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长途/回族当代文学典藏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敏洮舟
出版社 宁夏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长途/回族当代文学典藏丛书》是回族作家敏洮舟的一部散文集。以“我”“在路上”的遭遇和心灵触动为线索,来追索人性与信仰之间的某种深刻联系。在因交通事故或汽车故障的一次又一次的困境中,“我”不仅仅触摸到了某种生命的体温和人情的冷暖,更从中洞见了生活的某种意义和价值,以及人的最本质状态。《怒江东流去》《冰火雀儿山》《离合》等文,就是揭示了在路上的不同况味,集中地呈现出一种开阔与繁复的意境,苦难中人性的波动,以及信仰对苦难的超越和对人性的抚慰。

内容推荐

《长途/回族当代文学典藏丛书》为回族青年作家敏洮舟的散文集,收录了作者《怒江东流去》《冰火雀儿山》《喜马拉雅的面容》《离合》等散文。以“我”“在路上”的遭遇和心灵触动为线索,来追索人性与信仰之间的某种深刻联系。

目录

长途

成都 成都

喜马拉雅的面容

七月奔突

怒江东流去

冰火雀儿山

离合

府南河里的萍与水

枯指间的未来

西凤山下的坟地

江红坡上的麦麦菜

急救室

流年中的爷爷

麻青石

旧城里的回族记忆

 一

 二

 三

 四

 五

回望故乡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甘南散记

 一

 二

 三

 四

 五

镶嵌在大夏河边的几个名词

 大夏河

 东公馆

 广河外语职业学校

西南那片云

 《高原》编辑部的茶

 没有围墙的寺

 南诏古道上的留白

朝向苦难的歌声

东走与西顾

 深情的废墟

 雨中的光塔寺

 山村扶贫

 斋月尽处的黎明

闲思和碎语

 沉默于文字

 苦难:毁灭或玉成

 恰同学少年

 边缘的诉说

 游 离

 学习生命

 蒲公英

另一个江湖

试读章节

表哥哈哈一笑说:“放心,怎么不放心。因为从今天开始,你就学开车的入门技术。”

我满脸献媚地问:“那是什么?”

表哥如数家珍般说了一大串:“打黄油、换机油、紧螺丝、换钢板、补轮胎、洗车身。”我怔怔地望着他蠕动的嘴角,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表哥目视前方,满脸似笑非笑的神情。

表哥比我大七岁,书读得不多,却是车户里有名的精干人物。跑车七八年,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这趟我们从河南安阳装货,终点是西藏边境:樟木口岸。

车外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表哥嘴里不时地哼着几句不连贯的花儿。我在座位上左顾右盼,压不住满怀的兴奋。车外的景色飞快地划过视线,心里奇异地感觉,那无法洞悉的暮色里,即将出现一个波澜壮阔的江湖。

车过西安与咸阳时夜色正浓。古城墙森严,护城河深缓,一如千年之前。大货车飞驰着,一晃而过。夜风如凉水,从窗外涌人。我裹裹衣服,将车窗关得严严实实。恍惚间神游梦离。

耳边隐隐听到表哥在问:“瞌睡了吗?”

我随口应道:“嗯。”

“听说你看了不少书,给我讲个故事吧。”

我含含糊糊地回答:“明天吧,我瞌睡得很。”

“打起精神,坐端。”表哥突然一声暴喝:“你不瞌睡我还不想听呢,你睡觉我就偏让你讲。”

瞌睡全被吓跑了。我只好端端正正地坐起来。表哥严肃地说:“这就对了,讲个能提神的,听着欢的。”我从没讲过故事,可迫于形势,只好答应了。心里踅摸着,讲什么呢?想来想去,出于对杨过这个小说人物的偏爱,颠三倒四地给他讲起了《神雕侠侣》。

凌晨三点,夜深如墨。我口干舌燥地讲着杨过的江湖。表哥神情冷漠,也不知听或没听。车前的灯光洞穿黑夜,转瞬之间,出秦人陇。如果不出什么变故,天亮就到兰州了。

出了西宁城,景色渐渐荒凉,湟水峡里偶藏村落人家,傍着一条湍急丰沛的水脉,生息度世。

车速慢了下来。表哥目视前方,嘴里问我:“听说过日月山吗?”我愣了一下,脑中一搜寻,全无日月山三个字的印象。看我终于回答不上,表哥露出了得意的神色。

“文成公主嫁给了西藏的松赞干布,进藏时经过了青海日月山,还在山中扎营住过,有个亭子,就叫梳妆亭。不过那在山顶,我们不经过。”表哥滔滔不绝地说着。看着他的表情,我心里暗暗想笑。等他说完,赶忙巴结:“原来阿哥这么有知识啊!”他回答:“少拍马屁。”可眉宇间堆满了笑意。

四月的阳光下,远远近近不断有绿树青草映人视线。我游目骋怀,心情从未有过的舒畅。日月山是个分水岭。不但将地形分割开来,就连地理也呈现出迥然不同的两种风貌。未翻山时大山深沟,长流远去。翻山之后却天高云淡,一派平原豁然开朗。

下山不久,天地的尽头出现了一道异色。如蓝天倒悬,颤巍巍地挂在天际。我一声惊呼:“那是什么,怎么那么蓝?”“青海湖。”表哥冷淡地回答。

P3-4

序言

在全球化语境中,面对世界文学与中国文学的迅速发展与变化,民族心理结构的重组与来自各种渠道的文化交汇,当下的回族文学正处于觉醒与嬗变、返璞与升华之阶段,明显表现出一种认知本土、多维建构之态势,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之成就。这是广大回族作家选择既开放又坚守之文化策略,以其先进性与科学性认知回族文学的价值取向与民族现代性之建构。

回族文学是中国文学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多样的民间口头文学遗产,其历史悠久、区域性影响广泛,同中亚与西亚以及世界历史文化有着密切联系,同时拥有众多作家创作的书面文学传统,构成现代文学之雄厚基础,成为考察其回族现代民族性之前提与依据。华夏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的文化积淀,孕育了丰富多彩而又极具特质的物质与精神文化,从古代回族神话、口头文学一直延续到当代回族作家文学,其间浩浩乎经历了几百年之历史烟云,成就了璀璨的回族文化。尤其是近代以来,回族作家文学浸润着古老的民族文化精神,凸显着一股蓬勃鲜活之气。回族文学在新时期以来的发展,基础扎实、步伐持重,故成就突出,百花满园,涌现出了强大的文学队伍,老中青三代回族作家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文学艺术共同体,共同体成员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并在文化想象与文化表达上具有一致性,皆能展现出其独特的自我意识。他们共同努力,勤奋耕耘,一批叫得响、立得住、受读者欢迎的精品力作不断涌出,不仅在少数民族文学界形成优势阵容,在中国文学长廊里亦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宁夏人民出版社历来关注和助推回族文学的发展,力荐优秀作家与作品,为回族文化留下丰富的心灵传记与动人的时代乐章,这是我们一贯坚持的主张。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们就曾推出一套“当代回族作家丛书”,相继编辑出版了木斧、胡奇、张承志、马犁、马连义、张宝申等在中国文坛具有代表性的一批回族作家的作品。

后来,又陆续策划出版了一批以回族题材为特色的文学作品和理论著作,有力地促进了回族文学的持续发展与繁荣。这一时期的回族文学,在历史记忆、文化想象、族群认同等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并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之局面。文学的民族性是以该民族的世界观、价值观、美学观作为一种本质性之精神实体,艺术地表达一定社会与民族独特的历史与精神生活,在精神与实践之具体运动过程中不断变化与深化,并在文学文本中圆满地得到反映。民族文学一方面体现民族历史、社会特征,另一方面展示地域文化形态,两方面皆存在于民族文学的每一个结构层面里,最终体现在多层面组成的民族文学总体风格特色中。一个民族总是生存在特定之社会环境中,传承着特定的文化基因,有同其他民族文化特定之交汇,这是寻觅民族文化心理轨迹之出发点。长期的游牧农耕文化铸就了少数民族有别于其他民族之特性,这就是少数民族文学生存繁荣之土壤。在民族社会生活之表层,揭示出一种深刻的意蕴,亦即那些能够左右一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之特质,民族赖以生存之自然地理环境,特有之历史文化氛围以及特定的文化归属、情感归属、灵魂归属、信念归属、民族心理结构与民族性格。回族作家追溯本民族特定之精神文化与族群记忆,并对文化的积淀、地域的影响、生活的特质与当下现实进行深入探索,通过异彩纷呈的民族生活、特有的民族韵味,创作出了具有民族审美特质的作品。作品挖掘民族精神,向世人展示回族人民的勤劳质朴、豪爽宽厚、勇敢机智的性格内涵;让世人真实地了解到这一民族之所以在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不断发展之内在因素。与此同时,回族有着很强的内聚力,这是回族人民生存之需要。有许多有识回族作家反思内聚力之二重性.在讴歌本民族这种内聚力所形成的勤奋耐劳、不屈不挠的精神之同时,还揭示了这种内聚力的消极之一面,即它所带来的封闭、对新事物的不敏感等,皆是阻碍本民族进步之痼疾。很多回族作家的作品触及与揭示了这些心理细节之复杂内涵,这表明了回族作家已经认识到困扰本民族发展之因素,这种反思与觉醒,对于文学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助推作用。

每个时代的乐师,皆应弹奏出自己时代之乐章。时代精神既包含着现代意识,又囊括了当下人们可以感知的文学风格、审美习性、哲学思考、价值取向、社会情绪等多种社会基体中确定自己的文化身份,这是形成民族性之首要一步,也是最关键之一步。如果没有这种身份上之自觉认同,也就不会有民族性之形成。但这里的认同,不仅仅是一种身份之认同,不是那种一厢情愿地认为我就是那个民族的简单表述,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一种文化的归属感。即是说,认同共同体的历史记忆,认同共同体的文化行为与文化价值,认同共同体的精神信仰;在想象中,将自己的命运与共同体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将自己的信仰、情感、价值理念等归属于共同体中,从共同体中寻找历史渊源、精神渊源、文化渊源、情感渊源,在共同体中塑造与被塑造。在很大程度上,我们可以说,文学的民族性是在文化想象中建构起来的。

决定一个共同体之成为共同体的是文化,体现民族文学中民族性的也是文化。民族文学怎样获得民族性,说直接一些就是怎样表达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从本质上来看,文化是日常性的,就是人们日常之生活,人们的行为模式、思维方式、情感形式,人们的精神信仰,以及人们为表达精神信仰所创造的一系列仪式符号。建构民族文学的民族性,就是要求作家在文学中表达民族的生活,关注民族个体生命的存在状态与现实处境,从民族之日常生活中发现民族精神与文化品格,皆是民族命运。而要表达民族生活,揭示民族命运,更重要的是需要我们的回族作家有丰富的文化想象力与感受力,而这种想象力与感受力则是在回族作家对民族文化、民族传统、民族日常生活有皈依感之前提下才能获得的。回族作家对民族文化、民族传统、民族生活之认同,对于作品民族性之获得,是具有决定意义的。 “生活在自己的民族中具有更多的优点。它提供了被重要的他者承认的可能性,不管这个他者是自己的长辈还是同辈。他们理解我,就像我理解他们一样。而这种理解在我的内部创造了在这个世界上我并非无足轻重的感觉……民族生活使个体能够享受到一定程度的、光凭自身不能体验的自我实现。”(耶尔.塔米尔:《自由主义的民族主义》,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版,第80页)当民族与民族生活对我们的回族作家有这样的意义的时候,回族作家创作中的民族性,就一定是一个自然之过程。亦即说,回到民族文化中去,回到民族传统中去,回到民族生活中去。这样,回族文学的民族性就一定能够得到彰显与强化,这是保证回族文学获得民族性之根本。

透过这些散发着浓郁回族民族特色的文学作品,我们看到了一个承载着坚韧、清洁、挺拔与希望的博大、宽厚的精神载体,看到了记录时代、紧贴大地、挖掘普通人内心世界的民间情怀,此乃源于回族作家对生活的丰厚积累和深刻洞察。这些作品,是对回族优秀文明及其精神信仰之依赖与传承,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某种浮躁之风的抵阻。因为昨天的文化自觉,回族作家开始了对自我的审视与书写;因为今天这些作品的呈现。使我们对未来的回族文学充满更多的文化自信与美学期待。

我们由衷地希望这套“回族当代文学典藏丛书”所传递的民族精神延伸至全国与世界。因为回族文学的意义与价值,不仅在于对本民族的精神表达与民族性建构,还为构建文化强国贡献着独有的精神智慧;即便在全球化语境中,回族文学对维系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并拓展华夏文明与世界文化对话,仍有不可替代之效用。我想,这正是“智慧天下”之意涵所在。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7: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