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黔冰、张红坚所著的《我国阳光体育推广模式实证研究》以教育部公布的、2010年“全国阳光体育先进县”中的北京、四川、陕西、上海、重庆、广西“阳光体育先进县”及其区内代表性、示范性学校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阳光体育推广的实证调查。并以场理论、自组织理论和传播学理论为方法论,结合社会结构变迁、经济转轨、人的阶段性发展规律以及社会、学校、家庭、社区、学生等因素,对我国阳光体育推广模式构成要素进行了分析讨论,为在全国推广“阳光体育”提供方法指导。具体包括“阳光体育”推广的主体、受体与推广目标、内容、策略、方法、组织体系、外部环境之间所构成的、典型的结构体系,并在此基础上,以阳光体育推广模式构成要素为依据,结合我国阳光体育“自上而下”的推广特征和推广流程,从组织管理和组织实施的角度,对研究对象进行了大量的实证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管理层和操作层的组织机构、推广途径、措施、方法以及推广内容等。
绪论
第一章 阳光体育运动推广模式的内涵及其研究的理论依据
1 阳光体育运动推广模式的含义
1.1 阳光体育运动的内涵与本质
1.2 推广与传播
1.3 模式
1.4 阳光体育运动推广模式的内涵
2 阳光体育运动推广模式研究的理论依据
2.1 “场”理论——方法论支持
2.2 “自组织”理论—认知基础
2.3 “5W模式”传播理论——调查分析逻辑取向
第二章 北京阳光体育运动推广实证调查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2 管理层阳光体育运动推广实证调查
2.1 北京市阳光体育运动推广实证调查
2.2 朝阳区阳光体育运动推广实证调查
2.3 密云县阳光体育运动推广实证调查
2.4 宣武区阳光体育运动推广实证调查
3 操作层阳光体育运动推广实证调查
3.1 密云第六中学阳光体育运动推广实证调查
3.2 北师大朝阳附中阳光体育运动推广实证调查
第三章 四川阳光体育运动推广实证调查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2 管理层阳光体育运动推广实证调查
2.1 四川省阳光体育运动推广实证调查
2.2 成都成华区阳光体育运动推广实证调查
2.3 江油市阳光体育运动推广实证调查
3 操作层阳光体育运动推广实证调查
3.1 杨柳小学阳光体育运动推广实证调查
3.2 双林小学阳光体育运动推广实证调查
3.3 诗城小学阳光体育运动推广实证调查
第四章 陕西阳光体育运动推广实证调查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2 管理层阳光体育运动推广实证调查
2.1 陕西省阳光体育运动推广模式实证调查
2.2 西安市阎良区阳光体育运动推广实证调查
3 操作层阳光体育运动推广实证调查
3.1 阎良第一学校阳光体育运动推广实证调查
3.2 西飞第四小学阳光体育运动推广模式实证调查
3.3 康桥初级中学阳光体育运动推广实证调查
第五章 上海阳光体育运动推广实证调查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2 管理层阳光体育运动推广实证调查
2.1 上海市阳光体育运动推广实证调查
2.2 徐汇区阳光体育运动推广实证调查
2.3 宝山区阳光体育运动推广实证调查
2.4 崇明县阳光体育运动推广实证调查
3 操作层阳光体育运动推广实证调查
3.1 位育中学阳光体育运动推广实证调查
3.2 宝山中学阳光体育运动推广实证调查
3.3 民本中学阳光体育运动推广实证调查
第六章 重庆阳光体育运动推广实证调查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2 管理层阳光体育运动推广实证调查
2.1 重庆市阳光体育运动推广实证调查
2.2 渝北区阳光体育运动推广实证调查
2.3 石柱县阳光体育运动推广实证调查
3 操作层阳光体育运动推广实证调查
3.1 渝北中学阳光体育运动推广实证调查
3.2 空港实验小学阳光体育运动推广实证调查
3.3 第二实验中学阳光体育运动推广实证调查
第七章 广西阳光体育运动推广实证调查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2 管理层阳光体育运动推广实证调查
2.1 广西壮族自治区阳光体育运动推广实证调查
2.2 南宁青秀区阳光体育运动推广实证调查
3 操作层阳光体育运动推广实证调查
3.1 滨湖路小学阳光体育运动推广实证调查
3.2 新兴民族学校阳光体育运动推广实证调查
第八章 现阶段我国阳光体育运动推广模式及其分析讨论
1 现阶段我国阳光体育运动推广模式的总体构架
1.1 管理层阳光体育运动推广模式:行政导向型推广模式
1.2 操作层阳光体育运动推广模式:“行政主导+(强制+自愿)”型推广模式
2 阳光体育运动推广模式的分析与讨论
2.1 分析讨论的前提认知
2.2 阳光体育运动推广模式的分析讨论
第九章 我国阳光体育运动推广模式结论与建议
1 结论
1.1 管理层阳光体育运动推广模式结论
1.2 操作层阳光体育运动推广模式结论
2 建议
2.1 完善制度、落实责任,从管理上杜绝“偃旗息鼓”现象
2.2 建立全国性阳光体育运动推广信息化平台,从方法上消除“徘徊不前”现象
2.3 以“每天锻炼1小时”和“体育竞赛平台建设”为载体,加强“教体结合”,着力化解青少年学生“运动不足”
2.4 承袭推广模式,优化推广方法,精简推广内容,不断提高阳光体育运动推广效率
2.5 完善保障机制,切实化解学校阳光体育运动推广中的突出矛盾
2.6 厘清管理层阳光体育运动推广的工作职责,确保职能部门管理到位、服务到位、保障到位
2.7 建立三级评价体系,务实开展检查督导工作,为阳光体育运动推广提供续航动力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