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海良主编的《百年论争(20世纪西方学者马克思经济学研究述要上中下)(精)》注重于20世纪“西方学者”对马克思经济思想的研究,这里的“西方学者”,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不仅包括西方国家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赞成者,也包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反对者,还包括那些热心于“沟通”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研究者,以及那些自称“价值无涉”的所谓“纯粹学术性”的马克思经济学的研究者。本书不是依照西方学者所在的不同国家和地区,或者依照西方学者的理论观点、理论流派来展示他们对马克思经济学研究状况的,而是依照“马克思经济学”或“马克思经济思想”基本理论主题来展示西方学者对马克思经济学“论争”主线的。本书将“马克思经济学”或“马克思经济思想”的基本理论分为十个主题,即马克思经济思想的历史地位与当代意义,马克思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劳动价值理论,货币理论,剩余价值和利润,转形问题,资本积累和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利润率趋向下降理论,经济危机理论,马克思与凯恩斯、斯拉法的比较研究。
第一篇 马克思经济思想的历史地位与现代意义
第1章 马克思经济理论在经济思想史中的地位
第2章 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当代意义
第二篇 马克思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
第3章 生产关系与马克思经济学的对象
第4章 马克思经济学方法概述
第5章 霍奇斯论《资本论》的方法
第6章 马克思的历史方法及其运用
第三篇 劳动价值理论
第7章 劳动价值论在马克思经济学中的意义
第8章 对劳动价值论现代意义的理解
第9章 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补充”和质疑
第10章 对劳动价值论在马克思经济学中地位的质疑
第11章 同质劳动与异质劳动、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
第12章 价值判断和商品拜物教问题论争
第13章 价值决定与技术选择和联合生产
第14章 劳动价值论的哲学和方法论问题
第四篇 货币理论
第15章 阿诺对马克思货币理论形成史的探讨
第16章 马克思货币理论在经济思想史上的地位
第17章 沙姆萨瓦里论马克思货币理论的基础
第18章 莫里斯论马克思的货币理论
第19章 希克森论马克思的货币政策理论
第20章 马克思的货币、信用和资本积累理论
第21章 马克思的货币、利率及利润率理论
第五篇 剩余价值和利润理论
第22章 剩余价值理论与剥削
第23章 罗默论剥削和前资本主义的价值理论
第24章 马克思的剥削理论与劳动价值论
第25章 劳动价值论与剩余劳动和同期劳动成本
第26章 剥削、商品关系和资本主义
第27章 利润确定模型分析及其相关争论
第28章 马克思基本定理的研究
第29章 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
第六篇 转形问题
第30章 转形问题研究概述
第31章 关于转形问题的早期探索
第32章 博特凯维兹对转形问题的研究
第33章 转形问题最初解决方法
第34章 萨缪尔森关于转形问题的观点及论争
第35章 森岛通夫关于转形问题的解决方法
第36章 谢赫对转形问题的研究
第37章 转形问题的“新解决方法”
第38章 转形问题的新的分析和探索
第七篇 资本积累和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
第39章 资本积累理论论争概述
第40章 资本积累模型探索
第41章 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概述
第42章 社会资本再生产模型探索
第43章 谢尔曼论马克思的周期增长模型
第44章 兰切斯特论资本主义的动态无效性
第45章 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研究
第八篇 利润率趋向下降理论
第46章 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论争的基本过程
第47章 利润率趋向下降理论的来源及发展
第48章 置盐定理与利润率趋向下降理论
第49章 罗默对技术变化与利润率变动的研究
第50章 对工资、剥削率与利润率趋向下降关系的探讨
第51章 克莱曼对利润率下降的跨期单一体系研究
第52章 利润率下降理论的各种观点
第九篇 经济危机理论
第53章 危机理论研究的复杂性和论争的主要原因
第54章 多布对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理解及其论争
第55章 伊藤诚论马克思危机理论的形成
第56章 阿特韦尔对马克思之后危机理论论争史的研究
第57章 谢赫对危机理论史的研究
第58章 赖特对当代资本主义危机特征的分析
第59章 阶级斗争和资本主义的危机理论
第60章 马克思关于经济危机的类型论和层次论
第61章 马克思的危机理论与商业周期
第十篇 马克思与凯恩斯、斯拉法的比较研究
第62章 马克思与凯恩斯的主要理论观点的关系
第63章 对马克思和凯恩斯理论体系关系的评价
第64章 马克思和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第65章 马克思与凯恩斯理论关系的“百年评价”
第66章 斯拉法体系及其评述
第67章 对马克思和斯拉法的价值和实际工资理论的比较
第68章 马克思和斯拉法的剩余分析比较及其论争
第69章 马克思与李嘉图、斯拉法的比较研究
第70章 后斯拉法一马克思的分析及其论争
中英文人名对照表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