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玉明主编的《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布朗族卷)》所收录的布朗族文学作品均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各类刊物发表的作品,体裁包括小说、散文、诗歌3种类别。作者有50后、60后、70后、80后和90后各个不同时期的作家。作为布朗族作家,他们的作品具有很强的民族性和地域性。这些作品立足现实,扎根乡土,从不同角度展示布朗族地区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表达对故乡、对民族的热爱,讴歌改革开放以来布朗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反映新时期布朗族人民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布朗族卷) |
分类 | |
作者 | 中国作家协会编 |
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陶玉明主编的《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布朗族卷)》所收录的布朗族文学作品均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各类刊物发表的作品,体裁包括小说、散文、诗歌3种类别。作者有50后、60后、70后、80后和90后各个不同时期的作家。作为布朗族作家,他们的作品具有很强的民族性和地域性。这些作品立足现实,扎根乡土,从不同角度展示布朗族地区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表达对故乡、对民族的热爱,讴歌改革开放以来布朗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反映新时期布朗族人民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 内容推荐 陶玉明主编的《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布朗族卷)》是对新时期我国布朗族文学成果的梳理和检阅,是我国布朗族发展的大事,也是中国当代文坛的盛事。这套丛书编选了各个少数民族各类题材的代表性作品,集中展示了新时期我国少数民族文学繁荣发展的景象,也拓展和扮靓了中国当代文学的版图。 目录 序 小说 南丽赶街 仙山仙与丙山魂 黑龙小伙与白凤女郎 好日子 长鼻子象仙下云州 谁家的公鸡在打鸣 见证 散文 土壤和花朵 别致的婚礼 兴旺的家族幸福的晚年 “感谢菩萨” 父亲指引我为人 铁筋草 白花岭 布朗族赋 江边山(外三篇) 古茶山之恋 故乡 炼胆双江仙人山 故乡的梦影 猎走春天的人 阿婆的四个姑爷 童年轶事 春的礼赞(外三篇) 天镜(外二篇) 风中故乡 佤山感怀 大鸟飞过故乡的天空(外三篇) 我也变成了“查” 浸润着传说的山水 我的少年时代 我的青春我的梦 我们金家布朗人 纺车如歌 又见故乡换新绿 放歌北回归线 怒江,原来我属于你 诗歌 话儿再甜也不能当糖吃 问你小妹何方人 布朗山河换新颜 布朗山上如霞似锦 茶的欢歌 茶树之歌 索玛乌(布朗族史诗) 记忆中的草屋 教师勉语(外三首) 喜讯飞遍村村寨寨 春渡曲 月亮·小鱼 山谷中,那五星红旗飘扬的地方 真理的太阳光芒万丈 布朗依依(组诗) 澜沧江畔走来的精灵 自我抒情 小鸟 后记 试读章节 “南丽,天色不早了,快起来上路吧,别人都已动身了。”鸡刚叫过头遍,天还在灰蒙蒙的,坐在塘火边,正吧嗒吧嗒抽着烟锅的老艾坎已经两次叫唤女儿,催她赶街去。 南丽是一个刚满18岁的小姑娘,匀称的身材,丰满的躯体和那隆起的胸脯,令人神思飞扬。一双水灵灵的眼睛含情脉脉,瓜子脸右侧生就一个丽质的酒窝,平时不太显眼,一旦笑将起来,那能容纳滴水的窝坑才偶尔露出。由于她生得比较秀气,附近的村寨百姓都称呼她为“嫡三飘”,远近闻名。她勤劳、诚实,心地犹如章关花一样芳香。她经常赶街,这不但可以增长知识,见见世面,听听新闻,还可趁此积攒些余钱,好买漂亮的花布做新衣裳。同时还可以多方面进行“侦查”,好挑选如意的心上人。 话说自从改革开放后,布朗山区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农副产品也很丰富,为集散农副产品货物,区上决定建立七天一周的赶集日。明天就要赶第一街了,这不,为此事昨晚一家子还发生过“战争”呢。父亲坚决支持女儿去,母亲则极力反对,嫂嫂却跟她争着去,唯有哥哥和兄弟因歇地而没能参加这场“战争”,而嫂嫂因身子拖重而拗她不过,妈妈妥协了,最后南丽还是取得了赶街“权”。 其实,说赶街南丽还是经常去的。平时到贸易公司购买家用的东西或是到茶叶收购组卖茶叶,父母总是额外地给她些零花钱用。有时在路上还与同伴采集野花,交谈心中的秘密,有时高兴了还可在途中和小伙子对唱情歌。不过明天的赶街倒使她有点忐忑不安了,一夜都未能睡好,心中紊乱得很……她苦苦思索着:以往赶街一不挑,二不背,两手空空甩,光用钱去买,这既不丢面子,又显得阔气样,即便钱不多,人家也会认为手头宽裕。可这次要背一大箩筐东西到街上做买卖,人家会嘲笑讽刺我呢,遇到顾客讲价时我能讲吗?那些经常来串门子的小伙子们会羞我和打击我吗?今后我岂不要成为人家的笑料!想到这里,她用双手蒙住了脸,决定撒谎或者装着睡死而误了时辰……正在她想人非非时,传来了爸爸的叫醒声,她心跳得慌,不知怎么办才好,对父亲的叫喊又不得不做出反应。她故意翻转了个身,用手揉着惺忪的睡眼,支支吾吾地说:“嗯……爸……爸爸……我的脚……疼,嗯……还是……让嫂子去吧。” “自己争的自个儿去,不去便拉倒,何必要推到我的头上!”拖着身子起来煮饭的依香嫂子明白她的心思而故意嗔怒地责备着她。 “嫂子,请替我赶一次,这次你去,下次我再去。”南丽又在床上求道。 “那可不行,决定谁去谁就得去,你还不快起来,等我在小伙子面前羞煞你!”依香嫂子触及痛处,用其弱点治住了她。 “他爹,还是照我的意见办吧,这街就不用去赶了,别为了赶街而搞得家庭不和睦。”南丽妈妈用手碰碰坐在面前的老艾坎的腰部劝阻道。 “我看你们女人都应该姓后,总是过去呀,后头呀的,眼光不会朝前看点,跟上时代!”老艾坎有些生气地指责老伴。 用俄寨历尽沧桑千百年,祖祖辈辈都靠“刀耕火种”进行生产,靠“以物易物”维持家庭生活。解放后的30多年中,生产方式有所改变,生产得到发展,商品有史以来极大地丰富了。虽然这样,但农村经商的能有几人,靠做买卖发家致富的比例甚微。为使农民尽快脱贫致富,区公所决定设立街天,定期交流物资,让货币多攒到山区少数民族手里,使农副产品很快拉往加工厂,加工成商品,满足消费者,逐步对以物易物的习惯加以改变,这在州里还成了头条新闻被报道呢。 P3-P4 序言 在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会议上,中国作家协会正式推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工程”。这项工程得到中宣部、财政部的大力支持,旨在按照党的文艺政策及民族工作总方针,进一步加大对少数民族文学的政策支持和经费投入,从培养人才、鼓励创作、加强译介、资助出版和理论批评建设等方面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提高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质量,繁荣民族文学创作,从而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的大发展、大繁荣。 佳作荟萃,群星璀璨。作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工程”的一部分,我们编辑出版了“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这是对新时期我国少数民族文学成果的梳理和检阅,是我国少数民族发展的大事,也是中国当代文坛的盛事。这套丛书编选了各个少数民族各类题材的代表性作品,集中展示了新时期我国少数民族文学繁荣发展的景象,也拓展和扮靓了中国当代文学的版图。 中华民族,是由我国56个民族组成的;中华文明,是由我国56个民族共同构建的;中国文学,是由我国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各民族翻身解放,社会面貌和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共和国平等一员的55个少数民族,都以自己的方式投身于社会主义的国家建设。文学创作是参与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和内容,因而促使各民族的文学也逐步走向发展、创新和繁荣。特别是新时期以来,我国多民族、多语种、多门类与多梯次的文学队伍正在壮大。目前,55个少数民族在中国作家协会都有了自己的会员。他们有的是本民族的第一代作家,有的是本民族作家群的代表,有的在国内和国际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次入选的作品,是1976年至2011年在国内公开出版发表的中短篇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和短诗等门类的佳作。长篇小说、长篇诗歌和长篇报告文学则暂列存目,适时另行选编出版。 从语种上看,入选的作品有直接用汉语言文字创造的,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原创后译成汉文的。由于历史文化与生产生活的演变,我国少数民族有的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有的曾经有过但现在不再通用,有的有语言而没有文字。文学的民族特点和民族风格是由多重元素构成的,如语言文字、题材、主题、族属、审美心理、抒情方式、风俗画、风景画和哲学宗教理念等。所以,考查文学的民族性要综合多重进行,避免片面性和单一性。从入选的用汉语文创作的作品来看,他们同样表现了本民族的文化自觉,写出了本民族“精神生活的花朵和果实”。“真正的民族性不在于描写农妇的无袖长衣,而在具有民族精神”。还有很多生动具体事例都证明了运用汉语言创作的少数民族作家同样可以创作出优秀的民族作品,同时表现出我们很多少数民族作家深厚的汉语言修养与杰出的才智。所以,提倡学好汉语言、用好汉语言也是提高文学艺术质量所需要的。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需要一种通用的语言来便于相互之间的沟通,增进相互的理解。另一方面,一种语言就是一个博物馆。民族语言文字蕴含着民族心理的密码,承载着传统文化特有的审美方式。它在抒情表意方面,有些地方是极其微妙而难以取代的,况且,我国边远的少数民族牧区、林区或农区广大读者受众,还是对本民族的语言文字最熟悉、最有亲切感。所以,我们必须积极扶持民族语言的创作,发挥民族语言的优势,推动民族语言的创作。《民族文学》增设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和朝鲜五种文字版本便收到了良好的成效。在一个国家,有不同语言文字的创作,在一个民族也有不同语种的创作,这种差异更易于张扬文学自由和审美的效能,激活新的审美感受和艺术张力,更容易形成各个类型的作家之间互相激发、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局面,以保持我国文学发展繁荣持续性的活力,同时更好的保证众多读者多元性的审美需求。没有差异,不会前进;没有差异,不会多彩;不承认差异,不会有平等。肤浅的趋同论,是不科学的,是无益的。它的实质是单一论、终止论。这也是为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演进发展所验证的道理。 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看来,每一个民族无论其大小,都有为此民族所有,为他民族所无的优秀特质。文学的根脉在本土,文学创作不能脱离精神母体。文学的原创性和民族性源远流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传承性。从当前直到久远,必须重视文学的民族特点和民族风格。另一方面,既然大家都有优秀的方面,自然也应该有不如别人的地方,这就决定了民族性的鲜明和稳定是与民族的狭隘保守性相悖的命题。民族文化的自信与书写、开掘与张扬,源于那些积极有价值的珍贵特质。这就要求每个民族的作家都能以宽阔的胸怀和开放的姿态,积极学习其他兄弟民族的优长之处,并敢于面对世界,积极进行共同交流,善于取长补短,反思追问,以民族的优秀传统为依托,创作出具有时代高度和国家情怀,能体现人类共同追求的作品。我国新时期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学作品,都鲜明地体现着这样的文学品格。很多优秀作家也有这方面深切的感受和体验。 我国当代少数民族诗歌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各少数民族的诗人对本民族独特的社会历史的描绘,对独特的心理素质和感情的表达,对源远流长的民族民间诗歌形式的学习和创新,对珍贵诗歌艺术资源的借鉴和吸纳,使当代少数民族诗歌呈现丰富多样的风格与光彩。从诗歌的话语特征上看,当代少数民族诗歌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话语亮色。新时期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我国进入了全球文化的开放、冲撞和交流的时代。优秀的少数民族诗人们,继承传统,扎根本土,放开眼界吸纳有益的艺术元素,趋利避害自由地驰骋在时代拓宽的艺术空间中。由于政治性不再是文学创作单一的标准,少数民族作家和诗人正放开更丰富的眼界,焕发更通达的灵性,使少数民族的文学作品彰显出更天然的民族和地域特色。同时,随着世界视野的拓展,诸多带有人类性的艺术体验和诗歌题旨也自然成了少数民族诗歌的书写内容。除诗歌之外,我国少数民族其他题材的文学作品曾相对贫弱。由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文化传统、社会状态和语言等方面的影响,除若干人口较多、语言文字成熟完整的民族外,很多少数民族曾经几乎没有小说等作品。建国后,随着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和教育的发展,随着各民族之间广泛通畅的交流与互动,少数民族小说创作队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得到快速的发展。特别是新时期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小说创作从边缘进入主流,成为中国文坛的亮丽风景,不仅有众多的少数民族作家得过“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优秀儿童文学奖”、“五个一工程奖”及“骏马奖”,有些还获得国际上的相关奖项,跻身于世界著名作家的行列。 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祖国的根本保证,是国家在世界崛起的应有姿态。在这方面,文学应该走在前面积极发挥历史责任和主动精神。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少数民族文学事业的发展,并在各方面给予了特殊的扶持。1981年周扬同志就曾说过:“民族文学的书,民间文学的书,要适当多出版一些,现在还是太少”,“要搞四个现代化,要建设社会主义的高度精神文明,文学艺术要发展,少数民族艺术也要发展”。特别是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会议上,刘云山同志明确提出:“繁荣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题中应有之义,是促进民族团结和谐、实现人民幸福生活的时代要求。”1991年,赵朴初老先生在看到一篇关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文章后,曾欣喜地赋诗一首:“出题能令亿民思,九派群科念在兹,功德日增凝聚力,灵根长发万年枝。”我们坚信,广大少数民族作家不会辜负党和国家的厚望与重托,将牢记使命和宗旨,以自己的勤奋与才华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与人民的优秀作品。 “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是一个时期成果的展示,又是走向新征程的起点。对于这套丛书,我们坚持科学性、时代性和权威性的标准,怀着使之臻为典藏读本的愿望,进行了认真的组织、策划、编辑和出版。在此,谨向为此付出辛劳的各界朋友致以真诚的谢忱,并对我们的作者和译者表示崇高的敬意! 后记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许多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已经濒临消失,及时挖掘整理、抢救和保护民族文化意义非常重大。 少数民族文学,作为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民族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载体,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今天显得弥足珍贵,在促进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更有其特殊的意义。中国作家协会选编和出版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集是发现和培养少数民族文学人才,发展和繁荣少数民族文学的一个重大举措。我们相信,坚持这一方向努力,少数民族文学会迎来百花齐放的春天。 中国是多民族构成的大家庭,在文学发展的道路上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布朗族是中国56个民族中的一员,自然不能落后。《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集·布朗族卷》承载着国家的希望、民族的希望,以雏燕学飞的方式开始在中国的文学大地上亮相。感谢中国作家协会和云南省作家协会给布朗族的作家和文学爱好者们打开了这一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门窗。我们相信,民族文学的未来会更加美好。 《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集·布朗族卷》的选编工作是一项极为艰苦的工作。首先因为布朗族作者数量极少,并且居住分散,找到一个作者要经几番周折,有的至今也无法和他们取得联系。其次是布朗族作家、作者年龄偏大,不能使用电脑打字,不能借助网络发稿,他们的稿件要请人打印和发送。再次是在布朗族知识分子中,研究民族历史文化的专家多,从事文学创作的少。年轻一代的布朗族从事音乐、舞蹈等艺术的多,从事文学创作的寥寥无几。从收集到的作品上看,尽管都已是在刊物上发表的作品,但作品的质量参差不齐,给选稿工作带来了困难。 由于时间仓促,在选编工作中难免有疏漏和错误之处。在此,敬请读者原谅。 布朗族卷编委会 2014年12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