拥有了另一个家庭,对我而言,这现实就像山一般沉重。 轻柔的舞曲荡漾着,恍如梦境,你抓住我握着咖啡杯子的手,那么久,那么紧,像要把我撕碎。 真难于想象,事隔几年,你我会在当初相识相遇又分手的地方重逢,而现实又是那样让人迷茫,那样让人无可奈何。 “原谅我。”你像在自语,模样像个做错事的孩子,可怜兮兮,“当时……我已别无选择。” “我知道我已没有资格再说爱你,可是,这些年来,我试过把你忘记,却怎么也办不到,我真的……好想你。”你低着眉毛,那么无助,那么痛苦让我惊慌失措。 “你那么完美,你该有个很好的归属。”你抬起头时,满脸泪水,那种神情好叫我感动。 不敢再去看你,怕你看出我的无助。 不要再说了,我了解你的苦衷,命中注定,你只是我生命中匆匆的过客。 目送你走出我的视线,我有一种想奔向你的冲动,毕竟,你扰乱了我平静的生活,我要用多少时间来整理破碎的心情,要用多少理由,才能够把你从梦中赶走。 再见亦是梦,再见时却真的好心痛。 P3-P4 序言 在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会议上,中国作家协会正式推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工程”。这项工程得到中宣部、财政部的大力支持,旨在按照党的文艺政策及民族工作总方针,进一步加大对少数民族文学的政策支持和经费投入,从培养人才、鼓励创作、加强译介、资助出版和理论批评建设等方面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提高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质量,繁荣民族文学创作,从而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的大发展、大繁荣。 佳作荟萃,群星璀璨。作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工程”的一部分,我们编辑出版了“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这是对新时期我国少数民族文学成果的梳理和检阅,是我国少数民族发展的大事,也是中国当代文坛的盛事。这套丛书编选了各个少数民族各类题材的代表性作品,集中展示了新时期我国少数民族文学繁荣发展的景象,也拓展和扮靓了中国当代文学的版图。 中华民族,是由我国56个民族组成的;中华文明,是由我国56个民族共同构建的;中国文学,是由我国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各民族翻身解放,社会面貌和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共和国平等一员的55个少数民族,都以自己的方式投身于社会主义的国家建设。文学创作是参与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和内容,因而促使各民族的文学也逐步走向发展、创新和繁荣。特别是新时期以来,我国多民族、多语种、多门类与多梯次的文学队伍正在壮大。目前,55个少数民族在中国作家协会都有了自己的会员。他们有的是本民族的第一代作家,有的是本民族作家群的代表,有的在国内和国际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次入选的作品,是1976年至2011年在国内公开出版发表的中短篇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和短诗等门类的佳作。长篇小说、长篇诗歌和长篇报告文学则暂列存目,适时另行选编出版。 从语种上看,入选的作品有直接用汉语言文字创造的,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原创后译成汉文的。由于历史文化与生产生活的演变,我国少数民族有的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有的曾经有过但现在不再通用,有的有语言而没有文字。文学的民族特点和民族风格是由多重元素构成的,如语言文字、题材、主题、族属、审美心理、抒情方式、风俗画、风景画和哲学宗教理念等。所以,考查文学的民族性要综合多重进行,避免片面性和单一性。从入选的用汉语文创作的作品来看,他们同样表现了本民族的文化自觉,写出了本民族“精神生活的花朵和果实”。“真正的民族性不在于描写农妇的无袖长衣,而在具有民族精神”。还有很多生动具体事例都证明了运用汉语言创作的少数民族作家同样可以创作出优秀的民族作品,同时表现出我们很多少数民族作家深厚的汉语言修养与杰出的才智。所以,提倡学好汉语言、用好汉语言也是提高文学艺术质量所需要的。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需要一种通用的语言来便于相互之间的沟通,增进相互的理解。另一方面,一种语言就是一个博物馆。民族语言文字蕴含着民族心理的密码,承载着传统文化特有的审美方式。它在抒情表意方面,有些地方是极其微妙而难以取代的,况且,我国边远的少数民族牧区、林区或农区广大读者受众,还是对本民族的语言文字最熟悉、最有亲切感。所以,我们必须积极扶持民族语言的创作,发挥民族语言的优势,推动民族语言的创作。《民族文学》增设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和朝鲜五种文字版本便收到了良好的成效。在一个国家,有不同语言文字的创作,在一个民族也有不同语种的创作,这种差异更易于张扬文学自由和审美的效能,激活新的审美感受和艺术张力,更容易形成各个类型的作家之间互相激发、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局面,以保持我国文学发展繁荣持续性的活力,同时更好的保证众多读者多元性的审美需求。没有差异,不会前进;没有差异,不会多彩;不承认差异,不会有平等。肤浅的趋同论,是不科学的,是无益的。它的实质是单一论、终止论。这也是为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演进发展所验证的道理。 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看来,每一个民族无论其大小,都有为此民族所有,为他民族所无的优秀特质。文学的根脉在本土,文学创作不能脱离精神母体。文学的原创性和民族性源远流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传承性。从当前直到久远,必须重视文学的民族特点和民族风格。另一方面,既然大家都有优秀的方面,自然也应该有不如别人的地方,这就决定了民族性的鲜明和稳定是与民族的狭隘保守性相悖的命题。民族文化的自信与书写、开掘与张扬,源于那些积极有价值的珍贵特质。这就要求每个民族的作家都能以宽阔的胸怀和开放的姿态,积极学习其他兄弟民族的优长之处,并敢于面对世界,积极进行共同交流,善于取长补短,反思追问,以民族的优秀传统为依托,创作出具有时代高度和国家情怀,能体现人类共同追求的作品。我国新时期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学作品,都鲜明地体现着这样的文学品格。很多优秀作家也有这方面深切的感受和体验。 我国当代少数民族诗歌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各少数民族的诗人对本民族独特的社会历史的描绘,对独特的心理素质和感情的表达,对源远流长的民族民间诗歌形式的学习和创新,对珍贵诗歌艺术资源的借鉴和吸纳,使当代少数民族诗歌呈现丰富多样的风格与光彩。从诗歌的话语特征上看,当代少数民族诗歌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话语亮色。新时期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我国进入了全球文化的开放、冲撞和交流的时代。优秀的少数民族诗人们,继承传统,扎根本土,放开眼界吸纳有益的艺术元素,趋利避害自由地驰骋在时代拓宽的艺术空间中。由于政治性不再是文学创作单一的标准,少数民族作家和诗人正放开更丰富的眼界,焕发更通达的灵性,使少数民族的文学作品彰显出更天然的民族和地域特色。同时,随着世界视野的拓展,诸多带有人类性的艺术体验和诗歌题旨也自然成了少数民族诗歌的书写内容。除诗歌之外,我国少数民族其他题材的文学作品曾相对贫弱。由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文化传统、社会状态和语言等方面的影响,除若干人口较多、语言文字成熟完整的民族外,很多少数民族曾经几乎没有小说等作品。建国后,随着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和教育的发展,随着各民族之间广泛通畅的交流与互动,少数民族小说创作队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得到快速的发展。特别是新时期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小说创作从边缘进入主流,成为中国文坛的亮丽风景,不仅有众多的少数民族作家得过“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优秀儿童文学奖”、“五个一工程奖”及“骏马奖”,有些还获得国际上的相关奖项,跻身于世界著名作家的行列。 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祖国的根本保证,是国家在世界崛起的应有姿态。在这方面,文学应该走在前面积极发挥历史责任和主动精神。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少数民族文学事业的发展,并在各方面给予了特殊的扶持。1981年周扬同志就曾说过:“民族文学的书,民间文学的书,要适当多出版一些,现在还是太少”,“要搞四个现代化,要建设社会主义的高度精神文明,文学艺术要发展,少数民族艺术也要发展”。特别是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会议上,刘云山同志明确提出:“繁荣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题中应有之义,是促进民族团结和谐、实现人民幸福生活的时代要求。”1991年,赵朴初老先生在看到一篇关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文章后,曾欣喜地赋诗一首:“出题能令亿民思,九派群科念在兹,功德日增凝聚力,灵根长发万年枝。”我们坚信,广大少数民族作家不会辜负党和国家的厚望与重托,将牢记使命和宗旨,以自己的勤奋与才华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与人民的优秀作品。 “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是一个时期成果的展示,又是走向新征程的起点。对于这套丛书,我们坚持科学性、时代性和权威性的标准,怀着使之臻为典藏读本的愿望,进行了认真的组织、策划、编辑和出版。在此,谨向为此付出辛劳的各界朋友致以真诚的谢忱,并对我们的作者和译者表示崇高的敬意! 后记 翻开《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基诺族卷》,就翻开了基诺族史上由本民族作家、作者创作的笫一本书面文学作品集。此书的问世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学事业发展的一部分。解放前的攸乐人一直生活在原始部落的圈子里,1950年西双版纳全境解放,基诺族才从原始部落氏族社会一步跨入社会主义社会。 1956年3月,基诺洛克公社办起第一所小学,笫一任校长为杨世德,汉族;1966年,部分村寨办起了教学点;1970年起,6个生产大队陆续创办附设初中;80年代中期,一村一小学的建制完成;1981年,附设初中全部撤出,学生们都集中到中心小学学习;1984年以后,各村小撤到大队小学;1981年,基诺族中学从中心小学校分离出来;20lO年lO月,全乡各小学校全部集中到基诺族乡民族小学,基诺族乡中学校则撤并至景洪市第三中学。但是,无论学校怎样变迁,基诺族学生从建第一所学校那天起,便逐步开始接触汉语文化。1969年后,基诺洛克公社有一批初中、农中毕业生回乡任教,后来又有一批批版纳州民族师范和思茅师范毕业的基诺族、汉族热血青年教师响应党的号召,自愿到全州基诺族居住地任教。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以山寨为家,长期驻扎在边远落后的山寨小学教书育人,为基诺族培养优秀学子,播撒下了一春又一春的希望,用心血和汗水孕育出了金色之秋的果实。 云南社会科学院杜玉亭研究员等一批专家、学者,从1958年开始到景洪县基诺洛克公社对攸乐人进行民族识别、科考调研,并于1977年12月写出识别民族的专题报告上报中央。1979年5月31日,获国务院正式批准,6月6日正式对外公布我国少数民族中最后确认的——基诺族。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特别是党的1l届3中全会以来,基诺族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宗教、生活等各领域发展迅猛。 张志华同志于1980年春开始作新闻报道写作,1988年被《云南经济信息报》聘为特约记者,从此基诺族有了本民族的新闻记者。后来,陶润珍同志的诗歌《小鸟飞走的时候》,刊于《民族文学》杂志1988年第6期上,张鉴同志的诗歌《追寻》1988年6月刊登在《西双版纳报》上,王志祥(木腊者)同志的散文《车前草》1988年6月刊登在《版纳》杂志上。他们三人天各一方,同年同月发表文学作品是巧合,还是正式改写基诺族书面散文、诗歌作品的萌芽同时开始?随后,张志华、白忠明(已故)、周海丽、陶亚男、张云、邱晓灵、张杨、纳标、张小平、张继共、李晓丽、李晓艳,小作者张尚卓、孙贝、周雨欣等人的小说、散文、诗歌作品陆续问世。虽然基诺族书面文学起步比较晚,但发展进程比较快。从1956年学汉语教学至1988年,短短的32年间,就有了基诺族书面文学的起源与发展。曾经只有个别作者的文学创作,而今正在形成基诺族作家群和创作团队。这是质的飞跃,很了不起。展望基诺族文学发展的未来,我们充满新的期待…… 实话实说,基诺族作家、作者不是专业作家,纯属业余爱好者。也许出于个人执着追求文学创作的原因,也许出于他们对本民族极端负责的一种心态和责任心,也许是这个时代赋予他们使命感,他们都在从事着其他职业,没有在文学殿堂里深造的情况下从事文学创作。他们的创作,来源于间接的书本知识和自己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及人际交往中累积的经验。他们是业余作者或半路作家。他们的作品与专业作家相比,文学趣味性不够,品质还很脆弱,布局还带有局限性。从深度、广度、力度、结构上,要跟上专业作家的水平,尚有着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距离。 令人欣慰的是,在西双版纳州委、州人民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景洪市委、市人民政府的关心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在基诺族同胞的共同努力下,2010年12月10日,基诺族学会成立,百废待兴的西双版纳基诺族学会创办了会刊《太阳鼓》杂志,为进一步规范基诺族多元文化的挖掘、弘扬、整理工作创建了平台。 在选编《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基诺族卷》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西双版纳州委、政府、景洪市委、政府的关心支持及社会各界的帮助。选编过程中,虽然编辑少、工作任务繁重,但在基诺族学会的带领下,学会一班人团结协作、分工负责、尽心尽力,圆满完成了中国作协、云南作协下达的任务。 最后,感谢选编丛书过程中各级作协领导、编辑同仁、州作协主席罗云智、著名作家鄢家骏、冯晓飞老师的指导帮助!同时感谢基诺族乡党委、政府的鼎力支持。再谢为选编这本作品集付出辛劳的张志华、张鉴、张杨、杨婧各位,他们常常轮流加班至凌晨四点令人感动!特谢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杨玲芳老师,她在假期放弃了出行旅游和回老家的机会。保障了编审组的后勤工作。 由于我们水平有限,时间仓促,选编过程中难免有误,敬请读者见谅! 基诺族卷编委会 2014年9月20日于景洪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