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引
一 文化多元共存
改变主观世界迎接时代巨变——北京大学中文系鲁迅讲座首讲
《欧洲梦》序
《欧洲梦》的作者里夫金谈中国梦
美国梦 欧洲梦 中国梦——探讨世纪之交的人生巨变
“欧洲中心论”之后会是“中国中心论”吗?
人类对和谐社会的追求
时空巨变与文化转型
我们应该有中国梦了——乐黛云访问记
在反思和沟通的基础上建构另一个全球化——在“东西方互动认知”国际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
承当思想的责任:为建设一个多样协力的世界而努力——《十五年欧洲与中国文化对话的另一个侧面》序
二 21世纪的新人文精神
21世纪的新人文精神
改变殖民主义时代的精神世界——重温与阿尔曼多·尼兹教授的友谊
承认和尊重差别是发展多元文化的基础
互动认知:以文学与科学的互动为例
生态文明新思维
生态思维与建构性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思潮的转型与文学研究的新平台——2011年8月在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10届年会上的发言
新人文主义与后现代思潮
文化转型与文化冲突
关于中国文化面向世界的几点思考——关于所谓“软实力”
三 中国文化面向新世界
中国文化面向世界的几点思考
以东方智慧化解文化冲突
跨文化研究领域中的几个问题
“情”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元素
儒家的“君子”与道家的“至人”——从他们对待忧乐的态度说起
《多元之美》序
《中国文化西渐个案丛书》总序
四 比较文学是跨文化对话的前锋比较文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展望21世纪的中国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的国际性与民族性
全球化时代的比较文学——中国视野——在17届国际比较文学年会上的发言
双向诠释与比较文学
“学科之死”与学科之生
王国维——汇通古今中西文化的先驱
“比较既周,爰生自觉”;“取今复古,别立新宗”——重读鲁迅在日本的四篇著作
中国比较文学的创业元勋吴宓教授
朱光潜对中国比较文学的贡献
附录:对话一束
文化趋同还是文化多元
历史与记忆——对二十世纪我们应记住什么?
主题访谈:是多元现代性,还是一元现代性有多元发展?
活着 尊严 机遇 余华VS乐黛云——乐黛云、余华对谈录